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总集类
  4. 集部
  5. 《全唐诗》

《全唐诗》

江行无题一百首

+ -

倾酒向涟漪,乘流东去时。

寸心同尺璧,投此报冯夷。

浦烟函夜色,冷日转秋旻。

自有沈碑石,清光不照人。

行背青山郭,吟当白露秋。

风流无屈宋,空咏古荆州。

去指龙沙路,徒悬象阙心。

夜凉无远梦,不为偶闻砧。

好日当秋半,层波动旅肠。

已行千里外,谁与共秋光。

夜江清未晓,徒惜月光沉。

不是因行乐,堪伤老大心。

箭漏日初短,汀烟草未衰。

雨馀虽更绿,不是采蘋时。

渚边新雁下,舟上独凄凉。

俱是南来客,怜君缀一行。

云密连江暗,风斜著物鸣。

一杯真战将,笑尔作愁兵。

不识桓公渴,徒吟子美诗。

江清唯独看,心外更谁知。

水涵秋色静,云带夕阳高。

诗癖非吾病,何妨吮短毫。

帆翅初张处,云鹏怒翼同。

莫愁千里路,自有到来风。

佳节虽逢菊,浮生正似萍。

故山何处望,荒岸小长亭。

月下江流静,村荒人语稀。

鹭鸶虽有伴,仍共影双飞。

棹惊沙鸟迅,飞溅夕阳波。

不顾鱼多处,应防一目罗。

岸草连荒色,村声乐稔年。

晚晴初获稻,闲却采莲船。

蛩响依莎草,萤飞透水烟。

夜凉谁咏史,空泊运租船。

自念平生意,曾期一郡符。

岂知因谪宦,斑鬓入江湖。

水天凉夜月,不是惜清光。

好物随人秘,秦淮忆建康。

映竹疑村好,穿芦觉渚幽。

渐安无旷土,姜芋当农收。

见底高秋水,开怀万里天。

旅吟还有伴,沙柳数枝蝉。

兵火有馀烬,贫村才数家。

无人争晓渡,残月下寒沙。

轻云未护霜,树杪橘初黄。

信是知名物,微风过水香。

土旷深耕少,江平远钓多。

生平皆弃本,金革竟如何。

风晚冷飕飕,芦花已白头。

旧来红叶寺,堪忆玉京秋。

吴疆连楚甸,楚俗异吴乡。

漫把尊中物,无人啄蟹筐。

雨馀江始涨,漾漾见流薪。

曾叹河中木,斯言忆古人。

晚泊武昌岸,津亭疏柳风。

数株曾手植,好事忆陶公。

舟航依浦定,星斗满江寒。

若比阴霾日,何妨夜未阑。

丛菊生堤上,此花长后时。

有人还采掇,何必在春期。

堤坏漏江水,地坳成野塘。

晚荷人不折,留取作秋香。

楼空人不归,云似去时衣。

黄鹤无心下,长应笑令威。

橹慢开轻浪,帆虚带白云。

客船虽狭小,容得庾将军。

静看秋江水,风微浪渐平。

人间驰竞处,尘土自波成。

咫尺愁风雨,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犹有六朝僧。

曾有烟波客,能歌西塞山。

落帆唯待月,一钓紫菱湾。

光阔重湖水,低斜远雁行。

未曾无兴咏,多谢沈东阳。

秋寒鹰隼健,逐雀下云空。

知是江湖阔,无心击塞鸿。

江草何多思,冬青尚满洲。

谁能惊鵩鸟,作赋为沙鸥。

身世比行舟,无风亦暂休。

敢言终破浪,唯愿稳乘流。

兴闲停桂楫,路好过松门。

不负佳山水,还开酒一尊。

短楫休敲桂,孤根自驻萍。

自怜非剑气,空向斗牛星。

高浪如银屋,江风一发时。

笔端降太白,才大语终奇。

幸有烟波兴,宁辞笔砚劳。

缘情无怨刺,却似反离骚。

数峰云断处,去岸映高山。

身到韦江日,犹应未得闲。

江雨正霏微,江村晚渡稀。

何曾妨钓艇,更待得鱼归。

新野旧楼名,浔阳胜赏情。

照人长一色,江月共凄清。

湖口分江水,东流独有情。

当时好风物,谁伴谢宣城。

高峰有佳号,千尺倚寒松。

若使炉烟在,犹应为上公。

楚水苦萦回,征帆落又开。

可缘非直路,却有好风来。

第二百零六卷
江上曲 8728
伤吴中 8729
夜闻江南人家赛神,因题即事 8730
古兴 8731
杂兴 8732
送韦邕少府归钟山 8733
送卢员外往饶州 8734
送裴五归京口 8735
送严维归越州 8736
送杜士瞻楚州觐省 8737
送裴宣城上元所居 8738
留别毗陵诸公 8739
送独孤拾遗先辈先赴上都 8740
常州韦郎中泛舟见饯 8741
送崔侍御入朝 8742
送岳州司马弟之任 8743
裴侍御见赠斑竹杖 8744
送张观归袁州 8745
冬夜饶州使堂饯相公五叔赴歙州 8746
蒋山开善寺 8747
晚发江宁道中呈严维 8748
句容县东青阳馆作 8749
晚春宴无锡蔡明府西亭 8750
送王端赴朝 8751
送王正字山寺读书 8752
送房明府罢长宁令湖州客舍 8753
咏萤 8754
送李中丞、杨判官 8755
至七里滩作 8756
南浦渡口 8757
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 8758
送苏修往上饶 8759
题王十九茆堂 8760
送弘志上人归湖州 8761
送陆士伦宰义兴 8762
和张舍人中书宿直 8763
司勋王郎中宅送韦九郎中往濠州 8764
晚春送吉校书归楚州 8765
送严二擢第东归 8766
送冷朝阳及第东归江宁 8767
送越州辛法曹之任 8768
送樊兵曹潭州谒韦大夫 8769
送杜御史还广陵 8770
送兖州杜别驾之任 8771
题裴十六少卿东亭 8772
同皇甫侍御题荐福寺一公房 8773
送从侄端之东都 8774
送王谏议充东都留守判官 8775
和都官苗员外秋夜省直对雨简诸知己 8776
送从弟归河朔 8777
送崔夷甫员外和蕃 8778
春日长安送从弟尉吴县 8779
元日无衣冠入朝,寄皇甫拾遗冉、从弟补阙纾 8780
和韩郎中扬子津玩雪寄严维 8781
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 8782
广陵送林宰 8783
赠卫南长官赴任 8784
自常州还江阴途中作 8785
润州杨别驾宅送蒋九侍御收兵归扬州 8786
仲夏江阴官舍寄裴明府 8787
送夏侯审参军游江东 8788
送袁员外宣慰劝农毕赴洪州使院 8789
送侍御史四叔归朝 8790
登楚州城望驿路,十馀里山村竹林相次交映 8791
奉陪韦润州游鹤林寺 8792
奉酬路五郎中院长新除工部员外见简 8793
送韦司直西行 8794
送上官侍御赴黔中 8795
送元侍御还荆南幕府 8796
登湓城浦望庐山初晴,直省赍敕催赴江阴 8797
九日 8798
九日送人 8799
春日淇上作 8800
送从叔阳冰祇召赴都 8801
送友人入湘 8802
送裴员外往江南 8803
登秦岭 8804
送张惟俭秀才入举 8805
送韦侍御湖南幕府 8806
同皇甫冉赴官,留别灵一上人 8807
送客游荆州 8808
与郑锡游春 8809
故燕国相公挽歌二首 8810
故吏部郎中赠给事中韦公挽歌二首 8811
第二百零七卷
和袁郎中破贼后经剡县山水上太尉 8812
送评事十九叔入秦 8813
赠王八衢 8814
入睦州分水路忆刘长卿 8815
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 8816
江湖秋思 8817
送朱中舍游江东 8818
送窦拾遗赴朝因寄中书十七弟 8819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 8820
承恩量移宰江邑,临鄱江怅然之作 8821
题灵台县东山村主人 8822
同皇甫冉登重玄阁 8823
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 8824
晚登江楼有怀 8825
游徐城河忽见清淮,因寄赵八 8826
题游仙阁白公庙 8827
送郑正则汉阳迎妇 8828
送皇甫冉往安宜 8829
晚发咸阳,寄同院遗补 8830
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8831
秋晓招隐寺东峰茶宴,送内弟阎伯均归江州 8832
送严员外 8833
赴南中留别褚七少府湖上林亭 8834
与从弟正字、从兄兵曹宴集林园 8835
酬皇甫十六侍御曾见寄 8836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枉刘七侍御新诗,因以酬答 8837
送舍弟 8838
送从弟永任饶州录事参军 8839
送马将军奏事毕归滑州使幕 8840
闻逝者自惊 8841
伤歙州陈二使君 8842
白田西忆楚州使君弟 8843
送陆澧还吴中 8844
春日忆家 8845
远寺钟 8846
白鹭 8847
夜宴南陵留别 8848
题前溪馆 8849
过乌公山寄钱起员外 8850
寄王舍人竹楼 8851
韦润州后亭海榴 8852
送崔十一弟归北京 8853
访韩司空不遇 8854
题道虔上人竹房 8855
秋朝木芙蓉 8856
袁江口忆王司勋、王吏部二郎中、起居十七弟 8857
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8858
题张公洞 8859
第二百零八卷
送泉州李使君之任 8860
和孟虔州闲斋即事 8861
同李郎中净律院梡子树 8862
同阎伯均宿道士观有述 8863
送乌程王明府贬巴江 8864
同舍弟佶、班、韦二员外秋苔对之成咏 8865
送王汶宰江阴 8866
和苗员外寓直中书 8867
阙下芙蓉 8868
江上田家 8869
送韦侍御奉使江岭诸道催青苗钱 8870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 8871
裴端公使院,赋得隔帘见春雨 8872
相里使君第七男生日 8873
同诸公寻李方直不遇 8874
婺州留别邓使君 8875
寄杨侍御 8876
赋得秤,送孟孺卿 8877
长安晓望,寄崔补阙 8878
第二百零九卷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路字 8879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适字 8880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离字 8881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还字 8882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引字 8883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浅字 8884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草字 8885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往字 8886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散字 8887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 8888
第二百一十卷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 8889
奉送杜侍御还京 8890
酬郑侍御秋夜见寄 8891
酬窦拾遗秋日见呈 8892
韦使君宅海榴咏 8893
送普上人还阳羡 8894
送李中丞归本道 8895
和谢舍人雪夜寓直 8896
寻刘处士 8897
哭陆处士 8898
乌程水楼留别 8899
题赠吴门邕上人 8900
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回 8901
寄刘员外长卿 8902
寄张仲甫 8903
送元侍御充使湖南 8904
晚至华阴 8905
送孔征士 8906
秋兴 8907
送归中丞使新罗 8908
送少微上人东南游 8909
送韦判官赴闽中 8910
送人还荆州 8911
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 8912
春和杜相公移入长兴宅,奉呈诸宰执 8913
路中口号 8914
山下泉 8915
早朝日寄所知 8916
秋夕寄怀契上人 8917
张芬见访郊居作 8918
赠鉴上人 8919
奉寄中书王舍人 8920
送汤中丞和蕃 8921
送和西蕃使 8922
送王相公赴幽州 8923
送徐大夫赴南海 8924
赠沛禅师 8925
萼岭四望 8926
过刘员外长卿别墅 8927
遇风雨作 8928
送商州杜中丞赴任 8929
送著公归越 8930
送郑秀才贡举 8931
锡杖歌,送明楚上人归佛川 8932
玉山岭上作 8933
国子柳博士兼领太常博士,辄申贺赠 8934
送裴秀才贡举 8935
赠老将 8936
  • « 上一页
  • 下一页 »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