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纲目》 马勃

    释名 马批、马譬、灰菰、牛屎菰。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咽喉肿痛,不能咽物。用马勃一分、蛇蜕一条,浇为末,棉裹一钱,含咽。 失音。用马勃、马牙硝,等分为末,加沙糖和成丸子,如芡子大。噙口内。 久咳。用马勃研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白汤送下。 积热吐血。用马勃感想为末,加沙糖做成丸了,如弹子大。每服半丸,冷水化下。 妊娠吐血及鼻血。用马勃研为末,浓米汤送服半钱。…

  • 《本草纲目》 防己

    释名 解离、石解。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皮肤水肿(水气在皮肤中,按之下陷,但不怕风)。用防己、黄芪、桂枝各三两,茯苓六两,甘草三两,混合后,每取一两,加水一升,煎成半升服下。一天服二次,此方名“防己茯苓汤”。 关节风湿微肿。用防己一两、黄芪二两二钱半、白术七钱半、炙甘草半两,共锉为末。每取五钱,加生姜四片、枣一枚,水一碗半,煎至八成,温服。过一段时候再服。此方名“防己黄芪汤”。 小便淋涩。用木防己、防风、葵子各二两,捣碎加水五升,煮成二升半,分三次服。此方名“三物木防己汤”。 喘满(心不…

  • 《本草纲目》 通草

    释名 木通、附支、丁翁、万年藤,子名燕覆。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上能通心清肌、治头痛、利九窍,下能泄湿热、利小便、通大肠,治遍身拘痛。 通草根:可治项下瘿瘤。 通草子:厚肠胃,令人能食,止渴,利小便。…

  • 《本草纲目》 通脱木

    释名 通草、活夺、离南。 气味 甘、淡、寒、无毒。 主治 水肿癃闭,明目退退热,泻肺,利小便。…

  • 《本草纲目》 石松

    气味 苦、辛、温、无毒。 主治 久患风痹,脚膝疼冷 ,皮肤麻木。…

  • 《本草纲目》 钩藤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小儿惊热。用钩藤一两、硝石半两,甘草(炙)一分,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温水服,一天服三次。此方名“延龄散”。 班疹。用钩藤的钩子、紫草茸,等分为末。每服三分或半钱,温酒送下。…

  • 《本草纲目》 白英

    释名 谷菜、白草、白幕、排风,子名鬼目。 气味 (根、苗)甘、寒、无毒。 主治 风疹、丹毒、瘴疟。用白英煮汁饮服。 目赤头旋(风热上攻,眼花面肿)。用白英子(鬼目)(焙)、甘草(炙)、菊花(焙)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临星时温水送下。 附方 亦可用为清热、解毒、祛风湿。近年亦用以治肺癌、胃肠道癌等症。…

  • 《本草纲目》 乌蔹莓

    释名 五叶莓、茏草、拔、茏葛、五爪龙、赤泼藤。 气味 酸、苦、寒、无毒。 主治 小便尿血。用乌蔹莓阴干,研为末。每服二钱,开水送下。 项下热肿(俗名蛤蟆瘟)。用乌蔹莓捣烂敷涂。 乳痈、恶疮初起。用乌蔹莓的藤或根一把、生姜一块。一起捣烂,加好酒一碗,绞取汁,热服令发汗,同时以药渣敷患处。方中的生姜,用大蒜代亦可。 跌打损伤。用乌蔹莓捣汁,加童便,以热酒送服。…

  • 《本草纲目》 卷柏

    释名 万岁、长生不死草、豹足、求股、交时。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咳逆,脱肛,淋结。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 《本草纲目》 律草

    释名 勒草、葛勒蔓、来莓草。 气味 甘、苦、寒、无毒。 主治 小便石淋。取律草根汁一升饮服,石当出,不出再服。 小便膏淋。取律草根生汁三升、醋二合,混匀一次服下。 尿血。治方同上。 久痢。用律草研为末,装管中吹入肛门。数次后即见效。 疟疾。用律草末、常山末等分,以淡浆水两碗,泡药露一夜,五更时煎成一碗,分二次服。以吐邮痰涎为愈。 遍体癞疮。用律草煎成浓汤洗澡。…

  • 《本草纲目》 络石

    释名 石鲮、石龙藤、悬石、耐冬、云花、云丹云英、石血、云珠。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小便白浊。用络厂、人参、茯苓各二两,龙骨(煅)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喉痹肿塞,喘息不通。用络石草一两,加水一升,煎成一大碗,细细饮下。 痈疽热痛。用络石茎叶一两,洗净晒干,皂荚刺一两,新瓦上炒黄,甘草节半两,大栝楼一个(取仁,炒香),乳香、没药各三钱。各药混合后,每取二钱,加水一碗、酒半碗,慢火煎成一碗,温服。…

  • 《本草纲目》 木莲

    释名 薜荔、木馒头、鬼馒头。 气味 (叶)酸、平、无毒。(果实)甘、平、涩、无毒。 主治 遗精。用木莲(炒)、白牵牛,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调下。 肾囊肿大。用木莲烧存性,研为末,酒送服二钱。又方:木莲子、小茴香,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空心服,酒送下。 大便下血。用木莲(烧)、枳壳(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槐花酒送下。又方:用木莲,棕榈皮,各烧存性,加乌梅(去核)、粉草(炙),等分为末。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煎服。 脱肛。用木莲连皮、子切细,炒过,加茯苓、猪苓,等分为末。每服二钱,米汤送下。此方名…

  • 《本草纲目》 土马

    气味 甘、酸、寒、无毒。 主治 鼻血不止。用土马 二钱半、黄药子五钱,共研为末。水送服二钱。服两次可止鼻血。此方名“寸金散”。 二便不通。用土马 洗净,瓦上焙过,世细,每取二钱,加水一碗煎服。 少年发白。用土马 、石马 、五倍子、半夏各一两,生姜二两,胡桃一个,胆矾半两,共研为末,并捏成一块,每次取弹子大一团,薄布包好,泡少量酒中,浸汁洗发,一月之内见特效。…

  • 《本草纲目》 忍冬

    释名 金银藤、鸳鸯藤、鹭鸶藤,老翁须、左缠藤、金钗股、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 气味 甘、温、无毒。 主治 痔瘘。用忍冬全草(或根、茎、花、叶皆可)不拘多少,泡酒中,煨一夜,取出晒干,加甘草少许,共研为末,用泡药的酒调面和药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百丸,开水或酒送下。此方名“忍冬丸”。 一切肿毒(不问已溃未溃,或是初起发热)。 用忍冬的花及茎叶,取自然汁半碗煎至八成服下。同时用药渣敷患处。 疔疮便毒,喉痹乳蛾。治方同上。 恶疮不愈。用忍冬藤一把,捣烂,加雄璜 五分,水二升,放入瓦罐中煎熬,…

  • 《本草纲目》 藤类(12种)

    主治 甘藤:亦名甜藤。断藤流汁,甘美如蜜。有解毒和血之效。 含水藤:解渴、防 。 天仙藤:疗水肿,解疝痛。 紫金藤:补男子肾,敷恶疮肿毒。 南藤:治风。 清风藤:治风湿麻痹。 百灵藤:治风痹。 紫藤:有小毒,治水 (一种心疾)。 落雁木:治脚气肿。 千里及:有小毒,治赤痢、眼疾。 海藤:汁名“藤黄”,有毒,杀虫。 鸡血藤:苦、温;治妇人月经不调,关节酸痛,手足麻木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