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史部
  4. 别史类
  5. 《战国策》

《战国策》

苏秦说齐闵王

+ -

苏秦说齐闵王曰:“臣闻用兵而喜先天下者忧,约结而喜主怨者孤。夫后起者藉也,而远怨者时也。是以圣人从事,必藉于权而务兴于时。夫权藉者,万物之率也;而时势者,百事之长也。故无权藉,倍时势,而能事成者寡矣。

“今虽干将、莫邪,非得人力,则不能割刿矣。坚箭利金,不得弦机之利,则不能远杀矣。矢非不銛,而剑非不利也,何则?权藉不在焉。何以知其然也?昔者赵氏袭卫,车舍人不休传,卫国城割平,卫八门土而二门堕矣,此亡国之形也。卫君跣行,告迎于魏。魏王身被甲底剑,挑赵索战。邯郸之中鹜,河、山之间乱。卫得是藉也,亦收余甲而北面,残刚平,堕中牟之郭。卫非强于赵也,譬之卫矢而魏弦机也,藉力魏而有河东之地。赵氏惧,楚人救赵而伐魏,战于州西,出梁门,军舍林中,马饮于大河。赵得是藉也,亦袭魏之河北,烧棘沟,坠黄城。故刚平之残也,中牟之堕也,黄城之坠也,棘沟之烧也,此皆非赵、魏之欲也。然二国劝行之者,何也?卫明于时权之藉也。今世之为国者不然矣。兵弱而好敌强,国罢而好众怨,事败而好鞠之,兵弱而憎下人也,地狭而好敌大,事败而好长诈。行此六者而求伯,则远矣。

“臣闻善为国者,顺民之意,而料兵之能,然后从于天下。故约不为人主怨,伐不为人挫强。如此,则兵不费,权不轻,地可广,欲可成也。昔者,齐之与韩、魏伐秦、楚也,战非甚疾也,分地又非多韩、魏也,然而天下独归咎于齐者,何也?以其为韩、魏主怨也。且天下遍用兵矣,齐、燕战,而赵氏兼中山,秦、楚战韩、魏不休,而宋、越专用其兵。此十国者,皆以相敌为意,而独举心于齐者,何也?约而好主怨,伐而好挫强也。

“且夫强大之祸,常以王人为意也;夫弱小之殃,常以谋人为利也。是以大国危,小国灭也。大国之计,莫若后起而重伐不义。夫后起之籍与多而兵劲,则事以众强适罢寡也,兵必立也。事不塞天下之心,则利必附矣。大国行此,则名号不攘而至,伯王不为而立矣。小国之情,莫如仅静而寡信诸侯。仅静,则四邻不反;寡信诸侯,则天下不卖,外不卖,内不反,则槟祸朽腐而不用,币帛矫蠹而不服矣。小国道此,则不祠而福矣,不贷而见足矣。故曰:祖仁者王,立义者伯,用兵穷者亡。何以知其然也?昔吴王夫差以强大为天下先,强袭郢而栖越,身从诸侯之君,而卒身死国亡,为天下戮者,何也?此夫差平居而谋王,强大而喜先天下之祸也。昔者莱、莒好谋,陈、蔡好诈,莒恃越而灭,蔡恃晋而亡,此皆内长诈,外信诸侯之殃也。由此观之,则强弱大小之祸,可见于前事矣。

“语曰:‘麒骥之衰也,驽马先之;孟贲之倦也,女子胜之。’夫驽马、女子,筋骨力劲,非贤於麒骥、孟贲也。何则?后起之藉也。今天下之相与也不并灭,有而案兵而后起,寄怨而诛不直,微用兵而寄于义,则亡天下可跼足而须也。明于诸侯之故,察于地形之理者,不约亲,不相质而固,不趋而疾,众事而不反,交割而不相憎,惧强而加以亲。何则?形同忧而兵趋利也。何以知其然也?昔者齐、燕战于桓之曲,燕不胜,十万之众尽。胡人袭燕楼烦数县,取其牛马。夫胡之与齐非素亲也,而用兵又非约质而谋燕也,然而甚于相趋者,何也?何则形同忧而兵趋利也。由此观之,约于同形则利长,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

“故明主察相,诚欲以伯王也为志,则战攻非所先。战者,国之残也,而都县之费也。残费已先,而能从诸侯者寡矣。彼战者之为残也,士闻战则输私财而富军市,输饮食而待死士,令折辕而炊之,杀牛而觞士,则是路君之道也。中人祷视,君翳酿,通都小县置社,有市之邑莫不止事而奉王,则此虚中之计也。夫战之明日,尸死扶伤,虽若有功也,军出费,中哭泣,则伤主心矣。死者破家而葬,夷伤者空财而共药,完者内酺而华乐,故其费与死伤者钧。故民之所费也,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军之所出,矛戟折,鐶弦绝,伤弩,破车,罢马,亡矢之大半。甲兵之具,官之所私出也,士大夫之所匿,厮养士之所窃,十年之田而不偿也。天下有此再费者,而能从诸侯寡矣。攻城之费,百姓理襜蔽,举冲橹,家杂总,身窟穴,中罢于刀金。而士困于土功,将不释甲,期数而能拔城者为亟耳。上倦于教,士断于兵,故三下城而能胜敌者寡矣。故曰:彼战攻者,非所先也。何以知其然也?昔智伯瑶攻范、中行氏,杀其君,灭其国,又西围晋阳,吞兼二国,而忧一主,此用兵之盛也。然而智伯卒身死国亡,为天下笑者,何谓也?兵先战攻,而灭二子患也。日者,中山悉起而迎燕、赵,南战于长子,败赵氏;北战于中山,克燕军,杀其将。夫中山千乘之国也,而敌万乘之国二,再战北胜,此用兵之上节也。然而国遂亡,君臣于齐者,何也?不啬于战攻之患也。由此观之,战攻之败,可见于前事。

“今世之所谓善用兵者,终战比胜,而守不可拔,天下称为善,一国得而保之,则非国之利也。臣闻战大胜者,其士多死而兵益弱;守而不可拔者,其百姓罢而城郭露。夫士死于外,民残于内,而城郭露于境,则非王之乐也。今夫鹄的非咎罪于人也,便弓引弩而射之,中者则善,不中则愧,少长贵贱,则同心于贯之者,何也?恶其示人以难也。今穷战比胜,而守必不拔,则是非徒示人以难也,又且害人者也,然则天下仇之必矣。夫罢士露国,而多与天

下为仇,则明君不居也;素用强兵而弱之,则察相不事。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辞让而重赂至矣。故明君之攻战也,甲兵不出于军而敌国胜,冲橹不施而边城降,士民不知而王业至矣。彼明君之从事也,用财少,旷日远而为利长者。故曰:兵后起则诸侯可趋役也。

“臣之所闻,攻战之道非师者,虽有百万之军,比之堂上;虽有阖闾、吴起之将,禽之户内;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故钟鼓竽瑟之音不绝,地可广而欲可成;和乐倡优侏儒之笑不之,诸侯可同日而致也。故名配天地不为尊,利制海内不为厚。故夫善为王业者,在劳天下而自佚,乱天下而自安,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也。何以知其然?佚治在我,劳乱在天下,则王之道也。锐兵来则拒之,患至则趋之,使诸侯无成谋,则其国无宿忧矣。何以知其然矣?昔者魏王拥士千里,带甲三十六万,其强而拔邯郸,西围定阳,又从十二诸侯朝天子,以西谋秦。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昧,令于境内,尽堞中为战具,竟为守备,为死士置将,以待魏氏。卫鞅谋于秦王曰:‘夫魏氏其功大,而令行于天下,有十二诸侯而朝天子,其与必众。故以一秦而敌大魏,恐不如。王何不使臣见魏王,则臣请必北魏矣。’秦王许诺。卫鞅见魏王曰:‘大王之功大矣,令行于天下矣。今大王之所从十二诸侯,非宋、卫也,则邹、鲁、陈、蔡,此固大王之所以鞭箠使也,不足以王天下。大王不若北取燕,东伐齐,则赵必从矣;西取秦,南伐楚,则韩必从矣。大王有伐齐、楚心,而从天下之志,则王业见矣。大王不如先行王服,然后图齐、楚。’魏王说于卫鞅之言也,故身广公宫,制丹衣柱,建九斿,从七星之旟。此天子之位也,而魏王处之。于是齐、楚怒,诸侯奔齐,齐人伐魏,杀其太子,覆其十万之军。魏王大恐,跣行按兵于国,而东次于齐,然后天下乃舍之。当是时,秦王垂拱受河西之外,而不以德魏王。故曰卫鞅之始与秦王计也,谋约不下席,言于尊俎之间,谋成于堂上,而魏将以禽于齐矣;冲橹未施,而西河之外入于秦矣。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

东周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1
秦攻宜阳 2
东周与西周战 3
东周与西周争 4
东周欲为稻 5
昭献在阳翟 6
秦假道于周以伐韩 7
楚攻雍氏 8
周最谓吕礼 9
周相吕仓见客于周君 10
周文君免士工师藉 11
温人之周 12
或为周最谓金投 13
周最谓金投 14
石行秦谓大梁造 15
谓薛公 16
齐听祝弗 17
苏厉为周最谓苏秦 18
谓周最曰仇赫之相宋 19
为周最谓魏王 20
谓周最曰魏王以国与先生 21
赵取周之祭地 22
杜赫欲重景翠于周 23
周共太子死 24
三国隘秦 25
昌他亡西周 26
昭翥与东周恶 27
严氏为贼 28
西周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29
秦攻魏将犀武军于伊阙 30
秦令樗里疾以车百乘入周 31
雍氏之役 32
周君之秦 33
苏厉谓周君 34
楚兵在山南 35
楚请道于二周之间 36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37
秦召周君 38
犀武败于伊阙 39
韩魏易地 40
秦欲攻周 41
宫他谓周君 42
谓齐王 43
三国攻秦反 44
犀武败 45
秦一
卫鞅亡魏入秦 46
苏秦始将连横 47
秦惠王谓寒泉子 48
泠向谓秦王 49
张仪说秦王 50
张仪欲假秦兵以救魏 51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52
张仪之残樗里疾 53
张仪欲以汉中与楚 54
楚攻魏张仪谓秦王 55
田莘之为陈轸说秦惠王 56
张仪又恶陈轸于秦王 57
陈轸去楚之秦 58
秦二
齐助楚攻秦 59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60
秦惠王死公孙衍欲穷张仪 61
义渠君之魏 62
医扁鹊见秦武王 63
秦武王谓甘茂 64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 65
甘茂攻宜阳 66
宜阳未得 67
宜阳之役楚畔秦而合於韩 68
秦王谓甘茂 69
甘茂亡秦且之齐 70
甘茂相秦 71
甘茂约秦魏而攻楚 72
陉山之事 73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 74
秦三
薛公为魏谓魏冉 75
秦客卿造谓穰侯 76
魏谓魏冉 77
谓魏冉曰和不成 78
谓穰侯 79
谓魏冉曰楚破秦 80
五国罢成皋 81
范子因王稽入秦 82
范睢至秦 83
应侯谓昭王 84
秦攻韩围陉 85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86
天下之士合从相聚于赵 87
谓应侯曰君禽马服乎 88
应侯失韩之汝南 89
秦攻邯郸 90
蔡泽见逐于赵 91
秦四
秦取楚汉中 92
薛公入魏而出齐女 93
三国攻秦入函谷 94
秦昭王谓左右 95
楚魏战于陉山 96
楚使者景鲤在秦 97
楚王使景鲤如秦 98
秦王欲见顿弱 99
顷襄王二十年 100
或为六国说秦王 101
秦五
谓秦王 102
秦王与中期争论 103
献则谓公孙消 104
楼啎约秦魏 105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106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107
文信侯出走 108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 109
齐一
楚威王战胜于徐州 110
齐将封田婴于薛 111
靖郭君将城薛 112
靖郭君谓齐王 113
靖郭君善齐貌辨 114
邯郸之难 115
南梁之难 116
成侯邹忌为齐相 117
田忌为齐将 118
田忌亡齐而之楚 119
邹忌事宣王 120
邹忌修八尺有余 121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122
楚将伐齐 123
秦伐魏 124
苏秦为赵合从说齐宣王 125
张仪为秦连横齐王 126
齐二
韩齐为与国 127
张仪事秦惠王 128
犀首以梁为齐战于承匡而不胜 129
昭阳为楚伐魏 130
秦攻赵 131
权之难齐燕战 132
秦攻赵长平 133
或谓齐王 134
齐三
楚王死 135
齐王夫人死 136
孟尝君将入秦 137
孟尝君在薛 138
孟尝君奉夏侯章 139
孟尝君讌坐 140
孟尝君舍人有与君之夫人相爱者 141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142
孟尝君出行国至楚 143
淳于髡一日而见七人于宣王 144
齐欲伐魏 145
国子曰秦破马服君之师 146
齐四
齐人有冯谖者 147
孟尝君为从 148
鲁仲连谓孟尝 149
孟尝君逐于齐而复反 150
齐宣王见颜斶 151
先生王斗造门而欲见齐宣王 152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153
齐人见田骈 154
管燕得罪齐王 155
苏秦自燕之齐 156
苏秦谓齐王 157
齐五
苏秦说齐闵王 158
齐六
齐负郭之民有孤狐咺者 159
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 160
燕攻齐取七十余城 161
燕攻齐齐破 162
貂勃常恶田单 163
田单将攻狄 164
濮上之事 165
齐闵王之遇杀 166
齐王建入朝于奏 167
齐以淖君之乱 168
楚一
齐楚构难 169
五国约以伐齐 170
荆宣王问群臣 171
昭奚恤与彭城君议于王前 172
邯郸之难 173
江尹欲恶昭奚恤于于楚王 174
魏氏恶昭奚恤于楚王 175
江乙恶昭奚恤 176
江乙欲恶昭奚恤于楚 177
江乙说于安陵君 178
江乙为魏使于楚 179
鄙人有狱三年不决 180
城浑出周 181
韩公叔有齐魏 182
楚杜赫说楚王以取赵 183
楚王问于范环 184
苏秦为赵合从说楚威王 185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 186
张仪相秦 187
威王问于莫敖子华 188
楚二
魏相翟强死 189
齐秦约攻楚 190
术视伐楚 191
四国伐楚 192
楚怀王拘张仪 193
楚王将出张子 194
秦败楚汉中 195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196
女阿谓苏子 197
楚三
苏子谓楚王 198
苏秦之楚三日 199
楚王逐张仪于魏 200
张仪之楚贫 201
楚王令昭雎之秦重张仪 202
张仪逐惠施于魏 203
五国伐秦 204
陈轸告楚之魏 205
秦伐宜阳 206
唐且见春申君 207
楚四
或谓楚王 208
魏王遗楚王美人 209
楚王后死 210
庄辛谓楚襄王 211
齐明说卓滑以伐秦 212
或谓黄齐 213
长沙之难 214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215
客说春申君 216
天下合从 217
汗明见春申君 218
楚考烈王无子 219
虞卿谓春申君 220
赵一
知伯从韩魏兵以攻赵 221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222
张孟谈既固赵宗 223
晋毕阳之孙豫让 224
魏文侯借道于赵攻中山 225
秦韩围梁燕赵救之 226
腹击为室而钜 227
苏秦说李兑 228
赵收天下且以伐齐 229
齐攻宋奉阳君不欲 230
秦王谓公子他 231
苏秦为赵王使于秦 232
甘茂为秦约魏以攻韩宜阳 233
谓皮相国 234
或谓皮相国 235
赵王封孟尝君以武城 236
谓赵王曰三晋合而秦弱 237
赵二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 238
秦攻赵 239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 240
武灵王平昼闲居 241
王立周绍为傅 242
赵燕后胡服 243
王破原阳 244
赵三
赵惠文王三十年 245
赵使机郝之秦 246
齐破燕赵欲存之 247
秦攻赵蔺离石祁拔 248
富丁欲以赵合齐魏 249
魏因富丁且合于秦 250
魏使人因平原君请从于赵 251
平原君请冯忌 252
平原君谓平阳君 253
秦攻赵于长平 254
秦攻赵平原君使人请救于魏 255
秦赵战于长平 256
秦围赵之邯郸 257
说张相国 258
郑同北见赵王 259
建信君贵于赵 260
卫灵公近雍疸弥子瑕 261
或谓建信君之所以事王者 262
苦成常谓建信君 263
希写见建信君 264
魏勉谓建信君 265
秦攻赵鼓铎之音闻于北堂 266
齐人李伯见孝成王 267
赵四
为齐献书赵王 268
齐欲攻宋 269
齐将攻宋而秦楚禁之 270
五国伐秦无功 271
楼缓将使伏事辞行 272
虞卿请赵王 273
燕封宋人荣蚠为高阳君 274
三国攻秦赵攻中山 275
赵使赵庄合从 276
翟章从梁来 277
冯忌为庐陵君谓赵王 278
冯忌请见赵王 279
客见赵王 280
秦攻魏取宁邑 281
赵使姚贾约韩魏 282
魏败楚于陉山 283
秦召春平侯 284
赵太后新用事 285
秦使王翦攻赵 286
魏一
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287
韩赵相难 288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 289
西门豹为邺令 290
文侯与虞人期猎 291
魏文侯与田子方饮酒而称乐 292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293
魏公叔痤为魏将 294
魏公叔痤病 295
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 296
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 297
齐魏约而伐楚 298
苏秦拘于魏 299
陈轸为秦使于齐 300
张仪恶陈轸于魏王 301
张仪欲穷陈轸 302
张仪走之魏 303
张仪欲以魏合于秦韩 304
张子仪以秦相魏 305
张仪欲并相秦魏 306
魏王将相张仪 307
楚许魏六城 308
张仪告公仲 309
徐州之役 310
秦败东周 311
齐王将见燕赵楚之相于卫 312
魏令公孙衍请和于秦 313
公孙衍为魏将 314
魏二
犀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 315
犀首见梁君 316
苏代为田需说魏王 317
史举非犀首于王 318
楚王攻梁南 319
魏惠王死 320
五国伐秦 321
魏文子田需周宵相善 322
魏王令惠施之楚 323
魏惠王起境内众 324
齐魏战于马陵 325
惠施为韩魏交 326
田需贵于魏王 327
田需死 328
秦召魏相信安君 329
秦楚攻魏围皮氏 330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331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332
魏三
秦赵约而伐魏 333
芒卯谓秦王 334
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 335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 336
华军之战 337
齐欲伐魏 338
秦将伐魏 339
魏将与秦攻韩 340
叶阳君约魏 341
秦使赵攻魏 342
魏太子在楚 343
魏四
献书奏王 344
八年谓魏王 345
魏王问张旄 346
客谓司马食其 347
魏秦伐楚 348
穰侯攻大梁 349
白珪谓新城君 350
秦攻韩之管 351
秦赵构难而战 352
长平之役 353
楼梧约奏魏 354
芮宋欲绝秦赵之交 355
为魏谓楚王 356
管鼻之令翟强与秦事 357
成阳君欲以韩魏听奏 358
秦拔宁邑 359
秦罢邯郸 360
魏王欲攻邯郸 361
周肖谓宫他 362
周冣善齐 363
周冣入齐 364
秦魏为与国 365
信陵君杀晋鄙 366
魏攻管而不下 367
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 368
秦攻魏急 369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370
韩一
三晋已破智氏 371
大成午从赵来 372
魏之围邯郸 373
申子请任其从兄官 374
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 375
张仪为秦连横说韩王 376
宣王谓摎留 377
张仪谓齐王 378
楚昭献相韩 379
秦攻陉山 380
五国约而攻秦 381
郑彊载八百金入秦 382
郑彊之走张仪于秦 383
宜阳之役 384
秦围宜阳 385
公仲以宜阳之故仇甘茂 386
秦韩战于浊泽 387
颜率见公仲 388
韩公仲谓向寿 389
或谓公仲曰听者听国 390
韩公仲相 391
王曰向也子曰天下无道 392
或谓魏王王儆四强之内 393
观鞅谓春申 394
公仲数不信于诸侯 395
韩二
楚围雍氏五月 396
楚围雍氏韩令冷向借救于秦 397
公仲为韩魏易地 398
錡宣之教韩王取秦 399
襄陵之役 400
公叔使冯君于秦 401
谓公叔曰公欲得武遂于秦 402
谓公叔曰乘舟 403
齐令周最使郑 404
韩公叔与几瑟争国郑强为楚王使于韩 405
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中庶子强谓太子 406
齐明谓公叔 407
公叔将杀几瑟 408
公叔且杀几瑟 409
谓新城君曰 410
胡衍之出几瑟于楚 411
几瑟亡之楚 412
冷向谓韩咎 413
楚令景鲤入韩 414
韩咎立为君而未定 415
史疾为韩使楚 416
韩傀相韩 417
韩三
或谓韩公仲 418
或谓公仲 419
韩人攻宋 420
或谓韩王 421
谓郑王 422
韩阳役于三川而欲归 423
秦大国 424
张丑之合齐楚讲于魏 425
或谓韩相国 426
公仲使韩珉之秦求武隧 427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 428
客卿为韩谓秦王 429
韩珉相齐 430
或谓山阳君 431
赵魏攻华阳 432
秦招楚而伐齐 433
韩氏逐向晋于周 434
张登请费緤 435
安邑之御史死 436
魏王为九里之盟 437
建信君轻韩熙 438
段产谓新城君 439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440
燕一
苏秦将为从北说燕文侯 441
奉阳君李兑甚不取于苏秦 442
权之难燕再战不胜 443
燕文公时 444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445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谓燕王 446
宫他为燕使魏 447
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 448
燕王哙既立 449
初苏秦弟厉因燕质子而求见齐王 450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451
齐伐宋宋急 452
苏代谓燕昭王 453
燕王谓苏代 454
燕二
秦召燕王 455
苏代为奉阳君说燕于赵以伐齐 456
苏代为燕说齐 457
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 458
苏代自齐献书于燕王 459
陈翠合齐燕 460
燕昭王且与天下伐齐 461
燕饥赵将伐之 462
昌国君乐毅为燕昭王合五国之兵而攻齐 463
或献书燕王 464
客谓燕王 465
赵且伐燕 466
齐魏争燕 467
燕三
齐韩魏共攻燕 468
张丑为质于燕 469
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 470
秦并赵北向迎燕 471
燕太子丹质于秦亡归 472
宋卫
齐攻宋宋使臧子索救于荆 473
公输般为楚设机 474
犀首伐黄 475
梁王伐邯郸 476
谓大尹曰 477
宋与楚为兄弟 478
魏太子自将过宋外黄 479
宋康王之时有雀生 480
智伯欲伐卫 481
智伯欲袭卫 482
秦攻卫之蒲 483
卫使客事魏 484
卫嗣君病 485
卫嗣君时胥靡逃之魏 486
卫人迎新妇 487
中山
魏文侯欲残中山 488
犀首立五王 489
中山与燕赵为王 490
司马憙使赵 491
司马憙三相中山 492
阴姬与江姬争为后 493
主父欲伐中山 494
中山君飨都士 495
乐羊为魏将 496
昭王既息民缮兵 497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