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纲目》 香蕈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治风破血。亦治小便失禁。…

  • 《本草纲目》 菥蓂

    释名 大荠、大蕺、马辛。 气味 (苗)甘、平、无毒。(子)辛、微温、无毒。 主治 和中益气,利肝明目。…

  • 《本草纲目》 鸡肠草

    气味 微辛、苦、平、无毒。 主治 小便频数。用鸡肠草一斤,在豆豉嗔中煮过,和米煮粥。常吃。 小儿下痢。用鸡肠草捣汁一合,调蜜服,有效。 风热牙痛。用鸡肠草、旱莲草、细辛,等分为末。每天擦三次。此方名“祛痛散”。 头疮。用鸡肠草烧灰,和盐涂搽。 漆疮发痒。用鸡肠草捣烂涂搽。…

  • 《本草纲目》 苜蓿

    释名 木粟、光风草。 气味 苦、平、涩、无毒。 主治 脾胃间邪热气、小肠各种热毒。用根捣汁煎饮,可治沙石淋痛。…

  • 《本草纲目》 皂荚蕈

    气味 辛、有毒。 主治 肠风泻血。用皂荚蕈瓦上焙为末。每服一钱,温酒送下。 肿毒初起。用皂荚蕈磨醋涂搽。…

  • 《本草纲目》 苋

    气味 (菜)甘、冷利、无毒。(苋实)甘、寒、无毒。 主治 产后下痢,蛇虫螫伤,漆疮搔痒等。苋实治翳、明目、利大小便。根晒干,烧存性,研末治牙痛。…

  • 《本草纲目》 马齿苋

    释名 马苋、五行草、五方草、长命菜、九头狮子草。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脚气浮肿,心腹胀满,小便涩少。用马齿苋和少量粳米 、酱汁煮食。 产后虚汗。用马齿苋研汁三全服。如无新鲜者,以干者煮汁亦可。 产后血痢,小便不爱,脐腹疼痛。用生马齿苋菜捣汁三合,煎开,加蜜一合调服。 肛门肿痛。用马齿苋叶、三叶酸草等分,煎汤熏洗 。一天二次,有效。 赤白逅眄。用马齿苋捣汁三合,倒入温热一两枚鸡蛋白中,乘微温一次服下。一 般服两次见效。 腹中白虫。用马齿苋煮水一碗,和盐醋空腹吃下。不久有白虫排出。 风齿肿痛…

  • 《本草纲目》 苦菜土

    释名 名荼、苦苣、苦荬、游冬、褊巨、老鹳菜、天香菜。 气味 (菜 )苦、寒、无 毒。 主治 血淋、尿血。用苦荬一把,加酒、水各半煎服。 喉痹。用若荬捣汁半碗,加开水泡灯心取汁半碗,调匀服。 对口恶疮。用苦荬捣汁一碗,加姜汁一匙,酒送服。同时以药渣敷沧一、二次,即愈。 赤白痢。用苦荬根煮服。…

  • 《本草纲目》 木耳

    释名 木软、木菌、树鸡、木蛾。 气味 甘、平、有小毒。 主治 眼流冷泪。用木耳一两(烧存性)、木贼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以清淘米水煎服。 崩中漏下。用木耳半斤,炒见烟,研为末。每服二钱一分,加头发灰三分,好酒调服。 机关报久泄痢。用干木耳一两(炒)、鹿角胶二钱半(炒),菜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一天服二次。 牙痛。用木耳、荆芥等分,煎汤频漱。 脱肛泻血。用桑耳一两、熟附子一两,菜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激发送下。 月经不断(肉色黄瘦,稍有劳累,病情好加剧)。用桑耳…

  • 《本草纲目》 莴苣

    释名 莴菜、千金菜 气味 (菜)苦、冷、微毒。 主治 乳汁不有。用莴苣菜煎酒服。又方:莴苣子一合,生甘草三钱,糯米、粳米各半合,煮粥频食。 小便不通。用莴苣菜 捣烂,或用莴苣子捣成饼,贴脐中即通。 百虫入耳。用莴苣捣汁滴入,虫自出。 腰部闪伤。用白莴苣子(炒)三两、白粟米(炒)一撮、乳香、没药、乌梅肉各半两,共 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弹子大。每嚼一丸,热酒送下。 阴囊肿。用莴苣子一合,捣成末,加水一碗煮开五次。…

  • 《本草纲目》 翻白草

    释名 鸡腿根、天藕。 气味 (根)甘、微苦、平、无毒。 主治 崩中下血。用鸡腿根一两,捣碎,加酒二碗煎成一碗服。 吐血。用翻白草五、七根,切细,加水二杯煎成一杯,空心服。 疟疾寒热。用翻白草根五、七个,煎酒服。 无名肿毒。治方同上。 疔疮初起(不拘已成未成)。用翻白草十根,酒煎服,出汗即愈。 浑身疥癞。夏季采翻白草,每服一把煎水洗浴。…

  • 《本草纲目》 蒲公英

    释名 耨草、金簪草、黄花地丁。 气味 (苗)甘、平、无毒。 主治 乳痈红肿。用蒲公英一两,一起捣烂,加水二碗煎成一碗,饭前服。 疳疮疔毒。用蒲公项捣烂敷涂,同时又捣汁和酒煎服。 附方 蒲公项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过去多用以治疗乳痈及疮肿等,近年临床实践上还用本品配合其他药物治疗痰热、喉痛、小便热淋、目赤肿痛、湿热黄疸等病。…

  • 《本草纲目》 芝

    释名 囚。 气味 青芝:一名龙芝,酸、平、无毒。 赤芝:一名丹芝,苦、平、无毒。 黄芝:一名金芝,甘、平、无毒。 白芝:一名玉芝、素芝,辛、平、无毒。 黑芝:一名玄芝,咸、平、无毒。 紫芝:一名木芝甘、温、无毒。 主治青芝:明目,补肝,安神,增强记忆力。 赤芝:解胸胃郁结,补中益气,使人神志清明。 黄芝:益脾胃,安神。 白芝:止咳益肺,安神,亦增强体力。 黑芝:利水道,益肾气。 紫芝:益精气,坚筋骨,利关节,疗虚劳。 附方 芝即现今能额外的灵芝。近年临床实践证明灵芝糖浆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

  • 《本草纲目》 蕺

    释名 蕺菜、鱼腥草。 气味 (叶)辛、微温、有小毒。 主治 背疮热肿。用蕺菜捣汁涂,留孔以泄热毒。 痔疮肿痛。用鱼腥草一把,煎汤熏洗。洗 后,以鱼腥草包敷患处。 疔疮作痛。用鱼腥草捣烂敷上。初敷一段时间,会感觉疼痛,须忍住,不可去药。痛后一、二日即愈。 小儿脱肛。先以朴硝水洗 过患处,然后把鱼腥 草捣如泥,放芭蕉叶上,令病孩坐药,脱肛自入。 虫牙痛。用鱼腥 草、花椒、菜子油等分,捣匀,加泥少许,和成小丸,如豆大。左牙痛,塞左耳,右牙痛,塞右耳;左 右牙都痛时,不能同时塞两耳,须轮流换塞,否则有损…

  • 《本草纲目》 蕨

    气味 (萁、根)甘、寒、滑、无毒。 主治 去暴热,利水道。用根烧灰油调,可治蛇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