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言》 仲尼

    胡子曰:仲尼之教,犹天地造化万物,生生日新,无气之不应,无息之或已也。我于季路而见焉。或曰何谓也?曰:子路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质美矣。孔子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进之以仁也。季路终身诵之,力行乎仁矣。孔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至哉斯言!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与于此?颜回欲罢不能,未至文王纯一不已之地。孔子所以惜之,曰:未见其止也。止则与天为一,无以加矣。气主乎性,性主乎心。心纯,则性…

  • 《知言》 文王

    胡子曰:文王之行王政,至善美也,孟子之言王道,更详约也。然不越制其田里,导之树畜,教之以孝悌忠信而已。自五霸之乱以至于今,田里之弊无穷,树畜之业不修,孝悌之行不着,忠信之风不立,治道日苟,刑罚日烦。非有超百世英才之君臣、与文王、孟氏比肩者,其孰能复之?养民惟恐不足,此世之所以治安也,取民惟恐不足,此世之所以败亡也。江河之流,非舟不济,人取其济则已矣,不复留情于舟也。涧壑之险,非梁不渡,人取其渡则…

  • 《知言》 事物

    胡子曰:事物之情,以成则难,以毁则易。足之行也亦然,升高难,就卑易。舟之行也亦然,溯流难,顺流易。是故雅言难入而淫言易听,正道难从而小道易用。伊尹之训太甲曰:有言逆于汝心,必求诸道,有言逊于汝志,必求诸非道。盖本天下事物之情而戒之耳,非谓太甲质凡而故告之以如是也。英明之君以是自戒,则德业日新,可以配天矣。圣人理天下,以万物各得其所为至极。井田封建,其大法也。暴君污吏既已废之,明君良臣历千五百余岁…

  • 《知言》 纷华

    胡子曰:行纷华波动之中,慢易之心不生。居幽独得肆之处,非僻之情不起,上也。起而以礼制焉,次也。制之而不止者,昏而无勇也。理不素穷,勇不自任,必为小人之归,可耻之甚也。尧、舜以天下与人,而无人德我之望,汤、武有人之天下,而无我取人之嫌。是故天下无大事,我不能大,则以事为大,而处之也难。人欲盛,则于天理昏。理素明,则无欲矣。处富贵乎?与天地向其通。处贫贱乎?与天地同其否。安死顺生,与灭地同其变,又何…

  • 《知言》 一气

    一气大息,震荡无垠,海宇变动,山勃川湮,人消物尽,旧迹亡灭,是所以为鸿荒之世欤?气复而滋,万物生化,日以益众,不有以道之则乱,不有以齐之则争。敦伦理,所以道之也。饬封井,所以齐之也。封井不先定,则伦理不可得而敦。尧为天子,忧之而命舜。舜为宰臣,不能独任,忧之而命禹。禹周视海内,奔走八年、辨土田肥瘠之等而定之,立其收多寡之制而授之,定公、侯、伯、子、男之封而建之,然后五典可敷而兆民治矣。此夏后氏之…

  • 《知言》 义理

    胡子曰:义理,群生之性也。义行而理明,则群生归仰矣。敬爱,兆民之心也。敬立而爱施,则人心诚服矣。感应,鬼神之性情也。诚则能动,而鬼神来格矣。祖考为诸侯,子孙为大夫士。祖考为诸侯,其葬也固诸侯,其祭也亦必以诸侯,不以子孙为人夫士而降也。子孙为大大士,其葬也固大夫士,其祭也亦必以大夫士,不以祖考为诸侯而僭也。是故杞、宋之诸侯得郊,而春秋以诸侯葬焉。斯可见矣。处之以义而理得,则人不乱;临之以敬而爱行…

  • 《知言》 大学

    胡子曰:孔子十五而志于学,何学也?曰大学也,所以学修身、齐家、洽国、平天下之道也。孔子三十而立,何立也?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不退转也。孔子四十而不惑,何不惑也?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卓然立乎万物之表也。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何知也?曰元亨利贞,干之四德,行之昭明,浩然与万物同流,处之各得其分也。孔子六十而耳顺,何耳顺也?曰所过者化,所存者神,几于天矣。孔子七十…

  • 《知言》 复义

    胡子曰:复义为信,不复义为罔,践理为信,不践理为罔。唐文宗读书,耻为凡主。及不能行其政令而饮醇酒求醉,是自弃者也。若愤悱自强,干干惕厉,广求贤圣以自辅,则可以有为于天下矣。唐文宗曰:宰相荐人,当不问疏戚。若亲故果才,避嫌而弃之,亦不为公。诚哉,是言也!小人得用,则民志不定。上侈靡而细民皆衣帛食肉,此饥寒之所由生,盗贼之所由作也。天下如是,上不知禁,又益甚焉,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事有大变,时有大…

  • 《知言》 汉文

    胡子曰:汉文之顾命曰:朕不敏,无以佐百姓,常畏过行,惟年久长,惧于不终。此干之健,天行之所以无息也,此尧、舜、禹、汤、文、武之心所以万世不灭也。孔子作春秋不书祥瑞者,惧人君之自满。自满,则上失此心也。汉景以郅都、宁成为中尉,以严酷治宗室贵戚,人人惴恐。夫亲亲尊尊之道,必选天下有节行贤德之人为之师傅,为之交游,则将有大人君子可为天下用,何有忧其犯法邪?治百姓亦然。修崇学校,所以教也。刑以助教而已…

  • 《知言》 中原

    胡子曰:中原无中原之道,然后夷狄入中原也。中原复行中原之道,则夷狄归其地矣。易、书、诗、春秋,今有其名耳,其道未尝知也。知之,然后德进业修,而天下可乎耳。公卿大夫士,今有其名耳,其位未尝定也。位定,然后才可尽,职可修,而天下可理矣。易、书、诗、春秋者,圣人之道也。圣人之道若何?曰圣人者,以一人理亿兆人之德性,息其争夺,遂其生养者也。诚者,天之道也。心涵造化之妙,则万物毕应。彼夫怀之以恩,令之以义…

  • 《知言》 宋朱熹胡子知言疑义

    知言曰:天命之谓性。性,天下之大本也。尧、舜、禹、汤、文王、仲尼六君子先后相诏,必曰心而不曰性,何也?曰心也者,知天地,宰万物,以成性者也。六君子,尽心者也,故能立天下之大本。人至于今赖焉。不然,异端并作,物从其类而瓜分,孰能一之!熹谓“以成性者也”,此句可疑,欲作“而统性情也”,如何?栻曰“统”字亦恐未安,欲作“而主性情”如何?熹谓所改“主”字极有功。然凡言删改者,亦且是私窃,讲贯议论,以为当…

  • 《开元释教录》 卷一

    夫目录之兴也。盖所以别真伪明是非。记人代之古今。标卷部之多少。摭拾遗漏删夷骈赘。欲使正教纶理金言有绪。提纲要历然可观也。但以法门幽邃化网恢弘。前后翻传年移代谢。屡经散灭卷轴参差。复有异人时增伪妄。致令混杂难究踪由。是以先德儒贤制斯条录。今其存者殆六七家。然犹未极根源尚多疏阙。以庸浅久事披寻。参练异同指陈臧否。成兹部帙。庶免乖违。幸诸哲人俯共详览。稽首善逝牟尼尊无上丈夫调御士亦礼三乘净妙法并及八辈…

  • 《开元释教录》 卷二

    夫目录之兴也。盖所以别真伪明是非。记人代之古今。标卷部之多少。摭拾遗漏删夷骈赘。欲使正教纶理金言有绪。提纲要历然可观也。但以法门幽邃化网恢弘。前后翻传年移代谢。屡经散灭卷轴参差。复有异人时增伪妄。致令混杂难究踪由。是以先德儒贤制斯条录。今其存者殆六七家。然犹未极根源尚多疏阙。以庸浅久事披寻。参练异同指陈臧否。成兹部帙。庶免乖违。幸诸哲人俯共详览。稽首善逝牟尼尊无上丈夫调御士亦礼三乘净妙法并及八辈…

  • 《开元释教录》 卷三

    从元帝建武元年丁丑。至恭帝元熙二年庚申。凡一十一帝一百四年。缁素十六人。所译经律论并新旧集失译诸经。总一百六十八部四百六十八卷(八十五部三百三十六卷见在八十三部一百三十二卷阙本)(东晋)沙门帛尸梨蜜多罗(三部一十四卷经)沙门支道根(二部七卷经)沙门竺昙无兰(六十一部六十三卷经戒集)沙门瞿昙僧伽提婆(五部一百一十八卷经论教授法)沙门迦留陀伽(一部一卷贤圣集)沙门康道和(一部三卷经)沙门佛陀跋陀罗(…

  • 《开元释教录》 卷四

    总括群经录上之四秦姚氏都常安(亦云后秦)起姚苌(谥为昭武皇帝)白雀元年甲申。至姚泓(无谥)永和三年丁巳。凡经三主三十四年沙门五人。所出经律论等。总九十四部合六百二十四卷(于中六十六部五百二十八卷见在二十八部九十六卷阙本准大智度论后记云弘始三年岁在辛丑王道圭云庚子一本亦云岁在辛丑房及甄鸾更差一载今依后记为正次第排之)(姚秦)沙门竺佛念(一十二部七十四卷经律集)沙门鸠摩罗什(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