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书》 列传·卷四十五

    儒林卢诞卢光沉重樊深熊安生乐逊自书契之兴,先哲可得而纪者,莫不备乎经传。若乃选君德于列辟,观遗烈于风声,帝莫高于尧、舜,王莫显于文、武。是以圣人祖述其道,垂文于六学;宪章其教,作范于百王。自兹以降,三微骤迁,五纪递袭,损益异术,治乱殊涂。秦承累世之基,任刑法而殄灭;汉无尺土之业,崇经术而长久。雕虫是贵,魏道所以陵夷;玄风既兴,晋纲于焉大坏。考九流之殿最,校四代之兴衰,正君臣,明贵贱,美教化,移风…

  • 《隋书》 列传·卷一
    魏征

    后妃夫阴阳肇分,乾坤定位,君臣之道斯著,夫妇之义存焉。阴阳和则裁成万物,家道正则化行天下,由近及远,自家刑国,配天作合,不亦大乎!兴亡是系,不亦重乎!是以先王慎之,正其本而严其防。后之继体,靡克聿修,甘心柔曼之容,罔念幽闲之操。成败攸属,安危斯在。故皇、英降而虞道隆,任、姒归而姬宗盛,妹、妲致夏、殷之衅,褒、赵结周、汉之祸。爰历晋、宋,实繁有徒。皆位以宠升,荣非德进,恣行淫僻,莫顾礼仪,为枭为鸱…

  • 《神农本草经》 皂荚

    味辛咸温。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生川谷。《名医》曰:生壅州,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阴干。案《说文》云:荚草实。《范子计然》云:皂荚出三辅,上价一枚一钱。广志曰:鸡栖子,皂荚也(《御览》),皂即草省文。

  • 《神农本草经》 麋脂

    味辛温。主痈肿,恶创,死肌,寒风,湿痹,四肢拘缓不收,风头,肿气,通凑理。一名官脂。生山谷。《名医》曰:生南山及淮海边,十月取。案《说文》云:麋,鹿属,冬至解其角。汉书云:刘向以为麋之为言迷也。盖牝兽之淫者也。

  • 《神农本草经》 班苗

    味辛寒。主寒热,鬼注,蛊毒,鼠瘘,恶创,疽蚀,死肌,破石癃。一名龙尾。生川谷。《吴普》曰:斑猫。一名斑蚝,一名龙蚝,一名斑苗,一名胜发,一名盘蛩,一名晏青,神农辛,岐伯咸,桐君有毒,扁鹊甘有大毒,生河内川谷。或生水石。《名医》曰:生河东,八月取,阴干。案《说文》云:螌,螌蝥,毒虫也。《广雅》云:螌蝥,晏青也,《名医》别出芫青条,非,芫晏音相近也,旧作猫,俗字。据吴氏云:一名班苗,是也。

  • 《神农本草经》 贝子

    味咸平。主目翳,鬼注,虫毒,腹痛,下血,五癃,利水道,烧用之良。生池泽。《名医》曰:一名贝齿,生东海。案《说文》云:贝,海介虫也,居陆名飙。在水名,象形,《尔雅》云:贝小者。郭璞云:今细贝,亦有紫色,出日南,又,小而椭。郭璞云:即上小贝。

  • 《神农本草经》 石蚕

    味咸寒。主五癃,破石淋,堕胎,内解结气,利水道,除热。一名沙虱。生池泽。《吴普》曰:石蚕亦名沙虱,神农雷公酸无毒,生汉中,治五淋,破随内结气,利水道,除热(《御览》)。《名医》曰:生江汉。案《广雅》云:沙虱,也。淮南万毕术云:沙虱,一名蓬活,一名地脾。《御览》虫豸部引李当之云:类虫,形如老蚕,生附石。广志云:皆虱,虱色赤,大过虮,在水中,入人皮中,杀人,与李似不同。

  • 《神农本草经》 雀瓮

    味甘平。主小儿惊痫,寒热,结气,蛊毒。鬼注。一名躁舍。《名医》曰:生汉中,采蒸之,生树枝间,蛄蟖房也。八月取。案《说文》云:蛄,蛄斯黑也。《尔雅》云蟔,蛄蟖.郭璞云:蛓属也,今青州人呼蛓为蛄蟖.按本经名为雀瓮者。瓮与蛹音相近,以其如雀子,又如茧虫之蛹,因呼之。

  • 《神农本草经》 荧火

    味辛微温。主明目,小儿火创伤,热,气,蛊毒,鬼注,通神。一名夜光(《御览》引云,一名熠耀,一名即照,《大观本》,作黑字)。生池泽。《吴普》曰:荧火一名夜照,一名熠耀,一名救火,一名景天,一名据火,一名挟火(艺文类聚)。《名医》曰:一名放光,一名熠耀,一名即照,生阶地,七月七日收,阴干。案《说文》云:(上炎下舛),兵死及牛马之血为磷,鬼火也,从炎舛。《尔雅》云:荧水即照。郭璞云:夜飞,腹下有火。《…

  • 《神农本草经》 水靳

    味甘平。主女子赤沃,止血养精,保血脉,益气,令人肥健,嗜食。一名水英,生池泽。《名医》曰:生南海。案《说文》云:芹,楚葵也,近菜类也。《周礼》有近菹。《尔雅》云:芹,楚葵。郭璞云:今水中芹菜。字林云:芹草生水中。根可缘器,又云荶菜,似蒜,生水中。上菜,下品二种,旧同。

  • 《难经》 论脉·一难

    曰:十二经皆有动脉,独取寸口,以决五脏六腑死生吉凶之法,何谓也?然:寸口者,脉之大会,手太阴之脉动也。人一呼脉行三寸,一吸脉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人一日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脉行五十度,周于身。漏水下百刻,营卫行阳二十五度,行阴亦二十五度,为一周也,故五十度复会于手太阴。寸口者,五脏六腑之所终始,故法取于寸口也。

  • 《难经》 论脉·二难

    曰:脉有尺寸,何谓也?然:尺寸者,脉之大要会也。从关至尺是尺内,阴之所治也;从关至鱼际是寸内,阳之所治也。故分寸为尺,分尺为寸。故阴得尺内一寸,阳得寸内九分。尺寸终始,一寸九分,故曰尺寸也。

  • 《难经》 论脉·八难

    曰:寸口脉平而死者,何谓也?然:诸十二经脉者,皆系于生气之原。所谓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绝于内也。

  • 《难经》 论脉·九难

    曰:何以别知脏腑之病耶?然:数者腑也,迟者脏也。数则为热,迟则为寒。诸阳为热,诸阴为寒。故以别知脏腑之病也。

  • 《难经》 论脉·十二难

    曰:经言五脏脉已绝于内,用针者反实其外;五脏脉已绝于外,用针者反实其内。内外之绝,何以别之?然:五脏脉已绝于内者,肾肝气已绝于内也,而医反补其心肺;五脏脉已绝于外者,心肺气已绝于外也,而医反补其肾肝。阳绝补阴,阴绝补阳,是谓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