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解药毒蛊毒,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消扑损瘀血,止热狂惊痫,通月经,解风肿,除淋,并水磨服。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并末傅之。明目去翳。…
释名 此乃波斯国银矿也。一作悉蔺脂。 主治 目生翳膜,用火烧铜针轻点,乃傅之,不痛。又主一切风气,乃三焦消渴饮水,并入丸药用。 附方 《普济方》云:小儿天吊,多涎,搐搦不定。锡吝脂一两,水淘黑汁令尽,水银一分,以少枣肉研,不见星,牛黄半分,麝香半分,研匀。粳米饭丸黍米大。每服三十二丸,新汲水下,名保命丹。…
释名 宝石出西番、回鹘地方诸坑井内,云南、辽东亦有之。有红、绿、碧、紫数色。碧者,唐人谓之瑟瑟。红者,宋人谓之。今通呼为宝石。以镶首饰器物,大者如指头,小者如豆粒,皆碾成珠状。 主治 去翳明目,入点药用之。灰尘入目,以珠拭拂即去。…
集解 蜜栗子生川、广、江、浙金坑中,状如蛇黄而有刺,上有金线缠之,色紫褐,亦无名异之类也。丹炉家采作五金匮药,制三黄。…
集解 铜矿石,状如姜石而有铜 星,熔之取铜也,出铜山中。 气味 酸,寒,有小毒。 主治 丁肿恶疮,为末傅之。驴马脊疮,臭腋,磨汁涂之。…
释名 青琅玕,生蜀郡平泽,采无时,此蜀郡赋所称青珠,黄环者也。琅玕有数种色,以青者入药为胜,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身痒,火疮痈疡,疥瘙死肌。白秃,浸淫在皮肤中,煮炼服之,起阴气,可化为丹。疗手足逆胪。石阑干;主石淋,破血,产后恶血,磨服,或煮服,亦火烧投酒中服。…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去目中翳,消宿血。为末吹鼻,止鼻衄。明目镇心,止惊痫。点眼,去飞丝。 附方 小儿目翳未坚,不可乱药,宜以栅瑚研如粉,日少少点之,三日愈。…
释名 玛瑙。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辟恶,熨目赤烂。主目生陪翳,为末,日点。…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惊悸心热,能安心明目,去赤眼,熨热肿,摩翳障。…
释名 水晶。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熨目,除热泪。…
释名 火齐。汉书作流离,言其流光陆离也。火齐,与火珠同名。 主治 身热目赤,以水浸冷熨之。…
释名 石面不常生,亦瑞物也。或曰饥荒则生之。唐玄宗天宝三载,武威番禾县醴泉涌出,石化为面,贫民取食之。宪宗元和四年,山西云、蔚、代三州山谷间,石化为面,人取食之。宋真宗祥符五年四月,慈州民饥,乡宁县山生石脂如面,可作饼饵。仁宗嘉七年三月,彭城地生面;五月,钟离县地生面。哲宗元丰三年五月,青州临朐、益都石皆化面,人取食之。搜集于此,以备食者考求云。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解药毒蛊毒,及金石药发动作痈疽渴疾,消扑损瘀血,止热狂惊痫,通月经,解风肿,除淋,并水磨服。蛇虫蜂狼犬毒箭等伤,并末傅之…
集解 石芝者,石象芝也。石桂芝生石穴中,有枝条似桂树,而实石也。高尺许,光明而味辛。贵州普定分司署内有假山,山间有树,根干枝条皆石,而中有叶如榴,袅袅茂翠,开花似桂微黄。嘉靖丁巳,佥事焦希程赋诗纪之,以比康于断松化石之事,而不知其名。时珍按图及抱朴子之说,此乃石桂芝也。海边有石梅,枝干横斜,石柏,叶如侧柏,亦是石桂之类云。 主治 洪曰:诸芝捣末,或化水服,令人轻身长生不老。…
主治 枯瘤赘痔乳,食瘘疬并诸疮恶肉。 修治 用砒石二两,木鳖子仁、巴豆仁各半两,硇砂二钱,为末,用木鳖子油、石脑油和成一块,油裹,埋土坑内,四十九日取出,劈作小块,瓷器收用。孤滔曰:“土黄制雄黄。…
释名 金刚钻。其砂可以钻玉补瓷,故谓之钻。 主治 磨水涂汤火伤。作钗钚服佩,辟邪恶毒气。 集解 葛洪《抱朴子》云:扶南出金刚,生水底石上,如钟乳状,体似紫石英,可以刻玉,人没水取之,虽铁椎击之亦不能伤。《丹房镜源》云:紫背铅能碎金钢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