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兵家类
  4. 子部
  5. 《反经》

《反经》

水火

+ -

《经》曰:“以水佐攻者强,以火佐攻者明。”是知水火者,兵之助也。

故火攻有五:一曰火人(敌旁近草,因风烧之。),二曰火积(烧其积蓄),三曰火辎(烧其缁重),四曰火库(当使间人之敌营,烧其兵库。),五曰火燧(燧,堕也。以火堕敌人营中也。火头之法,以铁盈火,着箭头,强弩射敌之营中,烧绝粮道也。)。

行火必有因(因奸人也),烟火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宿在箕、壁、参、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萧世诚云:“春丙丁、夏戊己、秋壬癸、冬甲乙,此日有疾风猛雨也。居勘太乙,中有飞鸟十精,如风雨期,五子元运式,各候其时,可用火。”故曰:“以火佐攻者明。”

何以言之?昔扬[王延]与桂阳贼相会,[王延]以皮作大排囊,以石灰内囊中,置车上,作火燧,系马尾,因从上风,鼓排囊吹灰,群贼眯目,因烧马尾,奔突贼阵,众贼奔溃,此用火之势也。殷浩北伐,长史江逌取数百鸡,以长绳连之,脚皆系火。一时驱放,群鸡飞散羌营,营皆燃,因击之,姚襄退走,此用火之势。李陵在大泽草中,虏从上风纵火,陵从下风纵火,以此火解火势也。吾闻敌烧门,恐火灭门开,当更积薪助火,使火势不灭,亦解火之法也)。

太公曰:“强弩长兵,所以逾水战。”孙子曰:“水可以绝。”谓灌城也。又曰:“绝水,必远水(引敌使渡也)。客绝水而来,迎之于水内,令敌半渡而击之,利。欲战,无附于水而迎客也,谓处水上之军。”故曰:“以水佐攻者强。”

何以言之?昔韩信定临淄、走齐王田广,楚使龙且来救齐。齐王广、龙且并并,与信合战(人或说龙且曰:“汉兵远斗穷战,其锋不可当,齐楚自居其地战,兵易败散。不如深壁,令齐王使其信臣,招所亡城,城闻其王在,楚来救,必反汉。汉兵二千里客居,齐城皆反之,其势无所得食,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吾平生知韩信为人,易与耳。且夫不战而降之,吾何功?”遂战,败。吾闻:“古之所谓善战者胜,易胜者败。善者之胜也,无知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武,不武者,其所错胜,胜已败者也。”龙且不用客之计,欲求赫赫之功,昧矣。)。夹潍(音唯)水阵,韩信乃夜令人为万余囊,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乘追信渡水,信使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渡,即急击之,杀龙且。龙且水军东散走。此反半渡之势。

(吾闻兵法:绝水,必远水。令敌半渡而击之,利。韩信半渡,军佯入害地,令龙且击之,然后决壅水。此所谓:“杂于利而务可伸,杂于害而患可解也。”皆反兵而用兵法。微哉!微哉!)

卢绾佐彭越攻,下梁地十余城。项羽闻之,谓其大司马曹咎曰:“谨守城皋,即汉挑战,慎勿与战。”汉果挑楚军,楚军不出,使人辱之(孙子曰:“廉洁,可辱也。”)大司马怒,渡汜水(音凡)。卒半渡,汉击,大破之。此欲战无附于水势也。

故知水火之变,可以制胜,其来久矣。秦人毒泾上流,晋军多死;荆王烧楚积聚,项氏以擒;曹公决泗于下邳,吕布就戮;黄盖火攻于赤壁,魏祖奔衄。此将之至任,盖军中尤急者矣,不可不察。

大体 1
任长 2
品目 3
量才 4
知人 5
察相 6
论士 7
政体 8
君德 9
臣行 10
德表 11
理乱 12
反经 13
是非 14
适变 15
正论 16
霸图 17
七雄略 18
三国权 19
惧诫 20
时宜 21
钓情 22
诡信 23
忠疑 24
用无用 25
恩生怨 26
诡顺 27
难必 28
运命 29
大私 30
败功 31
昏智 32
卑政 33
善亡 34
诡俗 35
息辩 36
量过 37
势运 38
傲礼 39
定名 40
出军 41
练士 42
结营 43
道德 44
禁令 45
教战 46
天时 47
地形 48
水火 49
五间 50
将体 51
料敌 52
势略 53
攻心 54
伐交 55
格形 56
蛇势 57
先胜 58
围师 59
变通 60
利害 61
奇正 62
掩发 63
还师 64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