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诗文
全部
未知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近现代
全部
诗 词 曲 文
  • 宿溪翁
    白居易

    众心爱金玉,众口贪酒肉。何如此溪翁,饮瓢亦自足。溪南刈薪草,溪北修墙屋。岁种一顷田,春驱两黄犊。于中甚安适,此外无营欲。溪畔偶相逢,庵中遂同宿。醉翁向朝市,问我何官禄。虚言笑杀翁,郎官应列宿。

  • 重到毓村宅有感
    白居易

    欲入中门泪满巾,庭花无主两回春。轩窗帘幕皆依旧,只是堂前欠一人。

  • 曲江早春
    白居易

    曲江柳条渐无力,杏园伯劳初有声。可怜春浅游人少,好傍池边下马行。

  • 赠别宣上人
    白居易

    上人处世界,清净何所似。似彼白莲花,在水不著水。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滓。修道来几时,身心俱到此。嗟余牵世网,不得长依止。离念与碧云,秋来朝夕起。

  • 酬和元九东川路诗十二首·望驿台
    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 王昭君二首
    白居易

    满面胡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愁苦辛勤憔悴尽,如今却似画图中。汉使却回凭寄语,黄金何日赎蛾眉。君王若问妾颜色,莫道不如宫里时。

  • 重到城七绝句·仇家酒
    白居易

    年年老去欢情少,处处春来感事深。时到仇家非爱酒,醉时心胜醒时心。

  • 靖安北街赠李二十
    白居易

    榆荚抛钱柳展眉,两人并马语行迟。还似往年安福寺,共君私试却回时。

  •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松树
    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 李十一舍人松园饮小酎酒得元八侍御诗叙云在台中推院有鞫狱之苦即事书怀因酬四韵
    白居易

    爱酒舍人开小酌,能文御史寄新诗。乱松园里醉相忆,古柏厅前忙不知。早夏我当逃暑日,晚衙君是虑囚时。唯应清夜无公事,新草亭中好一期。

  • 韩公堆寄元九
    白居易

    韩公堆北涧西头,冷雨凉风拂面秋。努力南行少惆怅,江州犹似胜通州。

  • 读僧灵彻诗
    白居易

    东林寺里西廊下,石片镌题数首诗。言句怪来还校别,看名知是老汤师。

  •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
    白居易

    昔作咸秦客,常思江海行。今来仍尽室,此去又专城。典午犹为幸,分忧固是荣。簈星州乘送,艛艓驿船迎。共载皆妻子,同游即弟兄。宁辞浪迹远,且贵赏心并。云展帆高挂,飙驰棹迅征。溯流从汉浦,循路转荆衡。山逐时移色,江随地改名。风光近东早,水木向南清。夏口烟孤起,湘川雨半晴。日煎红浪沸,月射白砂明。北渚寒留雁,南枝暖待莺。骈朱桃露萼,点翠柳含萌。亥市鱼盐聚,神林鼓笛鸣。壶浆椒叶气,歌曲竹枝声。系缆怜沙静,垂纶

  • 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江边草
    白居易

    闻君泽畔伤春草,忆在天门街里时。漠漠凄凄愁满眼,就中惆怅是江蓠。

  • 和万州杨使君四绝句·嘉庆李
    白居易

    东都绿李万州栽,君手封题我手开。把得欲尝先怅望,与渠同别故乡来。

  • ‹
  • 1
  • 2
  • ...
  • 90
  • 91
  • 92
  • 93
  • 94
  • 95
  • 96
  • ...
  • 2848
  • 2849
  • ›
热门诗文
  • 早秋三首其二
    许浑

    一叶下前墀,淮南人已悲。蹉跎青汉望,迢递白云期。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生公与园吏,何处是吾师?

  • 别裴九弟
    贾至

    西江万里向东流,今夜江边驻客舟。月色更添春色好,芦风似胜竹风幽。

  • 归墅
    李商隐

    行李逾南极,旬时到旧乡。楚芝应遍紫,邓橘未全黄。渠浊村舂急,旗高社酒香。故山归梦喜,先入读书堂。

  • 饯王相公出牧括州
    刘长卿

    缙云讵比长沙远,出牧犹承明主恩。城对寒山开画戟,路飞秋叶转朱轓。江潮淼淼连天望,旌旆悠悠上岭翻。萧索庭槐空闭閤,旧人谁到翟公门。

  • 使东川·南秦雪
    元稹

    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 咏双白鹭
    雍陶

    双鹭应怜水满池,风飘不动顶丝垂。立当青草人先见,行榜白莲鱼未知。一足独拳寒雨里,数声相叫早秋时。林塘得尔须增价,况与诗家物色宜。

热门人物
  • 张志和
    张志和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

  •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杜甫
    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

  • 羊士谔
    羊士谔

  • 项斯
    项斯

  • 魏征
    魏征

热门书籍
  • 晋书
    晋书
    房玄龄 褚遂良

    《晋书》,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唐房玄龄等人合著,作者共二十一人。 二十四史中的晋书是唐朝时期编写,晚于南北朝时期的《南齐书》、《宋书》等,但唐朝之前已经存在几部不同版本的晋书了。参见十八家晋史。 唐修《晋书》,一百三十卷,包括帝纪十卷,志二十卷,列传七十卷,载纪三十卷,后来叙例、目录失传,原有一百三十二卷。 《晋书》作者共二十一人。 监修三人:房玄龄、褚遂良、许敬宗 天文、律历、五行等三

  • 隋书
    隋书
    魏征

    《隋书》是由唐朝魏征编撰,全书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棻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隋书》。参加隋书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

  • 北史
    北史
    李大师 李延寿

    《北史》是汇合并删节记载北朝历史的《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而编成的纪传体史书。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共一百卷。记述从北魏登国元年(386(丙戌年))到隋义宁二年(618)的历史。《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北史》主要在魏、齐、周、隋四书基础上删订改编而成,但也参考了当时所见各种杂史,增补了不少材料

  • 南史
    南史
    李大师 李延寿

    《南史》是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纪传体,共八十卷,含本纪十卷,列传七十卷,上起宋武帝刘裕永初元年(420年),下迄陈后主陈叔宝祯明三年(589年)。记载南朝宋、齐、梁、陈四国一百七十年史事。《南史》与《北史》为姊妹篇,是由李大师及其子李延寿两代人编撰完成的。 《南史》没有采取编年体,而是把南朝各史的纪传汇合起来,删烦就简,以便阅读。列传中不同朝代的父子祖孙,以家族为单位合为一卷,对于

  • 北齐书
    北齐书
    李百药

    《北齐书》是唐朝史家李百药撰,属纪传体断代史,共五十卷,纪八卷,列传卷,记载上起北魏分裂前十年左右,接续北魏分裂、东魏立国、北齐取代东魏,下迄北齐亡国,前后约五十馀年史实,而以记北齐历史为主。 《北齐书》是二十四史之一,唐代李百药撰。它虽以记载北朝北齐的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亡。到南宋时,五十卷的《北齐书》仅剩一卷帝纪、十

  • 周书
    周书
    令狐德棻 岑文本 崔仁师 等

    《周书》由唐代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周书》是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贞观三年(629年),唐太宗诏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令狐德棻与岑文本、崔仁师负责撰北周史,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周书》共五十卷,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而史论多出于岑文本之手。贞观十年与《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