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史部
  4. 杂史类
  5. 《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

李自成起

+ -

李自成,陕西延安府米脂县双泉堡人。双泉堡大镇,东西街口,有大井二,故名。父名守忠,务农颇饶。生二子,长名鸿名;又二十年,为万历三十四年丙午,五月生次子,名鸿基,即自成也。九月,鸿名生子名过,十二月,鸿名死。先是,守忠父李海,一名势,俱单传,惟忠守生二子,然鸿基生而鸿名即死,亦单传耳。鸿名死,三年妻改适,守忠抚鸿基与过八岁就塾,二人不喜读书,酷嗜拳勇,各不相下。守忠屡责不悛。

年十三,鸿基母死,窃与过出外朋饮,里有刘国龙,亦同庚,相遇甚欢,偕往郊外驰马,饮于村肆。相谓曰:吾辈须习武艺,成大事,读书何用?次日具牲礼诣关庙仿桃园故事,鸿基欲较力,见神前铁炉一座,重七十三斤,只手举之。绕殿一匝,仍置故处。刘国龙掩衣欲举,不能动。两手握之,方起行五步止。李过奋力一提,亦不动。如国龙法,行十五步止。鸿基复提绕殿一周,置于旧处。道士惊赏曰:汝父为善,故生汝。鸿基大言曰:大丈夫当横行天下,自成自立,若株守父业,岂男子乎?前三岁曾梦伟将军呼予李自成,今即改名自成,号鸿基。国龙等称贺。由是三人,数聚饮,守忠嗔责,复将延师束之。自成私走延安,闻罗教师,曩为将,武艺超轶,遂师之。日与其党驰射,大喜。越四月,移书国龙与过,云予在延安,师罗某习武,汝二人速来同学,不可虚废岁月。正月十六日,守忠见书,往觅,时自成于罗处初习单刀,不即归,罗固劝之,乃还。

越三月,守忠恐复往,乃延罗某于家,使刘、李三人师之。年十八,自成性喜生事,守忠为过娶邓氏,而自成欲择美妇,遂迟半载,娶韩金儿,艳而淫。年十四,适西安老绅为妾,以行斥,继为延安监生妾,又见弃。至是自成娶之。其夕,守忠梦土地告云:汝家祸崇入门,百日内有大灾,速与汝孙暂避河南,勿被虎伤。倘违吾言,后悔无及。汝子自成有祸无害,守忠觉不乐,遂与过托进香泰安去。月余自成往延安,韩氏与里棍盖虎儿有奸。

越半月,自成归,晚宿十里铺,梦韩与少年偕寝,欲杀之,少年走,乃杀韩而寤。黎明即行抵家,宛如所梦,举刀直前,盖虎儿以绨袍御之而逸,遂杀韩。众挟之赴县,时署篆艾同知曰:汝妻不良,杀之固当,但捉奸须双,今止杀妻,于律不合,遣孟县丞往验。次日庭讯,笞二十下狱,自成倩丁门子贿二百金,乃出,即发审单云,李自成因妻韩氏不良而杀之,却无奸夫同杀为证,何以服人,况不合律,姑拟徒。俟获奸夫再审。自成怒曰:杀死淫妇,理之当然,奈何受金面罪,我会须控宪,丁闻之而惧,白于艾。艾出牒覆勘,自成以泄言,知不免,遂杀艾,遁走甘肃。

二年己巳冬,大清兵十万人入越蓟薄京,京师戒严,征兵勤王,甘肃巡抚梅之焕有文武才,总戎杨肇基素称骁勇,奉旨赴援,自成投军,居肇基麾下,边地多盗,肇基每使亲兵往剿,止事劫掠,独自成见壮士辄释去,每云东海舟头,亦有遇处,已而升总旗,属下五十人,俱称长官。甘肃东有盗警,自成心谓响马颇有英雄,可结一二,以作异日瓜牙。因请往捕,甘肃与兰州接壤,有高如岳者,膂力绝人,善骑射,白袍白巾,聚党百余,服色悉按五方,居土山堰下,自称闯王,时出行劫。

自成引兵搜三日,如岳以八骑至,自成列阵以待。如岳曰:高闯王在此,速让道。自成曰观若亦是好男子,何为作此举动?予特奉令取汝,如岳曰:能者来战,飞骑突至。自成迎战良久,艺勇悉敌,知不可力争。乃谓之曰:自古好汉识好汉,观汝状貌,定非凡品,可下马相见,有一言奉告,遂各叙礼,欢如鱼水。同至土山,结为兄弟,宰马设誓,云患难相扶,富贵共享,若有异心,神其不佑。酣饮达旦,自成将行。语之曰:自此以往,勿复行掠。予若功名小就,请同处边庭,倘鄙愿有违,相从不远,乃别。

自成回镇。以他级报功,遂升把总。适征兵檄至,梅抚杨镇勤王,以王参将为先锋,自成与刘良佐不服。良佐,字明辅,大同左卫人。自成曰:宁为鸡口,毋为牛后。良佐曰:昔郭子仪本行伍中人,后为天下大元帅,我二人有才如此,宁忧不富贵?自成曰:大元帅何足道,汉高祖刘知远,我太祖皇帝岂患宗传下天子,亦是平空做成事业者。杨主将安识吾两人。

时师北行,王参将居前队,杨总戎统中军,过兰州犒师,秋毫不犯。次日百里抵金县,邑小令怯,闭署不出。王参将入城欲见令,有兵哗于庭,笞六人,半为自成卒。自成怒,与良佐等缚令出,欲见肇基。适遇参将,刺杀之。时良佐妻子在兰州十里庄,自成孑身,闻如岳有众八百,率所部往。时高麾下勇士,有罗汝才、刘国龙、贺一龙、马守应、刘希尧等数人劫掠郡县,官兵屡败,曾于临洮府城外,关厢人家,掠美妇五,邢氏、赵氏、余氏、安氏、邬氏,而邢氏尤绝色,如岳嬖之,妻鲍氏妒甚,适自成至,遂以邢氏配之。每日贼将轮劫,贺锦自北都返报,大清师已退,将推督下剿,众有惧色。其议乘兵未至,掠平民充阵,以精兵继之。

于是各统所部往渭原、河州、金县、甘州等处劫掠,所至之地,即起火,名放亮儿,所掠衣粮等物,即令乡民畀至营中,持刀问云:愿从否?如不愿,即云我送汝去,一刀杀之。苟愿从,又问有父母妻子否?无则不问,有则问想否,不想则已,倘云想之,吾送汝去,复一刀杀之。凡初获者,必缚五日始释,有逃而复获者,则截其耳,或黥其面,兵遇之反指为真贼,解官请赏,主将不之省,斩首示众,故不愿作贼者,既为贼所掠,亦无如之何而从之矣。由是众至数万。

编年云:二年都城警,诏天下勤王,山西巡抚耿如杞以兵入援,哗于涿州,大掠良乡。耿如杞逮论死,溃兵遂窜走秦、晋山谷间为盗。先是元年,米脂人李自成性狡点,善走,能骑射,家贫为驿书,闻王嘉允反,往投焉。后推高迎祥为首,称闯王。

一云自成多力善射,少与衙卒李固、铁冶刘敏政结好,暴于乡里,后随众作贼。其兵尝云:我王原是个打铁的,今后军都督府张家原是个补锅的。初是只七十人相从,后渐结聚,及并了老回回、小表英兵,才有数万。

各本俱载贼首高迎祥,而此独言高如岳,是一是二,存实以俟考。

卷一
建州之始 1
萧子玉伪称都督 2
抚顺城陷 3
清河城陷 4
刘、杜二将军败绩 5
杨镐逮治 6
熊廷弼经略辽阳 7
纪异 8
光宗贞皇帝 9
附前梃击青宫一案 10
红丸一案 11
熹宗登极 12
顾慥论辽事 13
河清 14
杨嗣昌奏岁饥 15
熊廷弼回籍 16
卷二
沈阳陷 17
辽阳陷 18
袁应泰传 19
张铨殉节 20
何廷魁投井 21
崔儒秀自缢 22
广宁溃 23
高邦佐自缢 24
罗一贵自刎 25
五监军 26
附记 27
熊廷弼传 28
毛文龙入皮岛 29
袁崇焕守宁远 30
毛文龙安州之战 31
赵率教守锦州 32
魏忠贤浊乱朝政 33
杨涟 34
移宫一案 35
周顺昌 36
附魏大中 37
补前许显纯勘汪文言罗勘织十七君子姓氏 38
左光斗 39
高攀龙 40
李应升 41
缪昌期 42
周宗建 43
客、魏毒害诸妃 44
魏忠贤怒张后 45
异人歌 46
辛酉七年纪异 47
丙寅五月初六纪异(北京天变邸抄) 48
传国玺出 49
大清朝改元 50
卷三
信王登极 51
客氏出宫 52
陆万龄下狱 53
崔呈秀回籍 54
钱元悫参魏忠贤 55
钱嘉征参忠贤十大罪 56
魏忠贤谪凤阳 57
魏忠贤自缢 58
张瑞图回籍 59
卷四
思宗烈皇帝 60
倪元璐论东林 61
瞿式耜六不平 62
韩一良论贿赂 63
刘宗周论近功小利 64
温体仁参钱谦益 65
袁崇焕陛见 66
毛文龙鸭绿江之捷 67
大清收诸部落 68
卷五
刘懋请裁驿递 69
毛羽健论卫军官兵及屯田 70
张延登请申海禁 71
南居益请发军饷 72
无锡灾荒疏略 73
马懋才备陈大饥 74
桂王寝殿坍塌 75
倪元璐疏三案 76
钦定逆案 77
乔应甲酿祸 78
刘应遇败贼 79
混天王扰延川等县 80
吴焕奏秦寇 81
李自成起 82
袁崇焕谋杀毛文龙 83
钟万里解梦 84
逮袁崇焕 85
满桂战死 86
刘之纶死节 87
党还醇良乡殉难 88
商敬石善射 89
左应选固守昌黎、何大纲战胜 90
志异 91
卷六
志异 92
陕盗王子顺苗美 93
秦寇入山西 94
卷七
黄道周疏 95
吴执御论周延儒 96
张彝宪总理钱粮 97
吴牲赈抚 98
杨鹤受降 99
贼分三十六营 100
洪承畴巡抚延绥 101
山西窦庄 102
洪承畴擒赵四儿 103
赵大允斩妇人首 104
谭雄陷安塞 105
混天猴陷甘泉 106
张献忠起 107
大清兵入塞 108
志异 109
张真人请雪 110
卷八
元旦异雪 111
贼流秦、晋 112
洪、曹破贼 113
西澳之捷 114
马鸣世论三秦 115
高迎祥诸贼 116
高宏图削籍 117
周镳谕用内臣 118
皇子生 119
孔有德陷登州 120
贼首名号 121
百官进马 122
志异 123
卷九
周延儒罢相 124
知推官员 125
内官监纪 126
山西贼 127
河南诸贼 128
贼犯湖广 129
邓祖禹骂贼 130
附记 131
陈奇瑜威着关陕 132
志异 133
卷十
志异 134
袁继咸论拜内官 135
信口内臣 136
论罢监视太监 137
倪元璐请彻监军 138
陈子壮与温体仁有隙 139
陈奇瑜总督五省 140
李自成降叛不常 141
高杰降贺人龙 142
庞瑜死节(附王瑞冕) 143
戴君恩诱斩王刚等 144
贼陷陈州等处 145
卢象升剿楚贼 146
刘楚垣守荆门 147
曹文衡守唐县 148
龚元祥霍山骂贼 149
熊文灿戴罪 150
童谣 151
志异2 152
大清兵入塞 153
卷十一
劾温体仁 154
罢文震孟 155
宗秩改授 156
各举所知 157
邹维琏告归 158
董其昌致仕 159
曹文诏自刎 160
河南寇流充斥 161
方震孺守寿州 162
吴大朴守庐州(附野编) 163
贼陷巢县(亲见者述) 164
章可试守舒城 165
贼袭庐江 166
贼陷无为州(此兼野史) 167
包文达宿松死节 168
石电战死 169
黎宏业和州自缢 170
李继樾守江浦 171
郑芝龙击刘香老 172
郑芝龙小传 173
孝子冯时化 174
旌贞女郑氏 175
志异 176
卷十二
陈启新疏三大病根 177
钱士升论李琎搜括之议 178
童生瞿昌献白兔 179
成德下狱 180
谪金光宸 181
大清兵入塞 182
鹿善继定兴被杀 183
叙守京功 184
常自裕论流寇 185
熊文灿代卢象升 186
张献忠陷应城 187
卷十三
体仁拟旨逮钱、瞿 188
杨嗣昌建议均输 189
胡光翰战死 190
诸将死难 191
卷十四
元帝降乩 192
陕贼剿降略尽 193
卢象升战死 194
邓谦磔死 195
卷十五
内臣 196
郑鄤本末 197
郝敬卒 198
张献忠复叛 199
卷十六
赈民 200
李自成败而复振 201
张献忠围桐城 202
杨卓然议抚 203
卷十七
薛国观赐死 204
钱祚征骂贼 205
左良玉屠临颍 206
张献忠陷泌城等处 207
卷十八
降座揖相 208
蒋德璟入相 209
定王仿书 210
李自成决河灌汴梁 211
张氏商邱自焚 212
张献忠陷舒城 213
洪承畴降大清 214
造船航海 215
卷十九
元旦失朝 216
周延儒续记 217
审吴昌时 218
李自成陷承天府 219
左良玉避自成 220
郧阳古剑 221
李自成入潼关 222
黄絅一门尽节 223
张献忠陷黄州 224
张献忠屠武昌 225
张献忠大败 226
赵某归献忠 227
袁州兵荒 228
王汉战死 229
卷二十
元旦文武乱朝班 230
何腾蛟 231
东阳许都 232
蔡懋德太原死节 233
贼陷真定 234
初三辛卯李建泰请南迁 235
卫景瑗传 236
初十征戚珰助饷 237
十七贼围京 238
李自成入北京内城 239
刘青田绘图 240
二十四日壬子 241
奸淫 242
初四辛酉 243
二十五壬午 244
吴三桂请兵始末 245
附记 野史 246
卷二十一
殉难文臣 247
李邦华 248
凌义渠 249
王家彦 250
马世奇 251
刘理顺 252
周凤翔 253
吴甘来 254
赠公一律 255
许直 256
金铉 257
李国祯 258
殉难臣民 259
王百户 260
刘会昌 261
计翼明 262
摇烈孝 263
卷二十二
诛戮诸臣 264
方岳贡 265
吴邦臣 266
幸免诸臣 267
从逆诸臣 268
杨汝成 269
赵玉森 270
魏学濂 271
吴尔埙 272
张家玉 273
孙襄 274
耿章官 275
御史 276
行人司 277
从贼入都诸逆臣 278
卷二十三
补遗 279
宋献策及群贼归自成 280
程源疏略 281
李建泰出师 282
李自成入京城 283
宋献策与李岩议明朝取士之弊 284
总论流寇乱天下 285
卷二十四
五朝大事总论 286
门户大略 287
门户大略2 288
流寇大略 289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