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作品
诗文作品
-
《本草纲目》 紫花地丁
释名 箭头草、独行虎、羊角子、米布袋。 气味 苦、辛、寒、无毒。 主治 黄疸内热。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痈疽恶疮。用紫花地丁(连根)、苍耳叶等分,捣烂,加酒一杯,搅汁服下。 痈疽发背。用三伏天收取的紫花地丁草,捣碎,和白面,放醋中泡一夜,贴疮上,极有效。 疔疮肿毒。用紫花地丁草捣汁服。又方:用紫花地丁草、葱头、生蜜一起捣烂贴患处。又方:用紫花地丁根、去粗皮,同白蒺藜共研为末。加油调匀涂患处。 喉痹肿痛。用紫花地丁叶,加酱少许,研成膏,点入喉部。取吐为效。…
-
《本草纲目》 蜀羊泉
释名 羊泉、羊饴、漆姑草。 气味 苦、微寒、无毒。 主治 黄疸。用蜀羊泉的把,捣汁和酒服,三、五次之后,即可见效。 漆疮。用蜀羊泉捣烂涂搽。漆姑之名,由此而来。…
-
《本草纲目》 王不留行
释名 禁宫花、剪金花、金盏银台。 气味 (苗、子)苦、平、无毒。 主治 鼻血不止。用王不留行连茎、叶阴干,煎成浓汁温服。很快见效。 大便后下血。用王不留行研为末,每服一钱,水送下。 刀伤失血。用王不留行十分,蒴翟叶十分,桑根白皮十分,川椒三分,甘草十分,黄芩、干姜、芍药、厚朴各二分,前三味,烧存性,后六味,研为末。两组和匀。治在伤。每服一匙,水送下;治小伤,只须用末敷伤处即可。妇女产后亦可服用。此方名“王不留行散”。 妇女乳少。用王不留行、穿山甲(炮)、龙骨、瞿麦穗、麦门冬,等分为末。每服一钱,…
-
《本草纲目》 坐拿草
气味 辛、热、有毒。 主治 听候打损伤、风痹,亦壮盘骨。膈上虚热,小便赤涩,神困多睡。用坐拿草、大黄、赤芍药、木香、升麻、麦门冬、黄芪、木通、酸枣仁、薏苡仁、枳壳,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麦门冬汤送下。…
-
《本草纲目》 菟丝子
释名 菟缕、菟 、菟芦丘、赤纲、玉女唐蒙、火焰草、野狐丝、金线草。 气味 (子)辛、甘平、无毒。 主治 消渴不止。用菟丝子煎汁随意饮服,以止为度。 白浊遗精(思虑太过,心肾虚损,真阳不固,渐有遗沥,小便白浊,梦中泄精)。用菟丝子五两、白茯苓三两、石莲肉二两,共研为末,加酒、糊酒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九十丸空心服,盐汤送下。此方名“茯菟丸”。 小便淋沥。用菟丝子煮汁饮服。 小便赤浊(心肾不足,精少血燥,口干烦热,头号晕心慌)。用菟丝子、麦门冬,等分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盐…
-
《本草纲目》 番木鳖
释名 马钱子、苦实把豆、火失刻把都。 气味 (仁)苦、寒、无 毒。(现代认为:番木鳖有大毒,不可食)。 主治 伤寒热病,咽喉痹痛,消痞块(口含咽汁或磨水噙咽)…
-
《本草纲目》 螺厣草
释名 镜面草。 气味 辛。 主治 吐血、鼻血。用镜面草,洗 净。捣烂,泡酒服。 小儿头疮。用镜面草晒干为末,加轻粉、麻油敷搽,有效。 手指肿痛。用镜面草捣烂涂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