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索隐案:篇言十二,实□十三者,贱夷狄不数吴,又霸在后故也。不数而□之者,阖闾霸盟上国故也。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①至周厉王,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鸣呼,师挚见之矣!②纣为象箸③而箕子唏。④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仁义陵迟,鹿鸣刺焉。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⑤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⑥乱自京师始,而共和行政焉。是后或力政,强乘弱,兴师不请天子。 然挟王室之义,⑦以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⑧诸侯恣行,⑨淫侈不轨,贼臣?子滋起矣。齐、晋、秦、楚其在成周微甚,封或百里或五十里。晋阻三河,齐……

  • 《史记》 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索隐六国,魏、韩、赵、楚、燕、齐,并秦凡七国,号曰“七雄”。 太史公读秦记,①至犬戎败幽王,周东徙洛邑,秦襄公始封为诸侯,作西?用事上帝,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②君子惧焉。及文公?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闲,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和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

  • 《史记》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索隐张晏曰:“时天下未定,参错变易,不可以年记,故列其月。”今案:秦楚之际,扰攘僭篡,运数又促,故以月纪事名表也。* 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闲,号令三嬗。①自生民以来,未始有受命若斯之亟②也。 注①集解音善。索隐古“禅”字,音?战反。三嬗,谓陈涉、项氏、汉高祖也。 注②索隐音己力反。亟训急也。 昔虞、夏之兴,积善累功数十年,德洽百姓,摄行政事,考之于天,①然后在位。汤、武之王,乃由契、后稷修仁行义十余世,不期而……

  • 《史记》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索隐应劭云:“虽名为王,其实如古之诸侯。”* 太史公曰:殷以前尚矣。周封五等:公,侯,伯,子,男。然封伯禽、康叔于鲁、?,地各四百里,亲亲之义,?有德也;太公于齐,兼五侯地,尊勤劳也。 武王、成、康所封数百,而同姓五十五,①地上不过百里,下三十里,以辅?王室。管、蔡、康叔、曹、郑,或过或损。厉、幽之后,王室缺,侯伯强国兴焉,天子微,弗能正。非德不纯,形势弱也。② 注①索隐案:汉书封国八百,同姓五十余。顾氏据左传魏子谓成?云“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是也。 注②索……

  • 《史记》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正义高祖初定天下,表明有功之臣而侯之,若萧、曹等。 太史公曰:古者人臣功有五品,以德立宗庙定社稷曰勋,以言曰劳,用力曰功,明其等曰伐,积日曰阅。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①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始未尝不欲固其根本,而枝叶稍陵夷衰微也。 注①集解应劭曰:“封爵之誓,国家欲使功臣传祚无穷。带,衣带也;厉,砥石也。河当何时如衣带,山当何时如厉石,言如带厉,国乃绝耳。” 余读高祖侯功臣,察其首封,所以失之者,曰:异哉新闻!书曰“协和万国”,迁于夏商,或数千岁。盖周封八百,幽厉之后,见于春秋。尚……

  • 《史记》 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太史公读列封至便侯,①曰:有以也夫!长沙王者,着令甲,称其忠焉。②昔高祖定天下,功臣非同姓疆土而王者八国。③至孝惠时,唯独长江全,禅五世,禅五世,④以无嗣绝,⑤意无过,为藩守职,信矣。故其泽流枝庶,毋功而侯者数人。⑥及孝惠讫孝景闲五十载,追修高祖时遣功臣,及从代来,吴楚之劳,诸侯子弟若肺腑,⑦外国归义,封者九十有余。咸表始终,当世仁义成功之著者也。 注①索隐便音鞭,县名也。吴浅所封。 注②集解邓展曰:“汉约,非刘氏不王。如芮王,故着令便特王。或曰以芮至忠,故着令也。”瓒曰:“汉以芮忠,故特王之……

  • 《史记》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索隐七十二国,太史公旧;余四十五国,褚先生补也。 太史公曰:匈奴绝和亲,攻当路塞;闽越擅伐,东瓯请降。二夷交侵,当盛汉之隆,以此知功臣受封侔于祖考矣。何者?自诗书称三代“戎狄是膺,荆荼是征”,①齐桓越燕伐山戎,武灵王以区区赵服单于,秦缪用百里霸西戎,吴楚之君以诸侯役百越。况乃以中国一统,明天子在上,兼文武,席卷四海,内辑亿万之?,岂以晏然不为边境征伐哉!自是后,遂出师北讨强胡,南诛劲越,将卒以次封矣。 注①集解毛诗传曰:“膺,当也。”郑玄曰:“征,艾。”索隐荼音舒。征音澄。 后进好事儒者褚先生……

  • 《史记》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制诏御史:“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 太史公曰:盛哉,天子之德!一人有庆,天下赖之。 【索隐述赞】汉氏之初,矫枉过正。欲大本枝,先封同姓。建元已后,藩翰克盛。主父上言,推恩下令。长沙济北,中山赵敬。分邑广封,振振在咏。?城御侮,晔晔辉映。百足不僵,一人有庆。……

  • 《史记》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索隐述赞】高祖初起,啸命?雄。天下未定,王我汉中。三杰既得,六奇献功。章邯巳破,萧何筑宫。周勃厚重,朱虚至忠。陈平作相,条侯总戎。丙魏立志,汤尧饰躬。天汉之后。表述非功。……

  • 《史记》 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

    *索隐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班氏谓之志,志,记也。 正义天地位,日月明,四时序,阴阳和,风雨节,?品滋茂,万物宰制,君臣朝廷尊卑贵贱有序,咸谓之礼。五经六籍,咸谓之书。故曲礼云“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云云。* 太史公曰:洋洋①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岂人力也哉?②余至大行礼官,③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尚矣。 注①索隐音羊。洋洋,美盛貌。邹诞生音翔。 注②正义言天地宰制万物,役使?品,顺四时而动,咸有成功,岂……

  • 《史记》 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正义天有日月星辰,地有山陵河海,岁有万物成熟,国有圣贤宫观周域官僚,人有言语衣服体貌端修,咸谓之乐。乐书者,犹乐记也,郑玄云以其记乐之义也。此于别录属乐记,盖十一篇合为一篇。十一篇者,有乐本,有乐论,有乐施,有乐言,有乐礼,有乐情,有乐化,有乐象,有宾牟贾,有师乙,有魏文侯。今虽合之,亦略有分焉。刘向校书,得乐书二十三篇,着于别录。今乐记惟有十一篇,其名犹存也。 太史公曰:余每读虞书,至于君臣相敕,维是几安,而股肱不良,万事堕坏,未尝不流涕也。成王作颂,推己惩艾,①悲彼家难,②可不谓战战恐惧,……

  • 《史记》 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王者制事立法,物度轨则,壹禀于六律,①六律为万事根本焉。② 注①索隐按:律有十二。阳六为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阴六为吕,大吕?夹钟?中吕?林钟?南吕?应钟是也。名曰律者,释名曰“律,述也,所以述阳气也”。律历志云“吕,旅,助阳气也”。案:古律用竹,又用玉,汉末以铜为之。吕亦称闲,故有六律?六闲之说。元闲大吕,二闲夹钟是也。汉京房知五音六律之数,十二律之变至六十,犹八卦之变为六十四卦也。 故中吕上生执始,执始下生去灭,上下相生,终于南事,而六十律毕也。 注②索隐律历志云“夫推……

  • 《史记》 卷二十六 历书 第四

    昔自在古,历建正作于孟春。①于时冰泮发蛰,百草奋兴,秭?先?。②物乃岁具,生于东,次顺四时,卒于冬分。③时鸡三号,卒明。④抚十二*[月]*节,卒于丑。⑤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幽者幼也,幽明者雌雄也。雌雄代兴,而顺至正之统也。日归于西,起明于东;月归于东,起明于西。正不率天,又不由人,⑥则凡事易坏而难成矣。 注①索隐按:古历者,谓黄帝调历以前有上元太初历等,皆以建寅为正,谓之孟春也。及颛顼?夏禹亦以建寅为正。唯黄帝及殷?周?鲁并建子为正。而秦正建亥,汉初因之。至武帝元封七年始改用太初历,仍以……

  • 《史记》 卷二十七 天官书 第五

    索隐案: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正义张衡云:“文曜丽乎天,其动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日者,阳精之宗;月者,阴精之宗;五星,五行之精。?星列布,体生于地,精成于天,列居错峙,各有所属,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 其以神着有五列焉,是有三十五名: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四布于方各七,为二十八舍;日月运行,历示吉凶也。” 中宫①天极星,②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③旁三星三公,④或曰子属。后句四星,⑤末大星正妃,⑥余三星后宫之属也。环之匡?十二星,藩臣。皆曰紫宫。……

  • 《史记》 卷二十八 封禅书 第六

    正义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 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言禅者,神之也。白虎通云:“或曰封者,金泥银绳,或曰石泥金绳,封之印玺也。”五经通义云:“易姓而王,致太平,必封泰山,禅梁父,*(荷)**[何]*?天命以为王,使理?生,告太平于天,报?神之功。” 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盖有无其应而用事者矣,未有睹符瑞见而不臻乎泰山者也。虽受命而功不至,至梁父矣而德不洽,洽矣而日有不暇给,是以即事用希。传曰:“三年不为礼,礼必废;三年不为乐,乐必坏。”每世之隆,则封禅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