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总集类
  4. 集部
  5. 《全唐诗》

《全唐诗》

月蚀诗

+ -

新天子即位五年,岁次庚寅,斗柄插子,律调黄钟。

森森万木夜僵立,寒气赑屃顽无风。

烂银盘从海底出,出来照我草屋东。

天色绀滑凝不流,冰光交贯寒曈曨。

初疑白莲花,浮出龙王宫。

八月十五夜,比并不可双。

此时怪事发,有物吞食来。

轮如壮士斧斫坏,桂似雪山风拉摧。

百炼镜,照见胆,平地埋寒灰。

火龙珠,飞出脑,却入蚌蛤胎。

摧环破璧眼看尽,当天一搭如煤炱。

磨踪灭迹须臾间,便似万古不可开。

不料至神物,有此大狼狈。

星如撒沙出,争头事光大。

奴婢炷暗灯,掩菼如玳瑁。

今夜吐焰长如虹,孔隙千道射户外。

玉川子,涕泗下,中庭独自行。

念此日月者,太阴太阳精。

皇天要识物,日月乃化生。

走天汲汲劳四体,与天作眼行光明。

此眼不自保,天公行道何由行。

吾见阴阳家有说,望日蚀月月光灭,朔月掩日日光缺。

两眼不相攻,此说吾不容。

又孔子师老子云,五色令人目盲。

吾恐天似人,好色即丧明。

幸且非春时,万物不娇荣。

青山破瓦色,绿水冰峥嵘。

花枯无女艳,鸟死沉歌声。

顽冬何所好,偏使一目盲。

传闻古老说,蚀月虾蟆精。

径圆千里入汝腹,汝此痴骸阿谁生。

可从海窟来,便解缘青冥。

恐是眶睫间,掩塞所化成。

黄帝有二目,帝舜重瞳明。

二帝悬四目,四海生光辉。

吾不遇二帝,滉漭不可知。

何故瞳子上,坐受虫豸欺。

长嗟白兔捣灵药,恰似有意防奸非。

药成满臼不中度,委任白兔夫何为。

忆昔尧为天,十日烧九州。

金烁水银流,玉煼丹砂焦。

六合烘为窑,尧心增百忧。

帝见尧心忧,勃然发怒决洪流。

立拟沃杀九日妖,天高日走沃不及,但见万国赤子々生鱼头。

此时九御导九日,争持节幡麾幢旒。

驾车六九五十四头蛟螭虬,掣电九火輈。

汝若蚀开齱轮,御辔执索相爬钩,推荡轰訇入汝喉。

红鳞焰鸟烧口快,翎鬣倒侧声醆邹。

撑肠拄肚礧傀如山丘,自可饱死更不偷。

不独填饥坑,亦解尧心忧。

恨汝时当食,藏头擫脑不肯食。

不当食,张唇哆觜食不休。

食天之眼养逆命,安得上帝请汝刘。

呜呼,人养虎,被虎啮。

天媚蟆,被蟆瞎。

乃知恩非类,一一自作孽。

吾见患眼人,必索良工诀。

想天不异人,爱眼固应一。

安得常娥氏,来习扁鹊术。

手操舂喉戈,去此睛上物。

其初犹朦胧,既久如抹漆。

但恐功业成,便此不吐出。

玉川子又涕泗下,心祷再拜额榻砂土中,地上虮虱臣仝告愬帝天皇。

臣心有铁一寸,可刳妖蟆痴肠。

上天不为臣立梯磴,臣血肉身,无由飞上天,扬天光。

封词付与小心风,颰排阊阖入紫宫。

密迩玉几前擘坼,奏上臣仝顽愚胸。

敢死横干天,代天谋其长。

东方苍龙角,插戟尾捭风。

当心开明堂。

统领三百六十鳞虫,坐理东方宫。

月蚀不救援,安用东方龙。

南方火鸟赤泼血,项长尾短飞跋躠,头戴井冠高逵枿。

月蚀鸟宫十三度,鸟为居停主人不觉察,贪向何人家。

行赤口毒舌,毒虫头上吃却月,不啄杀。

虚眨鬼眼明,鸟罪不可雪。

西方攫虎立踦踦,斧为牙,凿为齿。

偷牺牲,食封豕。

大蟆一脔,固当软美。

见似不见,是何道理。

爪牙根天不念天,天若准拟错准拟。

北方寒龟被蛇缚,藏头入壳如入狱。

蛇筋束紧束破壳,寒龟夏鳖一种味。

且当以其肉充臛,死壳没信处,唯堪支床脚,不堪钻灼与天卜。

岁星主福德,官爵奉董秦。

忍使黔娄生,覆尸无衣巾。

天失眼不吊,岁星胡其仁。

荧惑矍铄翁,执法大不中。

月明无罪过,不纠蚀月虫。

年年十月朝太微。

支卢谪罚何灾凶。

土星与土性相背,反养福德生祸害。

到人头上死破败,今夜月蚀安可会。

太白真将军,怒激锋铓生。

恒州阵斩郦定进,项骨脆甚春蔓菁。

天唯两眼失一眼,将军何处行天兵。

辰星任廷尉,天律自主持。

人命在盆底,固应乐见天盲时。

天若不肯信,试唤皋陶鬼一问。

一如今日,三台文昌宫,作上天纪纲。

环天二十八宿,磊磊尚书郎。

整顿排班行,剑握他人将。

一四太阳侧,一四天市傍。

操斧代大匠,两手不怕伤。

弧矢引满反射人,天狼呀啄明煌煌。

痴牛与騃女,不肯勤农桑。

徒劳含淫思,旦夕遥相望。

蚩尤簸旗弄旬朔,始捶天鼓鸣珰琅。

枉矢能蛇行,眊目森森张。

天狗下舐地,血流何滂滂。

谲险万万党,架构何可当。

眯目衅成就,害我光明王。

请留北斗一星相北极,指麾万国悬中央。

此外尽扫除,堆积如山冈,赎我父母光。

当时常星没,殒雨如迸浆。

似天会事发,叱喝诛奸强。

何故中道废,自遗今日殃。

善善又恶恶,郭公所以亡。

愿天神圣心,无信他人忠。

玉川子词讫,风色紧格格。

近月黑暗边,有似动剑戟。

须臾痴蟆精,两吻自决坼。

初露半个璧,渐吐满轮魄。

众星尽原赦,一蟆独诛磔。

腹肚忽脱落,依旧挂穹碧。

光彩未苏来,惨澹一片白。

奈何万里光,受此吞吐厄。

再得见天眼,感荷天地力。

或问玉川子,孔子修春秋。

二百四十年,月蚀尽不收。

今子咄咄词,颇合孔意不。

玉川子笑答,或请听逗留。

孔子父母鲁,讳鲁不讳周。

书外书大恶,故月蚀不见收。

予命唐天,口食唐土。

唐礼过三,唐乐过五。

小犹不说,大不可数。

灾沴无有小大愈,安得引衰周,研核其可否。

日分昼,月分夜,辨寒暑。

一主刑,二主德,政乃举。

孰为人面上,一目偏可去。

愿天完两目,照下万方土,万古更不瞽,万万古,更不瞽,照万古。

第三百八十一卷
吊国殇 17514
吊比干墓 17515
吊元鲁山 17516
哭李观 17517
李少府厅吊李元宾遗字 17518
悼吴兴汤衡评事 17519
哀孟云卿嵩阳荒居 17520
哭卢贞国 17521
伤旧游 17522
吊房十五次卿少府 17523
逢江南故昼上人会中郑方回 17524
哭秘书包大监 17525
悼幼子 17526
悼亡 17527
吊李元宾坟 17528
览崔爽遗文,因纾幽怀 17529
峡哀 17530
杏殇 17531
吊江南老家人春梅 17532
哭李丹员外,并寄杜中丞 17533
哭刘言史 17534
吊卢殷 17535
第三百八十二卷
寄远曲 17536
行路难 17537
征妇怨 17538
白纻歌 17539
野老歌 17540
寄衣曲 17541
送远曲 17542
筑城词 17543
猛虎行 17544
别离曲 17545
牧童词 17546
沙堤行,呈裴相公 17547
求仙行 17548
古钗叹 17549
各东西 17550
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7551
宴客词 17552
永嘉行 17553
采莲曲 17554
伤歌行 17555
吴宫怨 17556
北邙行 17557
关山月 17558
陇头行 17559
楚妃叹 17560
春日行 17561
秋夜长 17562
白鼍鸣 17563
洛阳行 17564
春江曲 17565
送远曲 17566
塞下曲 17567
董逃行 17568
少年行 17569
白头吟 17570
将军行 17571
贾客乐 17572
羁旅行 17573
车遥遥 17574
妾薄命 17575
朱鹭 17576
远别离 17577
楚宫行 17578
江南行 17579
乌夜啼引 17580
促促词 17581
宛转行 17582
短歌行 17583
山头鹿 17584
湘江曲 17585
楚妃怨 17586
离宫怨 17587
成都曲 17588
寒塘曲 17589
春别曲 17590
春堤曲 17591
乌栖曲 17592
雀飞多 17593
泗水行 17594
废居行 17595
寄菖蒲 17596
江村行 17597
樵客吟 17598
湖南曲 17599
春水曲 17600
云童行 17601
新桃行 17602
忆远曲 17603
长塘湖 17604
废瑟词 17605
第三百八十三卷
野居 17606
西州 17607
杂怨 17608
惜花 17609
三原李氏园宴集 17610
沈千运旧居 17611
赠别孟郊 17612
卧疾 17613
别段生 17614
哭于鹄 17615
南归 17616
惜花 17617
奉和舍人叔直省时思琴 17618
离妇 17619
怀别 17620
学仙 17621
夜怀 17622
城南 17623
怀友 17624
寄别者 17625
献从兄 17626
寄韩愈 17627
赠姚怤 17628
病中寄白学士拾遗 17629
雨中寄元宗简 17630
野寺后池寄友 17631
董公诗 17632
祭退之 17633
第三百八十四卷
蓟北旅思 17634
江南春 17635
西楼望月 17636
别鹤 17637
江陵孝女 17638
山中古祠 17639
渔阳将 17640
听夜泉 17641
送南迁客 17642
蓟北春怀 17643
思远人 17644
赠同溪客 17645
望行人 17646
送宫人入道 17647
送越客 17648
赠辟谷者 17649
思江南旧游 17650
夜到渔家 17651
送远使 17652
不食姑 17653
古苑杏花 17654
送流人 17655
宿临江驿 17656
送蛮客 17657
襄国别友 17658
送远客 17659
山中赠日南僧 17660
征西将 17661
寄友人 17662
送防秋将 17663
律僧 17664
山中秋夜 17665
送南客 17666
宿江店 17667
岭表逢故人 17668
出塞 17669
寄紫阁隐者 17670
夜宿黑灶溪 17671
古树 17672
送徐先生归蜀 17673
隐者 17674
送友人归山 17675
霅溪西亭晚望 17676
哭山中友人 17677
答僧拄杖 17678
灵都观李道士 17679
送韦评事归华阴 17680
送闽僧 17681
送海南客归旧岛 17682
登咸阳北寺楼 17683
送新罗使 17684
宿广德寺寄从舅 17685
宿邯郸馆寄马磁州 17686
舟行寄李湖州 17687
送闲师归江南 17688
游襄阳山寺 17689
登城寄王秘书建 17690
送从弟戴玄往苏州 17691
送朱庆馀及第归越 17692
过贾岛野居 17693
酬韩庶子 17694
赠姚合少府 17695
送僧游五台兼谒李司空 17696
送郑秀才归宁 17697
送李评事游越 17698
夏日闲居 17699
闲居 17700
寄昭应王中丞 17701
酬孙洛阳 17702
送人任济阴 17703
晚春过崔驸马东园 17704
夏日闲居 17705
晚秋闲居 17706
和陆司业习静寄所知 17707
酬韩祭酒雨中见寄 17708
和裴仆射移官言志 17709
酬白二十二舍人早春曲江见招 17710
和裴仆射朝回寄韩吏部 17711
春日李舍人宅见两省诸公唱和,因书情即事 17712
和李仆射秋日病中作 17713
早春病中 17714
送严大夫之桂州 17715
咏怀 17716
使至蓝谿驿,寄太常王丞 17717
留别江陵王少府 17718
赠海东僧 17719
寄汉阳故人 17720
送安西将 17721
题李山人幽居 17722
早春闲游 17723
赠太常王建藤杖笋鞋 17724
和周赞善闻子规 17725
送李骑曹灵州归觐 17726
寒食夜寄姚侍郎 17727
题清彻上人院 17728
寄灵一上人初归云门寺 17729
和裴司空即事通简旧僚 17730
使回留别襄阳李司空 17731
和户部令狐尚书喜裴司空见招看雪 17732
和裴司空以诗请刑部白侍郎双鹤 17733
同锦州胡郎中清明日对雨西亭宴 17734
庄陵挽歌词三首 17735
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17736
经王处士原居 17737
不食仙姑山房 17738
江头 17739
寄孙冲主簿 17740
赠任懒 17741
旧宫人 17742
春日留别 17743
没蕃故人 17744
赠箕山僧 17745
冬夕 17746
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二翁司户之作 17747
老将 17748
送友生游峡中 17749
送安法师 17750
水 17751
岳州晚景 17752
寒食后 17753
寒食书事二首 17754
和李仆射雨中寄卢、严二给事 17755
酬李仆射晚春见寄 17756
和卢常侍寄华山郑隐者 17757
和令狐尚书平泉东庄近居李仆射有寄十韵 17758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 17759
徐州试反舌无声 17760
省试行不由径 17761
新城甲仗楼 17762
赠殷山人 17763
夏日可畏 17764
罔象得玄珠 17765
和李仆射西园 17766
第三百八十五卷
送裴相公赴镇太原 17767
寄元员外 17768
赠梅处士 17769
赠王秘书 17770
谢裴司空寄马 17771
酬秘书王丞见寄 17772
送李馀及第后归蜀 17773
早朝寄白舍人、严郎中 17774
书怀寄元郎中 17775
赠道士宜师 17776
书怀寄王秘书 17777
题韦郎中新亭 17778
送杨州判官 17779
喜王起侍郎放牒 17780
赠王司马 17781
书怀 17782
赠令狐博士 17783
送从弟删东归 17784
赠王秘书 17785
哭丘长史 17786
送枝江刘明府 17787
送从弟彻东归 17788
哭胡十八遇 17789
赠贾岛 17790
逢王建有赠 17791
移居静安坊,答元八郎中 17792
送杨少尹赴凤翔 17793
送韩侍御归山 17794
新除水曹郎,答白舍人见贺 17795
送杨少尹赴满城 17796
哭元九少府 17797
送侯判官赴广州从军 17798
答白杭州郡楼登望画图见寄 17799
赠赵将军 17800
送和蕃公主 17801
寒食内宴二首 17802
朝日敕赐百官樱桃 17803
太白老人 17804
和裴司空酬满城杨少尹 17805
寄和州刘使君 17806
赠商州王使君 17807
寄令狐宾客 17808
寄梅处士 17809
送施肩吾东归 17810
昆仑儿 17811
赠李杭州 17812
送郑尚书赴广州 17813
贺秘书王丞南郊摄将军 17814
送令狐尚书赴东都留守 17815
拜丰陵 17816
赠孔尚书 17817
酬杭州白使君,兼寄浙东元大夫 17818
寄苏州白二十二使君 17819
送白宾客分司东都 17820
赠阎少保 17821
赠别王侍御赴任陕州司马 17822
田司空入朝 17823
送浙西周判官 17824
送吴炼师归王屋 17825
送邵州林使君 17826
寄王六侍御 17827
送稽亭山寺僧 17828
送汀州源使君 17829
寄孙洛阳格 17830
胡山人归王屋,因有赠 17831
寄虔州韩使君 17832
送从弟濛赴饶州 17833
罗道士 17834
寄陆浑赵明府 17835
同将作韦二少监赠水部李郎中 17836
赠王侍御 17837
送金少卿副使归新罗 17838
送李司空赴镇襄阳 17839
送李仆射愬赴镇凤翔 17840
寄白二十二舍人 17841
送友人卢处士游吴越 17842
苏州江岸留别乐天 17843
寒食看花 17844
酬浙东元尚书见寄绫素 17845
赠项斯 17846
  • « 上一页
  • 下一页 »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