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 卷一百一十一 ?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2003-3-7 大将军?青者,平阳人也。①其父郑季,为吏,给事平阳侯家,与侯妾?媪通,②生青。青同母兄?长子,而姊?子夫自平阳公主家得幸天子,③故冒姓为?氏。字仲卿。长子更字长君。长君母号为?媪。媪长女?孺,④次女少儿,次女□子夫。后子夫男弟步、广⑤皆冒?氏。 注①正义汉书云“其父郑季,河东平阳人,以县吏给事平阳侯之家”也。 注②索隐?,姓也。媪,妇人老少通称。汉书曰与主家僮?媪通。案:既云家僮,故非老。或者媪是老称,后追称媪耳。又外戚传云“薄姬父与魏王宗女魏媪通”,则亦魏是媪姓。而小颜云“……

  • 《史记》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2003-3-7 丞相公孙弘者,齐?川国薛县人也,①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养后母孝谨。 注①索隐案:薛县属鲁国,汉置?川国,后割入齐也。正义表云?川国,文帝分齐置,都剧。括地志云:“故剧城在青州寿光县南三十一里。故薛城在徐州滕县界。地理志云薛县属鲁国。”按:薛与剧隔兖州及太山,未详。公孙弘墓又在青州北鲁县西二十里也。 建元元年,天子初□位,招贤良文学之士。是时弘年六十,征以贤良为博士。 使匈奴,还报,不合上意,上怒,以为不能,弘乃病免归。 元光五年……

  • 《史记》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2003-3-7 南越王①尉佗者,②真定人也,③姓赵氏。秦时已并天下,略定杨越,④置桂林?⑤南海?象郡,⑥以谪⑦徙民,与越杂处十三岁。⑧佗,秦时用为南海龙川令。⑨至二世时,南海尉⑩任嚣⑾病且死,召龙川令赵佗语曰:“闻陈胜等作乱,秦为无道,天下苦之,项羽?刘季?陈胜?吴广等州郡各共兴军聚?,虎争天下,中国扰乱,未知所安,豪杰畔秦相立。南海僻远,吾恐盗兵侵地至此,吾欲兴兵绝新道,⑿自备,待诸侯变,会病甚。 且番禺负山险,阻南海,东西数千里,颇有中国人相辅,此亦一州之主也,可以立国。郡中长吏无足与言……

  • 《史记》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 第五十四

    2003-3-7 闽越①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姓驺氏。②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③及诸侯畔秦,无诸?摇率越归鄱阳令吴芮,所谓鄱君者也,从诸侯灭秦。当是之时,项籍主命,弗王,④以故不附楚。汉击项籍,无诸?摇率越人佐汉。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孝惠三年,举高帝时越功,曰闽君摇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摇为东海王,⑤都东瓯,⑥世俗号为东瓯王。 注①集解韦昭曰:“闽音武巾反。东越之别名。”索隐案:说文云“闽,东越蛇种也”,故字从“虫”。闽音?。 注……

  • 《史记》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 第五十五

    2003-3-7 集解张晏曰:“朝鲜有湿水、洌水、汕水,三水合为洌水,疑乐浪、朝鲜取名于此也。”索隐案:朝音潮,直骄反。鲜音仙。以有汕水,故名也。汕一音讪。 朝鲜①王满者,故燕人也。②自始全燕时③尝略属真番、④朝鲜,⑤为置吏,筑鄣塞。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其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水为界,⑥属燕。 燕王卢绾反,入匈奴,满亡命,⑦聚党千余人,?结蛮夷服而东走出塞,渡?水,居秦 故空地上下鄣,⑧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险。⑨ 注①正义潮仙二音。括地志云:“高骊都平壤城……

  • 《史记》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2003-3-7 西南夷君长①以什数,②夜郎最大;③其西靡莫④之属⑤以什数,滇最大;⑥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结,⑦耕田,有邑聚。 其外西自同师以东,⑧北至?榆,⑨名为?、昆明,⑩皆编发,随畜迁徙,⑾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都⑿最大;自?以东北,君长以什数,??最大。⒀其俗或士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⒁皆氐类也。 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 注①正义在蜀之南。 注②索隐刘氏音所具反。邹氏音所主反。 注③索隐荀悦云:“……

  • 《史记》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2003-3-7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①故其亲名之曰犬子。②相如既学,③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④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⑤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注①索隐吕氏春秋剑伎云“持短入长,倏忽纵横之术也”。魏文典论云“余好击剑,善以短乘长”是也。 注②索隐孟康云:“爱而字之也。” 注③索隐案:秦密云“文翁……

  • 《史记》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2003-3-7 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①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吏奉厉王诣上,上悔,②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③ 注①正义赵,张耳所都,今邢州也。……

  • 《史记》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2003-3-7 索隐案:谓本法循理之吏也。 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导民也,刑罚所以禁奸也。文武不备,良民惧然身修者,官未曾乱也。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何必威严哉? 孙叔敖者,①楚之处士也。虞丘相进之于楚庄王,以自代也。三月为楚相,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秋冬则劝民山采,春夏以水,②各得其所便,民皆乐其生。 注①正义说苑云:“孙叔敖为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衣,冠白冠,后来,吊曰:‘有身贵而骄人者,民亡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

  • 《史记》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 第六十

    2003-3-7 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其先有宠于古之?君。①至黯七世,世为卿大夫。 黯以父任,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②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③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以数切……

  • 《史记》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2003-3-7 正义姚承云:“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综理古文,宣明旧艺,咸劝儒者,以成王化者也。”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①至于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 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强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于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适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②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余君③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后世学者多录焉。④ 注①……

  • 《史记》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 第六十二

    2003-3-7 孔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①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②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③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④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下士闻道大笑之”。非虚言也。汉兴,破觚而为圜,⑤?雕而为朴,⑥网漏于 吞舟之鱼,而吏治??,……

  • 《史记》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 第六十三

    2003-3-7 大宛①之迹,②见自张骞。张骞,汉中人。③建元中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④以其头为饮器,⑤月氏遁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⑥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故)*胡奴甘父⑦俱出陇西。经匈奴,⑧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之,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 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注①索隐音菀,又于袁反。 注②正义汉书云:“大宛国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东至都……

  • 《史记》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 第六十四集

    2003-3-7 解荀悦曰:“立气齐,作威福,结私交,以立强于世者,谓之游侠。” 韩子曰:“儒以文乱法,①而侠以武犯禁。”二者皆讥,②而学士多称于世云。至如以术取宰相卿大夫,辅翼其世主,功名俱着于春秋,③固无可言者。 及若季次?原宪,闾巷人也,④读书怀独行君子⑤之德,义不苟合当世,当世亦笑之。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⑥褐衣疏食不厌。⑦死而已四百余年,而弟子志之不倦。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⑧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

  • 《史记》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 第六十五

    2003-3-7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①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遇,一作‘偶’。” 昔以色幸者多矣。至汉兴,高祖至暴抗也,①然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 ②此两人非有材能,徒以婉佞贵幸,与上卧起,公卿皆因关说。③故孝惠时郎侍中皆冠钫?,贝带,④傅脂粉,⑤化闳?籍之属也。两人徙家安陵。 ⑥ 注①索隐暴伉。伉音苦浪反。言暴猛伉直。 注②正义籍,闳,皆名也。孺,幼小也。 注③索隐按:关训通也。谓公卿因之而通其词说。刘氏云“有所言说,皆关由之”。 注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