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史部
  4. 地理类

《岭外代答》
周去非

《岭外代答》刊刻于淳熙五年(1178年),宋代地理名著。周去非撰,共十卷。 周去非(生卒年:1134~1189年)字直夫,浙东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淳熙中官桂林通判。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初,周去非曾“试尉桂林﹐分教宁越”,在静江府(今广西桂林)任小官,东归後於淳熙五年撰此书。系随事条录见闻。东归后因问岭外事者甚多,书以代答,故名。于淳熙五年(1178

《岭外代答》刊刻于淳熙五年(1178年),宋代地理名著。周去非撰,共十卷。

周去非(生卒年:1134~1189年)字直夫,浙东路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隆兴元年(1163)进士。淳熙中官桂林通判。南宋孝宗淳熙(1174~1189)初,周去非曾“试尉桂林﹐分教宁越”,在静江府(今广西桂林)任小官,东归後於淳熙五年撰此书。系随事条录见闻。东归后因问岭外事者甚多,书以代答,故名。于淳熙五年(1178)成书,共10卷,20门,294条,记有南海诸国与麻嘉国(今麦加)、白达国(今伊拉克)、勿斯离国(今埃及)、木兰皮国(马格里布,即今北非一带)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其中“麻霞国”条记“此是佛麻霞勿出世之处。有佛所居方丈。以五色玉结甃成墙屋。每岁遇佛忌辰,大食诸国王,皆遣人持宝贝金银施舍,以锦绮盖其方丈。每年诸国前来,就方丈礼拜。并他国官豪,不拘万里,皆至瞻礼。方丈后有佛墓,日夜常见霞光。人近不得,往往皆合眼走过。”是近千年前中国人对麦加城及伊斯兰教朝觐盛况的记述。

还有关于木兰皮国的记载“当地的植物长得很怪异,此地植物的体积于中国相比要大很多,米麦谷粒长2寸,瓜周6尺,羊种体型很大,高数尺,羊尾如扇,米麦藏地窖,几十年不腐,石榴重五斤,桃重2斤,莴苣菜长4尺,重达十余斤。”书中对当时沿海舟郡的市舶、贸易及交通情况亦有所记录,是研究古代广东、广西社会历史地理和中外交通的重要史料。对研究伊斯兰教东传与中国伊斯兰教史亦有一定参考价值。通行本有《知不足斋丛书》及《笔记小说大观》(第四辑)本。

内容简介

周去非自序称此书本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加以耳闻目睹的材料而成。共录存二百九十四条

,用以答客问,故名曰代答。书分地理﹑边帅﹑外国﹑风土﹑法制、财计等共二十门,“今有标题者十九门,一门存其子目而佚其总纲”。

它记载了宋代岭南地区(今两广一带)的社会经济﹑少数民族的生活风俗,以及物产资源﹑山川﹑古迹等情况。其中外国门﹑香门﹑宝货门兼及南洋诸国,并涉及大秦﹑大食﹑狗国(即阿留申群岛)、木兰皮(今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地区)诸国,反映了当时岭南地区与海外诸国的交通﹑贸易等情况;边帅门概述岭南沿边各军事建置的渊源﹑演变和辖属;法制门列举一些当时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方面特殊规定﹔财计门记载当时岭南地区的财政﹑商业等情况,并附有统计数字,这些都保留了许多正史中未备的社会经济史料。

所记条分缕析,较以前记载岭南情况各书叙述为详,参考价值甚高,是研究岭南社会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原本已佚,今本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写作缘由

南宋偏安江南,广西变成派官、经商的重要门户,士子官商都想了解此地。曾在广西为官6年的周去非归乡后,就因为穷于酬答那些打听岭南情况的访客,从而写出一部《岭外代答》。这部书稿不但为宋人“解渴”,还成为后世研究广西地方史、宋代海外交通及亚非古国的珍贵文献。

周去非在《岭外代答》自序中说,他写此书是因为回乡后“亲故相劳苦,问以绝域事,应酬倦矣,有复问仆,用以代答”。可见当时岭南风物是时髦话题,周去非在广西的见闻足以成为带有传奇色彩的谈资。

但后世研究认为,“代答亲故”只是周去非自谦的说词。他在广西时已经处处留心,自序云“随事笔记,得四百余条”,而且所记皆为“疆场之事、经国之具、荒忽诞漫之俗、瑰诡谲怪之产”,这明显是在为日后写志书做准备。“异时训方氏其将有考于斯”才是他作书的真正动机,即供时人与后世参考,从而达到他“立言”的目的。

与《桂海虞衡志》的关系

范成大在离桂赴蜀的途中已经写成了一部类似的志书——《桂海虞衡志》,加上作者位高名重,这部一万多字的书一时洛阳纸贵。而周去非回乡途中竟然还遗失了那四百余条笔记资料,他可能打算放弃写书了。但回乡后看到《桂海虞衡志》刻印发行,他又急忙于淳熙五年(1178年)十月写成七万多字的《岭外代答》,并在序中写明以《桂海虞衡志》条目为基础。但正因如此,《岭外代答》长期被后世视为《桂海虞衡志》的注释本,评价不高,导致乏人问津乃至佚失,幸得清代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才基本恢复原貌。

范成大在桂才两年,且身居高位、政务繁忙,对广西风物的了解肯定不如身居下僚、在桂六年且潜心收集资料的周去非详尽,所以学者对周去非袭用《桂海虞衡志》内容的动机一直众说纷纭。一说是范书在前,声名显赫,周书既要一较高低,又要表示对老上司老朋友的尊敬,所以才袭用部分,表明自己并非故意“分庭抗礼”;还有一说是周觉得范书语焉不详,所以增言备细,借着范书畅销的东风为众人“解瘾”,有点“唱和”的意思;更有一种大胆的猜测是范在桂林时就看过周的笔记,抢先一步出书,周无奈才用“代答”的曲笔挽回一点心血。

无论真相如何,《岭外代答》在内容的丰富方面都要大大高于《桂海虞衡志》及之前的各种广西史志著作,受到近现代学者重视,被推为唐宋时期广西史志的压卷之作。

序
序 1
卷一
地理门 2
边帅门 3
卷二
外国门上 4
卷三
外国门下 5
兵丁门 6
卷四
风土门 7
法制门 8
卷五
财计门 9
卷六
器用门 10
服用门 11
食用门 12
卷七
香门 13
乐器门 14
宝货门 15
金石门 16
卷八
花木门 17
卷九
禽兽门 18
卷十
虫鱼门 19
古迹门 20
蛮俗门 21
志异门 22
热门书籍
  •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李昉

    《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为宋代人撰写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

  • 百家姓
    百家姓
    佚名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

  •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
    洪迈

    《容斋随笔》是古代文言笔记小说,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笔》,74卷,1220则。其中,《容斋随笔》16卷,329则;《容斋续笔》16卷,249则;《容斋三笔》16卷,248则;《容斋四笔》16卷,259则;《容斋五笔》10卷,135则。据作者宋朝洪迈自述,《容斋随笔》写作时间逾经近四十年。是其多年博览群书、经世致用的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

  •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司马光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 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
    郭茂倩

  • 新唐书
    新唐书
    宋祁 欧阳修 范镇 吕夏卿 等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 《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 五代时期就曾有《唐书

热门诗文
  • 《三字经》 全文
    三字经

    人rén之zhī初chū,性xìng本běn善shàn。性xìng相xiāng近jìn,习xí相xiāng远yuǎn。 苟gǒu不bù教jiào,性xìng乃nǎi迁qiān。教jiào之zhī道dào,贵guì以yǐ专zhuān。 昔xī孟mèng母mǔ,择zé邻lín处chǔ。子zǐ不bù学xué,断duàn机jī杼zhù。 窦dòu燕yān山shān,有yǒu义yì方fāng。教jiāo五wǔ子zǐ,名míng俱jù扬yáng。 养yǎng不bù教jiào,父fù之zhī过guò。教jià……

  • 《三字经》 注解(一)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

  • 《三字经》 注解(二)
    三字经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启示〗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马牛羊 鸡犬……

  • 【鹊桥仙】 (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任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 《三字经》 注解(三)
    三字经

    中书熟 孝经通 如六经 始可读〖启示〗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启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

  • 《三字经》 注解(四)
    三字经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启示】: 杨坚起兵东征西杀,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建立的隋朝仅两代就灭亡了。其原因是隋炀帝的荒淫无道,使得他众叛亲离。由此可见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译文】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启示】: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但唐朝的天下其实是李渊的二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来的……

热门人物
  • 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市)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宗亲政

  • 苏洵
    苏洵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

  • 李昉
    李昉

    李昉(925年-996年),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人,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李昉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已佚

  • 袁去华
    袁去华

  • 萧廷之
    萧廷之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