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别集类
  4. 集部
  5. 《曾国藩家书》

《曾国藩家书》

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

+ -

四位老弟足下:

二月有折差到京,余因眼蒙,故未写信,三月初三,接到正月付四所发家信,无事不详悉,欣喜之至!此次眼尚微红,不敢多作字,故未另禀堂上,一切详此书中,烦弟等代禀告焉,去年所寄,余有分债亲族之意,厥后屡次信问,总未详明示悉,顷奉父亲示谕云:“皆已周到,酌量减半。”然以余所闻,亦有过于半者,亦有不及一半者,下次信来,务求九弟开一单告我为幸!

受恬之钱,既专使去取,余又有京信去,想必可以取回,则可以还江岷山东海之项矣,氓山东海之银,本有利息,余拟送他高丽参共半斤,挂屏对联各一付,或者可少减利钱,待公车归时带回。父亲手谕,要寄百两回家,亦待公车带回,有此一项,则可以还率五之钱矣,率五想已到家,渠是好体面之人,不合责备他,惟以体面待他,渠亦自然学好。兰姊买田,可喜之至!惟与人同居,小事要看松些,不可在讨人恼。

欧阳牧云要与我重订婚姻,我非不愿,但渠与其妹是同胞所生,兄妹之子女,犹然骨肉也,古者婚姻之道,所以厚别也,故同姓不婚,中表为婚,此俗礼之大失,譬如嫁女而号泣,奠礼而三献,丧事而用乐,此皆俗礼之失,孝辈不可不力辨之,四弟以此义告牧云,吾徐当作信复告也。

罗芸皋于二月十八日到京,路上备尝辛苦,为从来迸京者所未有,地廿七日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补行复试,所带小菜布匹茶叶,俱已收到,但不知付物甚多,何以并无家信?四弟去年所寄诗,已圈批寄还,不知收到否?汪觉庵师寿文,大约在八月前付到。五十已纳征礼忧,可贺可贺!朱家气象甚好,但劝其少学官款,我家亦然,啸山接到咨文,上有祖母已殁字样,甚为哀痛,归思极迫,余再三劝解,场后即来余寓同住,我家共住三人,郭二于二月初八日到京,复试二等第八。树堂榜后要南归,将来择师尚未定。

六弟信中言功课在廉让之间,引语殊不可解,所需书籍,惟《子史精化》家中现有,准托公车带归,《汉魏六朝百三家》,京城甚贵,余已托人在扬州买,尚未接到。《稗海》及《绥寇纪略》亦贵,且寄此书与人,则帮人车价,因此书尚非吾弟所宜急务者,故不买寄,元明名古文,尚无选本,近来邵蕙西已选元文,渠劝我选明文,我因无暇,尚未选,古文选本,惟姚姬传先生所选本最好,吾近来圈过一遍,可于公车带回,六弟用墨笔加圈一遍可也。

九弟诗大进,读之为之距跃三日,即和四章寄回,树堂筠仙意城三君,皆各有和章,诗之为道,各人门径不同,难执一已成见以概论,吾前教四弟学袁简斋,以四弟笔情与袁相近也,今观九弟笔情,则与元遗山相近,吾教诸弟学诗无别法,但须看一家之专集,不可读选本,以汨没性灵,至要至要!

吾于五七古学社韩,五六律学杜,此二家无一字不细看,外此则古诗学苏黄,律诗学义山,此三家,亦无一字不着,五家之外;则用功浅矣,我之门径如此,诸弟或从我行,或别寻门径随人性之所近而为之可耳,余近来事极紊,然无日不着书,今年已批韩诗一部,正月十八批毕,现在批史记三之二,大约四月可批完。诸弟所看书,望详示,邻里有事,京望示知,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五年三月初五日)

修身篇
禀父母·谨守父亲保身之则 1
禀父母·痛改前非自我反省 2
致诸弟·明师益友虚心请教 3
禀父母·劝弟勿夜郎自大 4
致诸弟·劝弟谨记进德修业 5
致诸弟·劝弟切勿恃才傲物 6
禀父母·做事当不苟不懈 7
致诸弟·劝宜力除牢骚 8
致四弟·不宜露头角于外 9
致九弟·劝宜息心忍耐 10
致九弟·劝弟须保护身体 11
致九弟·做人须要有恒心 12
致九弟·言凶德有二端 13
致九弟·愿共鉴诫二弊 14
致九弟·注意平和二字 15
致四弟·必须加意保养 16
致九弟四弟·早起乃健身之妙方 17
致九弟·宜平骄矜之气 18
致九弟李弟·须戒傲惰二字 19
致四弟·用药须小心谨慎 20
致四弟·不宜非议讥笑他人 21
致九弟季弟·做人须清廉谨慎勤劳 22
致九弟季弟·必须自立自强 23
致九弟·望勿各逞己见 24
致九弟季弟·治身宜不服药 25
致九弟季弟·服药不可大多 26
致四弟·劝弟须静养身体 27
致四弟·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 28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 29
致九弟·只问积劳不问成名 30
致九弟·万望毋恼毋怒 31
致九弟·宜以自养自医为主 32
致九弟·凡郁怒最易伤人 33
致四弟·述养身有五事 34
致九弟·宜自修处求强 35
致九弟·时刻悔悟大有进益 36
致九弟·必须逆来顺受 37
劝学篇
禀父母·闻九弟习字长进 38
禀父母·教弟写字养神 39
禀父母·劝两弟学业宜精 40
致诸弟·述求学之方法 41
致诸弟·读书宜立志有恒 42
致诸弟·勉励自立课程 43
致诸弟·讲读经史方法 44
致六弟·述学诗习字之法 45
致诸弟·劝述孝悌之道 46
致诸弟·温经更增长见识 47
致诸弟·勿为时文所误 48
禀父母·教弟注重看书 49
致诸弟·必须立志猛进 50
致诸弟·读书必须有恒心 51
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 52
致诸弟·评文字之优劣 53
致四弟·读书不可太疏忽 54
致四弟·宜劝诸侄勤读书 55
致四弟九弟·宜居家时苦学 56
致九弟·讲求奏议不迟 57
致四弟九弟·谆嘱瑞侄用功 58
致四弟九弟·述为不学有四要事 59
治家篇
禀父母·述家和万事兴 60
禀父母·教弟以和睦为第一 61
致诸弟·教弟婚姻大事须谨慎 62
禀父母·勿因家务过劳 63
禀叔父母·勿因劳累过度 64
致诸弟·无时不想回家省亲 65
致诸弟·告诫弟弟要清白做人 66
致诸弟·述改建祖屋之意见 67
致诸弟·拟定于明年归家探亲 68
致诸弟·迎养父母叔父 69
谕纪泽·料理丧母之后事离京 70
谕纪泽·携眷赶紧出京 71
谕纪泽·家眷万不可出京 72
谕纪泽·勤通书信不必挂念 73
谕纪泽·家眷在京须一切谨慎 74
致诸弟·在家宜注重勤敬和 75
致诸弟·勿使子侄骄奢淫佚 76
谕纪泽·宜教家人勤劳持家 77
致四弟·宜常在家侍侯父亲 78
致四弟·不宜常常出门 79
致四弟·得两弟为帮手 80
致九弟·归家料理祠堂 81
致四弟季弟·在家里注重种蔬等事 82
致诸弟·宜兄弟和睦又实行勤俭二字 83
致诸弟·述家庭不可说利害话 84
致诸弟·述六弟妇治家贤慧而命最苦 85
致诸弟·述起屋造祠堂 86
致四弟·治家有八字诀 87
致四弟·居乡要诀宜节俭 88
致九弟季弟·做后辈宜戒骄横之心 89
致四弟·教子侄宜戒骄奢佚 90
致四弟·教子侄做人要谦虚勤劳 91
致四弟·教子弟去骄气惰习 92
致四弟·教子弟牢记祖训八字 93
致四弟·教弟必须爱惜物力 94
致四弟·惜福贵乎勤俭 95
致九弟·欣悉家庭和睦 96
致四弟·教子勤俭为主 97
致四弟·宜以耕读为本 98
理财篇
禀祖父母·述告在京无生计 99
禀祖父母·述京中窘迫状 100
禀父母·筹划归还借款 101
禀父母·借银寄回家用 102
禀父母·在外借债过年 103
禀父母·家中费用窘迫 104
禀祖父母·要叔父教训诸弟以管家事 105
禀祖父母·无钱寄回家 106
禀父母·寄银还债济人 107
致诸弟·取款及托带银 108
禀父母·送参冀减息银 109
禀父母·取借款须专人去 110
禀父母·在京事事节俭 111
禀叔父母·托人带银两归家 112
致诸弟·家中务请略有积蓄 113
谕纪泽·托人带银至京 114
致诸弟·带归度岁之资 115
致九弟·述捐银作祭费 116
致九弟·劝捐银修祠堂 117
禀祖父母·请给族人以资助 118
禀祖父母·先馈赠亲戚族人 119
致诸弟·述接济亲戚族人之故 120
禀祖父母·赠亲戚族人数目 121
禀叔父母·请兑钱送人 122
致诸弟·节俭置田以济贫民 123
致九弟·顺便可以周济 124
致九弟·周济受害绅民 125
致四弟九弟·千里寄银礼轻义重 126
致四弟·送银子共患难者 127
交友篇
致诸弟·交友拜师宜专一 128
致诸弟·必须亲近良友 129
禀叔父·不辞劳苦料理朋友的丧事 130
致诸弟·交友须勤加来往 131
致诸弟·切勿占人便宜 132
禀父母·述接待朋友之法 133
致九弟·患难与共勿有遗憾 134
致九弟·述挽胡润帅联 135
致九弟季弟·述有负朋友 136
为政篇
禀祖父母·述与英国议和 137
禀父母·述盘查国库巨案 138
禀父母·具折奏请日讲 139
致诸弟·具奏言兵饷事 140
致诸弟·进谏言戒除骄矜 141
致诸弟·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 142
致九弟季弟·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 143
致九弟·暂缓祭祀望溪 144
致季弟·述长江厘卡太多季弟左右 145
致九弟季弟·述筹办粤省厘金 146
致九弟·述抽本省之厘税 147
致九弟·处事修身宜明强 148
致诸弟·喜述大考升官 149
禀祖父母·报告荣升侍讲 150
禀祖父母·报告考差信 151
禀祖父母·报告补侍读 152
致诸弟·喜述得会试房差 153
致诸弟·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 154
禀父母·万望匆入署说公事 155
禀叔父母·报告升翰林院侍读学士 156
禀父母·敬请祖父换蓝顶 157
禀父母·拟为六弟纳监 158
禀父母·报告两次兼职 159
禀父母·请勿悬望得差 160
禀父母·附呈考差诗文 161
禀父母·贺六弟成就功名 162
禀父母·请敬接诰封轴 163
禀父母·不敢求非分之荣 164
禀父母·请四弟送归诰轴 165
禀父母·谨遵家命一心服官 166
致诸弟·述升内阁学士 167
致诸弟·喜述补侍郎缺 168
致诸弟·述奉旨为较射大臣 169
致诸弟·喜闻九弟得优贡 170
致九弟·为政切不可疏懒 171
致九弟·述弟为政优于带兵 172
致四弟·述坚守作战之困难 173
致九弟·述兄弟同获圣恩 174
致九弟·申请辞退一席 175
致九弟·述让纪瑞承荫 176
致九弟·述纪梁宜承荫 177
致九弟·述奏议乃为臣之事 178
致九弟·不必再行辞谢 179
致九弟·战事宜自具奏 180
致四弟·兄弟同蒙封爵 181
致四弟九弟·述应诏面陛之策 182
用人篇
致诸弟·述营中急需人才 183
致诸弟·调彭雪琴来江 184
致九弟·催周凤山速来 185
致九弟·交人料理文案 186
致九弟·愧对江西绅士 187
致九弟·宜以求才为在事 188
致九弟·拟保举李次青 189
致九弟季弟·拟和陈射仙办大通厘金 190
致九弟·述告办事好手不多 191
致沅弟季弟·随时推荐出色的人 192
致九弟季弟·述杨光宗不驯 193
致沅弟季弟·嘱文辅卿二语 194
致九弟·宜多选好替手 195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