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纲目》 蚱蝉

    释名 调、齐女。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百日发惊。用蚱蝉(去翅足,炙过)三分、赤芍药三分、黄芩二分,加水二碗,煎成一碗,温服。 破伤风病(角弓反张)。用秋蝉一个、地肤子(炒)八分、麝香少许,共研为末,酒送服二钱。 头负疼痛。用蚱蝉二入,生研,加乳香、朱砂各半分,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用一丸,随头风所在的一侧纳入鼻中,以出黄水为有效。…

  • 《本草纲目》 蛤蟆

    释名 惊蟆 气味 辛、寒、有毒。 主治 风热邪病。用蛤蟆(烧灰)、朱砂,等分为末,每服一钱,酒送下。一天服三次,极效。 瘰疬溃烂,用黑色蛤蟆一个,去肠,火焙,研为末,调油敷涂。 头上软疖。用蛤蟆剥皮贴患处,收毒即愈。 蝮蛇螫伤。用生蛤蟆一个,捣烂敷伤处。…

  • 《本草纲目》 蝉蜕

    释名 蝉壳、枯蝉、腹 、金牛儿。 气味 咸、甘、寒、无毒。 主治 小儿夜啼。用蝉蜕四十九个,去前截,以后截研为末,分四次服,钩藤汤调下。 小儿天吊(头目卯视,痰塞内热)。用金牛儿(即蝉蜕)在浆水中煮一天,晒干,研为末。每服二、三分,冷水调下。 小儿初生、口噤不乳。用蝉蜕十数枚、全蝎(去毒)十数枚,共研为末,加轻粉末少许,乳汁调匀灌下。 破伤风病(发热)。用蝉蜕炒过,研为末,酒送服一钱,极效。又方:有得意蜕研为末,加葱涎调匀,涂破处,流出恶水,立效。此方名“追风散”。 皮肤风痒。用蝉蜕为末,每服一…

  • 《本草纲目》 蜣螂

    释名 推丸,推车客、黑牛儿,铁甲将军、夜游将军。 气味 咸、寒、有毒。 主治 小儿惊风(不拘急、慢均适用)。用蜣螂一枚捣烂,加水一小碗,于百沸汤中烫热,去渣,饮服。 小儿疳疾。用土裹蜣螂煨熟。令吃下。 小儿重舌。有蜣螂烧成末,唾液和匀敷舌上。 赤白痢(包括噤口痢及泄泻)。有蜣螂烧研。每用半钱或一钱,烧酒调服,小儿用黄酒调服。立效。此方名“黑牛散”。 大肠蜕肛。用蜣螂烧存性,研为末,加阔步片研匀,敷肛上托入,即愈。 大小便不通,用夏天收集、阴干的蜣螂一个,放净砖上,四面以灰火烘干,当腰切断。大便不…

  • 《本草纲目》 天牛

    释名 天水牛、八角儿。一角者名独角仙。 气味 有毒。 主治 疟疾寒热,小儿急惊,疔肿闱斑等。…

  • 《本草纲目》 蟾蜍

    释名 促秋、秋施、菊促、苦龙、何皮、癞蛤蟆。 气味 蟾酥:甘辛、温、有毒。 辛、凉、微毒。 主治 腹中冷嘲热讽癖(逆害饮食,民证停痰,两胁痞满,按之鸣转)。用大蟾蜍一个,去皮肠,切成小块,加硭硝(体强者一升,中等者七合体弱者五合),以水七升,煮成四升,一次服下,以得泻为度。 小儿疳积(疳积腹大。黄瘦骨立,头生疮疖)。用立秋后大蟾蜍,去首、足肠,涂上清油,在瓦上炙熟吃下,有积秽排出。连吃五、六个,一月这后,形容改变,疗效显著。 五疳八痢(面黄肌瘦,好食泥土,不思乳食)。用大干蟾蜍一个(烧存性)、皂…

  • 《本草纲目》 蝼蛄

    释名 蟪蛄、天蝼、蝼蝈、仙姑、石鼠、梧鼠、土狗。 气味 咸、寒、无毒。 主治 水肿病(腹满,喘急,不能安卧)。用蝼蛄五枚,焙干为末,饭前用开水送服一钱,以小便通畅为效,有人加甘遂末一钱、商陆汁一匙,忌盐一百日。又方:不便不通者,用蝼蛄下截焙研,水磁服半钱,立通。又方:用蝼蛄一个、葡萄心七个,捣烂,露一领先,晒干,共研为末,酒送服。又方:夏季收集蝼蛄阴干,分头、腹、尾,焙过收存,治上身水肿,用头末七个;治身体中部水肿,用腹末七个;治下身水肿,用尾末七个,饭前服,酒送下。 大腹水肿。用蝼蛄炙热,每天…

  • 《本草纲目》 萤火

    释名 夜光、熠 、景天、救火,据火、挟火。 气味 辛、微温、无毒。 主治 明目,疗青盲,治小儿火疮伤等。…

  • 《本草纲目》 衣鱼

    释名 白鱼、壁鱼、蠹鱼。 气味 咸、温、无毒。 主治 小儿天吊(眼向上翻)。用衣鱼干者十个、湿者五个,加乳汁研匀灌下。 小儿 疾。用衣鱼七个、竹茹一把,加酒一升,煎成二合,温服。此方名“白鱼散”。 目中浮翳。取书中衣鱼末,点少许在翳上。一天点二次。 小便不通。有衣鱼、浓石乱发,等分为散。每服半匙,水关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白鱼散”。…

  • 《本草纲目》 蜚虻

    释名 虻虫 气味 苦、微寒、有毒。 主治 蛇螫血出。取虻虫初食牛马血腹满者二十个,烧过,研为末,开水送服。 因病去胎。用虻虫十个,炙过,研为末,酒送服,胎即下。 跌坠瘀血。用虻虫二十个、牡丹皮一两,共研为末,酒送服一匙,血即化为水。若骨节中有宿血。则两味取等量。…

  • 《本草纲目》 鼠妇

    释名 鼠负、负蟠、鼠姑、鼠粘,湿生虫、地鸡,地虱。 气味 酸、温、无毒。 主治 产妇尿秘。用鼠妇七个,熬过,研为末,酒送服。 撮口脐风。用鼠妇捣烂,绞取汁少许灌取。 风牙疼痛。用鼠妇、巴豆仁、胡椒各一枚,共研为末,加饭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棉裹一丸咬住,涎出吐去。有奇效。…

  • 《本草纲目》 虫

    释名 地鳖、土鳖、过街。 气味 咸、寒、有毒。 主治 产后腹痛(有干血)。用蔗虫二十个(去足)、桃仁二十枚、大黄二两,共研为末,加炼蜜捣匀,分作四丸。每取一丸,以酒一升,煮成二合,温服。下血愈。此方名“大内蔗虫丸”。 木舌肿强(塞口,治甚险)。有蔗虫(炙)五个、食盐半两,共研为末,在水二碗中煎开多次,随时热含吐涎,直至病愈。 折伤接骨。用蔗虫焙存性,研为末。每服二、三钱,接骨有特效。又方,用生蔗虫捣出汁。酒送服,又方:用蔗虫六钱隔纸,砂锅内焙干;自然铜二两,火煅过,醋淬七闪,两药共研为末,每服二…

  • 《本草纲目》 蜚蠊

    释名 石姜、负盘、滑虫、茶婆虫、香娘子。 气味 咸、寒、有毒。 主治 瘀血,症坚,寒热,下气,利血脉。 附方 蜚蠊今通称蟑螂,苏州民间用以治小儿因缺乳而引起的形瘦神疲、腹胀泄泻等症。…

  • 《本草纲目》 龙

    释名 龙骨(按本草所称的龙骨,实为古代多种哺乳动物(包括象、犀牛、马、骆驼、羚羊等)的骨胳化石) 主治 龙骨:甘、平、无毒。 龙齿:涩、凉、无毒。 附方龙骨: 健忘。用白龙骨、远志,等分为末,每服一匙,饭后服,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梦遗。用龙骨、远志,等分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三十丸,莲子汤送下。 暖精益阳。治方同上,但不用朱砂。每服三十丸,空心服,冷水送下。 星即泄精。用白龙骨四分、韭子五合,共研为末。每服一匙,空心服,酒送下。 遗尿淋漓。用白龙骨、桑螵蛸,等分为末。每…

  • 《本草纲目》 吊

    释名 吉吊。精名紫梢花。 气味 (紫梢花)甘、温、无毒。 主治 阳萎。用紫梢花、生龙骨各二钱,麝香少许,共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烧酒送下。哪欲解作除药力,可饮生姜甘草汤。 阴痒生疮。用紫梢花一两、胡椒半两,煎汤温洗,数次即愈。 附方 紫梢花,近代的药物文献认为是一种淡小海绵的干燥群体。这种海绵生活于清流或污激光器,常附着于石块、树枝或水草等物上。功能为补肾、益精、助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