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林外史》 第三十三回

    杜少卿夫妇游山迟衡山朋友议礼话说杜少卿自从送了娄太爷回家之后,自此就没有人劝他,越发放着胆子用银子。前项已完,叫王胡子又去卖了一分田来,二千多银子,随手乱用。又将一百银子把鲍廷玺打发过江去了。王知县事体已清,退还了房子,告辞回去。杜少卿在家又住了半年多,银子用的差不多了,思量把自己住的房子并与本家,要到南京去住,和娘子商议,娘子依了。人劝着他,总不肯听。足足闹了半年,房子归并妥了。除还债赎当,还…

  • 《儒林外史》 第三十四回

    议礼乐名流访友备弓旌天子招贤话说杜少卿别了迟衡山出来,问小厮道:“那差人他说甚么?”小厮道:“他说少爷的文书已经到了,李大老爷吩咐县里邓老爷请少爷到京里去做官。邓老爷现住在承恩寺。差人说,请少爷在家里,邓老爷自己上门来请。”杜少卿道:“既如此说,我不走前门家去了。你快叫一只船,我从河房栏杆上上去。”当下小厮在下浮桥雇了一只凉篷,杜少卿坐了来家。忙取一件旧衣服,一顶旧帽子,穿戴起来,拿手帕包了头…

  • 《孽海花》 第二回

    陆孝廉访艳宴金阊金殿撰归装留沪渎话说大清朝应天承运,奄有万方,一直照着中国向来的旧制,因势利导,果然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列圣相承,绳绳继继,正是说不尽的歌功颂德,望日瞻云。直到了咸丰皇帝手里,就是金田起义,扰乱一回,却依然靠了那班举人、进士、翰林出身的大元勋,拚着数十年汗血,斫着十几万头颅,把那些革命军扫荡得干干净净。斯时正是大清朝同治五年,大乱敉平,普天同庆,共道大清国万年有道之长。这中兴圣主…

  • 《孽海花》 第九回

    遣长途医生试电术怜香伴爱妾学洋文却说诸亲友正交头接耳,议论彩云妆饰越礼,忽人丛中夫人盛服走出,却听她说道:“诸位亲长,今日见此举动,看此妆饰,必然诧异,然愿听妾一言:此次雯青出洋,妾本该随侍同去,无奈妾身体荏弱,不能前往;今日所娶的新人,就是代妾的职分。而且公使夫人是一国观瞻所系,草率不得,所以妾情愿从权,把诰命补服暂时借她,将来等到复命还朝时,少不得要一概还妾的。诸尊长以为如何?”言次,声音朗…

  • 《孽海花》 第十七回

    辞鸳侣女杰赴刑台递鱼书航师尝禁脔话说克兰斯看见夏雅丽对着个小照垂泪,一时也想不到查看查看小照是谁的,只觉得夏雅丽果然丧心事仇,按不住心头火起。瞥见眼前的两扇着地长窗是虚掩着,就趁着怒气,不顾性命,扬刀挨入。忽然天昏地暗的一来,灯灭了,刀却砍个空,使力过猛,几乎身随刀倒。克兰斯吃一惊,暗道:“人呢?”回身瞎摸了一阵,可巧摸着镜桌上那个小照儿,顺手揣在怀里,心想夏雅丽逃了,加克奈夫可在,还不杀了他走…

  • 《孽海花》 第二十四回

    愤舆论学士修文救藩邦名流主战话说雯青赶出了阿福,自以为去了个花城的强敌,爱河的毒龙,从此彩云必能回首面内,委心帖耳的了,衽席之间不用力征经营,倒也是一桩快心的事。这日出去,倒安心乐意地办他的官事了。先到龚尚书那里,谢他帕米尔一事维持之恩;又到钱唐卿处,商量写着薛、许两钦差的信。到了第二日,就销假到衙,照常办事。光阴荏苒,倏忽又过了几月。那时帕米尔的事情,杨谊柱也查复进来,知道国界之误,已经几十年…

  • 《孽海花》 第三十二回

    艳帜重张悬牌燕庆里义旗不振弃甲鸡隆山话说宝子固正和彩云讲到法国夫人自拉了亨斯美狂奔的话,忽听门铃乱响,两人都吃了一惊。子固怕的是三儿得信赶来;彩云知道不是三儿,却当是菊笑暗地跟踪而至。方各怀着鬼胎,想根问间,只听下面大门的开关声,接着一阵楼梯上历碌的脚步声、谈话声。一到房门口,就有人带着笑地高声喊道:“好个阎罗包老,拐了美人偷跑,现在我陈大爷到了,捉奸捉双,看你从那里逃!”宝子固在里面哈哈一笑地…

  • 《孽海花》 第三十五回

    燕市挥金豪公子无心结死士辽天跃马老英雄仗义送孤臣且说常肃追上去,一把抓住了胜佛道:“你做什么?凡是一个团体,这些叛党卖友的把戏,历史上数见不鲜。何况朱淇自首,到底怎么一会事,还没十分证明。我们只管我们的事罢!”胜佛原是一时激于义愤,没加思索的动作,听见唐先生这般说,大家慨叹一番,只索罢休。胜佛因省城还未解严,多留了一天。次日,就别过常肃,离开广州,途中不敢逗留,赶着未封河前,到了北京。胜佛和湖北…

  • 《奇经八脉考》 阳跷脉·阳跷脉

    阳跷者,足太阳之别脉,其脉起于跟中,出于外踝下足太阳申脉穴。(在外踝下五分陷中,容爪甲白肉际)当踝后绕跟,以仆参为本。(在跟骨下陷中,拱足得之)上外踝上三寸,以附阳为。(在外踝上三寸,足太阳之穴也)直上循股外廉,循胁后髀。上会手太阳、阳维于。(在肩后大骨下胛上廉陷中)上行肩外廉,会手阳明于巨骨,(在肩尖端上行两叉骨罅间陷中)会手阳明少阳于肩。(在骨头,肩端上,两骨罅陷宛宛中。举臂取之有空)上人迎…

  • 《奇经八脉考》 冲脉·冲脉

    冲为经脉之海,又曰血海,其脉与任脉,皆起于少腹之内胞中。其浮而外者,起于气冲。(一名气街,在少腹毛中两旁各二寸,横骨两端,动脉宛宛中,足阳明穴也)并足阳明、少阴二经之间,循腹上行至横骨。(足阳明去腹中行二寸,少阴去腹中行五分,冲脉行于二经之间也。横骨在阴上横骨中,宛如偃月,去腹中行一寸半)挟脐左右各五分,上行历大赫、(横骨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气穴、(即胞门一名子户、大赫上一寸,去腹中行一寸半…

  • 《针灸甲乙经》 皇甫序·皇甫序

    夫医道所兴,其来久矣。上古神农始尝草木而知百药。黄帝咨访岐伯、伯高、少俞之徒,内考五脏六腑,外综经络血气色候,参之天地,验之人物,本性命,穷神极变,而针道生焉。其论至妙,雷公受业传之于后。伊芳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中古名医有俞跗、医缓、扁鹊,秦有医和,汉有仓公。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汉有华佗、张仲景。其它奇方异治,施世者多,亦不能尽记其本末。若知直祭酒刘季琰病发于畏恶…

  • 《针灸甲乙经》 卷一·阴阳清浊精气津液血脉第十二

    黄帝问曰∶愿闻人气之清浊者,何也?岐伯对曰∶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下行于胃。清者上行,浊者下行。清浊相干,名曰乱气。曰∶夫阴清而阳浊,浊中有清,清中有浊,别之奈何?曰∶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流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曰∶诸阳皆浊,何阳独甚?曰∶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孔窍,其浊者下行诸经。故…

  • 《针灸甲乙经》 卷二·十二经脉络脉支别第一(上)

    雷公问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愿闻其道?黄帝答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廉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然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而瞀(音务,又音茂),是谓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

  • 《针灸甲乙经》 卷三·手阳明及臂凡二十八穴第二十七

    大肠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者,金也。一名绝阳,在手大指次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手阳明脉之所出也,为井。刺入一分,留一呼,灸三壮。二间者,水也。一名间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前内侧陷者中,手阳明脉之所留也,为荥。刺入三分,留六呼,灸三壮。三间者,木也。一名少谷,在手大指次指本节后内侧陷者中,手阳明脉之所注也,为俞。刺入三分,留三呼,灸三壮。合谷,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间,手阳明脉之所过也,为原。刺…

  • 《针灸甲乙经》 卷三·足厥阴及股凡二十二穴第三十一

    肝出大敦,大敦者,木也。在足大指端,去爪甲角如韭叶及三毛中,足厥阴脉之所出也,为井。刺入三分,留十呼,灸三壮。行间者,火也。在足大指间动脉陷者中,足厥阴之所溜也,为荥。刺入六分,留十呼,灸三壮。太冲者,土也。在足大指本节后二寸,或曰一寸五分陷者中,足厥阴脉之所注也,为俞。刺入三分,留十呼,灸三壮。(《素问》刺腰痛论注云∶在足大指本节后内间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中封者,金也。在足内踝前一寸,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