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苦楝。实名金铃子。 气味 苦、寒、有小毒。 主治 热厥心前(或发或止,身热足寒,长期不愈)先灸大溪、昆仑两穴,引热下行,然后内服“金铃散”:用金铃子、元胡索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调下。 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治疝肿痛。阴囊偏坠。用楝子肉五两,分作五份:一两用破故纸二钱炒黄,一两用小茴香三钱、食盐半钱同炒,一两用莱菔子一钱同炒, 一两用牵牛子三钱同炒,一两用斑蝥七枚(去头足)…
释名 合昏、夜合、青裳、萌葛、乌赖树。 气味 (木皮)甘、平、无毒。 主治 肺痈。取合欢皮一掌大,加水三升,煮成一半,分二次服。 跌打损伤。用合欢皮,把粗皮去掉,炒成黑色,取四两,与芥菜子(炒)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卧时服,温酒送下,另以药末敷伤处,能助接骨。 小儿撮口风。有合欢花枝煮成浓汁,揩洗口腔。 中风挛缩。用合欢枝、柏枝、槐枝、桑枝、石榴枝各五两,生锉;另取糯米五升、黑豆五升、羌活二两,防风五钱、细曲七升半。先以水五斗煎五枝,取汗二斗五升浸米、豆蒸熟,加曲与防风、羌活,照常法酿。封二…
释名 并榈、棕树、唐棕、唐棕榈、山棕 气味 笋及子花(按:即棕榈的果实):苦、涩、平、无毒。有人认为有毒。 皮(按:即干燥的叶鞘纤维):苦、涩、平、无毒。 主治 笋及子花:涩肠止泻、、崩中带下。 皮: 鼻血不止。用棕榈烧灰,吹入流血的鼻孔内。 血崩不止。有棕榈皮营业税存性,空心服三钱,淡酒送上。 敌国淋不止。用棕榈皮半烧半炒,研为末。每服二钱。 屙血。作棕榈皮半斤、桥楼一个,共烧成灰。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泻痢。用棕榈皮烧存性。研为末,水送服一匙。 小便不通。用棕榈皮烧存性,水酒送服二钱即通。…
气味 (木皮)苦、平、无毒。 主治 乳痈初起(肿痛结硬,欲破未破)。用桦皮烧存性,研为末,温酒送服一匙。服后即卧床休息。一服见效。 肺风毒疮(遍身疮疥如疠,以及急仍瘙痒,脸上风刺,妇女粉刺等)。用桦 皮营业税灰四两、烧枳壳(去穰)四两、荆芥穗二两、炙甘草半两,共研为末;另用杏仁(水煮过,去皮尖)二两,研为泥,与药末调匀。每服二钱,饭后服,温酒调下。病得者,王码服药三次,此方名“桦皮散”。 小例热而短。和桦皮煮成浓汁饮服。…
释名 苏木。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产后血晕。用苏木三两,加水五升,煎取二升,分次服。 产后气喘,面黑欲死,是血入肺所引起。和苏木二两,加水二碗,煮成一碗,再加人参末一两服下。极效。 破伤风。用苏木末三钱,酒送服。此方名“独圣散”。 脚气肿痛。用苏木、鹭鸶藤,等分锉细,加定粉少许,水煎,先熏后洗。 偏坠肿痛。用苏木二两、好酒一壶同煮,频频饮服。 刀伤指断。用苏木末包敷,外层再用蚕茧裹牢。几天后断处即接合。…
释名 乌木、乌文木。 气味 甘、咸、平、无毒。 主治 解毒,亦治霍乱吐利。取木片研为还想,温酒冲服。…
释名 鸦臼(通称乌桕)。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小便不通。用乌桕根皮,煎汤饮服。 大便不通。用乌桕根一寸。劈破,煎水半碗服下,立通。不宜多吃。 大、小便均不通。用乌桕根白皮,干后研为末。先以硭硝二两煎汤服,取吐,再以热水送服乌桕根皮末二钱。 水气虚肿,小便涩。用乌桕根皮、槟榔、木通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脚气湿痒成疮。用乌桕根白皮研为末敷涂。过一会,有涎出,即效。 婴儿胎毒满头。用水边乌桕根皮晒干,研为末,加雄黄末少许,调生油涂搽。 疔肿。用乌桕捣取自然汁,取一至二碗,下…
释名 巴菽、刚子、老阳子。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一切积滞。用巴豆一两、蛤粉二两、黄蘖三两,共研为末,调水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五丸,水送下。 宿食不化,大便闭塞。用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同煮三日三夜,研烂,合酒微火煎至能团成丸子,做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水送下。想呕吐者服二丸。 水蛊大腹,皮肤色黑。用巴豆九十枚(去皮、心,炙黄)、杏仁六十枚(去皮、类,炙黄),共捣丸如小豆大。每服一丸,水送下,以泻为度。 心痛腹胀,大便不通。用巴豆二枚(去皮、心,炙黄)、杏仁二枚,棉包捶碎,以热水一合,…
气味 辛、热、有毒。 主治 大风疮裂。有大风子烧存性,和麻油、轻粉研匀涂疮。另外还用大风子壳煎汤洗浴。此方亦治杨梅恶疮。 大风诸癞。用大风子油一两、苦参末三两,加少量酒。和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温酒送下。同时用苦参汤洗浴。手背皲裂。用大风子捣烂涂搽。…
释名 红豆 气味 苦、平、有小毒、使人呕吐。 主治 止热闷头痛。除风痰瘴疟疾,杀虫。…
释名 子名椹 气味 桑根白皮:甘寒、无毒。 桑叶:苦、甘、寒、有小毒。 桑枝:苦、平 桑柴灰:辛、寒、有小毒。 主治 桑柴灰: 目赤肿痛。用桑灰一两、黄连半两,共研为末。每用一钱,铴汤澄清后洗眼。 青盲。用桑灰煎汤洗眼,坚持有效。 身、面水肿,坐卧不得。有桑枝烧灰淋汁煮赤小豆,每饥时即吃豆,不喝豆汤。 白癜风。用桑柴灰二斗,蒸于甑内,取锅中热汤洗患处。几次即愈。 头风白屑。用桑灰淋汁洗头。 大麻风。用桑柴灰。热汤淋取汁,洗头同,再用大豆磨浆洗,用绿豆粉泡熟水洗。三日一洗头,一日一洗脸。不过十次见…
气味 (木白皮、根白皮)甘、温、无毒。 主治 煮汁酿酒服,治耳聋耳鸣、劳损虚弱、腰肾冷、梦遗等症。…
释名 构、构桑。 气味 楮实:甘、寒、无毒。 楮叶:甘、凉、无毒。 树白皮:甘、平、无毒。 皮间白汁:甘、平、无毒。 主治 楮实: 水气蛊胀。用楮实一斗、水二斗、熬成膏;另以茯苓三两、白丁香一两半,共研为末,将膏和末调成丸子,如梧子大。从少到多,服到小便清利,腹胀减轻为度,后服“治中汤”续治。忌食甘苦峻补药物及发物,此主名“楮实子丸”。 肝热生翳。有楮实子研细,饭后以蜜汤送服一钱。一天服二次。 喉痹、喉风。肛楮实阴干,每取一个研为末,水送服。病重者可服二个。 石疽(长在身上、脸上,状如疖子而皮厚…
释名 子名枳实,枳壳。枳实,枳壳一物也。 气味 枳实:苦,寒,无毒。枳壳:苦,酸,微寒,无毒。 主治 破结实,消胀满 ,安胃气,止溏泄。…
释名 臭橘。 气味 (叶)辛、温、无毒。 主治 下痢脓血后重(同萆 等分,炒存性研为末,每服二钱,茶调下)又治喉瘘,消肿导毒。 附方 近年亦用枸橘叶治反胃、呕吐、乳部结核等症。枸橘的果实,洗净、晒干,切成片,可治胃脘胀满,消化不良、便秘、乳部结核和疝气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