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名 紫苏、赤苏、桂荏。 气味 (茎、叶)辛、温、无毒。 主治 伤寒气喘。用紫苏一把加水三升煮成一升,慢慢饮用。 劳复食复。用紫苏叶煮汁二升饮下。亦可加生姜、豆豉同煮。 霍乱用满。用能吐,用生紫苏捣成汁服,或用干紫苏煮汁服亦可。 九伤出血不止。用嫩紫苏叶加桑叶一起,捣烂敷贴伤处。 跌伤出血。用紫苏捣烂敷伤处,伤口自合。又方:用陈紫苏圳蘸伤处流出的血揉烂敷伤。血不成脓,愈后亦无瘢痕。 疯狗咬伤。用紫苏叶嚼烂敷伤口。 乳痈肿痛。和紫苏煎汤,随进服下,另取紫苏捣烂敷痛处。 咳嗽气短。用紫苏茎叶二钱、人…
释名 鸡苏、香苏、龙脑薄荷 、芥苴。 气味 (茎、叶)辛、微温、无毒。 主治 漏血促使煞费苦心,用水苏煮汁一升服。 吐血、下血。用水苏茎叶,煎汁服。 吐血咳嗽。用水苏焙干研细,每服一钱,米汤送下。 鼻血不止。用水苏五合,香豉二俣,同捣烂,搓成小团,如枣核在、塞鼻孔中,鼻血即止。又方:水苏二两,防风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同时以水苏叶塞鼻。又方:水苏、生地典,等分为末,冷水送服。 鼻渊(按:鼻渊俗名脑漏,鼻中不断流水、流脓,或脓中带血)。用水苏叶、麦站科、川 芎、桑白皮、炙黄芪、炙甘草…
释名 节华、女节、女华、女茎、日精、更生、傅延年、金蕊、阴成、周盈。 气味 (花)苦、平、无毒。 主治 风热头痛。用菊花、石膏、川芎各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半,茶调下。 膝风痛。用菊花、陈艾叶作护膝。 病后生翳。用白菊花、蝉蜕,等分为末,每用二、三钱,加蜜少许,水煎服。 妇女阴肿。用甘菊苗捣烂煎汤,先熏后洗。 眼目昏花。用甘菊花一斤、红椒(去目)六两,共研为末。加淅地黄汁和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临睡时茶送下。 附方 菊花的功用清热解毒,平肝明目。…
释名 亦名 赦。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防痘入目。用燕脂、蛤粉,共研为末。嚼汁点小儿眼内。 痘疮倒陷。用干燕脂三钱、胡桃(烧存性)一个,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胡荽煎酒送下。服两次即可见效。 漏疮肿痛。用猪胆七个、燕脂子十个,洗水和匀,搽患处,几次即愈。…
释名 苦薏。 气味 (根、叶、茎、花)苦、辛、温、有小毒。 主治 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又方:野菊花茎叶、苍耳草各一把,共捣烂,加入酒一碗,绞取汁取;仍以药渣敷患处。要出汗才好。又方:夏日采苍耳叶,秋日采野菊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释名 覆闾。 气味 (子)苦、微寒、无毒。 主治 瘀血不散。变成痈肿。用生淹闾捣汁一升内服。 月经不通。用淹闾子一升、桃仁二升(酒浸,去皮尖),研匀,放入酒二斗中浸封。五日后,每饮三合。一天服三次。 产后血痛。和淹闾子一两,水一升,童便二杯,同煎服。…
释名 冰台、医草、黄草艾蒿。 气味 苦、微温、无毒。 主治 流行伤寒(头痛。大烧,脉盛等)。用干艾叶三程式,加水一斗,煮成一程式,一次服完。出汗为好。 妊中作寒(大烧,发斑一由红变黑溺血)。用艾叶一团,如鸡蛋大,加酒三升,煮成二升半,分两次服。 中风口歪。用五寸左右的小竹筒一根,一头插入耳内。 中风口噤。用熟艾灸承浆穴与颊车穴,各五壮。 咽喉肿痛。用嫩艾捣汁,细细咽下。又方:用艾叶一把,同醋捣烂,敷喉部。 癫痫诸风。用熟艾灸前后阴之间。灸数随年岁增减。 小儿撮口脐风。用艾叶烧灰。满填脐中,外用布…
释名 亦名消夫蓝、撤法即。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亦治惊悸。…
气味 (茎、叶)苦、平、微寒 、无毒。 主治 大热黄疸。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遍身风痒。用茵陈煮浓汤洗 浴即愈。 疬疡风病(按:此病是身上出现斑块,白色成片)。用茵陈蒿两把,加水一斗五程式,煮成七升,先以皂荚汤洗,再以茵陈汤洗。隔一天洗一次。 风疾挛急(按:指手足不能自由伸缩)。用茵陈蒿一斤 、秫米一石、面三斤,和匀照常法酿酒,每日饮服。 遍身典疸,用茵陈蒿一把,同生姜一块捣烂 ,每日擦胸前和四肢。 眼热红肿。用茵陈蒿、车前子等分,煎汤,…
释名 草高、方溃、牵、狈蒿、香蒿。 气味 吐、茎、根、子:苦、寒、无毒。 青蒿子:气味、甘、冷,无毒。 主治 痨病。用青蒿锉细,加水三升、童便五升同煎至一升半,去渣留汁再煎成膏,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腹时及临星时各用温酒送下。 虚劳盗汗,烦热口干。用青蒿一斤,取汁熬膏,加人参末麦站冬末各一两,熬至能捏丸时,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饭后服,米汤送下。此方名“青蒿丸”。 疟 疾寒热。用青蒿一把,加水二升,捣汁服。 温疟(只热不冷,痰多)。用青蒿二两,在童便不浸过,焙干,加铅丹半两…
释名 由胡、蒌蒿、蘩。 气味 (苗、根)甘、平、无毒。 主治 风寒湿痹、恶疮癞疾、夏月暴痢等。能杀河豚鱼毒。…
释名 亦名红花、黄蓝。 气味 (花)辛、温、无毒。 主治 风疾兼腹内血气痛。用红花一两,分为四份。先取一份以酒一升,煎成一杯半,一次服下。不止,再服。 一切肿疾。用红花熟捣取汁服。 喉痹壅塞。用药花捣烂,取汁一小升服下,病愈为止。冬月无花,可用干花浸湿压汁煎服。 胎死腹中,或胎衣不下。用红花煮酒服。 产后血晕。用红花一两研细,分作二服,每服以酒二碗煎成一碗送下。 耳出水。用红花三钱半、枯矾五钱,共研为末,先用棉花把耳擦净,然后把药末吹入耳内。无花则用枝叶为末亦可。有的处方只用红花一味,不用枯矾。…
释名 益母、益明、贞蔚、推、野天麻猪麻、郁臭草、苦低草、夏枯草、土质汗。 气味 (子)辛、甘、微温、无毒。(茎、叶)辛、微温、无毒。(花)微苦、甘、无毒。(根)甘、无毒。 主治 妇女胎前产后各种疾病。用连根收采的正在开花的益母草,阴干后,取叶及花、子,碾为细末,加炼蜜和丸,如弹子大。每服不限丸,数,以病愈为度。如做成梧子大的丸子,则每服为五十至七十丸。服药时,随不同的病症,用不同的汤汁送下: 胎前脐腹前或作响,用米汤; 腹痛胎动,下血不止,用当归汤; 胎衣不下,死胎不下,横生倒产,用炒盐汤; 产…
释名 夕句、乃东、燕面、铁色草。 气味 (茎、叶)苦、辛、寒、无毒。 主治 肝虚目痛(冷泪不止,羞明畏日)。用夏枯草半两、香附子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一钱,茶汤调下。 赤白带下。夏枯草开花时,采来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饭前服,米汤送下。 血崩。用夏枯草研为末,每服一小匙,米汤调下。 产后血晕,心气欲绝,用夏枯草捣烂,绞汁服一碗,极效。 打伤、刀伤。把夏枯草在口中嚼碎后敷在伤处。 汗斑白点。用夏枯草煎成浓汁,每天洗患处。 瘰疬(不论已溃未溃,或日久成漏)。用夏枯草六两,加水两杯,煎至七成,吃完饭过…
释名 金寄奴、乌藤菜。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大小便血。用刘寄奴研末,茶调匀,空心服二钱即止。 打伤瘀血,伤及腹内,用刘寄奴、骨碎补、延胡索各一两,加水二升,煎至七合,又倒入酒和童便各一合,一次温服。 霍乱转痢用刘寄奴草煎汁内服。 汤火伤。用刘寄奴捣末。先以鸡毛沾糯米资浆扫伤口,然后把药末敷上。 赤白痢。用刘寄奴、乌梅、白姜等分,水煎服。赤多、加乌梅;白多,加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