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御览》 学部·卷一

    ○叙学《易·文言》曰:学以聚之,问以辩之。《白虎通》曰:学以言觉也,觉悟所不知也。《论语·为政》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又曰:卫灵公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学也,禄在其中。"又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礼记·学记》曰: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又曰: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又曰:学…

  • 《太平御览》 学部·卷二

    ○叙经典《释名》曰:经,径也,常典也;如径路无所不通,可常用也。《白虎通》曰:五经何谓也?《易》、《尚书》、《诗》、《礼》、《乐》也。古者以《易》、《书》、《诗》、《礼》、《乐》、《春秋》为六经,至秦焚书,《乐经》亡,今以《易》、《书》、《诗》、《礼》、《春秋》为五经,又《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曰:三礼,《春秋》有《左氏》、《公羊》、《穀梁》曰三传,与《易》、《书》、《诗》通数,亦谓…

  • 《太平御览》 学部·卷三

    ○易《易乾凿度》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德,为道苞龠。郑玄注曰:"管犹兼也,一言而兼此三事,以成其德。道苞龠,齐鲁之间,名门户及藏器之管为管龠。"《礼记经解》曰:洁静精微而不贼,则深於《易》者也。《论语》曰:孔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易》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系辞》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

  • 《太平御览》 学部·卷四

    ○礼《释名》曰:礼,体也。言得事之体也。《太公六韬》曰:礼者,理之粉泽。《庄子》曰:三王、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楂梨橘柚,虽其味相反,而皆可於口也。《论语》曰:不学礼,无以立。《诗》曰: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记·乐记》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升降上下,周旋裼袭,礼之文也。又《燕居》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

  • 《太平御览》 学部·卷五

    ○勤学《史记》曰:苏秦,洛阳人。与魏人张仪同师鬼谷先生。读书至睡,秦辄引锥刺股,血流至踝。《汉书》曰:董仲舒,广川人。景帝时为博士。少耽学业,下帏读书,弟子传以相受,莫见其面。十年不窥园圃,乘马三千年不知牝牡。又曰:路温舒字长君。父使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后汉书》曰:桓荣字春卿,沛国龙亢人也。少与兄元卿俱在田捃拾,而荣开书读之,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不应。日夜不倦。世祖闻,召拜议郎,使入教授太子,帝称善曰…

  • 《太平御览》 学部·卷六

    ○博学《论语》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礼记》曰: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易·大畜卦》云: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续汉书》曰:班固字孟坚,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览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东观汉记》曰:杨震字伯起,受《欧阳尚书》於桓郁。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谢承《后汉书》曰:王充字伯任,好学博览。常游洛阳市,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 《太平御览》 学部·卷七

    ○教学《礼记·王制》曰:天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太学在郊。又《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周礼》:五百家为党,万二千五百家为遂也。)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又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又曰: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

  • 《太平御览》 学部·卷八

    ○幼学《礼记·学记》曰:幼者听而不问,学不躐等也。又《曲礼》曰:十年曰幼学。《论语·为政》曰: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学,三十而立。"《汉书》曰:东方朔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万言。时莫之比。司马彪《续汉书》曰:荀悦十二能读《春秋》,贫无书,每至市间阅篇牍,一见多能诵记。《后汉书》曰:张堪早孤,让先父馀财数百万与…

  • 《太平御览》 学部·卷九

    ○讲说《广雅》曰:讲,读也。《说文》曰:讲,和解也。《易》曰: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论语》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汉书》曰:夏侯胜每讲,常谓诸生曰:"士病不能明经,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学经不明,不如归耕。"又曰:孔光居公辅位,前后十七年,时会门下诸生讲问疑难,举大义。其弟子多成就为博士。又曰:董仲舒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以次授业…

  • 《太平御览》 学部·卷十

    ○读诵《礼记·曲礼下》曰:居丧,未葬读《丧礼》,既葬读《祭礼》,丧复常读《乐章》。《论语》曰: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周礼·春官下》曰:太史掌建邦之六典。大祭祀,与执事卜日。(执事,太仆之属。)戒及宿之日,与群执事,读礼书而协事。(协,合也。合礼谓习录所当共之事也。)又曰:小史掌邦国之志。大祭祀,读礼法。史以书叙昭穆之俎簋。(读礼法者,太史与群执事。史,此小史也。)《史记》曰:太史公…

  • 《太平御览》 学部·卷十一

    ○谈论《史记·儒林传》云:清河王太傅辕固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曰:"不然。桀、纣虐乱,天下之人心归汤、武,汤、武诛桀、纣,非受命谓何?"黄生曰:"冠虽弊必加於首,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臣下不能匡过以尊主而诛代,非弑而何?辕固曰:"必若云,是高祖代秦耶?"于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不为不知味…

  • 《太平御览》 学部·卷十二

    ○叙图书《尚书·序》曰: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至于夏、商、周之书,虽设教不伦,雅语奥义,其归一揆。是故历代宝之,以为大训。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春秋左氏传》曰:

  • 《太平御览》 学部·卷十三

    ○采来遗逸《史记》曰:高祖入咸阳,萧何先收秦图书。刘歆《七略》曰: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百年之间,书积如丘山。故外有太史、博士之藏,内则延阁、广内、秘室之府。《物理论》曰:鲁恭王坏孔子旧宅,得《周书》,阙无《冬官》,汉武购千金而莫有得者,遂以《考工记》备其数。《汉书》曰:孝帝河平三年,遣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东观汉记》曰:杜林於河西得漆书古文《尚书》经一卷,每遭困厄,握抱此经。《后魏书》曰:高谧字…

  • 《太平御览》 治道部·卷一

    ○君《尔雅》曰: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易·师卦》曰: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尚书·泰誓》曰:嗟我友邦冢君,越我御事庶士,明听誓: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亶聪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又曰:《洪范》曰: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毛诗》曰:天保,下报上也。君能下下以成其政,臣能归美以报其上焉。《礼记·礼运》曰:礼者,君之大柄也。政者,君之所以藏身也。子思曰:"人主…

  • 《太平御览》 治道部·卷二

    ○臣韦昭《释名》曰:臣,慎也。慎於其事以奉上也。《孝经说》曰:臣者,坚也。守节明度,修义奉职也。《易》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蹇卦。)《书》曰:臣无有作福作威王食。臣之有作福作威王食,其害于而家,凶于而国。又曰: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保乂王家,用端命于上帝。《诗》曰: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阚,呼槛切。)《礼》曰:卫有大史曰柳庄,寝疾。公曰:"若疾革,虽当祭必告。"公再拜稽首,请於尸曰:"有臣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