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本草纲目》 花乳石
释名 亦名花蕊石。 气味 酸涩、平、无毒。 主治 五内崩损,大出血。用花乳石,煅过,研细。饭后,以童便一小杯煎温调服二钱,病重者可至五钱。血止后,宜服独参汤补身体。此方名“花乳石散”,见葛可久《十药神书》。又方:硫磺四两、花乳石一两,共打碎,晒干,装瓦罐中,以泥封口,再焙干,以炭火煅过,冷定后,取出研为细末,收存瓶中备用。此方也叫做“花蕊石散”,见“和剂局方”。治跌打损伤,下死胎,落胞衣,去恶血,都很见效。每服一钱,童便调服。 多年目翳。用花乳石(水飞,焙过)、防风、川芎 、甘菊花、白附子、牛蒡…
-
《本草纲目》 青琅玕
释名 青琅玕,生蜀郡平泽,采无时,此蜀郡赋所称青珠,黄环者也。琅玕有数种色,以青者入药为胜,是琉璃之类,火齐宝也。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身痒,火疮痈疡,疥瘙死肌。白秃,浸淫在皮肤中,煮炼服之,起阴气,可化为丹。疗手足逆胪。石阑干;主石淋,破血,产后恶血,磨服,或煮服,亦火烧投酒中服。…
-
《本草纲目》 白豆蔻
释名 多骨。 气味 (仁)辛、大温、无毒。 主治 胃冷恶心(进食即想吐)。用白豆蔻仁三枚捣细,温酒送服。数服以后,即见效。 突然恶心。取白豆蔻仁细嚼止吐。 小儿吐乳。用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共研为末,常抹入小儿口中。 反胃。用白豆蔻、缩砂仁各二两,丁香一两,陈为一升(黄土炒焦,去土),共研为末,加姜汁合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百丸,姜汤送下。此方名“太仓丸”。 附方 白豆蔻是治吐名药,也治噎膈,除疟疾寒热。…
-
《本草纲目》 鸡冠花
气味 (苗、子、花)甘、凉、无毒。 主治 吐血不止。用白鸡冠花,在醋中浸煮七次,取出,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 便血。用鸡冠花、椿根皮,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黄芪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痔久转瘘。用鸡冠花、风眼草,各一两,加水二碗煎汤多洗。 下血脱肛。用白鸡冠花、防风,等分为末,加糊作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服,米汤送下。又方:白鸡冠花(炒),棕榈灰、羌活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 月经不止。用红鸡冠花一味晒干研细。每服二钱,空心服,酒调下。忌食鱼腥…
-
《本草纲目》 见肿消
释名 绿葡萄、五爪金、五爪龙、山葡萄、玉葡萄、大接骨丹、赤葛、赤木通 气味 酸涩、有微毒。 主治 痈肿、狗咬。用见肿消捣烂敷贴。 一切肿毒。用见肿消草、生白芨、生白蔹、土大黄、生大蓟根、野荣麻根,共捣成饼,加硭硝一钱,和匀,贴患处。贴时留头,药干即换。用再加金线重楼及山慈姑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