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
木 夫子墓木 五柞 白银树 合离树 玉树 豫樟 荔枝木 酒树 娑罗绵树 刺桐 黄漆树 木兰树 椰子树 菩提树 婆罗树 独?树 波斯皂荚树 木龙树 贝多树 没树 ?碧穑波树 齐暾树 通脱木 山桂 五鬣松 三鬣松 鱼甲松 合掌柏 黄杨木 青杨木 俱那卫 山茶 夏州槐 赤白柽 楷木 楮 文理木 宗庙文木 文木简 古文柱 三字薪 天尊薪 太平木 天王槐 色陵木 马文木木夫子墓木鲁曲阜孔子墓上,时多楷木。(出《述异记》) 又曰:曲阜城有颜回墓,上石?二株,可三四十围。土人云,颜回手植之木。(出《述异记》……
-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
草花 旌节花 野悉密花 都胜花 簇蝶花 ?葵 金灯花 金钱花 毗尸沙花 木花 叙牡丹 白牡丹 红紫牡丹 正倒晕牡丹 合欢牡丹 染牡丹花 ?牡丹 月桂花 牡桂花 桂花 海石榴花 南海朱槿 岭表朱槿 红槿花 那提槿花 佛桑花 贞桐花 栀子花 山茶花 三色石楠花 比闾花 木莲花 那伽花 木兰花 异木花 碧玫瑰 刺桐花 怀风花 踯躅花 凌霄花 分枝荷 夜舒荷 睡莲花 碧莲花 染青莲花 三朵瑞莲 藕 莲实 芰菱草花旌节花黎州汉源县有旌节花,去地三二尺,行行皆如旌节也。(出《黎州汉源县图经》) 黎州汉源县……
-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
卢君畅 元义方 平昌井 虎头骨 法喜寺 龙庙 豢龙者 孔威 华阴湫 崔道枢 金龙子 黄驯 临汉豕 烧龙 柳翁卢君畅故东都留守判官祠部郎中范阳卢君畅为白衣时,侨居汉上。尝一日,独驱郊野,见二白犬腰甚长,而其臆丰,飘然若坠,俱驰走田间。户讶其异于常犬,因立马以望。俄而其犬俱跳入于一湫中,已而湫浪泛腾,旋有二白龙自湫中起,云气噎空,风雷大震。卢惧甚,鞭马而归。未及行数里,衣尽沾湿。方悟二犬乃龙也。(出《宣室志》) 以前东都留守判官祠部郎中范阳的卢君畅还是老百姓的时候,侨居汉水。曾经有那么一天,他独自……
-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
说狐 瑞应 周文王 汉广川王 陈羡 管辂 习凿齿 陈斐 孙岩 夏侯藻 胡道洽 北齐后主 宋大贤 长孙无忌 狐神 张简 僧服礼 上官翼 大安和尚说 狐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为神巫,或为丈夫与女人交接,能知千里外事,善盅魅,使人迷惑失智。千岁即与天通,为天狐。(出《玄中记》) 狐狸活五十岁就能变成妇人,一百岁就能变化成美女,变化成神巫,或者变化成成年男子与女人发生性行为,能知道千里之外的事,善于盅惑迷人,使人丧失理智。狐狸活到一千岁就能和天沟通,叫做“天狐”。 瑞 应九尾狐者,神兽也……
-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
僧令因 卫中丞姊 蒲州人 相魏贫民 番禺书生 郫县民 游邵 成? 孙光宪 朱汉宾 牛存节 水清池 王思同 徐坦 张氏 顾遂 瞿塘峡 靳老 景焕 舒州人 贾潭 姚景 王稔 安陆人僧令因僧令因者,于子午谷过山,往金州。见一竹舆先行,有女仆服慷从之。数日,终不见人,令因乃急引帘窥之。一妇,人首而蛇身甚伟,令因甚惊。妇人曰:“不幸业重,身忽变化,上人何乃窥之?”问其仆曰:“欲送秦岭之上。”令因遂与诵功德,送及秦岭,亦不见妇人之首,而入林中矣。(出《闻奇录》) 令因和尚,从子午谷过山,到金州去。看见一个……
-
《太平广记》 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
徐佐卿 拓跋大郎 魏方进弟李清徐佐卿唐玄宗天宝十三载重阳日猎于沙苑。时云间有孤鹤徊翔。玄宗亲御弧矢中之。其鹤即带箭徐坠,将及地丈许,?然矫翼,西南而逝。万众极目,良久乃灭。益州城西十五里,有道观焉。依山临水,松桂深寂,道流非修习精悫者莫得而居之。观之东廊第一院,尤为幽寂。有自称青城山道士徐佐卿者,清粹高古,一岁率三四至焉。观之耆旧,因虚其院之正堂,以俟其来。而佐卿至则栖焉,或三五日,或旬朔,言归青城。甚为道流所倾仰。一日忽自外至,神彩不怡,谓院中人曰:“吾行山中,偶为飞矢所加,寻已无恙矣;然此……
-
《太平广记》 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
姚氏三子 赵旭 虞卿女子萧氏乳母姚氏三子唐御史姚生,罢官,居于蒲之左邑。有子一人、外甥二人,各一姓,年皆及壮,而顽驽不肖。姚之子稍长于二生。姚惜其不学,日以诲责,而怠游不悛。遂于条山之阳,结茅以居之,冀绝外事,得专艺学。林壑重深,嚣尘不到。将遣之日,姚诫之曰:“每季一试汝之所能,学有不进,必?楚及汝!汝其勉焉。”及到山中,二子曾不开卷。但朴斫涂?为务。居数月,其长谓二人曰:“试期至矣,汝曹都不省书,吾为汝惧。”二子曾不介意,其长攻书甚勤。忽一夕,子夜临烛,凭几披书之次,觉所衣之裘,后裾为物所牵……
-
《太平广记》 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
周贤者 王常 叶虚中 郑君程逸人 李处士 骆玄素 赵操崔玄亮周贤者唐则天朝,相国裴炎第四弟为虢州司户。虢州有周贤者,居深山,不详其所自。与司户善,谓曰:“公兄为相甚善,然不出三年,当身戮家破,宗族皆诛,可不惧乎!”司户具悉其行事,知非常人也,乃涕泣而请救。周生曰:“事犹未萌,有得脱理。急至都,以吾言告兄,求取黄金五十镒将来,吾于弘农山中,为作章醮,可以移祸殃矣。”司户于是取急还都,谒兄河东侯炎。炎为人睦亲,于友悌甚至,每兄弟自远来,则同卧谈笑,虽弥历旬日,不归内寝焉。司户夜中,以周贤语告之,且……
-
《太平广记》 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
杨居士 张士平 冯渐 潘老人王先生 周生 韩志和 张辞崔言杨居士海南(明钞本海南作南海)郡有杨居士,亡其名,以居士自目,往往游南海枝郡,常寄食于人,亦不知其所止。谓人曰:“我有奇术,汝辈庸人,固不得而识矣。”后常至郡,会太守好奇者,闻居士来,甚喜,且厚其礼,命饮之。每宴游,未尝不首召居士,居士亦以此自负。一日使酒忤太守,太守不能容。后又会宴于郡室,阅妓乐,而居士不得预。时有数客,亦不在太守召中,因谓居士曰:“先生尝自负有奇术,某向者仰望之不暇。一日遇先生于此,诚幸矣。虽然,今闻太守大宴客郡斋,……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
王忠干 王? 李元一 鱼万盈于李回 强伯达 僧惟恭 王淝 董进朝 康仲戚 吴可久 开行立僧法正 沙弥道荫 何老 勾龙义赵安王忠干唐大(“大”原作“元”,按旧唐书讨李同在文宗大和间,“元”当是“大”字之误。)和三年,李同捷阻兵沧(原本“沧”下有州字,据明抄本删。)景,帝命李?统齐德军讨之。初围德州城,城坚不拔。翌日又攻之,自卯至未,伤十八九,竟不能拔。时有齐州衙内八将官健儿王忠干,博野县人,长念金刚经,积二十余年,日数不缺。其日,忠干上飞梯,将及堞,身中箭如猬,为卯木击落。同火卒曳出羊马城外,置……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一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
汉武帝 东方朔 毛宝 孔愉宗叔林 桓邈 刘枢 蔡喜夫 刘沼 刘之亨 严泰 程灵铣韦丹 熊慎 王行思 陈弘泰汉武帝昆明池,汉武帝凿之,习水战。中有灵沼神池,云:尧时洪水,停船此池,池通白鹿原,人钓鱼于原,纶绝而去。鱼梦于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戏于池,见大鱼衔索,曰:“岂非昨所梦乎?”取鱼去钩而放之,帝后得明珠。(出《三秦记》) 昆明池是汉武帝令人开凿出来的,为了演习水战。其中有个灵沼池。据传说,尧帝时闹洪水,尧帝在这个池里停过船,池水直通白鹿原,有人在白鹿原钓鱼,鱼弦断了鱼跑了。鱼托梦给汉武……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
王简易 樊光 李彦光 侯温沈申 法曹吏 刘存 袁州录事 刘? 吴景 高安村小儿 陈勋钟遵 韦处士 张进 郝溥 裴垣 苏铎 赵安王简易唐洪州司马王简易者,常暴得疾,腹中生物如块大,随气上下,攻击脏腑,伏枕余月。一夕,其块逆上筑心,沈然长往,数刻方寤,谓所亲曰:“初梦见一鬼使,自称丁郢,手执符牒云:‘奉城隍神命,来追王简易。’某即随使者行,可十余里,方到城隍庙。门前人相谓曰:‘王君在世,颇闻修善,未合身亡,何得遽至此耶?’寻得见城隍神,告之曰:‘某未合殂落,且乞放归。’城隍神命左右将簿书来,检毕,……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
孔子 萧士义 王导 谢安 庾亮 王仲文 诸葛侃 刘波 郑微 周超 谢南康 傅亮 王徽之 刘兴道 郭仲产 沈庆之孔 子孔子谓子夏曰:“得麟之月,天当有血书鲁端门。”孔圣没,周室亡。子夏往观,逢一郎云:“门有血,飞为赤鸟,化而为书云。”(出《说题辞》) 孔子对子夏说:“得到麒麟的时候,天上会有血书送到鲁国的端门”。孔子死了,周朝也灭亡了。子夏到鲁国去验看,正遇上一个人说:“鲁国的端门有血,那血飞起来原来是赤鸟,又变化成书。” 萧士义后汉黄门郎萧士义,和帝永元二年被戮。数日前,家中常所养狗,来向其妇……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
总叙进士科 进士归礼部 府解 诸州解 试杂文 内出题 放杂文榜 放榜 五老榜 谢恩 期集 过堂 题名 关试 宴集总叙进士科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恒不减八九百。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求,苏张之辩说,荆聂之胆气,仲由之武勇,子房之筹画,弘羊之书算,方朔之诙谐,咸以是而晦之。修身慎行,虽处子之不若。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无所恨。故有诗曰:“太宗皇帝真长算,赚得英雄尽白……
-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
郭承嘏 张庾 刘方玄 光宅坊民 淮西军将 郭翥 裴通远 郑绍 孟氏郭承嘏郭承嘏,尝宝惜法书一卷,每携随身。初应举,就杂文试。写(“写”原作“驾”,据明抄本改。)毕,夜犹早。缄置箧中,及纳试而误纳所宝书贴。却归铺,于烛笼下取书贴观览,则程氏宛在箧中。计无所出,来往于棘闱门外。见一老吏,询其试事,具以实告。吏曰:“某能换之。然某家贫,居兴道里,倘换得,愿以钱三万见酬。”承嘏许之。逡巡,赍程试入,而书贴出,授承嘏。明日归亲仁里,自以钱送诣兴道里。疑问久之,吏家人出。以姓氏质之,对曰:“主父死三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