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公元前145(也有说是公元前135年)生于一个史官世家(祖先自周代起就任王室太史)。
司马迁幼年好学,师从著名经学大师孔安国、董仲舒等。二十岁以后曾屡次出外游历,足迹遍及长城南北、长江两岸,所到之处考察民情风俗,采集典故传说。游历使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由于他广闻博识、学厚才丰,三十岁时即为郎中,常随汉武帝到各地巡游。
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使他有机会遍读皇家所藏图书及各种档案史料,为以后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随后,司马迁以太史令身分参与改革历法、制定著名的《太初历》。改以正月为一岁之首,这是是我国历法史上进行的第一次大改革。《太初历》也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任太史令后,司马迁想完成其父编写一部史书的遗愿。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着手编写《史记》。
这时,正是汉武帝大举反击匈奴的后期。一次,汉军将领李陵率作为牵制的五千步军出征,结果被匈奴主力包围。在矢尽粮绝,兵士伤亡大部份的情况下被迫投降。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大怒。司马迁认为:李陵转战千里,杀敌众多,矢尽粮绝而被迫投降,还是效忠汉朝的。就就替李陵辩解,结果得罪盛怒中的汉武帝。于是司马迁获罪下狱,被处宫刑。这种奇耻大辱的遭遇,使司马迁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愿,想到还未完成的史书,就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事例鼓励自己,决定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经过三年囚禁,司马迁终于被赦出狱,被汉武帝任命为中书令。当时的中书令大都由宦官充任,因此他感到这是一种耻辱。但为了完成〈史记〉的写作,身心备受摧残的司马迁忍辱含垢,决心以残烛之年发愤著书,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
经过五年的埋首著述,在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4年)时,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巨著──《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书成后不久,司马迁去世。司马迁死后许多年,他的外孙才把这部不朽名著公诸于世。
除《史记》外,司马迁还作赋八篇,均已散夫,唯《艺文类聚》卷三十引有《悲士不遇赋》片段。司马迁还撰有《报任安书》,这是一篇著名的论说散文,记述了他因李陵事件获罪下狱受刑的经过,抒发了忠而见疑、无辜受刑的悲愤,表达了自已发愤著书、创作《史记》的的抱负,为历代传颂。
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史记》 卷八十 乐毅列传 第二十
2003-3-7 乐毅者,其先祖曰乐羊。乐羊为魏文侯将,伐取中山,①魏文侯封乐羊以灵寿。②乐羊死,葬于灵寿,其后子孙因家焉。中山复国,至赵武灵王时复灭中山,③而乐氏后有乐毅。 注①正义今定州。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常山。”索隐地理志常山有灵寿县,中山桓公所都也。 正义今镇州灵寿。 注③索隐中山,魏虽灭之,尚不绝祀,故后更复国,至赵武灵王又灭之也。 乐毅贤,好兵,赵人举之。及武灵王有沙丘之乱,①乃去赵适魏。闻燕昭王以子之之乱而齐大败燕,燕昭王怨齐,未尝一日而忘报齐也。燕国小,辟远,力不能制,于是……
-
《史记》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 第四十五
2003-3-7 索隐王劭云:“此医方,宜与日者?龟?相接,不合列于此,后人误也。”正义此传是医方,合与龟策?日者相次。以淳于意孝文帝时医,奉诏问之,又为齐太仓令,故太史公以次述之。扁鹊乃春秋时良医,不可别序,故引为传首,太仓公次之也。 扁鹊者,①勃海郡郑人也,②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③舍客长桑君④过,⑤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⑥“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
-
《史记》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 第十九
2003-3-7 索隐外戚,纪后□也,后族亦代有封爵故也。汉书则编之列传之中。王隐则谓之为纪,而在列传之首也。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①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②夏之兴也以涂山,③而桀之放也以末喜。④殷之兴也以有?,⑤纣之杀也嬖妲己。⑥周之兴也以 姜原⑦及大任,⑧而幽王之禽也淫于?姒。⑨故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春秋 讥不亲迎。⑩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礼之用,唯婚姻为兢兢。夫乐调而四时和,阴阳之变,万物之统也。[一一]可不慎与?人能弘道,无如命何。甚哉,□匹之爱,⑿君不能……
-
《史记》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 第十八
2003-3-7 春申君者,楚人也,名歇,姓黄氏。游学博闻,事楚顷襄王。①顷襄王以歇为辩,使于秦。秦昭王使白起攻韩?魏,败之于华阳,禽魏将芒卯,韩?魏服而事秦。秦昭王方令白起与韩?魏共伐楚,未行,而楚使黄歇适至于秦,闻秦之计。当是之时,秦已前使白起攻楚,取巫?黔中之郡,拔鄢郢,东至竟陵,②楚顷襄王东徙治于陈县。③黄歇见楚怀王之为秦所诱而入朝,遂见欺,留死于秦。顷襄王,其子也,秦轻之,恐壹举兵而灭楚。歇乃上书说秦昭王曰: 注①索隐名横,考烈王完之父。 注②正义竟陵属江夏郡也。 注③正义今陈州也。……
-
《史记》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 第五十
2003-3-7 正义此卷或有本次平津侯后,第五十二。今第五十者,先生旧本如此,刘伯庄音亦然。若先诸传而次四夷,则司马?汲郑不合在后也。 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①唐虞以上有山戎?②猃狁?荤粥,③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其畜之所多则马?牛?羊,其奇畜则橐??④驴???⑤???⑥???⑦??。⑧逐水草迁徙,□城郭常处耕田之业,然亦各有分地。⑨□文书,以言语为约束。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⑩则射狐兔:用为食。士力能□弓,⑾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射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
-
《史记》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第三十九
2003-3-7 刘敬①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高帝在焉。娄敬脱挽辂,②衣其羊裘,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虞将军欲与之鲜衣,③娄敬曰:“臣衣帛,衣帛见;衣褐,衣褐见:终不敢易衣。”于是虞将军入言上。 上召入见,赐食。 注①索隐敬本姓娄,汉书作“娄敬”。高祖曰“娄□刘也”,因姓刘耳。 注②集解苏林曰:“一木横鹿车前,一人推之。”孟康曰:“辂音胡格反。挽音晚。”索隐挽者,牵也。音晚。辂者,鹿车前横木,二人前挽,一人后推之。 音胡格反。 注③索隐上音仙。鲜衣,美服也。 已而问……
-
《史记》 卷四 周本纪 第四
周后稷,名□。①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②姜原为帝喾元妃。③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之隘巷,④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 而□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之,因名曰□。⑤ 注①正义因太王所居周原,因号曰周。地理志云右扶风美阳县岐山在西北中水乡,周太王所邑。括地志云:“故周城一名美阳城,在雍州武功县西北二十五里,即太王城也。” 注②集解韩诗章句曰:“姜,姓。原,字。”或曰姜原,谥号也。正义……
-
《史记》 卷二十七 天官书 第五
索隐案: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正义张衡云:“文曜丽乎天,其动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日者,阳精之宗;月者,阴精之宗;五星,五行之精。?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 其以神着有五列焉,是有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四布于方各七,为二十八舍;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也。” 中宫①天极星,②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③旁三星三公,④或曰子属。后句四星,⑤末大星正妃,⑥余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
-
《史记》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 第一
索隐系家者,记诸侯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故孟子曰“陈仲子,齐之系家”。又董仲舒曰“王者封诸侯,非官之也,得以代为家也”。 吴太伯,①太伯弟仲雍,②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太佰?仲雍二人乃?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③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荆蛮,自号句吴。④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立为吴太伯。 注①集解韦昭曰:“后武王追封为吴伯,故曰吴太伯。”索隐国语曰“黄池之会,晋定公使谓吴王夫差曰‘夫命圭有命,固曰吴伯,不……
-
《史记》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 第八
微子开者,①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②纣既立,不明,淫乱于政,微子数谏,纣不听。及祖伊以周西伯昌之修德,灭?国,③惧祸至,以告纣。 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乎?是何能为!”于是微子度纣终不可谏,欲死之,及去,未能自决,乃问于太师?少师④曰:“殷不有治政,不治四方。⑤我祖遂陈于上,⑥纣沉湎于酒,妇人是用,乱败汤德于下。⑦殷既小大好草窃奸宄,⑧卿士师师非度,⑨皆有罪辜,乃无维获,⑩小民乃并兴,相为敌雠。⑾今殷其典丧!若涉水无津涯。⑿殷遂丧,越至于今。”[一三]曰:“太师,少师,⒁我其发出往?⒂吾……
-
《史记》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第三十七
2003-3-7 郦生食其者,①陈留高阳人也。②好读书,家贫落魄,③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④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 注①正义历异几三音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今在圉县。”索隐案:高阳属陈留圉县。高阳,乡名也,故耆旧传云“食其,高阳乡人”。正义陈留风俗传云“高阳在雍兵西南”。括地志云“圉城在汴州雍丘县西南。食其墓在雍丘西南二十八里”。盖谓此也。 注③集解应劭曰:“落魄,志行衰恶之貌也。”晋灼曰:“落薄,落托,义同也。”索隐案:郑氏云“魄音薄”。应劭云“志行衰恶之貌也”。 注④正义……
-
《史记》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 第三十一
2003-3-7 黥布者,六人也,①姓英氏。②秦时为布衣。少年,有客相之曰:“当刑而王。”及壮,坐法黥。布欣然笑曰;“人相我当刑而王,几是乎?”③人有闻者,共俳笑之。④布已论输丽山,⑤丽山之徒数十万人,布皆与其徒长豪桀交通,乃率其曹偶,⑥亡之江中为?盗。 注①索隐地理志庐江有六县。苏林曰:“今为六安也。” 注②索隐按:布本姓英。英,国名也,咎繇之后。布以少时有人相云“当刑而王”,故汉杂事云“布改姓黥,以厌当之”也。正义故六城在寿州安丰县西南百三十三里。按:黥布封淮南王,都六,即此城。又春秋传六……
-
《史记》 卷一百一 袁盎□错列传 第四十一
2003-3-7 袁盎①者,楚人也,字丝。父故为?盗,徙处安陵。高后时,盎尝为吕禄舍人。及孝文帝□位,盎兄哙任盎为中郎。② 注①索隐音如周礼“盎齐”,乌浪反。 注②集解如淳曰:“盎为兄所保任,故得为中郎。” 绛侯为丞相,朝罢趋出,意得甚。上礼之恭,常自送之。①袁盎进曰:“陛下以丞相何如人?”上曰:“社稷臣。”盎曰:“绛侯所谓功臣,非社稷臣,社稷臣主在与在,②主亡与亡。③方吕后时,诸吕用事,擅相王,刘氏不绝如带。是时绛侯为太尉,主兵柄,弗能正。吕后崩,大臣相与共畔诸吕,太尉主兵,适会其成功,所谓……
-
《史记》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 第四十六
2003-3-7 吴王濞①者,高帝兄刘仲之子也。②高帝已定天下七年,立刘仲为代王。 而匈奴攻代,刘仲不能坚守,□国亡,闲行③走雒阳,自归天子。天子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以为合阳侯。④高帝十一年秋,淮南王英布反,东并荆地,劫其国兵,西度淮,击楚,高帝自将往诛之。刘仲子沛侯濞年二十,有气力,以骑将从破布军蕲西,会?,⑤布走。荆王刘贾为布所杀,无后。上患吴?会稽轻悍,无壮王以填之,⑥诸子少,乃立濞于沛为吴王,⑦王三郡五十三城。已拜受印,高帝召濞相之,谓曰:“若状有反相。”心独悔,业已拜,因拊其背,⑧……
-
《史记》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 第二十八
2003-3-7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①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始皇七年,蒙骜卒。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②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注①索隐音敖。又邹氏音五到反。 注②索隐谓恬尝学狱法,遂作狱官,典文学。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