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诗文
全部
未知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现代
全部
诗 词 曲 文
  • 寒女行
    邵谒

    寒女命自薄,生来多贱微。家贫人不聘,一身无所归。养蚕多苦心,茧熟他人丝。织素徒苦力,素成他人衣。青楼富家女,才生便有主。终日著罗绮,何曾识机杼。清夜闻歌声,听之泪如雨。他人如何欢,我意又何苦。所以问皇天,皇天竟无语。

  • 绝句
    童翰卿

    大朴逐物尽,哀我天地功。争得荣辱心,洒然归西风。

  • 添鱼具诗·钓矶
    皮日休

    盘滩一片石,置我山居足。洼处著筣笓,窍中维艒。多逢沙鸟污,爱彼潭云触。狂奴卧此多,所以蹋帝腹。

  • 酒中十咏·酒楼
    皮日休

    钩楯跨通衢,喧闹当九市。金罍潋滟后,玉斝纷纶起。舞蝶傍应酣,啼莺闻亦醉。野客莫登临,相雠多失意。

  • 庚寅岁十一月新罗弘惠上人与本国同书请日休为灵鹫山周禅师碑将还以诗送之
    皮日休

    三十麻衣弄渚禽,岂知名字彻鸡林。勒铭虽即多遗草,越海还能抵万金。鲸鬣晓掀峰正烧,鳌睛夜没岛还阴,二千馀字终天别,东望辰韩泪洒襟。

  • 奉和袭美添渔具五篇·渔庵
    陆龟蒙

    结茅次烟水,用以资啸傲。岂谓钓家流,忽同禅室号。闲凭山叟占,晚有溪禽嫪。华屋莫相非,各随吾所好。

  • 奉和袭美吴中书事寄汉南裴尚书
    陆龟蒙

    风清地古带前朝,遗事纷纷未寂寥。三泖凉波鱼蕝动,五茸春草雉媒娇。云藏野寺分金刹,月在江楼倚玉箫。不用怀归忘此景,吴王看即奉弓招。

  • 和袭美醉中即席赠润卿博士次韵
    陆龟蒙

    共是虚皇简上仙,清词如羽欲飘然。登山凡著几緉屐,破浪欲乘千里船。远梦只留丹井畔,闲吟多在酒旗前。谁知海上无名者,只记渔歌不记年。

  • 庭前
    陆龟蒙

    合欢能解恚,萱草信忘忧。尽向庭前种,萋萋特地愁。

  • 子夜四时歌·秋
    陆龟蒙

    凉汉清泬寥,衰林怨风雨。愁听络纬唱,似与羁魂语。

  • 子夜四时歌·冬
    陆龟蒙

    南云走冷圭,北籁号空木。年年任霜霰,不减筼筜绿。

  • 润卿遗青[QZ53]饭兼之一绝,聊用答谢
    陆龟蒙

    旧闻香积金仙食,今见青精玉斧餐。自笑镜中无骨录,可能飞上紫雪端。

  • 秋荷
    陆龟蒙

    蒲茸承露有佳色,茭叶束烟如效颦。盈盈一水不得渡,冷翠遗香愁向人。

  • 新秋杂题六首·眠
    陆龟蒙

    一簟临窗薤叶秋,小帘风荡半离钩。魂清雨急梦难到,身在五湖波上头。

  • 连昌宫词二首·门
    陆龟蒙

    金铺零落兽镮空,斜掩双扉细草中。日暮鸟归宫树绿,不闻鸦轧闭春风。

  • ‹
  • 1
  • 2
  • ...
  • 102
  • 103
  • 104
  • 105
  • 106
  • 107
  • 108
  • ...
  • 2848
  • 2849
  • ›
热门诗文
  • 早秋三首其二
    许浑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

  • 别裴九弟
    贾至

    西江万里向东流,今夜江边驻客舟。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 归墅
    李商隐

    行李逾南极,旬时到旧乡。楚芝应遍紫,邓橘未全黄。渠浊村舂急,旗高社酒香。故山归梦喜,先入读书堂。

  • 饯王相公出牧括州
    刘长卿

    缙云讵比长沙远,出牧犹承明主恩。城对寒山开画戟,路飞秋叶转朱轓。江潮淼淼连天望,旌旆悠悠上岭翻。萧索庭槐空闭閤,旧人谁到翟公门。

  • 使东川·南秦雪
    元稹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 咏双白鹭
    雍陶

    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立当青草人先见,行榜白莲鱼未知。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

热门人物
  • 张志和
    张志和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

  •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杜甫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

  • 羊士谔
    羊士谔

  • 项斯
    项斯

  • 魏征
    魏征

热门书籍
  • 晋书
    晋书
    房玄龄 褚遂良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参见十八家晋史。 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 《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 天文、律历、五行等三

  • 隋书
    隋书
    魏征

    《隋书》是由唐朝魏征编撰,全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参加隋书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

  • 北史
    北史
    李大师 李延寿

    《北史》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6(丙戌年))到隋义宁二年(618)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北史》主要在魏、齐、周、隋四书基础上删订改编而成,但也参考了当时所见各种杂史,增补了不少材料

  • 南史
    南史
    李大师 李延寿

    《南史》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南史》没有采取编年体,而是把南朝各史的纪传汇合起来,删烦就简,以便阅读。列传中不同朝代的父子祖孙,以家族为单位合为一卷,对于

  • 北齐书
    北齐书
    李百药

    《北齐书》是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属纪传体断代史,共五十卷,纪八卷,列传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约五十馀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 《北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药撰。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到南宋时,五十卷的《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

  • 周书
    周书
    令狐德棻 岑文本 崔仁师 等

    《周书》由唐代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周书》是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与岑文本、崔仁师负责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周书》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而史论多出于岑文本之手。贞观十年与《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