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1254)字复之,绛州稷山(今属山西)人。金末登进士,入元不仕,与弟成己避地龙门山中。有《庵乐府》,又与《菊轩乐府》合刻,名《二妙集》。
(1199-1279)字诚之,号菊轩,克己之弟。正大间进士。元世祖召为平阳儒学提举,不赴。有《菊轩乐府》。
(1176-1260)字用章,号鹤鸣老人,家泽州(今山西晋城)。承安五年(1200)进士,应春翰林文字。卒谥庄靖先生,年约八十条。著有《庄靖集》。
字信甫,号长谷老人。先世自安定徙居张义堡(属镇戎军,今宁夏固原)。先仕于宋,后降金。曾任参加政事、尚书左丞。贞元中(1153-1156)卒,年五十九。喜读书,能书翰。著有《三谷集》。词存一首。
(1157-1230)字道真,河间(今属河北)人。明昌五年(1194)进士。后以左司谏致仕。存词二首。
(1186-1232)字仲泽,太原(今属山西)人。兴定二年(1218)进士。居军中,连任三府经历官。正大七年(1230)使宋,有“中州豪士”之称。归为太学助教,充枢密院经历官。天兴元年(1232),从军抗元战死。工诗赋,…
(约1231年以前在世)字敬之,自号女几野人,晚号溪南诗老,福昌(今河南宜昌县西)人。隐居女几山下,躬耕自给。金末流离颠沛,与元好问友善。诗作甚多。词存一首。
(?-1203)字逸滨,祖籍临(今河北永年),徙家汴梁(今河南开封)。明昌中,任鹿邑主簿。存词一首。
(1159-1232)字周臣,号闲闲居士。磁州滏阳(今河北磁县)人。大定二十五年(1185)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侍读,同修国史,知集贤院。著书甚多,词风高古简淡。著有《滏水集》,词有今辑本《滏水词》。
(1134-1211)字世杰,号竹溪,祖籍冯翊 (今陕西大荔),后徙泰安(今属山东)。少与辛弃疾同师毫州刘瞻,称辛党。大定十年(1170)进士。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能诗文,兼工书法。修《辽史》。著有《竹溪集》。词存…
(1151,一作1156-1202)字子瑞,号黄华山主、黄华老人,熊岳(今辽宁盖平)人。大定十六年(1176)进士。官至翰林修撰。精书画,学米芾,亦能诗词。著有《黄华集》。存词十二首。
(?-1180)字无党,号无净居士,东莱(今山东东掖县)人。大定十四年(1174)进士,除豳王府记室,改太子司经。著有《山林长语》。词存四首。
临洮(今属甘肃)人。生平事迹不详。
字元老,蓟州玉田(今属河北)人。天德三年(1151)进士,官至中都路转运使。卒于金章宗明昌中(1190-1196),年六十七。著有《拙轩集》。
字献之,高平(今属山西)人。贞元二年(1154)进士。仕至翰林直学士。博学多才,诗词俱工。著有《玉峰散人集》。存词十一首。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市) 人。是北宋时诗坛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对王安石比较急进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马光尽废新法,因而在新旧两党间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因讥讽朝政被贬任杭州通判;历徙湖州、黄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师,任中枢舍人。后又与司马光面争新法「不可尽改」而出知杭州。后又因?宗亲政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 苏洵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今山东济南章丘)人。宋代(两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
李昉(925年-996年),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五公村人,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 李昉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已佚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
有虫鱼 有鸟兽 此动物 能飞走〖启示〗无论大自然中的植物还是动物,都是人类永恒的财产,我们要爱护周围的环境,保护好我们生存的环境。【译文】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稻梁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启示〗人要吃饭就得耕耘播种。当我们吃到香喷喷的饭菜时,千万不要忘了辛勤耕种的农民。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要知道爱惜每一粒粮食。【译文】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马牛羊 鸡犬……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然一处。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鳅舞。任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一缕。
中书熟 孝经通 如六经 始可读〖启示〗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译文】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启示〗中国的古代文化是个非常丰富而伟大的知识宝库,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学者,从事着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做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爱护祖先留下的遗产, 并为此感到骄傲。【译文】《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启示】: 杨坚起兵东征西杀,结束了南北朝分裂的局面,重新统一中国,建立的隋朝仅两代就灭亡了。其原因是隋炀帝的荒淫无道,使得他众叛亲离。由此可见人心向背是非常重要的。【译文】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启示】: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代,从唐太宗时期的“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期的“开元盛世”,都是赫赫有名的。但唐朝的天下其实是李渊的二儿子唐太宗李世民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