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史》 志·卷一百零四

    ◎舆服三○天子之服皇太子附后妃之服命妇附天子之服,一曰大裘冕,二曰衮冕,三曰通天冠,绛纱袍,四曰履袍,五曰衫袍,六曰窄袍,天子祀享、朝会、亲耕及亲事、燕居之服也,七曰御阅服,天子之戎服也。中兴之后则有之。大裘之制。神宗元丰四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周礼·司裘》'掌为大裘,以供王祀天之服';《司服》'王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享先王则衮冕'。而《礼记》云:'郊祭之日,王被衮以…

  • 《宋史》 志·卷一百零五

    ◎舆服四○诸臣服上诸臣祭服。唐制,有衮冕九旒,鷩冕八旒,毳冕七旒,絺冕六旒,玄冕五旒。宋初,省八旒、六旒冕。九旒冕:涂金银花额,犀、玳瑁簪导,青罗衣绣山、龙、雉、火、虎蜼五章,绯罗裳绣藻、粉米、黼、黻四章,绯蔽膝绣山、火二章,白花罗中单,玉装剑、佩,革带,晕锦绶,二玉环,绯白罗大带,绯罗袜、履,亲王、中书门下奉祀则服之。其冕无额花者,玄衣纁裳,悉画,小白绫中单,师子锦绶,二银环,余同上,三公奉祀…

  • 《宋史》 志·卷一百零九

    ◎选举二(科目下举遗逸附)高宗建炎初,驻跸扬州,时方用武,念士人不能至行在,下诏:"诸道提刑司选官即转运置司州、军引试,使副或判官一人董之。河东路附京西转运司。国子监、开封府人就试于留守司,命御史一人董之。国子监人愿就本路试者听。"二年,定诗赋、经义取士,第一场诗赋各一首,习经义者本经义三道,《语》、《孟》义各一道;第二场并论一道;第三场并策三道。殿试策如之。自绍圣后,举人不习诗赋,至是始复,遂…

  • 《宋史》 志·卷一百一十九

    ◎职官六○殿前司侍卫亲军环卫官皇城司三卫官客省引进四方馆东西上阁门带御器械人内内侍省内侍省开封府临安府河南应天府次府节度使承宣观察防御等使【殿前司】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各一人。掌殿前诸班直及步骑诸指挥之名籍,凡统制、训练、番卫、戍守、迁补、赏罚,皆总其政令。而有都点检、副都点检之名,在都指挥之上,后不复置,入则侍卫殿陛,出则扈从乘舆,大礼则提点编排,整肃禁卫卤簿仪仗,掌宿卫之事,都指挥使…

  • 《宋史》 志·卷一百二十

    ◎职官七○大都督府制置使宣谕使宣抚使总领留守经略安抚使发运使都转运使招讨使招抚使抚谕使镇抚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茶马市舶等职提举学事提点开封府界公事提举河北籴便司经制边防财用提举解盐保甲三白渠弓箭手等职府州军监诸军通判幕职诸曹等官诸县令丞簿尉镇砦官庙令丞簿总管钤辖路分都监诸军都统制巡检司监当官大都督府都督府长史左右司马录事参军司户、司法、司士、司理、文学参军助教大都督及长史掌同牧、尹,亲王为节度则大…

  • 《宋史》 志·卷一百二十一

    ◎职官八(合班之制)○建隆以后合班之制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上为宰相。)亲王、枢宏使、留守、节度、京尹兼中书令、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上并为使相。)尚书令太师太尉太傅太保司徒司空(旧仪,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在太保下。国朝以来,自太傅除太尉,今依此次序。其三师、三公之称如旧仪制。)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旧在枢密使下。)枢密副使(旧在知院之上。)同知枢…

  • 《宋史》 志·卷一百二十四

    ◎职官十一(奉禄制上)○奉禄匹帛职钱禄粟傔人衣粮厨料薪炭诸物奉录(自宰臣而下至岳渎庙令,凡四十一等。)宰相,枢密使,月三百千。(春、冬服各绫二十匹,绢三十匹,冬绵百两。)枢密使带使相,侍中枢密使,(春、冬衣同宰相。)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上及带宣徽使,并前两府除节度使及节度使移镇,枢密使、副、知院带节度使,四百千。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及宣微使不带节度使,或检校太保签书…

  • 《宋史》 志·卷一百二十七

    ◎食货上二(方田赋税)方田神宗患田赋不均,熙宁五年,重修定方田法,诏司农以《均税条约并式》颁之天下。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县委令、佐分地计量,随陂原平泽而定其地,因赤淤黑垆而辨其色;方量毕,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至明年三月毕,揭以示民,一季无讼,即书户帖,连庄帐付之,以为地符。均税之法,县各以其租额税数为限,旧尝收蹙奇零,如米不及十合而收…

  • 《宋史》 志·卷一百二十九

    ◎食货上四(屯田常平义仓)前代军师所在,有地利则开屯田、营田,以省馈饷。宋太宗伐契丹,规取燕蓟,边隙一开,河朔连岁绎骚,耕织失业,州县多闲田,而缘边益增戍兵。自雄州东际于海,多积水,契丹患之,不得肆其侵突;顺安军西至北平二百里,其地平旷,岁常自此而入。议者谓宜度地形高下,因水陆之便,建阡陌,浚沟洫,益树五稼,可以实边廪而限戎马。端拱二年,分命左谏议大夫陈恕、右谏议大夫樊知古为河北东、西路招置营田…

  • 《宋史》 志·卷一百四十二

    ◎兵三(厢兵)厢兵者,诸州之镇兵也。内总于侍卫司。一军之额,有分隶数州者,或一州之管兼屯数州者,在京诸司之额五,隶宣徽院,以分给畜牧缮修之役,而诸州则各以其事属焉。建隆初,选诸州募兵之壮勇者部送京师,以备禁卫,余留本城,虽无戍更,然罕教阅,类多给役而已。景德四年七月,如京使何士宗言:"诏条禁军将士依等级并行伏事之理,违者按军令。其厢军将士等未立条制,欲望约前诏减一等定令。"帝曰:"禁卫兵士无他役…

  • 《宋史》 志·卷一百四十七

    ◎兵八○拣选之制廪给之制拣选之制建隆初,令诸州召募军士部送阙下,至则军头司覆验等第,引对便坐,而分隶诸军焉。其自厢军而升禁兵,禁兵而升上军,上军而升班直者,皆临轩亲阅,非材勇绝伦不以应募,余皆自下选补。咸平五年,于环、庆等州厢军马步军六千余人内选材勇者四千五百人,付逐砦屯防,以代禁兵。景德二年,宣示:"殿前、侍卫司诸禁军中老疾者众,盖久从征戍,失于拣练,每抽替至京,虽量加阅视,亦止能去其尤者。今…

  • 《宋史》 志·卷一百五十三

    ◎刑法二律令者,有司之所守也。太祖以来,其所自断,则轻重取舍,有法外之意焉。然其末流之弊,专用己私以乱祖宗之成宪者多矣。乾德伐蜀之役,有军大校割民妻乳而杀之,太祖召至阙,数其罪。近臣营救颇切,帝曰:"朕兴师伐罪,妇人何辜,而残忍至此!"遂斩之。时郡县吏承五季之习,黩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开宝四年,王元吉守英州,月余,受赃七十余万,帝以岭表初平,欲惩掊克之吏,特诏弃市。陕州民范义超,周显德中,以…

  • 《宋史》 志·卷一百五十四

    ◎刑法三天下疑狱,谳有不能决,则下两制与大臣若台谏杂议,视其事之大小,无常法,而有司建请论驳者,亦时有焉。端拱初,广安军民安崇绪隶禁兵,诉继母冯与父知逸离,今夺资产与己子。大理当崇绪讼母,罪死。太宗疑之,判大理张佖固执前断,遂下台省杂议。徐铉议曰:"今第明其母冯尝离,即须归宗,否即崇绪准法处死。今详案内不曾离异,其证有四。况不孝之刑,教之大者,宜依刑部、大理寺断。"右仆射李昉等四十三人议曰:"法…

  • 《宋史》 志·卷一百五十六

    ◎艺文二史类十三:一曰正史类,二曰编年类,三曰别史类,四曰史钞类,五曰故事类,六曰职官类,七曰传记类,八曰仪注类,九曰刑法类,十曰目录类,十一曰谱牒类,十二曰地理类,十三曰霸史类。司马迁《史记》一百三十卷(裴骃等集注)又《史记》一百三十卷(陈伯宣注)班固《汉书》一百卷(颜师古注)范晔《后汉书》九十卷(章怀太子李贤注)赵抃《新校前汉书》一百卷余靖《汉书刊误》三十卷刘昭《补注后汉志》三十卷陈寿《三国…

  • 《宋史》 表·卷三

    宰辅三(表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