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草纲目》 泽泻

    释名 水泻、鹄泻、及泻、渝、芒芋、禹孙。 气味 (根)甘、寒、无毒。 主治 水湿肿胀。用白术、泽泻各一两,共三工业区末,或做成丸子。每服三钱,茯苓汤送下。 暑天吐泻(头晕,渴饮,小便不利)。用泽泻、白术,白茯苓各三钱,加水一碗、姜五片、类灯心十根,煎至八成,温服。 附方 泽泻叶治风疾、难产,乳汁不出等症;泽泻实治风痹消渴,益肾气,除邪湿。…

  • 《本草纲目》 昨叶何草

    释名 瓦松、瓦花、向天草、赤者名铁脚婆罗门草、天王铁塔草。 气味 酸、平、无毒。 主治 小便沙淋。用瓦楹煎浓汤,乘热熏洗小腹,约两时后可以下沙通便。 通经破血。用鲜瓦楹五两熬膏,当归须、干漆各一两,烧烟尽,当门子二钱,共研为末,加枣肉和成丸仓,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红花汤送下。 头风白屑。用瓦松晒干,浇灰淋汁热洗 。六、七次后即见效。 汤火伤。用瓦松、柏叶同捣烂,敷涂。 恶疮。用瓦松阴干,研为末。先以槐枝、葱白汤洗净患处,然后以药末涂搽。…

  • 《本草纲目》 羊蹄

    释名 蓄、秃菜、败毒菜、牛舌菜、羊蹄大黄 、鬼目、东方宿、连虫陆、水黄芹,子名金荞麦。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结肠(便闭)。用羊蹄根一两,加水一大碗,煎至六成,温服。 肠风下血。用羊蹄根洗净,切细,加连皮老姜各半碗,是炒赤,以酒淬过,去渣,适量饮服。 喉痹。用羊蹄根,在陈醋中研成泥。先以布把喉外擦红,再把药涂上。 顽癣。用羊蹄根绞出汁,加轻粉少许,调成膏涂癣上,三、五次即愈。又方:用羊蹄根五升,在桑柴火上煮开四、五次,取汁洗癣,同时以羊蹄汁和矾末涂搽。 湿癣(痒不可忍,出黄水,愈后易…

  • 《本草纲目》 酸模

    释名 山羊蹄、山大黄、餮芜、酸母、修、当药。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治疥,去汗斑,杀皮肤小虫。…

  • 《本草纲目》 菖蒲

    释名 昌阳、尧韭、水剑草。 气味 (根)辛、温、无毒。 主治 癫阐风疾。用菖蒲捣成末。生前了三钱。 喉痹肿痛。用菖蒲根嚼汁,烧铁秤锤淬酒一杯饮服。 鼓胀(食积、气积、或血积)。用石菖蒲八两,锉细,斑蝥四两,去翅足,同炒黄后,去掉斑蝥,研为细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至五十丸,温水送下。 肺损吐血用。用九节菖蒲末、白面等分,每服三钱,新汲水送下。一天服一次。 赤白带下。用石菖蒲、破故纸等分、共炒为末。繁服二钱,以菖蒲泡酒调服。一天服一次。 产后流血不止。用菖蒲一两半,加酒二碗,煎成一…

  • 《本草纲目》 陟厘

    释名 侧梨、水苔、石发、石衣、水衣、水棉、潭。 气味 甘、大温、无毒 。 主治 强胃气,止泄痢。捣烂可涂治丹毒游疹。…

  • 《本草纲目》 香蒲、莆黄

    释名 甘蒲、醮石。化上黄粉名蒲黄。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乳痈。用香蒲草根捣烂贴患处,同时煎汁边根服下。 热毒下痢。用香蒲根二两、粟米二合,小煎服。一天服二次。 舌胀满口。用蒲黄频搽,或用蒲黄、干姜末,等分干搽,都有速效。 吐血唾血。用蒲黄末二两,每日以温酒或冷水送服三钱。 小便出血。用蒲黄末,每服半钱,生地黄汁调下。或加入发灰等分亦可。药量可根据病人情况斟酌加减。 刀伤出血。用蒲黄半两,热酒送下。 痔疮出血。用蒲黄末一匙,水送服。一天服三次。 脱肛。用蒲黄和猪油调涂,每日三至五次。 胎动…

  • 《本草纲目》 菰

    释名 茭草、蒋草。 气味 (菰笋)甘、冷 滑、无毒。 主治 (菰笋,一名茭笋、茭白、菰菜)利大小便,止热痢,除目黄,止渴。 (菰根)大寒,治消渴、肠胃痼热。外敷治蛇伤,疮毒。…

  • 《本草纲目》 水萍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伤寒。用紫背浮萍一钱、犀角悄半钱、钩藤钩几个,共研为末。每服半钱,蜜水调下,以出汗为度。 消渴。喝水甚多,用浮萍捣汁服。又方:用干浮萍、栝楼根,等分为末,加入乳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空心服二十丸。痛三年者,服药数日可愈。 水肿,小便不利,用浮萍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开水送下。一天服二次。 吐血。用紫背浮萍(炽)半两、黄芪(炙)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一钱,姜蜜水调下。 中小毒病(手足指冷至膝肘)。用浮萍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脱肛。用紫背浮萍为末,干敷患处…

  • 《本草纲目》 地锦

    释名 地朕、地噤、夜光、承夜、草血竭、血见愁、血风草、马蚁草、雀儿卧单、酱瓣草、猢孙头草。 气味 辛、平、无毒。 主治 赤白痢。用地锦草洗净、晒干,研为末,米汤送服一钱。 妇女血崩。用嫩地锦草蒸熟,加油、盐、姜调食 ,并喝一、二杯送下。又言:地锦草阴干,研为末,姜、酒调服一、二钱,一服即可止崩。 小便血淋。用地锦草加水捣服。 刀伤出血不止。用地锦草捣烂涂上。 风疮癣疥。用血见愁草同满江红草一起捣成末,敷患处。 趾间鸡眼。先割破,令出血,用地锦草捣烂敷上,甚效。 黄疸。用地锦草、羊 草、桔梗、苍术…

  • 《本草纲目》 苹

    释名 苤菜、四叶菜、田字草 气味 甘、寒、滑、无毒。 主治 利小便,治毒疮,止消渴。…

  • 《本草纲目》 萍蓬草

    释名 水粟、水栗子 气味 (子)甘、涩、平、无毒。 (根)甘、寒、无毒 。 主治 厚肠胃、益气力。…

  • 《本草纲目》 水藻

    气味 甘、大寒、滑、无毒。 主治 捣汁服,去暴热、热痢;捣烂敷,治热疮游疹。…

  • 《本草纲目》 酢浆草

    释名 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二便不通。用酢浆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共捣取汁,加砂糖一钱调服。不通可再服。 赤白带下。用酢浆草阴干,研为末。每取三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痔疮出血。用酢浆草一大把,加水二升,煮取一繁荣昌盛服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癣疮作痒。用酢浆草涂搽,数次即愈。 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有效。…

  • 《本草纲目》 海藻

    释名 单、落首、海萝。 气味 苦、咸、寒、无毒。 主治 项下瘰疬。用海藻一斤,装薄布袋中,泡酒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药渣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此酒名“海藻酒”连服几剂,即消瘰疬。 蛇盘瘰疬,头项交接。用海藻(荞面炒)、白僵蚕(炒),等分为末,加白梅汤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米汤送下。毒气必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