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子部
  4. 小说家类
  5. 《隋唐演义》

《隋唐演义》

第九十九回 赦反侧君念臣恩 了前缘人同花谢

+ -

  词曰:

  天王明圣,臣罪当诛。恩流法外,全生更矜死,赖宫中推爱。

  岂意官中人渐惫,看梅花飘零。无奈佳人与同谢,叹芳魂何

  在?

  调寄“忆少年”

  古人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又云:移孝可以作忠。夫事亲则守身为大,发肤不敢有伤;事君则致身为先,性命亦所不顾。二者极似不同,而其理要无或异。故不孝者,自然不忠,而尽忠者,即为尽孝。古者尚有其父不能为忠臣,其子干父之蛊,以盖前愆者。况忝为名臣之子,世受国恩,乃临难不思殉节,竟甘心降贼,堕家声于国宪。国之叛臣,即家之贼子,不忠便是不孝,罪不容诛,虽天子思想其父,曲全其命,然遗臭无穷,虽生犹死了。倒不如那失恩的妃子,不负君思,患难之际,恐被污辱,矢志捐躯,却得仙人救援,死而复生,安享后福,吉祥命终,足使后人传为佳话。却说上皇正与梅妃闲话,内侍奏言:“皇帝有表章奏到。”上皇看时,却为处分从贼官员事。肃宗初回西京时,朝议便欲将此辈正法,同平章事李岘奏道:“前者贼陷西京,上皇仓猝出狩,朝廷未知车驾何在,各自逃生。不及逃者,遂至失身于贼,此与守土之臣,甘心降贼者不同,今一概以叛法处死,似乖仁恕之道。且河北未平,群臣陷于贼中者尚多,若尽诛西京之陷贼者,是坚彼附贼之心了。”肃宗准奏,诏诸从贼者,始从宽典,后因法司屡请正叛臣之罪,以昭国法。上皇亦云,叛臣不可轻宥,肃宗乃命分六等议处。法司议得达奚?等一十八人应斩,家眷人口没官;陈希烈等七人,应勒令自尽;其余或流或贬或杖,分别拟罪具表。肃宗俱依所议,只于新犯中欲特赦二人:那二人即故相燕国公张说之子原任刑部尚书张均、太常卿驸马都尉张(土自)。

  你道肃宗为何欲赦此二人?只因昔日上皇为太子时,太平公主心怀妒嫉,朝夕伺察东宫过失纤微之事,俱上闻于睿宗,即宫中左右近习之人,亦都依附太平公主,阴为之耳目。其时肃宗尚未生,其母杨妃,本是东宫良媛,偶被幸御,身遂怀孕,私心窃喜,告知上皇。那时上皇正在危疑之际,想道:“这件事,若使太平公主闻之,又要把来当做一桩话柄,说我内多劈宠,在父皇面上谗谮,不如以药下其胎罢,只可惜其胎不知是男是女。”左思右想,无可与商者。时张说为侍讲官,得出入东宫,乃以此意密与商议,张说道:“龙种岂可轻动?”上皇道:“我年方少,不患子嗣不广,何苦因宫人一胎,滋忌者之谤言。吾意已决,即欲觅堕胎药,却不可使问于左右,先生幸为我图之。”张说只得应诺,回家自思:“良媛怀胎,若还生子,非帝即王,今日轻易堕胎,岂不可惜,且日后定然追悔。但若不如此,谗谤固所不免。太子已决意欲堕,难与强争,他托我觅药,我今听之天数,取药二剂,一安胎,一堕胎,送与太子,只说都是堕胎药,任他取用那一副,若到吃了那安胎药,即是天数不该绝,我便用好言劝止了。”至次日,密袖二药,入宫献上道:“此皆下胎妙药,任凭取用一副。”上皇大喜,是夜尽屏左右,置药炉于寝室,随手取一剂来,亲自煎煮好了,手持与杨氏,谕以苦情,温言劝饮。杨氏好生不忍,却不敢违太子命,只得涕泣而饮之。上皇看了饮了,只道其胎即堕,不意腹中全无发动,竟沉沉稳稳的,直睡至天明;原来到吃了那剂安胎药了。上皇心甚疑怪,那日因侍睿宗内宴,未与张说相见。至夜回东宫,仍屏去左右,密置炉火,再亲自煎起那一剂药来,要与杨氏吃。正煎个九分,忽然神思困倦,坐在椅上打盹。恍惚之间,见屋宇边红光闪闪,红光中现出一尊神道,怎生模样?

  赤面美髯,蚕眉凤眼。身长约一丈,披一领锦绣绿罗袍。腰大

  可十围,束一条玲珑白玉带。神威凛凛,法貌堂堂。疑是大汉寿亭

  侯,宛如三界伏魔帝。

  那神道绕着火炉走了一转,忽然不见。上皇惊醒,忽起身看时,只见药铛已倾翻,炉中炭火已尽熄,大为骇异。次日张说入见,告以夜来之事,且命更为觅药。张说再拜称贺,因进言道:“此乃神护龙种也!臣原说龙种不宜轻堕,只恐重违殿下之意,故欲决之于天命。前所进二药,其一实系安胎之药,即前宵所眼者是也。臣意二者之中,任取其一。其间自有天命,今既欲堕而反安,再欲堕则神灵护之,天意可知矣!殿下虽忧谗畏讥,其如天意何。腹中所怀,必非寻常伦匹,还须调护为是。”上皇从其言,遂息了堕胎之念,且密谕杨氏,善自保重。杨氏心中常想吃些酸物,上皇不欲索之于外,私与张说言之。张说常于进讲时,密柏青梅木瓜以献,且喜胎气平稳,未几睿宗禅位。至明年,太平公主以谋逆赐死,宫闱平静,恰好肃宗诞生。幼时便英异不凡,及长,出见诸大臣,张说谓其貌类太宗,因此上皇属意,初封忠王,及太子瑛被废,遂立为太子。正是:

  调元护本自胎中,欲堕还留最有功。又道仪容浑类祖,暗教王

  子代东宫。

  张说因此于开元年间,极被宠遇。肃宗即位时,杨氏已薨,追尊为元献皇后。他平日曾把怀胎时的事,说与肃宗知道,肃宗极感张说之恩。张家二子张均、张(土自),肃宗自幼和他嬉游饮食,似同胞兄弟一般。张说亡后,二子俱为显官,张(土自)又赘公主为驸马,恩荣无比。不意以从逆得罪当斩,肃宗不忘旧恩,欲赦其罪。却因上皇曾有叛臣不可轻宥之谕,今著特赦此二人,不敢不表奏上皇。只道上皇亦必念旧,免其一死。不道上皇览表,即批旨道:

  张均、张(土自)世受国恩,乃丧心从贼,此朝廷之叛臣,即张说之逆子,罪不容囗。余老矣,不欲更闻朝政,但诛叛惩逆,国法所重,即来请命,难以徇情,宜照法司所拟行。

  你道上皇因何不肯赦此二人?当日车驾西狩,行至咸阳地方,上皇顾问高力士道:“朕今此行,朝臣尚多未知,从行者甚少,汝试猜这朝臣中谁先来,谁不来?”力士道:“苟非怀二心者,必无不来之理。窃意侍郎房?,外人俱以为可作宰相,却未蒙朝廷大用,他又常为安禄山所荐,今恐或不来。尚书张均、驸马张(土自),受恩最深,且系国戚,是必先来。”上皇摇首微笑道:“事未可知也。”有驾至普安,房?奔赴行在见驾。上皇首问:“张均、张(土自)可见否?”房?道:“臣欲约与俱来,彼迟疑不决,微窥其意,似有所蓄而不能言者。”上皇顾谓高力士道:“朕固知此二奴贪而无义也。”力士道:“偏是受恩者竟怀二心,此诚人所不及料。”自此上皇常痛骂此二人,今日怎肯赦他!肃宗得旨,心甚不安,即亲至兴庆宫,朝见上皇,面奏道:“臣非敢徇情坏法,但臣向非张说,安有今日?故不忍不曲宥其子,伏乞父皇法外推恩。”上皇犹未许,梅妃在旁进言道:“若张家二子俱伏法,燕国公几将不祀,甚为可伤。况张(土自)系驸马,或可邀议亲之典。”肃宗再三恳请,上皇道:“吾看汝面,姑宽赦张(土自)便了。张均这奴,我闻其引贼搜宫,破坏吾家,决不可活。”肃宗不敢再奏,谢恩而退。上皇即日乃下诰云:

  张均、张(土自),本应俱斩,今从皇帝意,止将张均正法,张(土自)姑免死。

  长流岭南。达奚?于逆贼安禄山奏请献马之时,曾有密表谏阻,今

  止斩其身,其家免入官,余俱依所拟。

  诰下,法司遵法施行,张均遂与达奚?等众犯,同日俱斩于市。正是:

  昔日死姚崇,曾算生张说;今日死张说,难顾生张均。

  当初张说建造居住的宅第,其时有个善观风水的僧人,名唤法泓,来看了这所第宅的规模,说道:“此宅甚佳,富贵连绵不绝,但切勿于西北隅上取土。”张说当时却不把这句话放在意里,竟不曾吩咐家人。数日后,法泓复来,惊讶道:“宅中气候,何忽萧条,必有取土于西北隅者!”急往看时,果因众工人在彼取土,掘成三四个大坑,俱深数尺,张说急命众工人以土填之,法泓道:“客上无气。”因叹息不已,私对人说道:“张公富贵止及身而已,二十年后,其郎君辈恐有不得令终者。”至是其言果验。后人有诗云:

  非因取土便成灾,数合凶灾故取土。卜宅何须泥风水,宅心正

  直吾为主。

  闲话少说。只说上皇自居兴庆宫,朝政都不管,惟有大征讨、大刑罚、大封拜,肃宗具表奏闻。那时肃宗已立张良娣为皇后,这张后甚不贤良,向从肃宗于军中,私与肃宗博戏打子,声闻于外;乃潜刻木耳为子,使博无声。其性狡而慧,最得上意;及立为后,颇能挟制天子,与权闭李辅国比附;辅国又引其同类鱼朝思。时安、史二贼尚未珍灭,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九节度各引本部兵往剿,乃以宦官鱼朝思为观军容使,统摄诸军,于是人心不服。临战之时,又遇大风昼晦,诸军皆溃。郭子仪以朔方军断河阳桥守东京。肃宗听鱼朝恩之言,召子仪回朝,以李光弼代之。

  子仪临发,百姓涕泣遮道请留,子仪轻骑竟行。上皇闻之,使人传语肃宗道:“李、郭二将,俱有大功,而郭尤称最,唐家再造,皆其力也。今日之败,乃不得专制之故,实非其罪。”肃宗领命,因此后来灭贼功成,行赏之典,李光弼加太尉中书令,郭子仪封汾阳王。子仪善处功名富贵,不使人疑,已虽握重兵在外,一纸诏书征之,即日就道。故谗谤不得行。其子郭暖尚代宗皇帝之女升平公主,尝夫妇口角,郭暖道:“你恃父亲为天子么?我父薄天子而不为。”公主将言奏闻天子,子仪即因其子待罪。天子知之,置之不问。又恐子仪心怀不安,乃谕之曰:“不痴不聋,做不得阿家翁。儿女子闺阁中语,不必挂怀。”其历朝恩遇如此。子仪晚年退休私弟,声色自娱,旧属将佐,悉听出入卧内,以见坦平无私。七子八婿,俱为显官。家中珍货山积,享年八十有五,直至德宗建中二年,方薨逝。朝廷赐祭,赐葬,赐谥,真个福寿双全,生荣死哀。(唐史)上说得好,道是:

  天下以其身为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

  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自古功臣之富贵寿考,无出

  于其右者。

  这些都是后话,不必再述。且说上皇常于宫中想起郭子仪的大功,因道:“子仪当初若不遇李白,性命且不可保,安能建功立业?李白甚有识英雄的眼力,莫道他是书生,只能作文字也。”此时李白正坐永玉?事流于夜郎,上皇特旨赦归,方欲便朝廷用之,旋闻其已物故,不觉叹息。梅妃常闻上皇称赞李白之才,因想起前事,私语高力士道:“我昔年曾欲以千金买赋,效长门故事,汝以世间难得才子为辞;若李白者,宁遽逊于相如乎?”力士道:“彼时李白尚未入京,老奴无从访求;且彼时贵妃之宠方深,亦非语言文字所能夺,若不然,娘娘楼东一赋,岂不大炒,然竟不能移其宠。”梅妃点头道:“汝言亦良是。”正说间,内侍来禀说,江南进梅花到。原来梅妃服侍上皇之后,四方依旧进贡梅花;但梅妃既得了那枝仙梅,把人间几卉,都看得平常了。这仙梅果然四季常开,愈久愈香,花色亦愈鲜洁,梅妃随处携带把玩。

  忽一日早起,觉得那花的香气顿减,花色也憔悴了,把手去移动时,只见花瓣儿多飘飘零零的落将下来。梅妃惊骇道:“仙师云:我命当与此花同谢,今花已谢矣,我命可知。”自此心中恍惚不宁,遂染成一病,卧床不起。太医院官切脉进药,梅妃不肯服药道:“命数当终,岂药石所能挽回?”上皇亲来看视,坐于床头,遍体抚摩,执手劝慰道:“妃子偶病,遂尔瘦损,还须服药为是。”梅妃涕泣道:“臣妾自退处上阳,自分永弃,继遭危难,命已垂绝,岂意复侍至尊,得此真万幸。今福缘已尽,仙师所云,与花同谢,此其期矣!妾死之后,那枝仙梅留在人间,难以种植;若然殉葬,又恐亵渎,宜取佛炉火焚之。”上皇道:“妃子何遽言及此?”梅妃道:“人谁无死,妾今日之死,可称令终,较胜于他人矣。况妾死后,性灵不混,当入佳境,谅无所苦。但圣恩如天,图报无地,为可叹恨耳!”上皇道:“以妃子之敏慧清洁,自是神仙中人,但何由自知身后的佳境?”梅妃道:“妾前宵梦寐之间,复见那韦氏仙姑于云端中,手执一只白鹦鹉,指谓妾道:‘此鸟亦因宿缘善果,得从皇宫至佛国,今从佛国来仙境,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汝两世托生皇宫,须记本来面目,今不可久恋人世,蕊珠宫是你故居,何不早去?’据此看来,或不致堕落恶道。”上皇垂泪道:“妃子苦竟舍朕而仙去,使朕暮年何以为情?”梅妃就枕上顿首道:“愿上皇圣寿无疆,切勿以妾故,有伤圣怀。”言讫,忽然起身坐,举手向空道:“仙姬来了,我去也!”遂瞑目而逝。正是:

  昔日纵教梅下死,胜他驿馆丧残躯。于今幸与花同谢,还与芳

  魂到蕊珠。

  上皇不意梅妃一病遽死,放声大哭,高力士极力劝慰。上皇道:“此妃与朕,几如再世姻缘,今复先我而逝,能无痛心?”途命以贵妃之礼殓葬,又命其墓所多种梅树,特赐祭筵,自为文以诔之。其略云:

  妃之容兮,如花斯新。妃之德兮,如玉斯温。余不忘妃,而寄

  意于物兮,如珠斯珍。妃不负余,而几丧其身兮,如石斯贞。妃今

  舍余而去兮,身似梅雨飘零。余今舍妃而寂处兮,心如结以牵萦。

  上皇记念梅妃的遗言,即命将这一枝仙梅,以佛炉中火,焚化于其灵前。说也奇怪,那梅枝一入火中,香气扑鼻,火星万点,腾空而起,好似放烟火的一般。那些火星都作梅花之状,飞入云宵而没。正是:

  仙种不留人世,琪花仍入瑶台。

  昔人有以枯梅枝焚入炉中,戏作下火文,其文甚佳,附录于此:

  寒勒钢瓶冻未开,南枝春断不归来。者番莫入梨花梦,却把芳

  心作死灰。恭惟炉中处士梅公之灵,生自罗浮,派分庾岭。形如槁

  木,棱棱山泽之癯;肤似凝脂,凛凛雪霜之操。春魁占百花头上,岁

  寒居三友图中。玉堂茅屋总无心,调鼎和羹期结果。不料道人见

  挽,遂离有色之根;夫何冰氏相凌,遽返华胥之国。瘦骨拥炉呼不

  醒,芳魂剪纸竟难招。纸帐夜长,犹作寻香之梦;筠窗月淡,尚疑弄

  影之时。虽宋广平铁石心肠,忘情未得;使华光老丹青手段,摸索

  难真。却愁零落一枝春,好与茶毗三昧火。惜花君子,你道这一点

  香魂,今在何处?咦!炯然不逐东风去,只在孤山水月中。

  且说当日肃宗闻知梅妃薨逝,上皇悲悼,遂亲来问慰;即于梅妃灵前设祭,各宫嫔妃辈,也都吊祭如礼。只有皇后张氏托病不至。上皇心甚不悦,因对高力士说道:“皇后殊觉骄慢。”力士密启道:“内监李辅国阿附皇后,凡皇后之骄慢,皆辅国导之使然。”上皇愕然曰:“朕久闻此奴横甚,俟吾儿来,当与言之。”力士道:“皇后侍上久,辅国握兵权,其势不得不为优容,所以皇帝亦多不与深较。太上即有所言,恐亦无益,不如且置勿论。”上皇沉吟不语。正是:

  顽妻与恶奴,无药可救治。纵有苦口言,恐反为不利。

  未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亦凡图书馆扫校

前言 1
第一回 隋主起兵代陈 晋王树功夺嫡 2
第二回 杨广施谗谋易位 独孤逞妒杀宫妃 3
第三回 逞雄心李靖诉西岳 造谶语张衡危李渊 4
第四回 齐州城豪杰奋身 植树岗唐公遇盗 5
第五回 秦叔宝途次救唐公 窦夫人寺中生世子 6
第六回 五花阵柴嗣昌山寺定姻 一蹇囊秦叔宝穷途落魄 7
第七回 蔡太守随时行赏罚 王小二转面起炎凉 8
第八回 三义坊当锏受腌? 二贤庄卖马识豪杰 9
第九回 入酒肆莫逢旧识人 还饭钱径取回乡路 10
第十回 东岳庙英雄染疴 二贤庄知己谈心 11
第十一回 冒风雪樊建威访朋 乞灵丹单雄信生女 12
第十二回 皂角林财物露遭殃 顺义村擂台逢敌手 13
第十三回 张公谨仗义全朋友 秦叔宝带罪见姑娘 14
第十四回 勇秦琼舞锏服三军 贤柳氏收金获一报 15
第十五回 秦叔宝归家待母 齐国远截路迎朋 16
第十六回 报德祠酬恩塑像 西明巷易服从夫 17
齐国远漫兴立球场 柴郡马挟伴游灯市 18
第十八回 王婉儿观灯起衅 宇文子贪色亡身 19
第十九回 恣蒸淫赐盒结同心 逞弑逆扶王升御座 20
第二十回 皇后假宫娥贪欢 博宠权臣说鬼话阴报身亡 21
第二十一回 借酒肆初结金兰 通姓名自显豪杰 22
第二十二回 驰令箭雄信传名 屈官刑叔宝受责 23
第二十三回 酒筵供盗状生死无辞 灯前焚捕批古今罕见 24
第二十四回 豪杰庆千秋冰霜寿母 罡星祝一夕虎豹佳儿 25
第二十五回 李玄邃关节全知己 柴嗣昌请托浼赃官 26
第二十六回 窦小姐易服走他乡 许太监空身入虎穴 27
第二十七回 穷土木炀帝逞豪华 思净身王义得佳偶 28
第二十八回 众娇娃剪彩为花 侯妃子题诗自缢 29
第二十九回 隋炀帝两院观花 众夫人同舟游海 30
第三十回 赌新歌宝儿博宠 观图画萧后思游 31
第三十一回 薛冶儿舞剑分欢 众夫人题诗邀宠 32
第三十二回 狄去邪入深穴 皇甫君击大鼠 33
第三十三回 睢阳界触忌被斥 齐洲城卜居迎养 34
第三十四回 洒桃花流水寻欢 割玉腕真心报宠 35
第三十五回 乐水夕大士奇观 清夜游昭君泪塞 36
第三十六回 观文殿虞世南草诏 爱莲亭袁宝儿轻生 37
第三十七回 孙安祖走说窦建德 徐懋功初交秦叔宝 38
第三十八回 杨义臣出师破贼 王伯当施计全交 39
第三十九回 陈隋两主说幽情 张尹二妃重贬谪 40
第四十回 汴堤上绿柳御题赐姓 龙舟内线仙艳色沾恩 41
第四十一回 李玄邃穷途定偶 秦叔宝脱陷荣归 42
第四十二回 贪赏银詹气先丧命 施绝计单雄信无家 43
第四十三回 连巨真设计赚贾柳 张须陀具疏救秦琼 44
第四十四回 宁夫人路途脱陷 罗士信黑夜报仇 45
第四十五回 平原县秦叔宝逃生 大海寺唐万仞徇义 46
第四十六回 杀翟让李密负友 乱宫妃唐公起兵 47
第四十七回 看琼花乐尽隋终 殉死节香销烈见 48
第四十八回 遗巧计一良友归唐 破花容四夫人守志 49
第四十九 舟中歌词句敌国暂许君臣 马上缔姻缘吴越反成秦晋 50
第五十回 借寇兵义臣灭叛臣 设宫宴曹后辱萧后 51
第五十一回 真命主南牢身陷 奇女子巧计龙飞 52
第五十二回 李世民感恩劫友母 宁夫人惑计走他乡 53
第五十三回 梦周公王世弃绝魏 弃徐?李立邃归唐 54
第五十四 释前仇程咬金见母受恩 践死誓王伯当为友捐躯 55
第五十五回 徐世?一恸成丧礼 唐秦王亲唁服军心 56
第五十六回 啖活人朱灿兽心 代从军木兰孝父 57
第五十七回 改书柬窦公主辞姻 割袍襟单雄信断义 58
第五十八回 窦建德谷口被擒 徐懋功草庐订约 59
第五十九回 狠英雄犴牢聚首 奇女子凤阁沾恩 60
第六十回 出囹圄英雄惨戮 走天涯淑女传书 61
第六十一回 花又兰忍爱守身 窦线娘飞章弄美 62
第六十二回 众娇娃全名全美 各公卿宜室宜家 63
第六十三回 王世充忘恩复叛 秦怀玉剪寇建功 64
第六十四回 小秦王宫门挂带 宇文妃龙案解诗 65
第六十五回 赵王雄踞龙虎关 周喜霸占鸳鸯镇 66
第六十六回 丹霄宫嫔妃交谮 玄武门兄弟相残 67
第六十七回 女贞庵妃主焚修 雷塘墓夫妇殉节 68
第六十八回 成后志怨女出宫 证前盟阴司定案 69
第六十九回 马宾王香醪濯足 隋萧后夜宴观灯 70
第七十回 隋萧后遗梓归坟 武媚娘被缁入寺 71
第七十一回 武才人蓄发还宫 秦郡君建坊邀宠 72
第七十二回 张昌宗行傩幸太后 冯怀义建节抚硕贞 73
第七十三回 安金藏剖腹鸣冤 骆宾王草檄讨罪 74
第七十四回 改国号女主称尊 闯宾筵小人怀肉 75
第七十五回 释情痴夫妇感恩 伸义讨兄弟被戮 76
第七十六回 结彩楼嫔御评诗 游灯市帝后行乐 77
第七十七回 鸩昏主竟同儿戏 斩逆后大快人心 78
第七十八回 慈上皇难庇恶公主 生张说不及死姚崇 79
第七十九回 江采苹恃爱追欢 杨玉环承恩夺宠 80
第八十回 安禄山入宫见妃子 高力士沿街觅状元 81
第八十一回 纵嬖宠洗儿赐钱 惑君王对使剪发 82
第八十二回 李谪仙应诏答番书 高力士进谗议雅调 83
第八十三回 施青目学士识英雄 信赤心番人作藩镇 84
第八十四回 幻作戏屏上婵娟 小游仙空中音乐 85
第八十五回 罗公远预寄蜀当归 安禄山请用番将士 86
第八十六回 长生殿半夜私盟 勤政楼通宵欢宴 87
第八十七回 雪衣女诵经得度 赤心儿欺主作威 88
第八十八回 安禄山范阳造反 封常清东京募兵 89
第八十九回 唐明皇梦中见鬼 雷万春都下寻兄 90
第九十回 矢忠贞颜真卿起义 遭妒忌哥舒翰丧师 91
第九十一回 延秋门君臣奔窜 马嵬驿兄妹伏诛 92
第九十二回 留灵武储君即位 陷长安逆贼肆凶 93
第九十三回 凝碧池雷海青殉节 普施寺王摩诘吟诗 94
第九十四回 安禄山屠肠殒命 南霁云啮指乞师 95
第九十五回 李乐工吹笛遇仙翁 王供奉听棋谒神女 96
第九十六回 拚百口郭令公报恩 复两京广平王奏绩 97
第九十七回 达奚女钟情续旧好 采苹妃全躯返故宫 98
第九十八回 遗锦袜老妪获钱 听雨铃乐工度曲 99
第九十九回 赦反侧君念臣恩 了前缘人同花谢 100
第一百回 迁西内离间父子情 遣鸿都结证隋唐事 101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