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遍矣。 以冬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总,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千百姓,号曰祭日,牺牲以鱼。发出令曰:“生而勿杀,赏而勿罚,罪狱勿断,以待期年。”教民樵室钻鐩,墐灶泄井,所以寿民也。耟、耒、耨、怀、鉊、鈶、叉、橿、权渠、繉紲,所以御春夏之事也,必具。教民为酒食,所以为孝敬也。民生而无父母谓之孤子;无妻无子,谓之老鳏;无夫无子,谓之老寡。此三人者,皆就官而众…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 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 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 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 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 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动静虚实之理不合于今,反古而求之。 事有反而得复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而 求之,其应必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纲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 ,此钓人之纲也。常持其纲驱之。 己反往,彼复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袭之、反之、复之, 万…
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而 不御,遥闻声而相思。 事皆有内楗,素结本始。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货 结以采色。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 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若蚨母之从子也;出无间 ,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内者,进说辞也。楗者,楗所谋也。欲说者务稳度,计事者务循顺。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和其谋。详思来楗, 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 以求其变。以…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有近而不可见,有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 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戏者,罅也。罅者,涧也。涧者,成大隙也。戏始有朕,可抵而塞, 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戏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之谋,皆由抵戏。 抵戏之隙为道术用。 天下纷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鼠 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 反目,是谓…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 ,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 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 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 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 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壁帛、采色以事之。或量 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戏。 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阻险 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覆相求,因事为制 。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 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 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 ;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于天下,必量天 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 之于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 ,而后行…
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而揣诸侯之情。量权不审,不知强 弱轻重之称;揣情不审,不知隐匿变化之动静。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称货财有无之数,料人民多少 、饶乏,有余不足几何?辨地形之险易,孰利孰害?谋虑孰长孰短? 揆君臣之亲疏,孰贤孰不肖?与宾客之智慧,孰多孰少?观天时之祸 福,孰吉孰凶?诸侯之交,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孰安孰危?孰好 孰憎?反侧孰辨?能知此者,是谓量权。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 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者,不能隐…
摩者,揣之术也。内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隐。微摩之 以其索欲,测而探之,内符必应;其索应也,必有为之。故微而去之 ,是谓塞□匿端,隐貌逃情,而人不知,故能成其事而无患。 摩之在此,符之在彼,从而用之,事无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 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 胜,而人不畏也。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 主事日成者,积德也,而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积善也,而民道之 ,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 ,而民不知…
说者,说之也;说之者,资之也。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应对者,利辞也;利辞者,轻论也。成义者,明之也;明之者,符 验也。(言或反覆,欲相却也。)难言者,却论也;却论者,钓几也 。 佞言者,谄而干忠;谀言者,博而干智;平言者,决而干勇;戚言者 ,权而干信;静言者,反而干胜。先意承欲者,谄也;繁称文辞者, 博也;纵舍不疑者,决也;策选进谋者,权也;他分不足以窒非者, 反也。 故口者,机关也;所以关闭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窥间 见奸邪。故曰:参调而应,利道而动。故繁言而不乱,翱翔而…
凡谋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审得其情,乃立三仪。三仪者,曰上、曰中、曰下,参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壅;始于古之所从。 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 故同情而相亲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恶而相亲者,其俱害者也;同恶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则亲,相损则疏,其数行也;此所以察异同之分也。故墙坏于其隙,木毁于其节,斯盖其分也。 故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仪,仪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制于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数…
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用患;善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故其有使失利者,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圣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有以信诚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阳励于一言,阴励于二言,平素、枢机以用;四者微而施之。于事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 王公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则决之;不用费力而易成者,可则决之;用力犯勤苦,然不得已而为之者,可贵则决之;去患者,可贵则决之…
安徐正静,其被节先肉。善与而不静,虚心平意以待倾损。 右主位。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以天下之目视者,则无不见;以天下之耳听者,则无不闻;以天下之心思虑者,则无不知;辐辏并进,则明不可塞。 右主明。 德之术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右主德。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赏赐贵信,必验而目之所闻见,其所不闻见者,莫不谙化矣。诚畅于天下神明,而况奸者干君。 右主赏。 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后,荧惑之处安在。 右主问…
盛神法五龙,盛神中有五气,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 生受之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内修练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生一,出于物化。知类在窍,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 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故不徨,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识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养志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