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太平广记》 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
寒山子 轩辕弥明 蔡少霞 郑居中 伊用昌寒山子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当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好为诗,每得一篇一句,辄题于树间石上。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余首,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讥讽时态,能警励流俗。桐柏征君徐灵府,序而集之,分为三卷,行于人间。十余年忽不复见,咸通十二年,毗陵道士李褐,性褊急,好凌侮人。忽有贫士诣褐乞食,褐不之与,加以叱责。贫者唯唯而去。数日,有白马从白衣者六七人诣褐,褐礼接之。因问褐曰:“颇相记乎?”褐视其状貌,乃前之贫士也。……
-
《太平广记》 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
魏夫人魏夫人魏夫人者,任城人也。晋司徒剧阳文康公舒之女,名华存,字贤安。幼而好道,静默恭谨。读庄老,三传五经百氏,无不该览。志慕神仙,味真耽玄。欲求冲举。常服胡麻散茯苓丸,吐纳气液,摄生夷静。亲戚往来,一无关见,常欲别居闲处,父母不许。年二十四,强适太保掾南阳刘文,字幼彦。生二子,长曰璞,次曰瑕。幼彦后为修武令。夫人心期幽灵,精诚弥笃。二子粗立,乃离隔宇室。斋于别寝。将逾三月,忽有太极真人安度明、东华大神、方诸青童、扶桑碧阿阳谷神王、景林真人、小有仙女、清虚真人王褒来降。裒谓夫人曰:“闻子密纬……
-
《太平广记》 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
王? 温峤 戴文谌 黄石公 袁双 商康 贾充 王文度 徐长 陈绪 白道猷 高雅之 罗根生 沈纵 戴氏女 孙盛 湛满 竺县遂 武曾 晋孝武帝 蔺启之 王猛 封驱之王 ?散骑侍郎王?,疾困,与母辞诀。既而闻有通宾者曰:“某郡某里某人。”尝为别驾,?亦雅闻其姓字。有顷,奄然来至,曰:“与卿士类,有自然之分,又州里,情便款然。今年国家有大事,出三将军,分布征发。吾等十余人,为赵公明府参佐。至此仓卒,见卿有高门大屋,故来投。与卿相得,大不可言。”?知其鬼神,曰:“不幸笃疾,死在旦夕,遭卿以性命相托。”答……
-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
许生 颜浚 郝惟谅 浮梁张令 欧阳敏 奉天县民许 生会昌元年春,孝廉许生,下第东归。次寿安,将宿于甘泉店。甘棠馆西一里已来,逢白衣叟,跃青骢,自西而来。徒从极盛,醺颜怡怡,朗吟云:“春草萋萋春水绿,野棠开尽飘香玉。?岭宫前鹤发人,犹唱开元太平曲。”生策马前进,问其姓名,叟微笑不答。又吟一篇云:“厌世逃名者,谁能答姓名。曾闻三乐否,看取路傍情。”生知其鬼物矣,遂不复问。但继后而行,凡二三里,日已暮矣。至喷玉泉牌堠之西,叟笑谓生曰:“吾闻三四君子,今日追旧游于此泉。吾昨已被召,自此南去。吾子不可连……
-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
杂器用 独孤彦 姚康成 马举 吉州渔者 凶器上 梁氏 曹惠 窦不疑杂器用独孤彦建中末,有独孤彦者,尝客于淮泗间。会天大风,舟不得进,因泊于岸。一夕步月登陆,(“陆”字原阙,据明抄本补。)至一佛寺中,寺僧悉赴里民会去,彦步绕于庭。俄有二丈夫来。一人身甚长,衣黑衣,称姓甲,名侵讦,(“讦”原作“许”,据陈校本改,下同。)第五。一人身广而短,衣青衣,称姓曾,名元。与彦揖而语,其吐论玄微,出于人表。彦素耽奇奥,常与方外士议语,且有年矣。至于玄门释氏,靡不穷其指归。乃遇二人,则自以为不能加也,窃奇之,且……
-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
陈鸾凤 建州山寺 萧氏子 周洪 萧浣 僧文净 徐智通 雷公庙 南海 陈义 叶迁韶 元稹(“稹”原作“积”,据明抄本改) 裴用 东阳郡山 段成式伯 智空陈鸾凤唐元和中,有陈鸾凤者,海康人也。负气义,不畏鬼神,乡党咸呼为后来周处。海康者,有雷公庙,邑人虔洁祭祀。祷祝既淫,妖妄亦作。邑人每岁闻新雷日,记某甲子。一旬复值斯日,百工不敢动作。犯者不信宿必震死,其应如响。时海康大旱,邑人祷而无应。鸾凤大怒曰:“我之乡,乃雷乡也。为神不福,况受人奠酹如斯,稼穑既焦,陂池已涸,牲牢飨尽,焉用庙为!”遂秉炬?之……
-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
钱 ?阳童子 文德皇后 岑文本 王清 建安村人 徐仲宝 邢氏 林氏 曹真 奇物 徐景 中牟铁锥 毒槊 集翠裘 谢灵 运须 开元渔者 杨妃袜 紫米 嘉陵 江巨木 江淮市人桃核 玉龙膏 段成式 李德裕 夏侯孜 严遵仙槎钱?阳童子晋义熙十二载,?阳县群童子,浴于?水。忽见侧有钱出,如流沙,因竞取之。手满,放随流去。又以衣盛裹,各有所得。又见流线中有一铜车,小牛牵之,势甚奔迅。儿等奔逐,掣得一轮。径可五寸,猪鼻,毂有六辐,通然青色。缸内黄脱,状如恒运。于时沈敞(“敞”原作“敝”,据陈校本改)守南阳,求……
-
《太平广记》 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
韦仙翁 杨越公弟 阳平谪仙卖药翁 严士则韦仙翁唐代宗皇帝大历中,因昼寝,常梦一人谓曰:“西岳太华山中,有皇帝坛,何不遣人求访,封而拜之,当获大福。”即日诏遣监察御史韦君,驰驿诣山寻访。至山下,州县陈设一店,具饭店中,所有行客,悉令移之。有一老翁谓店主曰:“韦侍御一餐即过,吾老病不能远去,但于房中坐,得否?”店主从之。少顷韦君到店,良久,忽闻房中嗽声。韦问“有何人在此”,遣人视之。乃曰:“有一老父。”韦君访老父何姓。答曰:“姓韦。”韦君曰:“相与宗盟,合有继叙。”邀与同席。老父因访韦公祖父官讳;……
-
《太平广记》 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
刘晏 崔希真 韦老师麻阳村人 慈心仙人刘 晏唐宰相刘晏,少好道术,精恳不倦,而无所遇。常闻异人多在市肆间,以其喧杂,可混迹也。后游长安,遂至一药铺,偶问云:常有三四老人,纱帽柱杖来取酒,饮讫即去,或兼觅药看,亦不多买,其亦非凡俗者。刘公曰:“早晚当?”曰:“明日合来。”刘公平旦往,少顷果有道流三人到,引满饮酒,谈谑极欢,旁若无人。良久曰:“世间还有得似我辈否?”一人曰:“王十八。”遂去。自后每忆之,不可寻求。及作刺史,往南中,过衡山县,时春初,风景和暖,吃冷淘一盘,香菜茵陈之类,甚为芳洁。刘公……
-
《太平广记》 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
玉蕊院女仙 马士良 张云容 韦蒙妻慈恩塔院女仙玉蕊院女仙长安安业唐昌观,旧有玉蕊花。其花每发,若琼林瑶树。唐元和中,春物方盛,车马寻玩者相继。忽一日,有女子年可十七八,衣绿绣衣,垂双髻,无簪珥之饰,容色婉娩,迥出于众。从以二女冠、三小仆,皆草髻黄衫,端丽无比。既而下马,以白角扇障面,直造花所,异香芬馥,闻于数十步外。观者疑出自宫掖,莫敢逼而视之。伫立良久,令女仆取花数枝而出。将乘马,顾谓黄衫者曰:“曩有玉峰之期,自此行矣。”时观者如堵,咸觉烟飞鹤唳,景物辉焕。举辔百余步,有轻风拥尘,随之而去。……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
于昶 裴宣礼 吴思玄 银山老人崔文简 姚待 吕文展 长安县系囚 李虚 卢氏 陈利宾 王宏田氏于 昶唐于昶,天后朝任并州录事参军。每至一更后,即喘息流汗,二更后愈。妻柳氏将召医工,昶密曰:“自无他苦,但昼决曹务,夜判冥司,事力不任身。”每知有灾咎,即阴为之备,都不形言,凡六年。后丁母艰,持金刚经,更不复为冥吏,因极言此功德力,令子孙讽转。后为庆州司马,年八十四,将终,忽闻异香,非代所有,谓左右曰:“有圣人迎我往西方。”言讫而没。(出《报应记》) 唐朝的于昶,天后朝时任并州录事参军。每当到了一更之……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
昭宗 韦甄 刘纂 钟傅 卢文焕 赵光逢 卢延让 韦贻范 杨玄同 封舜卿 高辇 氏 族 李氏 王氏 七姓 李积 崔? 类例 李峤 张说 杨氏 李益 庄恪太子妃 白敏中 汝州衣冠 黄生昭 宗昭宗皇帝,颇为孤进开路。崔凝覆试,但是子弟,无问文章高下,率多退落,其间屈人颇多。孤寒中,唯程晏、黄韬擅场之外,其 唐昭宗李晔很为贫苦的读书人创造条件。崔凝主管复试,凡是官宦子弟,不论文才如何,大多数都不取。其中,很多人屈才。贫苦读书人中,只有程晏、黄韬是临场考试及第。其余人只看送呈的文章。这样,滥竽充数的也不……
-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
关羽 简文 李密 刘文静 李金才 李靖 郭齐宗 唐休? 李尽忠 封常清 李光弼关 羽蜀将关羽善抚士卒而轻士大夫;张飞敬礼士大夫而轻卒伍。二将俱不得其中,亦不得其死。(出《独异志》) 西蜀大将关羽善抚慰士卒而轻视士大夫,张飞则尊重士大夫而轻视士兵,他俩的作法都有些偏颇。他俩的死,就是因为他俩的偏颇作法而促成的。 简文晋简文道光武云:“汉世祖雄豪之中,最有俊令之体,贤达之风。高祖则倜傥疏达,魏武则猜忌狭吝。”(出《简文谈疏》) 东晋简文帝司马昱评论汉光武刘秀说,汉朝历代皇帝之中,他才智出众。具有贤……
-
《太平广记》 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
柳智感 李播 狄仁杰 王万彻 太学郑生 赵州参军妻柳智感唐河东柳智感,以贞观初为长举县令。一夜暴死,明旦而苏。说云:“始忽为冥官所追。大官府使者以智感见,谓感曰:‘今有一官缺,故枉君任之。’智感辞以亲老,且自陈福业,未应便死。王使勘籍,信然。因谓曰:‘君未当死,可权判录事。’智感许诺谢。吏引退至曹,有五判官,感为第六。其厅事是长屋,(屋原作官。据明抄本改。)人坐三间,各有床案,务甚繁拥,西头一坐处无判官,吏引智感就空坐。群吏将文书簿帐来,取智感署,署(署原作于。据明抄本改。)案上,退立阶下。智……
-
《太平广记》 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
韩光祚 宣州司户 崔圆 郑仁钧 季广琛 刘可大 奴苍璧 南缵 王常韩光祚桃林令韩光祚,携家之官,途经华山庙,下车谒之。入庙门,而爱妾暴死。令巫请之,巫言:“三郎好汝妾,既请且免,至县当取。”光祚至县,乃召金工,为妾铸金为观世音菩萨像,然不之告。五日,妾暴卒,半日方活,云:“适华山府君,备车骑见迎。出门,有一僧,金色,遮其前,车骑不敢过。神曰:‘且留,更三日迎之。’”光祚知其故,又以钱一千,图菩萨像。如期又死,有顷乃苏曰:“适又见迎,乃有二僧在,未及登车。神曰:‘未可取,更三日取之。’”光祚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