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儒家类
  4. 子部
  5. 《北溪字义》

《北溪字义》

敬

+ -

诚与敬字不相关,恭与敬字却相关。

程子谓“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文公合而言之,曰“主一无适之谓敬”,尤分晓。敬一字,从前经书说处尽多,只把做闲慢说过,到二程方拈出来,就学者做工夫处说,见得这道理尤紧切,所关最大。敬字本是个虚字,与畏惧等字相似,今把做实工夫,主意重了,似个实物事一般。

人心妙不可测,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敬所以主宰统摄。若无个敬,便都不见了。惟敬,便存在这里。所谓敬者无他,只是此心常存在这里,不走作,不散慢,常恁地惺惺,便是敬。

主一者只是心主这个事,更不别把个事来参插。若做一件事,又插第二件事,又参第三件事,便不是主一,便是不敬。文公谓“勿贰以二,勿参以三”,正如此。

无事时,心常在这里,不走作,固是主一。有事时,心应这事,更不将第二第三事来插,也是主一。

无适者,心常在这里,不走东,不走西,不之南,不之北。

程子就人心做工夫处,特注意此字。盖以此道理贯动静,彻表里,一始终,本无界限。闲静无事时也用敬,应事接物时也用敬。心在里面也如此,动出于外来做事也如此。初头做事也如此,做到末稍也如此。此心常无间断,才间断便不敬。

格物致知也须敬,诚意正心修身也须敬,齐家治国平天下也须敬。敬者,一心之主宰,万事之根本。

礼谓“执虚如执盈,入虚如有人”,只就此二句体认持敬底工夫,意象最亲切。且如人捧个至盈底物,心若不在这上,才移一步便倾了。惟执之拳拳,心常常在这上,虽行到那里也不倾倒。入虚如有人,虽无人境界,此心常严肃,如对大宾然,此便是主一无适意。又如人入神祠中,此心全归向那神明上,绝不敢生些他念,专专一一,便是不二不三,就此时体认,亦见得主一无适意分晓。

整齐严肃,敬之容。如坐而倾跌,衣冠落魄,便是不敬。

上蔡所谓常惺惺法,是就心地上做工夫处,说得亦亲切。盖心常醒在这里,便常惺惺,恁地活。若不在,便死了。心才在这里,则万理森然于其中。古人谓“敬,德之聚”,正如此。须实下持敬工夫,便自见。 中国古籍全录

文公敬斋箴,正是铺叙日用持敬工夫节目,最亲切,宜列诸左右,常目在之,按为准则做工夫,久久自别。

序
序 1
卷上
命 2
性 3
心 4
情 5
才 6
志 7
意 8
仁义礼智信 9
忠信 10
忠恕 11
一贯 12
诚 13
敬 14
恭敬 15
卷下
道 16
理 17
德 18
太极 19
皇极 20
中和 21
中庸 22
礼乐 23
经权 24
义利 25
鬼神 26
佛老 27
补遗
补遗 28
太极 29
通书 30
附:论朱子 31
严陵讲义
严陵讲义 32
道学体统 33
师友渊源 34
用工节目 35
读书次第 36
似道之辨 37
似学之辨 38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