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唐演义》 第七十九回 江采苹恃爱追欢 杨玉环承恩夺宠

    词曰: 国色自应供点选,一入深宫,必定多留恋。不是眉尖送花片, 也教眼角飞莺燕。 只道始终这所愿,不料红丝,恰又随风转。 始知月老亦无凭,端合成全好姻眷。 调寄“蝶恋花” 人生处世,无过情与理而已。忠臣孝子,作事循理,不消说得。而大奸极恶之人,行事背理,亦不消说得。至于情总属一般,孟夫子所云:知好色则慕少艾,有妻子则慕妻子,今古同然,无有绝情者。试看苏子卿穷居海上,啮雪吞毡,死生置于度外,犹不免娶胡妇生子。胡澹庵贬海外十年,比其归,日饮于湘潭胡氏园,喜侍姬黎倩,作诗赠之。乃知情欲移人,贤者不免……

  • 《隋唐演义》 第八十回 安禄山入宫见妃子 高力士沿街觅状元

    词曰: 幸得君王带笑看,莫偷安。野心狼子也来看,漫拈酸。 俏 眼盈盈恋所爱,尽盘桓。却教说在别家欢,被他瞒。 调寄“太平时” 从来士子的穷通显晦,关乎时命,不可以智力求。即使命里终须通显,若还未遇其时,犹不免横遭屈抑,此乃常理,不足为怪。独可怪那女子的贵贱品格,却不关乎其所处之位。尽有身为下贱的,倒能立志高洁。那位居尊贵的,反做出无耻污辱之事。即如唐朝武后、韦后、太平公主、安乐公主,这一班淫乱的妇女,搅得世界不清,已极可笑可恨。谁想到玄宗时,却又生出个杨贵妃来。他身受天子宠眷,何等尊荣。况那天……

  • 《隋唐演义》 第八十一回 纵嬖宠洗儿赐钱 惑君王对使剪发

    词曰: 痴儿肥蠢,娘看偏奇俊。何意洗几蒙赐,更阿父能帮兴。 不堪娇妒性,暂离宫寝。一缕香云轻剪,便重得君王幸。 调寄“霜天晓角” 人生七情六欲,惟有好色之念,最难祛除。艳冶当前而不动心者,其人若非大圣贤,大英雄,定是个愚夫呆汉。所以古人原不禁人好色。但好色之中,亦有礼焉:苟徒逞男女之情欲,不顾名义,渎乱体统,上下宣淫以致丑声传播,如何使得?且说秦国模、秦国桢兄弟二人,都在翰林供职,这秦国模为人刚正,只看他不肯占其弟之科名,可知是个有品有志之人。他见贵妃擅宠,杨氏势盛,禄山放纵,宫闲不谨。因激起……

  • 《隋唐演义》 第八十二回 李谪仙应诏答番书 高力士进谗议雅调

    词曰: 当殿挥毫,番书草就番人吓。脱靴磨墨,宿憾今朝释。雅 凋清平,一字千金值。凭屈抑,醉乡酣适,富贵真何必? 调寄“点绛唇” 自古道:凡人不可貌相。况文人才于,更非凡人可比,一发难限量他。当其不得志之时,肉眼不识奇才,尽力把他奚落。谁想他一朝发达,就吐气扬眉了。那奚落他的人,昔日肆口乱道诽谤之言,至今日一一身自为之。可知道有才之人,原奚落他不得的。他命途多舛,遇人不淑,终遭屈抑。然人但能屈其身,不能遏其才华,损其声誉。遇虽蹇而名传不朽,彼奚落屈抑之者,适为天下后世所讥笑耳。今且不说杨妃复入宫……

  • 《隋唐演义》 第八十三回 施青目学士识英雄 信赤心番人作藩镇

    词曰: 英雄遭祸身几殒,幸遇才人,留得奇人,好作他年定乱人。 巧言能动君王听,轻信奸臣,误遣藩臣,眼见将来大不臣。 调寄“采桑子” 古来立鸿功大业,享高爵厚禄的英雄豪杰,往往始困终亨,先危后显。所谓天将降大任,必先拂乱其所为。不但大才常屈于小用,甚至无端罹重祸,险些把性命断送了,那时却绝处逢生,遇著有眼力、有意思的人,出力相救,得以无恙。然后渐渐时来运转,建功立业,加官进爵。天下后世,无不赞他的功高一代,羡他的位极人臣。那知全亏了昔日救他的这位君子,能识人,能爱人才,能为国留得那英雄豪杰,为朝……

  • 《隋唐演义》 第八十四回 幻作戏屏上婵娟 小游仙空中音乐

    词曰: 宝屏历现娇容,姓名通,绝胜珠围翠绕,肉屏风。清云路杳,鹊 桥可驾任行空。明日恍然疑想,如在梦魂中。 调寄“相见欢” 自来神怪之事不常有,然亦未尝无。惟正人君子,能见怪不见怪,而怪亦遂不复作,此以直心正气胜之也。孔子不语怪,亦并不语神,盖怪固不足语,神亦不必语。人但循正道而行,自然妖孽不能为患,即鬼神亦且听命于我矣。若彼奸邪之辈,其平日所为,都是变常可骇之事。只他便是家国之妖孽了,何怪乎妖孽之忽见?此所谓妖由人兴,孽自己作也。至若身为天子,不务修实德,行实政,而惑于神仙幽怪之说。便有一班……

  • 《隋唐演义》 第八十五回 罗公远预寄蜀当归 安禄山请用番将士

    词曰: 仙客寄书天子,无几字,药名儿最堪思。汉戊忽更番戍, 君王偏不疑。信杀姓安人,好却忘危。 调寄“定西番” 从来为人最忌贪、嗔、痴三字,况为天子者乎。自古圣帝贤王,惟是正己率物,思患防微,励精图治,必不惑于异端幽渺之说。若既身为天子,富贵已极,却又想长生不老之术,因而远求神仙,甚且以万乘之尊严,好学他家的幻术。学之不得,而至于怨怒,妄行杀戮,岂非贪而又嗔。究竟其人若果可杀,即非神仙。若是神仙,杀亦不死。不惟不死而已,他还把日后之事,预先寄个哑谜儿与你。还不省悟,依然从信奸邪,以致变更旧制,……

  • 《隋唐演义》 第八十六回 长生殿半夜私盟 勤政楼通宵欢宴

    词曰: 恩深爱深,情真意真。巧乘七夕私盟,有双星证明。时平世 平,赏心快心。楼存勤政虚名,奈君王倦勤。 调寄“醉太平” 却说佛氏之教,最重誓愿一道。若是那人发一愿,立一誓,冥冥之中,便有神鬼证明,今生来世必要如其所言而后止。说便是这等说,也须看他所立之愿,合理不合理,可从不可从。难道那不合理、不可从的誓愿,也必如其所言不成?大抵人生誓愿,唯于男女之间为最多。然山盟海誓,都因幽期密约而起,其间亦有正有不正,有变有不变。至若身为天子,六宫妃嫔以时进御,堂堂正正,用不着私期密约,又何须海誓山盟。惟有……

  • 《隋唐演义》 第八十七回 雪衣女诵经得度 赤心儿欺主作威

    词曰: 死生有命不相饶,禽鸟也难逃。还仗慈悲佛力,顿教脱去皮 毛。笑他养子飞扬拔扈,恶胜鸥鹊。向道赤心满腹,而今渐觉 蹊跷。 调寄“朝中措” 圣人云:死生有命,富贵在天。此不但人之死生有命,即一物之微,其死生亦有命存焉。人当死期将至,往往先有个预兆。以此推之,一切众生,凡有情有识之物,当其将死,亦必先有预兆。人虽不知之,彼必自惊觉,但口不能言耳。大抵死生有定限,凡事既不能与命争,则生寄死归,听其自然。惟须稍种福因,以作后果可也。至于富贵为人所同欲,却又不是人力所可强求。若说大富大贵,固主之在于……

  • 《隋唐演义》 第八十八回 安禄山范阳造反 封常清东京募兵

    词曰: 野心狼子终难养,大负君王,不顾娘行,吵起干戈太逞狂。 权奸还自夸先见,激反强梁,势已披猖,纵募新兵那可当。 调寄“丑奴儿” 自古以来,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所赖为君者,能觉察于先,急为翦除,庶不致滋蔓难图。更须朝中大臣,实心为国,烛奸去恶,防奸于未然,弭患于将来,方保无虞。若天子既误认奸恶为忠良,乱贼在肘腋之间而不知,始则养痈,继则纵虎。朝中大臣,又询私背公,其初则朋比作奸,其后复又彼此猜忌。那乱贼尚未至于作乱,却以私怨,先说,他必作乱,反弄出许多方法,去激起变端,以实己之言,以快己……

  • 《隋唐演义》 第八十九回 唐明皇梦中见鬼 雷万春都下寻兄

    词曰: 人衰鬼弄,魑魅公然来入梦。女貌男形,尔我相看前世身。 难兄难弟,今日行踪彼此异。全节全忠,他日芳名彼此同。 调寄“减字木兰花” 大凡有德之人,无论男女与富贵贫贱,总皆为人所敬服,即鬼神亦无不钦仰,所谓德重鬼神钦敬是也。若无德可钦敬,徒恃此势位之尊崇以压制人,当其盛时,乘权握柄,作福作威,穷奢极欲,亦复洋洋志得意满,叱咤风云。及至时运衰微,禄命将终之日,不但众散亲离,人心背叛。即魑魅魍魉也都来了,生妖作怪,播弄着你,所谓人衰鬼弄人是也。惟有那忠贞节烈之人,不以盛衰易念。即或混迹于徘优技艺……

  • 《隋唐演义》 第九十回 矢忠贞颜真卿起义 遭妒忌哥舒翰丧师

    词曰: 由来世乱见忠臣,矢志扫妖氛。甚羡一门双义,笑他诸郡无 人。 专征大将,待时而动,可建奇勋。只为一封丹诏,顿教丧 却三军。 调寄“朝中措” 从来忠臣义士,当太平之时,人都不见得他的忠义,及祸乱即起,平时居位享禄,作威倚势,摇唇鼓舌的这一班人,到那时无不从风而靡。只有一二忠义之士,矢丹心,冒白刃,以身殉之,百折不回。而今而后,上自君王,下至臣庶,都闻其名而敬服之,称叹之不已,以为此真是有忠肝义胆的人。然要之非忠臣义士之初心也。他的本怀,原只指望君王有道,朝野无虞,明良遇合,身名俱泰,不至有……

  • 《隋唐演义》 第九十一回 延秋门君臣奔窜 马嵬驿兄妹伏诛

    词曰: 昔日穷奢极丽,今日残山剩水。 抛离宫院陟崔嵬,问团 谁?昔日皇恩独眷,今日人心都变。冰山消尽玉环捐,悔从前。 调寄“添字昭君怨” 自古贤君相与贤妃后,无不谨身修德,克俭克勤,上体天心,下合人意,所以能防患于患未作之先,转祸于福将至之日,庶几四方可以无虑,万民因而得所。如其不然,为上者骄奢淫佚,不知敬天劝民;而极恶庸劣之臣,与那估宠恃势、败检丧节的嫔妃戚婉,擅作威福,只徇一己之私,不顾国家之事,以致天怒人怨,干戈顿起,地方失守,宗社几倾。彼卖国权臣,以及蛊惑君心的女子小人固终不免于诛戮,……

  • 《隋唐演义》 第九十二回 留灵武储君即位 陷长安逆贼肆凶

    词曰: 西土忽来大驾,朔方顿耀前星。共言人事随天意,急难岂忘 亲? 独恨轻抛骨肉,致教并受囗囗。权奸女宠多贻祸,不止自 家门。 调寄“乌夜啼” 国家当太平有道之时,朝廷之上,既能君君臣臣,则宫闱之间,自然父父子子。由是从一本之亲,推而至于九族之众,凡属天潢,无不安享尊荣,共被一人?叙之德。流及既衰,为君者不能正其身,为臣者专务惑其主,因而内宠太甚,外寇滋生。一旦变起仓猝,遂至流离播迁,犹幸天命未改,人心未去,天子虽不免蒙尘,储君却已得践柞;然而事势已成,仓皇内禅,毕竟授者不能正其终,受者不能正……

  • 《隋唐演义》 第九十三回 凝碧池雷海青殉节 普施寺王摩诘吟诗

    词曰: 谈忠说义人都会,临难却通融。梨园子弟,偏能殉节,莫贱伶 工。 伶工殉节,孤臣悲感,哭向苍穹。吟诗写恨,一言一泪,直 达宸聪。 调寄“青衫湿” 自古忠臣义士,都是天生就这副忠肝义胆,原不论贵贱的。尽有身为尊官,世享厚禄,平日间说到忠义二字,却也侃侃凿凿,及至临大节,当危难,便把这两个字撇过一边了,只要全躯保家,避祸求福,于是甘心从逆,反颜事仇。自己明知今日所为,必致骂名万载,遗臭万年,也顾不得。偏有那位非高品,人非清流,主上平日不过以徘优言之,即使他当患难之际,贪生怕死,背主降贼,人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