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本草纲目》 红蓝花
释名 亦名红花、黄蓝。 气味 (花)辛、温、无毒。 主治 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一切肿疾。用红花熟捣取汁服。 喉痹壅塞。用药花捣烂,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为止。冬月无花,可用干花浸湿压汁煎服。 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红花煮酒服。 产后血晕。用红花一两研细,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 耳出水。用红花三钱半、枯矾五钱,共研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净,然后把药末吹入耳内。无花则用枝叶为末亦可。有的处方只用红花一味,不用枯矾。…
-
《本草纲目》 夏枯草
释名 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 (茎、叶)苦、辛、寒、无毒。 主治 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
-
《本草纲目》 鼠尾草
释名 乌草、小青,山陵翘。 气味 (花、叶)苦、微寒、无毒。 主治 大腹水肿。方见“马鞭草”条。 休息痢(时痢时止,久不愈)。用鼠尾草花捣成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长期下血。用鼠尾草、地榆各二两,加水二程式,煮成一升,一次 服完。病达二十年者,不过两服可愈,将药研为末,用水冲服亦可。 反花恶疮(疮内恶肉翻出,状如饭粒)。用鼠尾草根切细,和猪油捣烂敷患处。…
-
《本草纲目》 续随子
释名 千金子、千两金、菩萨豆、拒冬、联步。 气味 辛温、有毒。 主治 小便不通。用续随了(去皮)一两、铅丹半两,同炒,加蜜捣成团,装瓶中,埋阴焉得虎子。春末前取出,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木通汤化药送下。如病急,亦可临时合药。 水肿。用续随子一两,去壳,研细,压去油,再研细,分作七付,每治一人有一付。男子有酒下,女子用荆芥汤下。五更现服,不久,腹泻,但天大亮后泻自停。可另服厚朴汤补身体,习盐、醋一在昊,病即不复发。 症块。用续随子三十枚、腻粉二钱、青黛(炒)一钱,共研为末…
-
《本草纲目》 天门冬
释名 亦名门冬、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 气味 (根)苦、平、无毒。 主治 肺痿咳嗽,吐涎,回燥而不渴。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苑四合,浓煎成丸子。每服一丸,如杏仁大。一天服三次。 肺劳风热。用天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查干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服下。 风颠发作(耳如蝉鸣,两胁牵痛)。用天门冬(去心、皮),晒干,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宜久服。 小肠偏坠。用天门冬三钱、乌药五钱,水煎服。 痈疽。用天门冬三、五两,洗 净,捣细,以好酒 滤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再次 服药…
-
《本草纲目》 木鳖子
释名 木蟹。 气味 (仁)甘、温、无毒。(现代认为:木鳖子有大毒,不可食)。 主治 酒疸脾黄。用木鳖子磨醋服一、二碗,有腹泻即见效。 脚气肿痛。用木鳖仁,先切开。麸炒过,再切碎重炒,去油至尽,每两加厚桂半两,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发汗即愈。 阴疝偏坠。用木鳖子一个,磨醋调黄蘖、芙蓉两药细末,涂敷患入。 腹中痞块。用木鳖子仁五两,分别放入切开的两副猪肾中,煨熟,捣烂,再加黄连末三钱,与蒸饼一起和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三十丸,开水送下。 肛门痔痛。用木鳖仁三枚,捣成泥,倒入百沸汤一碗,乘热先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