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云: 佛佛佛,非异物,原是人心人性出, 弗同人处是慈悲,人弗同他因汩没; 灵根慧性虽本来,清净无为实道法, 大千世界只此中,莫认灵山在西域; 自成自度须自修,莫望慈航与宝筏, 嫡亲骨肉本分明,一体看承休鹘突; 若教走得路儿差,差之毫厘千里失。 话说唐半偈师徒四众,过了挂碍关,又复西行,一路上虽也有高山大水,只觉山光秀媚,水色澄清,全无险恶之气,师徒们欢心乐意而行。忽一日,行到一个地方,唐半偈在马上远远望见前面有人家,叫一声:“徒弟呀,行了许多路,腹中觉得有些饥了,前面有善信人家,须去化一顿饱……
语云: 善自善,恶自恶,善恶分途难假托。怎奈人心雕凿深,故令世界多舛错。持斋便认是菩提,诵经便道是活佛,谁知尽是贪嗔痴,种出众生毛与角。须知我佛清净心,色色空空都不着;一念天堂已上登,但思地狱便堕落。纵有灵明大辩才,转念如圜费揣度。我愿真修自证盟,莫向他人觅衣钵。 话说唐半偈师徒四人,脱离了蜃腹之苦,辞了众百姓,欢欢喜喜又复西行。又行了月余程途,忽远远望见一座高山拦路。唐半偈问道:“徒弟呀,你看前面又见高山拦路,不知是凶是吉,须要仔细。”小行者先已看见,听得师父问他,又细细观望了一回道:“师父……
诗曰: 千重云水万重山,南北东西道路宽, 浪迹浮踪何处觅?心头痛痒自相关。 又曰: 形骸授去偏无影,精爽通来若有形, 慢道昭昭还寂寂,须知赫赫在冥冥。 话说不老婆婆,被小行者推跌了一跤,急急爬将起来看时,小行者已提着铁棒过山去了,欲要去赶,又因被小行者铁棒搅得情昏意荡,玉火的钳口散漫,料赶上也夹他不住;欲待任他去了,心下却又割舍不得。乃长叹一声道:“我不老婆婆既得了此玉火钳,这孙小行者受仙传了此金箍铁棒,自然是天生一对,就该厮伴着朝夕聚首取乐才是,奈何彼此异心,各不相顾?他既携了金箍铁棒远上灵……
诗曰: 天生万物物生情,慧慧痴痴各自成, 一念妄来谁惜死?两家过处只闻名, 迷中老蚌还贪合,定后灵猿扰不惊; 铁棒玉钳参得破,西天东土任横行。 话说孙小行者,被不老婆婆拦住在大剥山前,定要与他使棒耍子。小行者道:“要耍棒你须拚得三死。”不老婆婆问他是哪三死?小行者道:“第一是我这条金箍铁棒乃大禹王定海神珍铁,重十万八千斤,打将下来比泰山还重,我看你那玉火钳,虽说是女娲氏遗下的神物,在当时止不过为炉灶中烧火之用,脆薄薄两片,怎架得起我的铁棒?多分要一棒打死你,挤得拚不得?”不老婆婆笑道:“我这玉……
词曰: 海大何尝自满,天高从不多言。檐铃角铎闹喧喧,只是此中褊浅。 慢说筋能成棒,安知肉可为钳?阖开二字岂徒然,敢请世人着眼。 右调〔西江月〕 话说唐半偈与小行者,扫除六贼,杀尽三尸,救了刘家一门性命,绝了皮囊山一境祸根,欢欢喜喜又复西行。行了月余,并无阻滞。唐半偈更加欢喜道:“这此时一路来甚觉太平,想是渐渐与西天相近了。”小行者笑道:“西天近是近了,路上太平不太平,却与西天有甚相干?”唐半偈道:“西天佛地,佛法清净,故道路太平。怎不相干?”小行者道:“若依师父这等说,要成佛清净,只须搬在西天……
词曰: 试问谁扶性命?全凭气血相调。明中剥削暗中销,皮骨如何得老。 况助腐肠之药,又加伐性之刀。慢言大数莫能逃,多是自家送了。 右调〔西江月〕 话说唐长老,蒙造化小儿解放西行,十分感激,小行者一路上细说赌赛跳圈遇着老君指点之事,大家欢喜不尽,不觉又行了数千程途。一日,忽行到一处,因天寒日短,赶不到大乡大村,只望见野中有三、四家草舍人家,师徒们没法,只得赶到人家去借宿。此时,天色昏黑,刚走到门前,小行者正待敲门,忽听得里面哭声甚哀,忙停住了手。欲待不敲,却又天晚了,没别处借宿,只得轻轻的敲了两下……
语云: 莫怨莫怨,人世从来多缺陷。祖宗难得见儿孙,富贵终须要贫贱。此乃天运之循环,不许强梁长久占。若思永永又绵绵,惟有存心与积善。 话说孙小行者,在西天门上与金星商量,金星细问其缘故。小行者因细细说道:“我跟唐帅父往西天求解,才走到葛、滕村,忽遇一个妖怪,自称是缺陷大王,专门在平地上弄陷阱跌人。找老师父行不上三、五里路,就被他跌了几跤。不是我们有些手段扶持,已遭毒手矣!后在村中访问,方知是他作祟。我因寻到山中与他赌斗,他斗我不过,竟钻入地中躲了,任你百般辱骂,只是不出来。老师父又过去不得,无法……
诗曰: 平平道理没低高,就是灵山也不遥。 既已有人应有鬼,须知无佛便无妖, 死生祸福凭谁造,苦乐悲欢实自招; 若识此中真妙义,求经求解亦徒劳。 话说唐半偈与小行者师徒四众,自分身解脱而来,一路上无挂无碍,好不快活,又不知不觉行了数千里路,忽又一座高山阻路。唐半偈在马上看见,便问小行者道:“前面怎么又有高山了?”小行者道:“从大唐国到灵山,算起程途来有十万八千里之遥;似这般高山峻岭也不计其数,只好看做平平大道,坦坦而行,方容易得到。我们出门才过不上三、五处,怎么就惊讶起来?”唐半偈道:“不是惊讶……
诗曰: 不生不死只虚空,色相烟云声气风, 日月往来磨莫破,古今推测渺难穷, 一元酝酿浑无意,万化氤氲却有功; 若觅如来真佛性,清清净净在其中。 话说解脱老怪与钳口妖精算计定,要捉唐长老,只得抖擞精神,带领二十九坑妖精重复到前山来邀截。老怪与众妖败过一阵,虽说猛勇向前,终有三分胆怯,望见小行者开路而来,早远远的吆天喝地。小行者看见光景是虚张声势,便挺着铁棒一路打来。老怪勉强拦住赌斗,然脚步渐渐退将下来。众妖惟一味吆喝,却无半个人敢出力相帮。杀了半晌,小行者早赶过一、二里远,沙弥看见,与猪一戒说道……
诗曰: 漫言天地渺无涯,缚束英雄只寸丝, 爱恶难消何况欲,贪心不尽又加痴。 虽然来处原无也,争奈归时已有之, 莫倚金刀能解脱,碎尸万段未曾离。 话说解脱大王闻知四个和尚公然过山,心中大怒,问:“谁人与我拿来?”说不了,只见众妖中闪出一个妖精来,大声叫道:“待我去拿来,待我去拿来!”你道那妖精怎生模样?但见: 矗直尖头快如钢钻,环圆暴眼突似铜铃。长又长,瘦又瘦,自夸其顶天立地;粗不粗,细不细,人畏其彻后通前。左摇右曳,活泼如梨花乱点;上撩下拨,轻松似玉蟒翻飞。处己无情,名高浑铁;为人有力,利断顽……
诗曰: 阴能死兮阳能生,阴阳生死岂容情, 百骸不属原无气,一窍相通使有声。 到底妖邪难胜正,从来奇怪不如平, 慢言诡计多机巧,毕竟真修待佛成。 话说媚阴和尚,摄了唐半偈,在窀穸庵逼他杀血生阳,被唐半偈说出许多利害,正在踌躇,忽听得猪一戒叫喊来讨师父,心下想道:“唐半偈之言不差,果然就寻来了。但事已至此,住手不得,待我将阴风阴气先结果了他,慢慢再来处他不迟。”因开了庵门往外一望,只见猪一戒精赤着身体,手提着钉耙向庵前打来,满身冷雾寒烟,他俱不怕。媚阴着忙道:“好狠和尚!若容他近庵,这些朽骨墙垣禁……
诗曰: 佛也人兮妖也人,却从何处辨虚真? 须眉耳目皆成面,手足肩腰总是身, 养血弄形形弄影,积精生气气生神; 欲知邪正何差别,好向灵台去问津。 话说唐半偈师徒三人,斩断葛藤,倒拖着死獾子妖怪,驾云回葛家来。此时,葛根、滕本两个老儿正在那里疑疑惑惑,不知他二人可有手段救得唐师父。忽见半空中师徒三人落下云头,竟到草堂。猪一戒将死妖怪掼在阶下,两个老儿又惊又喜道:“救得唐师父回来便是万幸,怎么当真的把妖怪都打死拖了来!真活佛,真罗汉!”小行者道:“我们佛家专要救苦救难,难道现放着一个妖怪在此害人,不……
诗曰: 一心归后万缘随,气合岂容形暂离, 西虎既于金有约,东龙漫道木无期。 苦寻踪迹常常误,只论因缘每每奇, 莫怪老僧饶谎舌,荒唐妙理胜圆夷。 话说五行余气山的山神、土地,因小行者与猪一戒要寻见净坛使者,只得指引说道:“此去西北,只有十里就是哈泌国,今夜哈泌国王在无量寺大修佛事,净坛使者定在那里。小圣与小天蓬要见,只消那里去寻。”小行者听了大喜道:“既在那里,你二神回避吧。”山神、土地退去。小行者遂同猪一戒向西北而来。不多时,望见一座城池,知是哈泌国,因按落云头,找到无量寺,果然有许多和尚在那……
诗曰: 瑶台皎皎一片月,玉宇棱棱千尺冰, 冷淡家风清净理,如斯方不愧为僧。 又曰: 隔花犬吠大和尚,夹岸藤缠小法师, 白昼野狐灯日盛,不知何处可无为? 话说唐半偈与小行者,辞别了唐王,出离长安大国,往西前进。此犹是中华地界,一路平安。不几日,过了巩州地方,行到一处,天色晚了,见路旁一个小庵,小行者扶唐半偈下马,就将行李放在马上,牵了进去借宿。这庵儿虽小,却十分精严富丽。二人将走到佛堂,早有一个少年和尚出来迎问道:“二位老师何来?”唐半偈忙问讯道:“贫僧奉唐天子敕命,往西天大雷音寺拜见我佛,求取……
诗曰: 皮毛只合辨雌雄,真性真修隐在中, 美玉噗开疑怪石,瑶琴景下认焦桐。 有星拱处皆朝北,无水流来不向东; 莫道奇奇还怪怪,从来异异见同同。 话说唐半偈与小行者,棒喝了野狐禅,一路清清净净望西而行。点石又选了一、二十个猛勇僧人赶来护送,就要求他除佛化寺的妖怪,行了三、四日方到得五行余气山脚下。众僧指点道:“转过山嘴,一直上去二、三里,便望得见佛化寺了。”小行者恐怕妖怪惊了师父,就叫众僧在山脚下寻个农户人家,请唐半偈下了马,说道:“师父请在此少坐片时,待我上山去看看是个什么妖怪?好歹结果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