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子部
  4. 法家类

《韩非子》
韩非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韩非子》 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非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法家韩非的著作总集。 《韩非子》 是在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非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著作中许多当时的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共二十卷。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为法家学派代表人物。

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里面的典故大都出自韩非,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法、术、势结合思想,秉持进化论的历史观,主张极端的功利主义,认为人与人之间主要是利害关系而仁爱教化辅之,强调以法治国,以利用人,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该书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如《内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等即是。

史载,韩非口吃,不善言谈,长于著书,使秦之时,被同学李斯等谗言所害,入狱,后服毒自杀。司马迁说“韩非囚秦,《说难》、《孤愤》。韩非虽口不善辩,然下笔汹涌,鞭辟入里;语言简洁,又不乏生动活泼之态。韩非寡言少语之际,遭同窗暗算之时,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对社会进行冷峻犀利的观察,个中滋味,岂足为外人道!观此书,明司马之意,知韩子之文,畅“无情”之法治,有所本矣!

《韩非子》注本中,重要的有清王先慎的《韩非子集解》,近人梁启雄的《韩子浅解》,以及今人陈奇猷《韩非子集释》等。今据《四部丛刊》本整理。

《韩非子》是韩非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非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

《韩非子》的版本自宋以后略分二系。第一系的祖本是南宋乾道元年福建刻本,这一宋刻本今已不存,但尚有几部明清时期据此影抄本的本子传世。从这一系出的略分两支,第一支是明万历间赵用贤《管韩合刻》系统,赵本据以宋本为底本并据他本改正,且本身有初印本与后印挖改本的区别,这一支还有万历间周孔教黄策刊本、吴勉学刊本、凌濛初刊本、沈景麟刊本、赵如源王道焜校刻本、葛鼎刻本,但这些翻刻本都受到下面第二系《韩子迂评》本的“干扰”;另一支则是清代吴鼒仿宋刻本,此本直接据宋乾道本影刻。并有据吴鼒本校勘翻刻的《二十二子》本。

第二系祖本也应该是一个宋本,这个本子在元代蘖分成两支,第一支现存最早的是据宋代道藏翻刻的明正统《道藏》本,此后有明嘉靖张鼎文刻本、明正德严时泰刻本。第二支和第一支的差别是删去第一支所有的小注,最初是元代何犿校本,但元刻本已片纸不存,从这一支出的是明万历七年《韩子迂评》本和万历十一年的修补本以及这两本的翻刻本数种。

《韩非子》在明代还有节本,此不赘述。

清代以来卢文弨、顾广圻、王念孙、俞樾、孙诒让都整理过此书,清末王先慎著《韩非子集解》总结清代成果,20年代陈启天著《韩非子校释》(50年代以后在台湾两次增订,后出转精),此外陈奇猷有《韩非子集释》(近年改《韩非子新校注》,但从前人旧说汇集到己下断语多袭用陈启天的成果而不加说明)梁启雄有《韩非浅解》,2009年张觉出版《韩非子校疏》。

初见秦 1
存韩 2
难言 3
爱臣 4
主道 5
有度 6
二柄 7
扬权 8
八奸 9
十过 10
孤愤 11
说难 12
和氏 13
奸劫弑臣 14
亡征 15
三守 16
备内 17
南面 18
饰邪 19
解老 20
喻老 21
说林上 22
说林下 23
观行 24
安危 25
守道 26
用人 27
功名 28
大体 29
内储说上七术 30
内储说下六微 31
外储说左上 32
外储说左下 33
外储说右上 34
外储说右下 35
难一 36
难二 37
难三 38
难四 39
难势 40
问辩 41
问田 42
定法 43
说疑 44
诡使 45
六反 46
八说 47
八经 48
五蠹 49
显学 50
忠孝 51
人主 52
饬令 53
心度 54
制分 55
热门书籍
  • 诗经
    诗经
    佚名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 左传
    左传
    左丘明

    《春秋左氏传》(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它是中国第

  • 墨子
    墨子
    墨子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子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墨子创立了墨家学说,墨家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他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

  • 易传
    易传
    孔子后学

  • 管子
    管子
    佚名

    《管子》是先秦时期各学派的言论汇编,内容很博大,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内容很庞杂,包括法家、儒家、道家、阴阳家、名家、兵家和农家的观点。《管子》一书的思想,是中国先秦时期政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经大法。《管子》基本上是稷下道家推尊管仲之作的集结。即以此为稷下之学的管子学派。《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子部道家类 ,《隋书·经籍志》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子部法家类。

  • 逸周书
    逸周书
    佚名

热门诗文
  • 曲礼
    孔丘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 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积而能散.安安而能迁.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很毋求胜.分毋求多.疑事毋质.直而勿有. 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踰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

  • 乾(卦一)
    姬昌

    吉人自有天象 【原文】 (乾下乾上)乾(1):元亨,利贞(2)。 初九(3):潜龙勿用(4)。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5)。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6),夕惕若厉,无咎(7)。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8)。 九五:飞龙(9)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10)。 用九(11)::见群龙无首(12),吉。【注释】 (1)乾是本卦标题。乾指北斗星,用来代表天。本卦的内容主要与天有关 (2)元亨、利贞是两个表示吉祥的贞兆辞,表明是两个吉占。元亨的意思 约等于大吉。利贞的意思是吉利的贞卜。(3)初……

  • 鼎(卦五十)
    姬昌

    鼎倾覆损坏的启示 【原文】 (巽下离上)鼎①:元吉,亨。 初六:鼎颠趾(2),利出否民得妾以其子,无咎。 九二:鼎有实(4),我仇有疾(5),不我能即(6)。吉。 九三:鼎耳革(7),其行塞(8)。雉膏不食(9),方雨亏悔。终吉。 九四:鼎折足。覆公粟(10),其形渥(11)。凶。 六五:鼎黄耳金铉(12)利贞。 上九:鼎玉铉(13)。大吉,元不利。【注释】 (1)鼎是本卦的标题。鼎为饮食器具。全卦的内容同饮食以及与饮食有 关的事相关。“鼎”为卦中多见词。(2)颠趾:翻倒后足向上。(3)出:除 ……

  • 大有(卦十四)
    姬昌

    民以食为天 【原文】 (乾下离上)大有(1):元亨。 初九:无交害②。匪咎。艰则无咎③ 九二:大车以载。有攸往,无咎。 九三:公用亨于天子①。小人弗克。九四:匪其彭⑤。无咎 六五:厥孚交如威如③。吉。 上九:自天佑之。吉, 无不利【注释】 ①大有是本卦标题。有的意思是丰收,大有就是大丰收。全卦的内容同 农业丰收有关。②交害:互相侵害。③艰:天旱,旱灾。④公: 指众大臣。亨:同“享”,意思是宴会。⑤匪:用作“昲”,意思是用太 阳晒。彭:用作“尪”(wang),意思是破足的男巫。(6)厥:其。孚:俘……

  • 井(卦四十八)
    姬昌

    水是生命之源 【原文】 巽下坎上)井(1):改邑不改井②,无丧无得,往来井井。汔 至亦未蹫井③,羸其瓶(4),凶。 初六:井泥不食⑤。旧井无禽(6)。 九二:井谷射鲋(7)。瓮敝漏(8)。 九三:井渫不食(9),为我心恻(10),可用汲。王明,并受其福。 六四:井甃(11),无咎。 九五:井冽寒泉(12),食。 上六:井收勿幕(13)。有孚,元吉。【注释】 ①井是本卦的标题。井指井田,水井,陷饼。全卦内容是记述村邑中劳 动和生活的情景。作标题的“井”字是卦中多见词。②改邑:改换封邑。 井:井田,……

  • 睽(卦三十八)
    姬昌

    平实的旅行日记 【原文】 (兑下离上)睽①:小事吉。 初九:悔亡:丧马,勿逐,自复②见恶人,无咎。 九二:遇主于巷,无咎。 六三:见舆曳③,其牛掣(4),其人天且劓(5)。无初有终。 九四:睽孤(6),遇无夫(7),交孚(8)。厉,无咎。 六五:悔亡。厥宗噬肤(9)。往,何咎? 上九:睽孤,见豕负涂(10)载鬼一车(11)先张之弧(12)后说之弧(13)。 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注释】 ①睽(kui)是本卦的标题。暖的意思是相违,矛盾。全卦记述旅人出行 途中所见所闻,像一篇旅行日记。作标题……

热门人物
  • 孔丘
    孔丘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

  • 姬昌
    姬昌

    中国商末西方诸侯之长。生卒年不详。姬姓 ,名昌。古公亶父之孙,季历之子。商纣时为西伯,亦称西伯昌。 季历死后,其子姬昌继位,他就是日后著名的周文王。他在位50年,主要功绩是为灭商做好了充分准备。他是很有作为的创业主,勤于政事,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礼贤下士,广罗人才,拜姜尚为军师,问以军国大计,使“天下三分,其二归周”。文王在位,以商朝的一个“方伯”的面目出现,表面上臣服于商朝,暗地里却积极进

  • 曾参
    曾参

  • 孔子后学
    孔子后学

  • 孙武
    孙武

  • 周思王
    周思王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