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百家姓》 “惠”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惠」源出: 出自姬姓。以谥号为氏。周朝有君王名阆,于公元前676-前652年在位,死后谥号为"惠",史称周惠王。其支庶孙以其谥"惠"为氏。 家族名人 惠施 战国时宋国人,与庄周为友,是名家代表之一。主张"合同异"说,认为一切差别、对立是相对的。庄子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着有《惠子》一篇。 惠士奇(公元1671-1741年) 字仲儒,清代江苏吴县人。家有红豆斋,人称红豆先生,官至侍读学士,继承其父惠周惕…
-
《百家姓》 “汲”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汲」源出: 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魏宣公太子曾居于汲邑(在今河南省卫辉市)时称太子汲。其支孙遂以"汲"为氏。 家族名人 汲黯(公元前?-前112年) 字长儒,西汉濮阳人。好游侠,有气节。任东海太守,安抚百姓,东海大治。后召为主爵都尉。敢于面折廷诤,为武帝敬重。 汲固 北魏梁城人。孝文帝(公元471-499年在位)时任兖州从事。兖州刺史李式因事入狱,时式子宪刚满月,式谓众曰:"今无程婴、许臼此类人也?"固曰:"古今岂殊?"…
-
《百家姓》 “松”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松」源出: 据《元和姓纂》所载,秦始皇遇雨避松下,封松为五大夫。后人氏焉。 家族名人 松氏 相传为秦始皇所封。秦始皇避雨松树下,封松为五大夫,当地人乃以松为姓。 松赟 遂代北海县人。性刚烈,重名义,为石门府队正。死于杨厚之难,城中皆流涕,锐意倍增。 地望分布 山东省沂水一带…
-
《百家姓》 “井”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井」源出: 出自姜姓。以邑名为氏。据《姓源》所载,周代姜尚(太公望)受封于齐国。其后有出仕虞国者,为大夫,受封于井邑,称为井伯,其子孙遂为井氏。后晋国灭虞国,井伯之后井奚逃亡到秦国,即为百里奚。 家族名人 井丹 字大春,东汉郿地人,年轻时学习于太学,通五经,善谈论,京师人都议论说:"五经纷纶井大春。" 井田 字九畴,明代邢台人,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任户部刑三科给事中,为大理评事,非常识大体,以贤德著称。 地望分布 陕西省长安县西部地区 河南省南阳一…
-
《百家姓》 “乌”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乌」源出: 一、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古代少昊氏以鸟名官,有乌鸟氏,其后为乌氏。 二、据《宋书·外夷传》所载,南朝宋时,安定国,其王姓乌氏。 三、为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进入中原后改为汉姓乌氏。 家族名人 乌获 战国时秦国勇士,能举鼎。 乌氏 秦朝人,以畜牧为业,欲以其畜易物,戎王以十偿之。始皇令?比封君,于时与列臣朝请。 乌枝鸣 春秋齐国大夫,戍守宋国。宋国华氏作乱,昭公二十年(公元前613年),华登奔吴,于次年发吴…
-
《百家姓》 “全”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源流一 源于泉姓,出自西周时期的泉府之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据史籍《鲒琦亭集·全氏世谱》记载:“全氏出自泉姓。” 西周时期,人们称钱币为“泉”,因设有泉府之官,负责掌管货币交流和集市贸易,隶属于地官府司管辖。 在泉府官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职官称谓为姓氏者,称泉氏,后来因“泉”字同音通“全”字,故有人改泉为全,称全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二 源于地名,出自唐代全节县,属于以居地名为氏。 唐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之子齐王李祐起兵谋反,李义满之子李君…
-
《百家姓》 “詹”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源流一 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据《姓苑》所载,周宣王封庶子于詹,称詹侯,建立詹国,其子孙以国为氏。 源流二 据《路史》所载,相传古帝虞舜封黄帝之后得詹(同瞻,备受尊敬)者,子孙因以为氏。 源流三 出自以官名为氏。据《百家姓溯源》所载,古代负责詹(占)卜的官职叫詹尹官,其后人有以官职命姓者,称詹姓。 源流四 据《姓氏考略》所载,春秋时晋有詹嘉、郑有詹伯,均以邑为氏。 源流五 出自少数民族有詹姓。今蒙古、土家、台湾土著、水等民族均有此姓。 詹姓源起久远而又头绪繁杂。 其中一种最主要的说法…
-
《百家姓》 “郜”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出自姬姓,以国名为姓。周文王的第十五个儿子受封于郜(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建立郜国。春秋时郜国被宋国吞没,郜君的后世子孙就以原来的国名为姓,称郜氏。郜姓又写作告。二、郡望堂号【堂号】"集古堂":清朝郜坦治《春秋》学,以《左氏春秋传》为主,广采杜预和宋、元各家之说,著《春秋集古注》一书。 郜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郜姓出自姬姓。上古时候,周武王打败了纣王,建立周朝,于是分封各路诸侯。他将周文王的第十一子,自己的弟弟,封在郜这个地方(今山东成武县东南)。后…
-
《百家姓》 “雍”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西周初周朝刚建立时,周文王的第十三个儿子,也就是周武王的兄弟,被封于雍地,就是现今河南省沁阳县一带。这位王子又封为伯爵,所以人称雍伯,雍伯是雍国的创始人。其后人以国名为氏,称雍氏,世代相传,形成了今天的雍姓。 2、出自姞姓,以邑名为氏。据《古今姓氏辩证》记载说,黄帝的后代中,在商、周之间有的食采于雍邑这个地方,就以邑名为氏,称为雍氏。因此雍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得更早。望族居于京兆郡,就是现在的陕西省西安以东。 家族名人 雍齿:汉高祖刘邦的武将,很能打仗,因战功而被…
-
《百家姓》 “桂”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出自姬姓,是周王胄的后裔,因避祸改姓。据《桂氏家乘序》的记载,东周灭亡后,原王族周王的后裔姬季桢曾经任过秦国的博士。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姬季桢被杀害了。姬季桢的弟弟姬季眭为了逃避株连的命运,就按自己的名字的读音“眭”,将姬季桢的四个儿子更改姓名避祸。长子名奕,改为桂奕,居住在幽州守坟墓;老二叫昋突,迁居济南朱虚;老三叫炅奖,居住于齐国历山;老四叫炔奘,移居河南阳城。于是有了桂、昋、炅、炔四个同音的姓。桂姓就是姬季桢长子桂奕的后代,世代相传桂姓。上面所说的四个姓,字虽然不同,但是音却是…
-
《百家姓》 “冀”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1、出自以国名为氏。相传唐尧的后代,在西周时有被封在冀国(今山西省河津县一带)的,后来,冀国被虞国所灭,冀国的公族后代遂以原国名命姓,称冀姓。 2、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晋献公灭掉了虞国,冀遂成晋邑。后来晋国大夫郄芮因迎立晋惠公有功,被封于冀,世称冀芮。他的子孙以封邑命姓,称冀姓。 家族名人 冀俊:北周骠骑大将军。为人沉着谨慎,善隶书,特工模写。当时文帝常令他模仿魏帝的书法,写成敕书,与真无异。历任襄乐郡守,迁湖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爵昌乐侯。清正廉洁,所历颇…
-
《百家姓》 “慕”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1、出自慕容氏,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为慕容氏所改。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到东北部去建立了鲜卑国。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慕二仪(天、地)之德,继三光(日月星)之容”。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简化为慕姓。 2、出自宋代河南开封有慕氏。 家族名人 慕完:元朝新乡人,做刑部侍郎的官,善决狱,执法公正,深受好评,至顺间封魏郡公。慕完自小聪明好学,胸怀大志,果然成为国家栋梁之材。 慕天颜:字拱极,静宁人,清朝文士,由顺治年间举进士而当官,知钱塘县。他…
-
《百家姓》 “慎”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1、出自禽滑厘之后,以祖字为氏。春秋时期的禽滑厘是墨子的弟子,他的字为慎子。他的后代以他的字作为姓氏,形成慎姓。 2、出自芈姓,以邑名为氏。春秋时期的楚国太子白公胜的后裔中有的被封在慎邑,他的子孙便以邑名作为姓氏,称为慎姓。据《姓氏考略》记载,春秋时,楚国有个地方叫慎县,是白公之邑,其后人以地为氏,望出天水。而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考证,楚时的慎邑,在今安徽省颍上县西北。望族居天水郡(今甘肃省通渭县西南)。 家族名人 慎到:战国时期韩国大夫、法家名人,曾在齐国的稷下讲学,颇负盛名。研习黄老的…
-
《百家姓》 “都”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1、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时的郑国,以祖字为氏。据《姓苑》载,春秋初年,郑国有一个公族大夫公子阕,字子都。他是当时闻名全国的美男子,而且他性格勇猛,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郑庄公的欣赏。他死以后,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为姓,称为都姓。 2、出自公都姓,以封邑名为氏。春秋的时候,楚国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今地不详),所以称为公都氏,他的那一支子孙,有单姓都的,就成为都氏的一支。都氏的望族居住在黎阳(今天的河南省境内)。 家族名人 都胜:明朝宁津人。曾经担任南京羽林左卫指挥捡事。成化初升署都指挥捡事,守…
-
《百家姓》 “寇”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1、出自己姓,以官名为氏。上古周朝时,昆吾人的后人苏忿生为周武王司寇,其子孙以官名为姓,相传姓寇。 2、出自姬姓,亦是以官名为氏。古代春秋时,卫康叔为周司寇,支孙以官为姓,亦相传姓寇。又春秋时卫灵公的儿子公子郢的子孙为卫国司寇,其后人以寇为氏。 3、出自古代少数民族的姓氏有寇姓: ① 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演化过来的,鲜卑族中有古口引氏,入中原后后汉化时取发音近似的“寇”字为姓。 ② 又辽东乌桓族有寇姓。 家族名人 寇 询:字子翼。东汉上谷郡昌平县人。出身豪强大族家庭。王莽末年任上谷郡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