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诗文
全部
未知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现代
全部
诗 词 曲 文
  • 【清平乐】 (赠韩叔夏)
    向子諲

    银钩虿尾。一似钟繇字。吏部文章麟角起。自是惊人瑞世。西垣准拟挥毫。不须苦续《离骚》。政看翻阶红药,无忘丛桂香醪。

  • 【清平乐】 (答赵彦正使君)
    向子諲

    人间尘外。一种寒香蕊。疑是月娥天上醉。戏把黄云挼碎。使君坐啸清江。腾芳飞誉无双。兴寄小山丛桂,诗成棐几明窗。

  • 【清平乐】
    向子諲

    (郑长卿资政惠以龙焙绝品。余方酿芗林春色,恨不得持去,戏有此赠)芗林春色。杯面云腴白。醉里不知天地窄。真是人间欢伯。风流玉友争妍。酪奴可与忘年。空诵少陵佳句,饮中谁与俱仙。

  • 【更漏子】 (雪中韩叔夏席上)
    向子諲

    小窗前,疏影下。鸾镜弄妆初罢。梅似雪,雪如人。都无一点尘。暮江寒,人响绝。更着朦胧微月。山似玉,玉如君。相看一笑温。

  • 【点绛唇】
    向子諲

    (芗林老人,绍兴甲寅中秋,与二三禅子对月宝林山中,戏作长短句,俗呼点绛唇)绿水青山,一轮明月林梢过。有谁同坐。妙德毗卢我。石女高歌,古调无人和。还知麽。更没别个。且莫分疏破。

  • 【点绛唇】 (代净众老)
    向子諲

    此夜中秋,不向光影门前过。披衣得坐。无佛众生我。没鼓打皮,借问今几和。还知麽。就中两个。鼻孔谁穿破。

  • 【点绛唇】 (代香严荣老)
    向子諲

    不昧本来,太虚明月流辉过。令行独坐。高下都由我。玉轸无弦,谁对秋风和。还知麽。老庞一个。识得机关破。

  • 【点绛唇】 (代栖隐昙老)
    向子諲

    折脚铛中,二时粥饭随缘过。东行西坐。不识而今我。坏尽田园,终日且婆和。还知麽。锥也无个。肘露衣衫破。

  • 【点绛唇】 (复自和)
    向子諲

    不挂一裘,世间万事如风过。忘缘兀坐。皮袋非真我。随色摩尼,朱碧如何和。还知麽。从来只个。千古扑不破。

  • 【点绛唇】 (别代净众)
    向子諲

    荆棘林中,浪夸好手曾穿过。不起于坐。畐塞虚空我。问路台山,婆子随声和。还知麽。石桥老个。些子平窥破。

  • 【点绛唇】 (别代香严)
    向子諲

    春浪桃花,禹门三尺平跳过。死生不坐。变化须归我。山起南云,北雨声相和。还知麽。点点真个。块土何曾破。

  • 【点绛唇】 (别代栖隐)
    向子諲

    脱落皮肤,故人南岳峰前过。只知闲坐。千圣难窥我。明月澄潭,谁唱复谁和。还知麽。锦鳞没个。莫触清光破。

  • 【点绛唇】 (别自和)
    向子諲

    绿水池塘,笑看野鸭双飞过。正当呆坐。纫鼻须还我。尽日张弓,许久无人和。还知麽。难得全个。不免须明破。

  • 【点绛唇】 (世传水月观音词,徐师川恶其鄙俗,戏作一首似之)
    向子諲

    冰雪肌肤,靓妆喜作梅花面。寄情高远。不与凡尘染。玉立峰前,闲把经珠转。秋风便。雾收云卷。水月光中见。

  • 【点绛唇】 (重九戏用东坡先生韵)
    向子諲

    无热池南,岁寒亭上开新宴。青山芳甸。尽入真如观。举酒高歌,人在秋天半。晴空远。寒江影乱。何处飞来雁。

  • ‹
  • 1
  • 2
  • ...
  • 98
  • 99
  • 100
  • 101
  • 102
  • 103
  • 104
  • ...
  • 5605
  • 5606
  • ›
热门诗文
  • 《三字经》 全文
    三字经

    人rén之zhī初chū,性xìng本běn善shàn。性xìng相xiāng近jìn,习xí相xiāng远yuǎn。 苟gǒu不bù教jiào,性xìng乃nǎi迁qiān。教jiào之zhī道dào,贵guì以yǐ专zhuān。 昔xī孟mèng母mǔ,择zé邻lín处chǔ。子zǐ不bù学xué,断duàn机jī杼zhù。 窦dòu燕yān山shān,有yǒu义yì方fāng。教jiāo五wǔ子zǐ,名míng俱jù扬yáng。 养yǎng不bù教jiào,父fù之zhī过guò。教jià……

  • 《三字经》 注解(一)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

  • 《家》 01
    李尧棠

    风刮得很紧,雪片像扯破了的棉絮一样在空中飞舞,没有目的地四处飘落。左右两边墙脚各有一条白色的路,好像给中间满是水泥的石板路镶了两道宽边。 街上有行人和两人抬的轿子。他们斗不过风雪,显出了畏缩的样子。雪片愈落愈多,白茫茫地布满在天空中,向四处落下,落在伞上,落在轿顶上,落在轿夫的笠上,落在行人的脸上。 风玩弄着伞,把它吹得向四面偏倒,有一两次甚至吹得它离开了行人的手。风在空中怒吼,声音凄厉,跟雪地上……

  • 《三字经》 注解(二)
    三字经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启示〗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马牛羊 鸡犬……

  • 【鹊桥仙】 (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任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 《三字经》 注解(三)
    三字经

    中书熟 孝经通 如六经 始可读〖启示〗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启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

热门人物
  • 胡适
    胡适

    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字适之,原名嗣穈。徽州绩溪人。被余英时誉为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的学者和思想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 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是新红学考据派的创始人、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五四运动的核心人物。胡适兴趣广泛,著述丰富,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

  • 苏轼
    苏轼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市)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宗亲政

  • 孔丘
    孔丘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

  • 苏洵
    苏洵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 张志和
    张志和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

  • 顾诵坤
    顾诵坤

    顾颉刚(1893.5.8-1980.12.25),汉族,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小名双庆,笔名有余毅、铭坚等。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 1920年,顾颉刚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历任厦门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等校教授。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民主促

热门书籍
  • 全唐诗
    全唐诗
    彭定求

    《全唐诗》,900卷,清曹寅、彭定求等奉敕编纂。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扬州诗局刻本。半页11行,行21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栏。版框16.6cm×11.5cm。《全唐诗》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 《全唐诗》的编修过程是这样的:康熙四十二年(1703),清圣祖玄烨即考虑编纂此书,至四十四年(1705)三月,他第五次南巡至苏州时,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

  • 全宋词
    全宋词
    唐圭璋

    宋词总集。宋人词集丛刻﹐始自明末毛晋《宋六十名家词》。其後﹐清代侯文灿刻有《十名家词集》﹐秦恩复刻有《词学丛书》。晚清刊刻词集之风更盛﹐规模也更大。王鹏运刻有《四印斋所刻词》及《宋元三十一家词》﹐江标刻有《宋元名家词》﹐吴重熹刻有《山左人词》﹐吴昌绶刻有《双照楼景刊宋元本词》﹐朱祖谋刻有《彊村丛书》﹐陶湘刻有《续刊景宋金元明本词》。1931年﹐赵万里又补诸家丛刻之遗﹐编成《校辑宋金元人词》73卷﹐

  •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李昉

    《太平广记》是古代文言纪实小说的第一部总集。为宋代人撰写的一部大书。全书500卷,目录10卷,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纪实故事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著,属于类书。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铉、赵邻几、王克贞、宋白、吕文仲等14人奉宋太宗之命编纂。开始于太平兴国二年(977年),次年(978年)完成。因成书于宋太平兴国年间,和《太平御览》同时编纂,所以叫做《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引书大约四百多种,一般

  • 红楼梦
    红楼梦
    曹沾 高鹗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红楼梦》版本可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大系统。程本为程伟元排印的印刷本,脂本为脂砚斋在不同时期抄评的早期手抄本

  • 唐诗三百首
    唐诗三百首
    蘅塘退士

    《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唐朝(618年~907年)二百八十九年间,是中国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云蒸霞蔚,名家辈出,唐诗数量多达五万余首。 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指出,“唐诗选本经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余种。当中最流行而家传户晓的,要算《唐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选诗范围相当广泛,收录了77家诗,共311首,在数量上以杜甫诗最多,有38首、王维诗29首、李白诗27首、李

  • 百家姓
    百家姓
    佚名

    《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 《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赵钱孙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