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御览》 车部·卷一

    ○叙车上《释名》曰:古者"车"声如"居",言所以居人也;今曰"车"。车,舍也,行者所处,若居舍也。又曰: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说文》曰:车,舆轮总名,象形也。轩,曲周藩车也。軿车,小车也。轻,轻车也。辀,兵〈车末〉车也。轾,陷阵车也。輂一轮也。辂,车軨前横木也。〈车宛〉,(於袁切。)大车后掩也。輂,大车驾马也。〈车宛〉,引车。轰,车声。《易》曰:大车以载,积中不败。又曰:贲其趾,舍车而徒。又曰…

  • 《太平御览》 车部·卷二

    ○叙车下司马彪《续汉书·舆服志》曰:奚仲为车正,具物以时,六材皆良。又曰:轻车,古之战车也,不巾不盖。《孙吴兵法》云:车有巾有盖,谓之武刚车。武刚者,为先驱,又为属车,轻车为后殿焉。又曰:大使车,立乘,驾驷,赤帷。持节者重道从,贼曹皆两大车,伍百璅弩十二人,辟车四人,从车四人。从车乘元,单导减半。小使车,不立乘,有騑,赤屏泥油,重绛帷,导无斧车近,小使车兰舆赤毂、白盖、赤帷,从驺骑四十人。此谓追…

  • 《太平御览》 车部·卷三

    ○辂《释名》曰:天子所乘曰辂。辂亦车也。谓之辂,言行路也。金辂,以金玉饰车也。象辂、革辂、木辂,各随所名也。《书》曰:大辂在宾阶面,缀辂在阼阶面,(大路,玉;缀辂,金。面,前,皆南乡。)先辂在左塾之前。(先辂象,次辂木。金、玉、象皆以饰车,木则无饰。皆以在路寝门内左右垫前北面。凡陈列,皆象成王生时。)《礼》曰:大辂者,天子之车也。又曰:鸾车,有虞氏之辂也。〈车勾〉车,夏后氏之辂也。又曰:天子居青…

  • 《太平御览》 车部·卷四

    ○指南车崔豹《古今注》曰:指南车,起於黄帝。帝与蚩尤战涿漉之野,蚩尤作大雾,士皆迷路,故作指南车。《卤簿令》曰:指南车,驾四马,正道匠一人,驾士十四人。皆平巾帻,绯衫,大口裤。《洪范五行传》曰:若晋献公,虽与指南车,终不觉矣。齐桓公中才矣,指南得悟,失之则惑。管仲,桓公指南车也。《魏书》曰:马先生与高堂隆、秦郎争,言及指南车。二子谓古典无记,言之虚也。先生曰:"古有之。"明帝乃召先生作之,指南车…

  • 《太平御览》 车部·卷五

    ○辙《左传》曰:齐师败绩,公将驰之。曹刿(居卫切。)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又曰: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马迹焉。《汉书》曰:户牖富人张负有女,五嫁而夫辄死,人莫敢娶。陈平欲得之。负至平家,乃负郭穷巷,以席为门,然门多长者车辙。负归,谓子仲曰:"固有美如陈平,而长贫贱者…

  • 《太平御览》 奉使部·卷一

    ○奉使上《周礼·小行人》曰:使适四方,协九仪宾客之礼:朝、觐、宗、遇、会、同,君之礼也;存、覜、省、聘、问,臣之礼也。又,掌邦国之礼籍,以待四方之使者。凡四方之使者。大客则摈,小客则受其币而听其辞。凡使为旌节。《礼》曰:凡为君使者,已受命,君言不宿於家。君言至,则主人出拜君言之辱。使者归,则必拜送於门外。若使人於君所,则必朝服而命之。使者反,则必下堂而受命。《诗》曰:《四牡》,劳使臣之来也,有功…

  • 《太平御览》 奉使部·卷二

    ○奉使中《后汉书》曰:伏湛子隆,字伯文,少以节操立名。当时张步兄弟各拥强兵,据有齐地。拜隆为太中大夫,持节使青、徐招降。张步等五校尉皆降。其冬,拜隆为光禄大夫。复使於步,皆招怀绥辑,多来附隆。帝嘉其功,以比之郦生,即拜步为东莱太守。刘永复遣使立步为齐王,步贪受王爵,犹与未决。隆晓譬曰:"高祖与天下约,非刘氏不王,今可得为十万户侯耳!"步欲留隆与共守二州,隆不听,求得反命,步不从,乃执隆。隆遣间使…

  • 《太平御览》 奉使部·卷三

    ○奉使下《三辅故事》曰:娄敬曰:"臣愿为高车使者,持节往至匈奴庭,与其分土定界。"敬至,曰:"汝本处北海之滨,秦乱,汝侵其界,居中国地。今婚姻已成,当还汝敝肆,还我中国地。"作丹书铁券,曰:"自海以南,冠盖之士处焉;自海以北,控弦之士处焉。"割土盟誓,然后求还。《华阳李郃别传》曰:郃字孟君,汉中人。和帝即位,分遣使者循州郡,观风俗,皆微服单行。使者二人,当到益州,投公舍宿。时夏月露坐,为出酒与谈…

  • 《太平御览》 四夷部·卷一·东夷一

    ○叙东夷《尚书·尧典》曰: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东表之地称嵎夷。旸,明也。日出於谷而天下明。)又《大诰》曰:武王崩,三监及淮夷叛。(三监,管、祭、商。淮夷,徐奄之属。皆叛周。)周公相成王,将黜殷命,作《大诰》。又《蔡仲之命》曰:成王东伐淮夷,遂践奄,(成王即政,淮夷奄国又叛。王亲征之,遂灭奄而徙之。)作《成王政》。(为平淮夷徒奄之政令。)又《费誓》曰:鲁侯命伯禽宅曲阜,徐、夷并兴,东郊不开…

  • 《太平御览》 四夷部·卷二·东夷二

    ○百济《北史》曰:百济之国者,其先盖马韩之属也,出自夫馀王东明之后有仇台,笃於仁信,始立国于带方故地。汉辽东太守公孙度以女妻之,遂为东夷强国。初以百家济,因号"百济"。其国东极新罗,北接高句丽,西、南俱限大海,东西四百五十里,南北九百里。其都曰居拔城,亦曰固麻城。其外更有五方:中方曰古沙城,东方曰得安城,南方曰久知下城,西方曰刀先城,北方曰熊津城。又曰:百济国王姓夫馀氏,号於罗瑕,百姓呼为鞬吉支…

  • 《太平御览》 四夷部·卷三·东夷三

    ○倭《后汉书》曰:倭在韩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馀国。武帝灭朝鲜,使驿通於汉者三十许国。倭王居邪马台国,乐浪郡徼去其国万二千里,其地大较在会稽、东冶,与朱崖、儋耳相近,故其俗多同。土宜禾稻麻纻蚕桑,知识绩为缣布,出白珠、青玉。其山有丹,土气温暖,冬夏生菜茹,无牛、马、虎、豹、羊、鹊。其兵有矛楯木弓竹矢,或以骨为镞。男子皆黥面文身,以其文左右大小别尊卑之差。其男衣皆横幅,结束相连;女人被发,屈…

  • 《太平御览》 四夷部·卷四·东夷四

    ○高句丽范晔《后汉书》曰:高句骊国,节於饮食,而好治宫室。其俗淫,皆洁净自喜,夜辄男女群聚为倡乐。《魏略》曰:高句丽国,在辽东之东千里。其王都於丸都之下,地方二千里,户三万。多山林,无源泽,其国贫俭土着。为宫室宗庙,祠灵星社稷。其俗吉凶喜寇抄。其国置官,有相加军卢、沛者、古邹加,尊卑各有等。本捐奴部为王,稍微弱,今桂娄部代之。大家不田作,下户给赋税,如奴。俗好歌舞。其人自喜跪拜申一脚,与夫馀异…

  • 《太平御览》 四夷部·卷五·东夷五

    ○豆莫娄《后魏书》曰:豆莫娄国,在勿吉国北千里,去洛阳六千里,旧北夫馀也。○沃沮范晔《后汉书》曰:东沃沮,人性质直强勇,便持矛步战。《魏志》曰:东沃沮在高句丽盖马大山之东,滨大海而居。无大君王,世世有邑长。其言语与句丽大同,时时小异。汉初,燕亡人卫满王朝鲜时,沃沮皆属焉。元封二年伐朝鲜,分其地为四郡,以沃沮为玄菟郡。后为夷貊所侵,还属乐浪。今诸邑落渠帅称三老臣,句丽置其中大人为使,又置大家以统之…

  • 《太平御览》 四夷部·卷六·南蛮一

    ○叙南蛮《礼记·王制》曰:南方曰蛮,雕题交址,有不火食者矣。(雕文,谓刻肌,以丹青涅之。交距足,相乡。不火食,地气暖,不为病。)《左传》曰:庸人率群蛮以叛楚,(庸,今上庸县,属楚之小国。)麋人率百濮聚於选,将伐楚。(选,楚地。百濮,夷也。)於是申息之北门不启。又曰:楚子闻蛮氏之乱也,与蛮子无质也,(质,信也。)使然丹诱戎蛮子嘉杀之,遂取蛮氏。又曰:王子朝使告于诸侯曰:"兹不谷震荡播越,窜在荆蛮…

  • 《太平御览》 四夷部·卷七·南蛮二

    ○哀牢《后汉书》曰: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妊,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其子曰九隆。沙壹将九隆居龙山下。后九隆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