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霞客游记》 鸡山志目

    一卷真形统汇此山之纲领也。 山名山脉山形山界开辟鼎盛二卷名胜分标胜概本乎天,故随其发脉,自顶而下分也。 峰岩洞台石岭梯谷峡箐坪林泉瀑潭涧温泉三卷化宇随支功业本乎人,故因其登陟,自卑而上升也。 中条刹舍四卷化宇随支东条刹舍西条刹舍五卷化宇随支绝顶罗城山外刹舍附坊、亭、桥、聚六卷神迹原始传法正宗传附法显事迹附小沈事迹古德垂芬名宿传高隐传七卷宰官护法名宦传乡贤传附檀越信施胜事记余灵异十则物产临莅朝参市集塔墓十则八卷艺苑集成集诗集文徐子曰:志图经者,有山川之一款;志山川者,又有图经之全例,不相假也。 兹…

  • 《徐霞客游记》 鸡山志略一

    灵异十则放光老僧香金鸡泉收蛇穴石门复开土主报钟经声应耳然身雷雨猿猴执炊灵泉表异景致十则山之有景,即山之峦洞所标也。以人遇之而景成,以情传之而景别,故天下有四大景,图志有八景、十景。岂天下之景,数反诎于郡邑乎?四乃拔其优,十乃足其数也。若鸡山则异于是,分言之,即一顶而已萃天下之四观,合言之,虽十景犹拘郡邑之成数也。 绝顶四观东日、西海、北雪、南云。 观之有四,分于张直指,而实开辟以来,即罗而致之。 四之中,海内得其一,已为奇绝,而况乎全备者耶。此不特首鸡天,实首海内矣。 诗五首未录〔见下〕华首重门…

  • 《徐霞客游记》 鸡山志略二

    诸寺原始俱以年次为先后。 接待寺嘉靖间,天心和尚跪华首门,遥礼初祖迦叶为师,落发,乃创此寺于山麓,又建圣峰寺于山半。其后有宝山禅师得授衣缽(即钵,僧侣所用袈裟和食器,禅宗以之为师承信物)。现在。讲师和雅,住圣峰寺。 圣峰寺宝山禅师建,后嗣和雅。 龙华寺隆庆间,元庆和尚开山,后阁是嗣孙雪亭重建。 前题“石鼓名区”,阁题“水月”。石鼓,以左峰绝顶高耸,有声如鼓也。 石钟寺以楼下掘出石形如钟,故云石钟。又云以建寺时,侧崖有石,风吹如钟声。皆无的据(确证)。 放光寺嘉靖间,古德无穷禅师,河南人,创建。护…

  • 《徐霞客游记》 丽江纪略

    丽江名山牯冈、辇果,俱与腊罗相近。 东北界。 胡股、必烈,俱丽江北界番名。甲戌岁(公元1634年),先有必烈部下管鹰犬部落,得罪必烈番主,遁居界上,剽窃为害。其北胡股贩商,与西北大宝法王往来之道,皆为其所中阻。 乙亥公元1635年秋,丽江出兵往讨之。彼先以卑辞骄其师,又托言远遁,丽人信之,遂乘懈返袭,丽师大败。丽自先世雄视南服,所往必克,而忽为所创,国人大愤,而未能报也。…

  • 《徐霞客游记》 法王缘起

    吐蕃bō国有法王、人王。 人王即领主主兵革,初有四,今并一。法王喇嘛教首领主佛教,亦有二。人王以土地养法王,而不知有中国;法王代人王化人民,而遵奉朝廷。其教,****王与二法王更相为师弟。 大法王将没通“殁”,死亡,即先语二法王以托生之地。二法王如其言往求之,必得所生,即抱奉归养为****王,而传之道。其抱归时,虽年甚幼,而前生所遗事,如探环穴中,历历不爽。二法王没,亦先语于****王,而往觅与抱归传教,亦如之。其托生之家,各不甚遥绝,若只借为萌芽,而果则不易也。大与二,亦只互为渊源,而位则不更…

  • 《徐霞客游记》 溯江纪源/江源考

    江、河(指长江、黄河)为南北二经流主要河流,以其特达于海也。而余邑正当大江入海之冲,邑以江名,亦以江之势至此而大且尽也。 生长其地者,望洋击楫,知其大,不知其远;溯流穷源,知其远者,亦以为发源岷山而已。余初考纪籍,见大河即黄河自积石入中国。 溯其源者,前有博望之乘槎chá筏子,后有都实之佩金虎符。其言不一,皆云在昆仑之北,计其地,去岷山西北万余里,何江源短而河源长也?岂河之大更倍于江乎? 迨逾淮涉汴,而后睹河流如带,其阔不及江三之一,岂江之大,其所入之水,不及于河乎?迨北历三秦(甘肃,陕西交界处…

  • 《警世通言》 叙

    野史尽真乎?曰:不必也。尽赝乎?曰:不必也。然则去其赝而存共真乎?曰:不必也。《六经》《语》《孟》,谭者纷如,归于令人为忠臣、为孝子、为贤牧、为良友、为义夫、为节妇、为树德之士、为积善之家,如是而己矣。经书著其理,史传述其事,其揆一也。理著而世不皆切磋之彦,事述而世不皆博雅之儒。于是乎村夫稚子、里妇估儿,以甲是乙非为喜怒,以前因后果为劝惩,以道听途说为学问,而通俗演义一种遂足以佐经书史传之穷。而或者曰:“村醪市脯,不入宾筵,乌用是齐东娓娓者为?”呜呼!大人子虚,曲终宾雅,顾其旨何如耳?人不必有…

  • 《警世通言》 第一卷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浪说曾分鲍叔金,谁人辨得伯牙琴! 干今交道好如鬼,湖海空悬一片心。 古来论文情至厚,莫如管鲍。管是管夷吾,鲍是鲍叔牙。他两个同为商贾,得利均分。时管夷吾多取其利,叔牙不以为贪,知其贫也,后来管夷吾被囚,叔牙脱之,荐为齐相。这样朋友,才是个真正相知。这相知有几样名色: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嗜,谓之知音,总来叫做相知。 今日听在下说一桩俞伯牙的故事。列位看官们,要听者,洗耳而听;不要听者,各随尊便。正是,“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话说春秋战国时,有一名公,姓…

  • 《警世通言》 第二卷 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富贵五更春梦,功名一片浮云。眼前骨肉亦非真,恩爱翻成仇恨。 莫把金枷套颈,休将玉锁缠身。清心寡欲脱凡尘,快乐风光本分。 这首《西江月》词,是个劝世之言。要人割断迷情,逍遥自在。且如父子天性,兄弟手足,这是一本连枝,割不断的。儒、释、道三教虽殊,总抹不得“孝”“弟”二字。至于生子生孙,就是下一辈事,十分周全不得了。常言道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若论到夫妇,虽说是红线缠腰,赤绳系足,到底是剜肉粘肤,可离可合。常言又说得好:“夫妻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近世人情恶薄,父子兄弟…

  • 《警世通言》 第三卷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海鳖曾欺井内蛙,大鹏张翅绕天涯。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 这四句诗,奉劝世人虚已下人,勿得自满。古人说得好,道是:“满招损,谦受益。”俗谚又有四不可尽的话。那四不可尽?——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你看如今有势力的,不做好事,往往任性使气,损人害人,如毒蛇猛兽,人不敢近。他见别人惧伯,没奈他何,意气扬扬,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八月潮头,也有平下来的时节。危滩急浪中,趁着这刻儿顺风,扯了满篷,望前只顾使去,好不畅快。不思去时容易,转时甚难。当时夏桀、商纣,贵为…

  • 《警世通言》 第四卷 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得岁月,延岁月;得欢悦,且欢悦。万事乘除总在天,何必愁肠千万结。放心宽,莫量窄。古今兴废言不彻。金谷繁华眼底尘,淮阴事业锋去血。临潼会上胆气消,丹阳县里萧声绝。到来弱草胜春花,运上精金逊顽铁。逍遥快乐是便宜,到老方知滋味别,精衣淡饭足家常,养得浮生一世拙。 开话己毕,未入正文,且说唐诗四句: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有谁知! 此诗大抵说人品有真有伪,须要恶而知其美,好而知其恶。第一句说周公。那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少子。有圣德,辅其兄武王伐商,定了周家八百…

  • 《警世通言》 第五卷 吕大郎还金完骨肉

    毛宝放龟悬大印,宋郊渡蚁占高魁。 世人尽说天高远,谁识阴功暗里来。 话说浙江嘉兴府长水塘地方,有一富翁,姓金名钟,家财万贯,世代都称员外,性至悭吝。平生常有五恨,那五恨?一恨天,二恨地,三恨自家,四恨爹娘,五恨皇帝。恨天者,恨他不常常六月,又多了秋风冬雪,使人怕冷,不免费钱买衣服来穿。恨地者,恨他树木生得不凑趣,若是凑趣,生得齐整如意,树木就好做屋柱,枝条大者,就好做梁,细者就好做椽,却个省了匠人工作。恨自家者,恨肚皮不会作家,一日不吃饭,就饿将起来。恨爹娘者,恨他遗下许多亲眷朋友,来时未免费…

  • 《警世通言》 第六卷 俞仲举题诗遇上皇

    日月盈亏,星辰失度,为人岂无兴衰? 子房年幼,逃难在徐邳,伊尹曾耕莘野,子牙尝钓磷溪。 君不见:韩侯未遇,遭胯下受驱驰,蒙正瓦窑借宿,裴度在古庙依栖,时来也,皆为将相,方表是男儿。 汉武帝元狩二年,四川成都府一秀士,司马长卿,双名相如。自父母双亡,孤身无倚,盐自守。贯串百家,精通经史。虽然游艺江湖,其实志在功名。出门之时,过城北七里许,曰升仙桥,相如大书于桥柱上:“大丈夫不乘驷马车,不复过此桥。”所以北抵京洛,东至齐楚,遂依梁孝王之门,与邹阳、枚皋辈为友。不期梁王亮,相如谢病归成都市上。临爪县…

  • 《警世通言》 第七卷 陈可常端阳仙化

    利名门路两无凭,百岁风前短焰灯。 只恐为僧僧不了,为增得了尽输僧。 话说大宋高宗绍兴年间,温州府乐清县,有一秀才,姓陈,名义,字可常,年方二十四岁。生得眉目清秀,且是聪明,无书不读,无史不通。绍兴年间,三举不第,就于临安府众安桥命铺,算看本身造物。那先生言:“命有华盖,却无官星,只好出家。”陈秀才自小听得母亲说,生下他时,梦见一尊金身罗汉投怀。今日功名蹭蹬之际,又闻星家此言,忿一口气,回店歇了一夜,早起算还了房宿钱,雇人挑了行李,径来灵隐寺投奔印铁牛长老出家,做了行者。这个长老,博通经典,座下…

  • 《警世通言》 第八卷 崔待诏生死冤家

    山色晴岚景物佳,暖烘回雁起平沙。 东郊渐觉花供眼,南陌依稀草吐芽。 堤上柳,未藏鸦,寻芳趁步到山家。 陇头几树红梅落,红杏枝头未着花。 这首《鹧鸪天》说孟春景致,原来又不如仲春词做得好: 每日青楼醉梦中,不知城外又春浓。 杏花初落疏疏雨,杨柳轻摇淡淡风。 浮画肪,跃青呜,小桥门外绿阴笼。 行人不入神仙地,人在珠帘第几重? 这首词说仲春景致,原来又不如黄夫人做着季春词又好。 先自春光似酒浓,时听燕语透帘栊。 小桥杨柳飘香絮,山寺绯桃散落红。 鸯渐老,蝶西东,春归难觅恨无穷, 侵阶草色迷朝雨,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