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 逆贼负却君恩重,受报亲生逆种。家贼一时发动,老命无端 送。 渠魁虽珍兵还弄,强帅有兵不用。烈士泪如泉涌,断指何 知痛? 调寄“胡捣练” 君之尊犹天也,犹父也。而逆天背父,罪不容于死。然使其被戮于王师,伏诛于国法,犹不足为异。唯是逆贼之报,即报之以逆子。臣方背其君,子旋弑其父,既足使人快心,又足使人寒心。天之报恶人,可谓巧于假手矣。乃若身虽未尝为背道之事,然手握重兵,专制一方,却全不以国家土地之存亡为念,只是心怀私虑,防人暗算,忌人成功,坐视孤城危在旦夕。忠臣义士,枵腹而守,奋身而战,力……
词曰: 声音入妙感仙家,月夜引仙搓。只嫌笛管未全佳,吹破共嗟 讶。 更惊奔理通仙道,决胜负数着无加。止将常势略谈些,国 手已堪夸。 调寄“月中行” 人生世上,不特忠孝节义与夫功勋事业、道德文章,足以流芳后世,垂名不朽。就是那一长一技之微,若果能专心致志,亦足以轶类超群,独步一时。且其艺既精妙入神,不难邀知遇于君上,致感动于神仙,使其身所遭逢之事,传为千秋佳话。却说张镐既杖杀阎邱晓,即移书于贺兰进明,责其不救睢阳。恰闻朝廷有旨,命张镐镇临淮,着进明移驻别镇。张镐乃率兵攻打睢阳城,与尹子奇大战。子……
词曰: 感恩思报英雄志,欲了平生事。因他冤陷,拚吾百口,贷他一 死。 友朋情谊犹如此,何况为臣子?亲王奏凯,全亏大将,丹 诚共矢。 调寄“驾圣朝” 从来能施恩者,未必望报,而能图报者,方不负恩。战国时的侯生,对信陵君说得好,道是:“公子有德于人,愿公子忘之;人有德于公子,愿公子无忘之,无忘之者,必思有以报之也。”孔子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夫报德不曰以直,而曰以德者,报德与报怨不同,报怨不可过刻,以直足矣。且怨有当报者,有不当报者,有时以报为报,有时以不报为报,皆所谓直也。若夫德是必要报的……
词曰: 缘未了,慢说离多欢会少,此日重逢巧。 已判珠沉玉碎, 还幸韬光敛耀。笑彼名花难自保,原让寒梅老。 调寄“长命女” 大凡人情,莫不恶离而喜合,而于男女之间为尤甚。然从来事势靡常,不能有合而无离,但或一离而不复合,或暂离而即合,或久离而仍合,甚或有生离而认作死别,到后来离者忽合,犹如死者复生,此固自有天意,然于此即可以验人情,观操守。彼墙花路草,尚且钟情不舍,到底得合,况贵为妃嫔者乎!使当患难之际,果不免于殒身,诚可悲可恨,若还幸得保全此躯,重侍故主,岂不更妙。且见得那恃宠骄妒的平时不肯让……
词曰: 人逝矣,宝髻花钿都委地。锦袜独留余媚,见者犹惊喜。 万里归程迢递,正追思往事,被雨滴愁肠碎碎,愁歌曲内。 调寄“归国遥” 凡人于男女生死离别之际,不但当时的悲伤,不可言论,至事后追思,更难为情。倘那人竟如冰消雾散,一无流遗,徒使我望空怀想,摹影拟形,固极悲楚。若还那人,平日服御玩好之物,留得一件两伴,这些余踪剩迹,一发使人触目伤心。此即旁人不关情的,犹且慕芳踪而愿睹,观遗物而兴嗟。何况恩爱宠幸之人,平时片刻不离,一旦变起意外,生巴巴的拆开,活刺刺的弄死,其悲痛何可胜言!到后来痛定思痛,……
词曰: 天王明圣,臣罪当诛。恩流法外,全生更矜死,赖宫中推爱。 岂意官中人渐惫,看梅花飘零。无奈佳人与同谢,叹芳魂何 在? 调寄“忆少年” 古人云: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又云:移孝可以作忠。夫事亲则守身为大,发肤不敢有伤;事君则致身为先,性命亦所不顾。二者极似不同,而其理要无或异。故不孝者,自然不忠,而尽忠者,即为尽孝。古者尚有其父不能为忠臣,其子干父之蛊,以盖前愆者。况忝为名臣之子,世受国恩,乃临难不思殉节,竟甘心降贼,堕家声于国宪。国之叛臣,即家之贼子,不忠便是不孝,罪不容诛,虽天子思想其父……
词曰: 最恨小人女子,每接踵比肩而起,搅乱天家父子意。远庭闱, 移官寝,尊养废。 晚景添憔悴,追思旧宠常挥泪。魂魄还堪寻 觅来,遇仙翁,说前因,明往事。 调寄“夜游宫” 百行莫先于孝,而天子之孝,又与常人之孝不同。孟子云:孝于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尊之至,方为孝之至。顽如瞽(目叟),而舜能尽事亲之道,故孔子称之为大孝。迨乎后世,偏是帝王之家,其于父子之间,偏是易起嫌疑,易生衅隙。此不必皆因亲之不慈,子之不孝,大抵多因势阻于妻子,情间于小人。即如唐肃宗之奉事上皇,原未尝不孝……
却说隋朝炀帝临天下。忽一日,玉帝降下玉旨,在三十三天兜率宫设宴,会浮天君、张天君、许天君、立天君、葛天君等。众天君得旨,各各依次而到。朝见山呼毕,玉帝曰:“孤立极有五百劫,昼夜勤劳。细观孤之中天,不如西方之万一。今会卿等,欲图一路而得往西方境界,脱离劫数,听佛说法,则孤万无忧也。欲行不能,今会卿等能代孤设得一路者,卿之功也。”众真君奏曰:“在凡修仙七世,并无破戒,方为陛下。在凡入道九世,先要破戒,方转西方。陛下原是修仙,安能入得西方?欲脱生死,不免去凡胎出家修行,方能成佛。如其不然,则不能也。……
即说哥阁国成安王一日出下圣旨,同文官张明、李滔,武官刘飞虎、郑正等,两班文武,整顿弓箭,前往蓬莱山,去游山打猎。众臣领旨,各个披挂随驾而行不题。 话分两头。却说长生自从被三清打下蓬莱,立一茅庵修行,饥食青松,渴饮甘泉,不敢擅离半步。在山修行,有二十年矣。一日正在山中打坐,山中各兽,被国王军马赶追,俱至长生禅端前,跪者跪,拜者拜,叩首者叩首,鸣者鸣,叫者叫,俱有悲惨惊慌之状。长生虽未见国王追赶之情,观各兽之惨容,若有似投人之状。长生问各兽曰:“某观汝等之来意,莫非有难,望吾救汝等乎?”于是众兽各……
却说蕃王哥里天儿升殿,左班文臣毛搭海、李一云,右班将军剑开破兀术、顺清。众文武山呼毕,传表官报说:“蕃卒回翰。”蕃王宣进。蕃卒奏说哥阁国太子射透铜鼓,斩使命事。蕃王大怒,传旨即出动蕃兵五万,差毛搭海押兵,剑开破兀术为先锋,顺情为副将,各赐御酒三杯,谢恩出朝,一直望哥阁国发进不题。 却说哥阁国王年六十有一,见太子有能,大宴群臣,禅位与太子,太子百拜即位,年才一十三岁,将为定大元年。众臣朝见,太子设宴,共乐太平。未有三个月,一日太子升殿,传表官奏曰:“今有西蕃哥里天儿,用毛搭海押兵,统蕃兵五万,杀……
却说妙乐天尊在空中,见玉帝化身降生在哥阁国为王,自思若不去点化,度他修行,恐破金身,则难还原矣。言罢,即在云端上摇身一变,变一道士。即下凡来,到五凤楼前去揭榜文。次日定大王升展,传表官奏道:“有一道士前来楼前揭榜。”定王传命宣进。道士到殿,山呼毕。王问曰:“卿揭孤之榜文,来见寡人,卿有何能退得蕃兵?”道士奏曰:“臣虽不才,曾得异人传授,能令飞沙走石,呼风唤雨,何愁蕃兵。臣能一战破蕃兵如风偃草。”国王闻奏大悦,问道士曰:“卿此行要多少兵随卿出战?”道士曰:“不用一人。”国王曰:“蕃将数十员,蕃兵……
却说国王自别了文武、皇后,太子。孤身行了一日。天色将晚,忽见道士自前面而来。国王下拜。道士曰:“子来矣,事定矣。”国王曰:“师父,弟子一心出家,何事不定?”道士曰:“汝国富矣,今去矣。”国王又答曰:“师父,弟子一心出家慕道,何思复返故国享受?”道士又曰:“山中苦矣,饥又寒矣。”国王又答曰:“弟子一心求师,何惧寒苦。”道士微笑言曰:“弟子既有真心出家,跟我入蓬莱山。”国王唯唯领命,随后直至蓬莱山中。但只见:桃红柳绿满眼,青山隐隐堪夸,耳听鹤唳猿啼,真乃神仙造化。青松嫩柏屏列,云连山上奇花。岩中瀑……
却说西霞国王李天富,年至四十无子。一日升殿,聚众文武议曰:“寡人今年满四十,未有一子传位,当如之何?”文官彭良、彭理、周士荣,武官郭春、曰日吉众臣奏曰:“臣等闻祈嗣者,惟许天醮有验。我主可虔心斋戒建醮,天赐一子,未可知也。”国王依奏,即着殿前指挥孟英搭坛,择日建醮。至吉日,莫善玄皇后同国王亲自登坛行香。天尊慧眼一见,将三魂七魄掷入皇后肚中。醮罢一月,皇后果然身怀有孕,国王大喜,大宴群臣。不觉时光似箭,日月如梭,莫善玄皇后身怀有孕三年零六十日,未见分娩。国王一日升殿大怒,宣皇后出宫问曰:“古来孕……
却说太子回朝,妙乐天尊从半空中同国王下来,妙乐天尊曰:“汝可用心修行,三年后若有功,则我来矣。”国王唯唯听命,昼夜勤苦坐炼,饥则食松,渴则饮水。时光易过,不觉三年满矣。妙乐天尊一日到来,问曰:“弟子知道乎?”王曰:“不知。”又问曰:“知世事乎?”王又答曰:“不知。”又问曰:“知生死乎?”王又答曰:“不知。”又问曰:“知有身乎?”王又答曰:“不知。”天尊见国王天地间之事,俱不知之,识其心死入道,微微笑曰:“功成矣。”王曰:“何得成功?”天尊曰:“子莫知之心灰矣。”王曰:“吾更当如何?”天尊曰:“……
却说一日国王升殿,传奏说:“武当山樵夫陈春见太子,揭榜来见我主。”王命宣进,山呼毕,王曰:“卿既揭榜见孤,曾见太子否?”陈春曰:“小民日前见一人,同一道士入武当山去,臣思是太子,特来奏王。”王曰:“汝既见二人入山,汝可引路,孤即今指挥汤伯,校尉黄钟,同五百金甲,将卿为引路官,去武当山寻见太子,回来重赏。”陈春谢恩出朝,同指挥等直往武当山进发。入山中,见太子头梳阴阳角髻,端然坐在石壁之下。众军向前山呼,太子并不发一言,默默而坐。汤伯吩咐金甲将向前去扯太子回朝,只见一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