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约1170)字仲宗,福州(今属福建)人。自号芦川居士、真隐山人。向子之甥。靖康元年(1126),曾任李纲行营属官。官至将作少监。绍兴元年(1131),因不满奸佞当权,致仕。后坐送胡铨《贺新郎》词得罪除名…
顾敻(xiong),五代词人。生卒年、籍贯及字号均不详。前蜀王建通正(916)时,以小臣给事内廷,见秃鹫翔摩诃池上,作诗刺之,几遭不测之祸。后擢茂州刺史。入后蜀,累官至太尉。顾夐能诗善词。 《花间集》收其词55首…
(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明州慈溪 (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试礼部第一。累官知制诰、试御史中丞,权直学士院。以罪斥。崇宁初,知南康军。由直龙图阁进待制。工小词,思致妍密。今有赵万里辑…
赵令畤(1064~1134),初字景贶,苏轼为之改字德麟,自号聊复翁。宋代宗室、文学家,太祖次子燕懿王赵德昭玄孙 [2]。元祐中签书颍州公事,时苏轼为知州,荐其才于朝。后坐元祐党籍,被废十年。绍兴初,袭封安定郡王…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人。金朝末年至大蒙古国时期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曾作《箕山》《琴台》二诗…
字叔旸,号玉林,又号花庵词客,晋江(今属福建)人。代表作有《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兴以来绝妙词选》。淳祐九年(1249)胡德芳序云:“玉林早弃科举,雅意读书,间以吟咏自适。阁学受斋游公(九功)尝称其诗为…
(约842-923)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龙纪元年(889)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迁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参预机密,甚得唐昭宗信任。后因不附朱温遭贬斥。唐亡,南…
寇準(961或962年8月27日 [38-39]-1023年10月30日 [40] [98]),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寇湘之子。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先后知巴东、成安二县。为人刚直,因多次…
(916年~961年),初名徐景通、徐瑶(李瑶),字伯玉,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唐第二位皇帝。南唐烈祖李昪长子。李璟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在位期间,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
后蜀时,登进士第。天复间曾任永泰军节度使,进检校太尉,加太保。与欧阳炯、毛文锡等俱以小词供奉后主。蜀亡不仕。词多感慨之音。《花间集》称鹿太保,收词六首。今有王国维辑《鹿太保词》一卷。主要作品有:临江…
(约855-约930),一作洵、询。字德润。先世波斯人,家居梓州(今四川三台)。少有诗名,兼通医理。以秀才屡予宾贡。事蜀主王衍,妹舜为昭仪。蜀亡,不仕。《花间集》称李秀才。有《琼瑶集》,已佚。词存五十四首…
陆游妻,为陆母所逼离异,改适赵士程,怏怏而卒。存词一首(一说词为后人伪托)。主要作品有:钗头凤(世情薄)
主要作品有:鹧鸪天(有怀京师上元)
主要作品有: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一作希逢。宋宗室。理宗淳间,以从事郎为汀州司理。与华岳合撰《华赵二先生南征录》,已佚。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市)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宗亲政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
李昉(925年-996年),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人,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李昉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已佚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启示〗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马牛羊 鸡犬……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任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中书熟 孝经通 如六经 始可读〖启示〗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启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启示】: 杨坚起兵东征西杀,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建立的隋朝仅两代就灭亡了。其原因是隋炀帝的荒淫无道,使得他众叛亲离。由此可见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译文】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启示】: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但唐朝的天下其实是李渊的二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