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子部
  4. 医家类
  5.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

十二经井穴(杨氏)

+ -

手太阴井:少商

人病膨胀,喘咳,缺盆痛,心烦,掌热,肩背疼,咽痛喉肿。斯乃以脉循上膈肺中,横过腋关,穿过尺泽入少商,故邪客于手太阴之络,而生是病。

可刺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也,手大指侧。刺同身寸之一分,行六阴之数各一痏,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灸三壮。

手阳明井:商阳

人病气满,胸中紧痛,烦热,喘而不已息。斯乃以其脉自肩端入缺盆,络肺;其支别者从缺盆中直而上颈,故邪客于手阳明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手阳明大肠井穴商阳也,在手大指次指爪甲角。刺入一分,行六阴之数,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灸三壮。

足阳明井:厉兑

人病腹心闷,恶人火,闻响心惕,鼻衄唇喎,疟狂,足痛,气蛊,疮疥,齿寒。乃脉起于鼻交頞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故邪客于足阳明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阳明胃经井厉兑,足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韭许。刺一分,行六阴数,左取右,食顷已。

足太阴井:隐白

人病尸厥暴死,脉犹如常人而动,然阴盛于上,则邪气重上,而邪气逆,阳气乱,五络闭塞,结而不通,故状若尸厥,身脉动,不知人事,邪客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络,此五络,命所关。

可初刺足太阴脾隐白,二刺足少阴肾涌泉,三刺足阳明胃厉兑,四刺手太阴肺少商,五刺手少阴心少冲,五井穴各二分,左右皆六阴数。不愈,刺神门;不愈,以竹管吹两耳,以指掩管口,勿泄气,必须极吹蹙,才脉络通,每极三度。甚者灸维会三壮。针前后各二分,泻二度,后再灸。

手少阴井:少冲

人病心痛烦渴,臂厥,胁肋疼,心中热闷,呆痴忘事,颠狂。斯乃以其脉起于心,支从心系侠喉咙,出向后腕骨之下,直从肺,行腋下臑内,循廉肘内通臂,循廉抵腕,直过神门脉,入少冲。

可刺手心经井少冲,手小指内侧交肉者如韭叶。刺一分,行六阴数,右取左,若灸三炷,如麦大,不已,复刺神门穴。

手太阳井:少泽

人病颔肿,项强难顾,肩似拔,臑似折,肘臂疼,外廉痛。斯乃以其脉起小指,自少泽过前谷,上循臂内至肩入缺盆,向腋,络心间,循咽下膈,抵胃;支从缺盆上颈颊,至目锐眦入耳,复循颊入鼻雜,斜贯于颧,故邪客于太阳络,生是病。

可刺手小肠井少泽,小指外侧与肉相交如韭叶。刺一分,六阴数各一痏,左病右取。若灸如小麦炷,三壮止。

足太阳井:至阴

人病头项肩背腰目疼,脊痛,痔疟,颠狂,目黄泪出,鼻流血。斯乃经之正者,从脑出,别下项;支别者,从膊内左右别下,又其络从上行,循眦上额,故邪客于足太阳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太阳膀胱井至阴,小指外侧韭叶。行六阴数,不已,刺金门五分,灸三壮;不已,刺申脉三分,如人行十里愈。有所坠,瘀血留腹内,满胀不得行,先以利药,次刺然谷前脉出血立已。不已,刺冲阳三分(胃之原)及大敦见血(肝之井)。

足少阴井:涌泉

人病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斯乃脉上贯肝膈,走于心内,故邪客于足少阴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少阴肾井涌泉,足心中。刺三分,行六阴数,见血出,令人立饥欲食,左取右,素有此病,新发,刺五日愈,灸三壮。

手厥阴井:中冲

人病卒然心痛,掌中热,胸满膨,手挛臂痛,不能伸屈,腋下肿平,面赤目黄,善笑,心胸热,耳聋响。斯乃以其包络之脉,循胁过腋下,通臑内,至间使入劳宫,循经直入中冲;支别从掌循小指,过次指关冲,故邪客于手厥阴络,生是病。

可刺手厥阴心包井中冲,中指内端去甲韭叶。刺一分,行六阴数,左取右,如食顷已。若灸可三壮,如小麦炷。

手少阳井:关冲

人病耳聋痛,浑浑目疼,肘痛,脊间心后疼甚。斯乃以其脉上臂,贯臑外循肩上,交出少阳缺盆、膻中、膈内;支出颈项耳后,直入耳中;循遍目内眦,故邪气客于少阳之络,生是病。

可刺手少阳三焦井穴关冲也,手小指次指去爪甲与肉交者如韭叶许。刺一分,各一痏,右取左,如食顷已。如灸三壮不已,复刺少阳俞中渚穴。

足少阳井:窍阴

人病胸胁足痛,面滞,头目疼,缺盆腋肿汗多,颈项瘿瘤强硬,疟生寒热。乃脉支别者,从目锐下大迎,合手少阳抵项,下颊车,下颈合缺盆以下胸,交中贯膈,络肝胆,循胁,故邪客于足少阳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少阳胆井窍阴,在次指与肉交者如韭叶许。刺一分,行六阴数,各一痏,左病右取,如食顷已。灸可三壮。

足厥阴井:大敦

人病卒疝暴痛,及腹绕脐上下急痛。斯乃肝络去内踝上五寸,别走少阳;其支别者,循胫上睪,结于茎,故邪客于足厥阴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厥阴肝经井穴大敦,大指端。行六阴数,左取右,素有此病,再发,刺之三日已。若灸者,可五壮止。

卷一
针道源流 1
针灸直指 2
刺热论 3
刺疟论 4
刺咳论 5
刺腰痛论 6
奇病论 7
刺要论 8
刺齐论 9
刺志论 10
长刺节论 11
皮部论 12
经络论 13
骨空论 14
刺水热穴论 15
调经论 16
缪刺论 17
经刺论 18
巨刺论 19
卫气行论 20
诊要经终论 21
刺禁论 22
刺法论 23
五刺应五脏论 24
九刺应九变论 25
十二刺应十二经论 26
手足阴阳经脉刺论 27
标本论 28
难经 29
卷二
周身经穴赋(医经小学) 30
百症赋(聚英) 31
标幽赋(杨氏注解) 32
席弘赋(针灸大全) 33
金针赋(杨氏注解) 34
玉龙赋(聚英) 35
通玄指要赋(杨氏注解) 36
灵光赋(针灸大全) 37
兰江赋(杨氏书) 38
流注指微赋(窦氏) 39
卷三
五运主病歌(医经小学) 40
六气为病歌 41
百穴法歌(神应经) 42
十二经脉歌(聚英) 43
玉龙歌(杨氏注解) 44
胜玉歌(杨氏) 45
杂病穴法歌(医学入门) 46
杂病十一穴歌 47
长桑君天星秘诀歌 48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49
四总穴歌 50
肘后歌 51
回阳九针歌 52
针内障秘歌(杨氏) 53
针内障要歌 54
补泻雪心歌(聚英) 55
行针总要歌 56
行针指要歌 57
刺法启玄歌(六言) 58
针法歌 59
策 60
卷四
背部俞穴歌 61
腹部中穴歌 62
中指取寸 63
素问九针论 64
内经补泻 65
难经补泻 66
神应经补泻 67
南丰李氏补泻 68
四明高氏补泻 69
三衢杨氏补泻 70
生成数(聚英) 71
经络迎随设为问答(杨氏) 72
禁针穴歌 73
禁灸穴歌 74
太乙歌 75
尻神禁忌 76
人神禁忌 77
卷五
十二经井穴(杨氏) 78
井荥俞原经合歌(医经小学) 79
徐氏子午流注逐日按时定穴歌 80
十二经纳干支歌 81
流注图 82
论子午流注法(徐氏) 83
流注开阖(医学入门) 84
流注时日 85
臟腑井滎俞經合主治(聚英) 86
十二经是动所生病补泻迎随(聚英) 87
十二經之原歌 88
十二经病井荥俞经合补虚泻实 89
十二经气血多少歌 90
十二经治症主客原经(杨氏) 91
九宮歌 92
八法歌 93
八法交会八脉 94
八法交会歌 95
八法交会八穴歌 96
八脉配八卦歌 97
八穴配合歌 98
刺法启玄歌(五言) 99
八法五虎建元日时歌 100
八法逐日干支歌 101
八法临时干支歌 102
八脉图并治症穴 103
八法手诀歌(聚英) 104
卷六
五脏六腑 105
十四经脉长短尺寸 106
脏腑十二经穴起止歌 107
手太阴肺经 108
手阳明大肠经 109
足阳明胃经 110
足阳明经穴主治 111
手少阴心经 112
手太阳小肠经 113
足太阳膀胱经 114
足少阴肾经 115
卷七
手厥阴心包经 116
手少阳三焦经 117
足少阳胆经 118
足厥阴肝经 119
任脉 120
督脉 121
督任要穴(杨氏) 122
奇经八脉歌(医经小学) 123
奇经八脉(节要) 124
十五络脉歌(医经小学) 125
十五络脉穴辨(医统) 126
十五络脉(节要) 127
十二经筋(节要) 128
五脏募穴(聚英) 129
八会 130
看部取穴 131
治病要穴(医学入门) 132
经外奇穴(杨氏) 133
穴同名异类(聚英) 134
卷八
穴法(神应经) 135
诸风门 136
伤寒门 137
痰喘咳嗽门 138
诸般积聚门 139
腹痛胀满门 140
心脾胃门 141
心邪癫狂门 142
霍乱门 143
疟疾门 144
肿胀门(附:红疸黄疸) 145
汗门 146
痹厥门 147
肠痔大便门 148
阴疝小便门 149
头面门 150
咽喉门 151
耳目门 152
鼻口门 153
胸背胁门 154
手足腰腋门 155
妇人门 156
小儿门 157
疮毒门 158
续增治法 159
卷九
治症总要(杨氏) 160
东垣针法(聚英) 161
名医治法(聚英) 162
孙真人针十三鬼穴歌 163
捷要灸法(医学入门) 164
崔氏取四花穴法 165
取膏肓穴法(医学入门) 166
骑竹马灸穴法 167
灸劳穴法(聚英);取肾俞法 168
取灸心气法;取灸痔漏法;灸小肠疝气穴法;灸肠风下血法 169
灸结胸伤寒法;灸阴毒结胸 170
雷火针法;蒸脐治病法 171
相天时;千金灸法;宝鉴发灸法 172
艾叶医统;艾灸补泻;艾炷大小;点艾火 173
壮数多少;灸法;炷火先后 174
灸寒热;灸疮要法;贴灸疮 175
灸疮膏法;洗灸疮;灸后调摄法 176
医案(杨氏) 177
卷十
保婴神术(按摩经) 178
手法歌 179
观形察色法 180
面部五位歌 181
命门部位歌 182
阳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183
阴掌图各穴手法仙诀 184
小儿针 185
初生调护 186
面色图歌 187
察色验病生死诀 188
汤氏歌 189
内八段锦 190
外八段锦 191
入门歌 192
三关 193
六筋 194
治小儿诸惊推揉等法 195
补遗 196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