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郊庙歌辞·周朝飨乐章·治顺
庭陈大乐,坐当太微。凝旒负扆,端拱垂衣。鸳鸾成列,簪组相辉。御炉香散,郁郁霏霏。
-
郊庙歌辞·晋昭德成功舞歌·昭德舞歌二首
圣代修文德,明庭举旧章。两阶陈羽籥,万舞合宫商。剑佩森鸳鹭,箫韶下凤凰。我朝青史上,千古有辉光。德备三苗格,风行万国随。小臣同百兽,率舞贺昌期。
-
杂曲歌辞·水调歌第五
双带仍分影,同心巧结香。不应须换彩,意欲媚浓妆。
-
杂曲歌辞·陆州歌第一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浦问樵夫。
-
《百家姓》 “吴”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吴」源出有三。 一;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古公亶父的长子太伯出奔江南建都于梅里(江苏无锡)号称勾吴,武王灭商后太伯的三世孙周章为诸侯。至前473年为越王勾践所灭。子孙以国名为氏。 二;古公之子虞仲的后裔,虞通吴故为姓。 三;齐鲁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吴季礼之后。 家族名人 吴起(前440~前381) 战国时卫人。仕魏文侯,领兵击秦,拔五城,拜西河守。后被谮奔楚,为楚悼王相,楚日益强盛。因主张废公族之疏远者以养战士,遂招怨贵戚大臣,后被射死。李克亦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
-
《百家姓》 “郑”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郑」源出 出自「?」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记臷,周宣王静分封其母弟于郑国 ( 在今陕西华县以东 ) 是为郑桓公,桓公之后,郑武公迁都于新郑,为春秋时的国。后为韩国所灭。其遗族散居于淮阳,商丘一带,以原国名「郑」为姓。 家族名人 郑庄公 郑和 郑成功 (公元1624~1662) 初名森,字大木,唐王赐姓朱,改名成功,为明末南安人。父平国公郑芝龙降清,成功遁入海岛与父绝。桂王封之为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命率师攻闽浙,又大举下江南各地,围南京,祭孝陵,后兵失利,退取台湾作为根据地,仍奉…
-
《百家姓》 “葛”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葛」源出; 一 ﹕「葛」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夏代,有诸侯方国「葛」国,在今河南长葛县,《孟子.腾文公》载; 汤居毫,与葛伯为邻。其后有葛氏。 二 ﹕为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复姓「贺葛氏」随魏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定居中原,代为汉姓「葛」氏。 又传说葛氏为「古葛天氏之裔」,或云在伏羲之前。 家族名人 葛天氏 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其治世不言而信,不化而行,是远古社会理想化的政治领袖人物。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无怀氏之民欤,葛天,鞴坏谢」南朝梁˙刘…
-
《百家姓》 “彭”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彭」源出; 一﹕以国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大彭为商代的诸侯,大彭国在江苏徐州氏。其后有彭氏。一说大彭即为「彭祖」。 二﹕为古代少数民族的姓氏。据《晋书》所载,安定胡水胡有彭氏。又据《姓氏考略》云;西羌,南蛮皆有彭氏。 家族名人 彭祖 尧的臣子籛铿。陆终氏第三子,帝颛顼之孙,历虞夏至商,相传活了七﹑八百岁。因封于彭城,故称为彭祖。后世用以比喻长寿。 彭蒙 战国齐的隐士,田骈之师,思想与庄子的齐是非说相近。 彭越 字仲,昌邑人。为汉初功臣。佐高祖定天下,封梁王。后因人告他谋反而被杀…
-
《百家姓》 “韦”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韦」源出; 一﹕出自「祁」姓,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在夏朝为御龙氏,在商朝为豕为氏。又《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豕韦国(河南滑县南)之后有韦氏。 二 ﹕据《汉书.西域传》所载,汉代疏勒国亦有韦氏。 三 ﹕传说秦汉之际韩信曾藏身于南粤(两广一带)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为姓。今广西僮族多韦氏。又传说颛顼孙大彭为夏诸侯,少康封其别孙元哲于豕韦。 家族名人 韦昭 (204~273) 字弘嗣,三国吴云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人。好学能文,孙皓时为侍中,领修国史,因持正敢谏为孙…
-
《百家姓》 “任”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任」源出; 一﹕「任」(妊)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之一。《左传正义》云﹕太昊后,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国皆「任」性也。 二﹕出自「风」姓,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及《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代任国,在山东济宁县,其后有「任」氏。 家族名人 太任 亦作太妊,周文王之母,为「任」姓,史称「太任」。 任昉 (460~508) 字彦升,南朝梁博昌人(今山东省博兴县南)。武帝时为义兴、新安太守,有政声。见宫中内藏四部古籍篇卷纷杂,于是亲自校雠勘定。着有杂传、…
-
《百家姓》 “史”姓的来历
历史来源 「史」源出; 一﹕以官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史氏,出自周太史佚之后。。佚亦作「逸」,史乃官名,亦称「作册逸」,「尹佚」主要职责是纪录天子言行。有人将史佚与姜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其后以史为氏。 二﹕为「昭武九姓」之一。(见「何」姓),史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之南。一度归唐朝管辖,唐高帝永徽年间归附中原,后为史氏。 三﹕阿史那氏,居兜牟山,北人呼为突厥窟,历魏晋十代为君长。后属茹茹(蠕蠕),阿史那最为首领。后周末年,逐灭茹茹,霸强北土,盖百余年,至处罗苏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