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子部
  4. 小说家类

《北游记》
余象斗

《北游记》,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玄帝出身志传》,是明代余象斗创作的中篇神魔小说,共四卷二十四回。与余象斗的另一部小说《南游记》、吴元泰的《东游记》以及杨致和的《西游记传》,合称《四游记》。主要讲述了真武大帝得道后降妖除魔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民俗好尚,也流露出民众对上层社会、世风世俗的讽刺与不满。 隋炀帝之时,九重天外南方巽宫刘天君家有琼花树,聚集七宝,闪闪生光。玉帝一见,即起

《北游记》,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传》、《玄帝出身志传》,是明代余象斗创作的中篇神魔小说,共四卷二十四回。与余象斗的另一部小说《南游记》、吴元泰的《东游记》以及杨致和的《西游记传》,合称《四游记》。主要讲述了真武大帝得道后降妖除魔的故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民俗好尚,也流露出民众对上层社会、世风世俗的讽刺与不满。

隋炀帝之时,九重天外南方巽宫刘天君家有琼花树,聚集七宝,闪闪生光。玉帝一见,即起贪心,讨取不果,便以三魂中一魂下凡,投胎为刘天君子,名长生,得以供养观赏。但宝树却皮叶欲裕。长生得三清点悟,往中界哥阉国修炼。因凡念未绝,投生为哥闺国太子玄明,与哥阁国前皇后转世的李香娘了其夙缘。后为上界妙乐天尊指引,前往蓬莱,每日诵经说法。又因买桃时许以卖桃女结来生之缘而破戒,复投生西霞国为太子玄晃。三十年后,再经妙乐天尊引度,于灵鹫山内勤修苦炼,三年成功,得见玉帝,受封为“金阙化身荡魔天尊”,掌管太阳宫。但他仍有四十二年灾难未满,须再度修炼。遂又投生净洛国为太子玄光。得斗母元君点化去武当山修行,四十年后回归天界,受封为“虚师相北方玄天上帝”,又被封“北方真武大将军”,到下界收伏妖魔,他先后收伏了龟蛇二妖,赵公明、雷田二将、华光、五雷五音等等,皆为己将。又剿灭各处妖邪,最后以叙述永乐三年,黄毛鞑子反叛,玄帝助永乐打败鞑子,永乐行香武当,建造金殿。

《北游记》作为小说不同于道教记载有关于真武的内容,它与明代盛行的神魔小说一样,以瑰丽奇幻的色彩创作出各种各样的神魔形象,表现了从人民群众再到余象斗个人丰富的想象力。这些神魔,具有奇幻多变的法术,有超脱凡人的特异功能和驾驭自然界的神奇本领,能上天入地,呼风唤雨,斗法宝,搬水火,变幻身形,预见未来等等。这些都是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认识自然、驾驭自然规律、并战胜自然的愿望在艺术创造上的反映。小说中神魔的思想感情与人世间是息息相通的,神魔之间的关系,也与人类阶级社会一样。他们的言行、思想意识,是在当时社会制度下,政治、道德等观念的产物。所以《北游记》这部神魔小说,是借神魔形象寄托作者社会评价和社会理想。

《北游记》在维护天神威严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的罪恶,小说第一回《玉帝设宴会群臣》,头一句就是“却说隋朝炀帝临天下”,仅一句话交代背景。然后描写玉皇大帝身为天上的最高统治者,仍然贪心未泯,想得到刘天君家的宝树,在得知刘家的宝树只能传给子孙后,竟然要下凡投胎当刘家的子孙,但想到投胎要受苦难,又马上反悔,在众臣“金口玉言”的说辞下,只好让一魂投胎。完全被作者塑造为一个贪婪自私的形象,丝毫没有一天之主的神圣庄严可言。

叙到第九回《太子被戏下武当》,写出人间怨气冲天,又说“此为中界隋炀帝无道,昏君杀人,故有此气不散。”还有妖气,“乃上帝部将,在中界四方作乱,故有妖气四起。”借怨、妖二气的成因,直接指斥了天上和人间的封建统治者。

《北游记》的思想内容是以道教的宗教说教为基础的,虽然经过民间艺人和余象斗的艺术加工,但仍然保持了丰厚的宗教色彩。例如第十六回《祖师得紫微化身》,用大量的篇幅写隋炀帝无嗣赘婿,接着有西方太白金星托梦给炀帝之女玉胜公主:“汝父无道,应该绝嗣”,以示因果报应。又如第十九回《玉帝差使灭村人》叙雷琼,是一个动人的故事:班竹村人作恶,玉帝要土地将药投井中,瘟死全村的人。惟卖豆腐的雷琼是一个好人,要土地放了他。土地就告诉了雷琼。但雷琼不愿自己独生,他说:“不若我死来救活一村人。”他把土地的药抢在手里,一口吞下,即时瘟死,四肢青黑。徒弟带他的魂魄玉帝,玉帝有感他的善行,封他为“威灵瘟元帅”。后来他托梦给全村人,终于使村人个个改过行善。这段故事也是道家劝善的宗旨。

作者解决社会矛盾的思想是寄托在天上神仙下凡斩妖除魔和妄诞迷信的因果报应,这是道教、佛教的思想印记。小说中劝善惩恶的主旨、改邪归正的描述、因果报应、轮回等宗教说法;提倡尊奉神灵,把道教的三清、佛教的如来、天庭的玉帝奉为至高无上的神灵;还主张修道、摒除俗念,宣传超尘脱俗的避世思想。这些在同时代的《西游记》也是一脉相通的。

《北游记》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继承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和庄子散文的传统,善于驰骋想象,创造出一个奇幻的神魔世界,给人以艺术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在神魔形象的塑造上,就有把自然灾害人格化的妖怪,他们同时具有人的外表和自然灾害的特征,给人以活生生的形象。如广泽大王是风灾的形象,他脚踏风火轮,能掀起狂风;麻痘瘟疫的现象是张健,他手持瘟槌,捕捉小孩;火焰山有谢仕荣手持火轮刀,口吐真火;天、地、日、月、年、时六毒的主人是朱彦夫,有受毒袋,能收毒气,把人收入袋中化为水;还有象征雷电的五雷神;象征沙灾的两田,有遮天帐;象征天火的天火山刘后,脚踏火车,发火烧人房屋等等。

小说还把征服自然灾害与扫除人间怨气巧妙结合,组成情节,往往以人间的怨愤引出扰民妖魔作祟的因由,从而铺陈故事。在战胜妖魔的描述中,又常用中国传统的易学原理为内核,使情节起伏相生,一波三折。如第十四回《祖师收瘟过火焰山》,是真武降妖伏魔,扫出黑气的重要回目。作者串联三个故事,生动地表现了真武降妖伏魔的艰难困苦,从而突出了真武为民除害,虽然出生入死但毫不懈怠的崇高精神。三个故事在情节安排上各具特点,三个妖魔各具面目,各自兴妖作怪的特点不同,真武降服的办法也各有针对性。张健是麻痘瘟疫的瘟神,谢仕荣是火神,朱彦夫是毒气神,他们给人间带来灾祸。真武在降服他们时,战斗一个比一个艰巨,一个比一个曲折,形成情节上的递进,体现一物降一物与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观念。

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作者常常采用“脸谱”化的办法,使读者一看便知道其忠奸善恶,这也是传统民间艺术的一个特点。比如第二十二回《祖师河南收王恶》,王恶是有寓意的,“王”为统治者,其行为是“作恶”,小说中王恶就是一个彻头彻尾鱼肉百姓的恶霸形象,他的姓名就是一张“脸谱”;王恶的庙名叫“都管庙”,也很符合他无恶不作的特点。

总的来说,《北游记》在明代神魔小说中占有重要的一席,它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继往开来的浪漫主义特征,而且在思想性方面也闪耀着古代人民群众愿望的光辉。

玉帝设宴会群臣 1
哥阁君臣游猎 2
太子提兵退蕃军 3
天尊点化玉帝 4
国王去蓬莱山修行 5
天尊二度玉帝 6
祖师得道见帝 7
太子头挽阴阳髻 8
太子被戏下武当 9
祖师下凡收二怪 10
祖师下凡收黑气 11
祖师遇着金刀难 12
祖师收雷田二将 13
祖师收瘟过火焰山 14
祖师入天宫收华光 15
祖师得紫微化身 16
祖师收五雷五音 17
祖师收遮天帐 18
玉帝差使灭村人 19
孟山放囚入仙道 20
祖师河南收王恶 21
祖师收得雷电神 22
热门书籍
  • 西游记
    西游记
    吴承恩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章回体长篇神魔小说。现存明刊百回本《西游记》均无作者署名。清代学者吴玉搢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西

  • 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褚人获

    《隋唐演义》是明末清初文学家褚人获创作的一部具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共二十卷,一百回。关于《隋唐演义》的成书时间,鲁迅认为它成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现存最早刻印刊行版为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四雪草堂刊本。 [1-3] 全书整体结构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为纬,以隋炀帝、朱贵儿、唐明皇、杨玉环的“两世姻缘”为大框架,讲述自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到唐明皇还都去世为止一百

  • 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濛初

    《二刻拍案惊奇》为拟话本小说集。明末凌濛初编著。于1632年(崇桢五年)成书刊行,与作者前著《初刻拍案惊奇》合称“二拍”。四十卷,每卷一篇,共四十篇,其中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小姨病起续前缘》,与《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相同,卷四十已亡佚,补录杂剧《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以充数。作者自称系“偶戏取古今所闻一二奇局可纪者演而成说”,题材大多取自前人。该书的思想内容是比较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在一定程度

  • 初刻拍案惊奇
    初刻拍案惊奇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是明朝末年凌濛初编著的拟话本小说集。正式成书于1627年(明天启七年),尚友堂书坊于翌年1628年刊行。《初刻拍案惊奇》是模仿话本小说而创造的小说集,其题材大多取自前人。书的内容比较繁杂,思想倾向前后不尽相同,主要有描写商人思想行径、命运遭际的作品和描写婚恋的作品。其多出自前代著述,但经过凌濛初的再创作,也一定程度表现出晚明社会现实与时代气息,浸含着凌氏本人的思想观念和愤世不平之气

  • 后西游记
    后西游记
    佚名

    《后西游记》,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三大续书之一。(另两者为《续西游记》、《西游补》)该书作于明代(书中语及“锦衣卫”),作者不详,现存版本仅标明“天花才子评点”字样,但有作者名叫梅子和的说法,未经证实。本书共四十回。 唐宪宗年间,唐玄奘当年所取回的真经被贪僧歪解,用作骗取银钱所用。如来遂封了经文,令唐玄奘师徒再寻取经人到灵山求取真解,唐玄奘寻到正僧大颠,又集得孙小圣、猪一戒、沙弥。师徒四人历

  • 醒世恒言
    醒世恒言
    冯梦龙

    序称《醒世恒言》是“继《明言》、《通言》而刻”,“‘明’者取其可以导愚也,‘通’者取其可以适俗也,‘恒’则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三刻殊名,其义一也。”原刻不著撰人,仅题“可一主人评,墨浪主人较(校)”。凌□初《拍案惊奇序》说:“独龙子犹氏所辑《喻世》等书,颇存雅道,时著良规……”。笑花主人《今古奇观序》说:“墨憨斋增补《平妖》,穷工极变,……至所纂《喻世》、《警世》、《醒世》三言,极摹人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