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正史类
  4. 史部
  5. 《宋史》

《宋史》

卷一百零一

+ -

◎仪卫六

○卤簿仪服。

卤簿仪服。自汉卤簿,象最在前。晋平吴后,南越献驯象,作大车驾之,以载黄门鼓吹数十人,使越人骑之以试桥梁。宋卤簿,以象居先,设木莲花坐,金蕉盘,紫罗绣幨络脑,当胸、后鞦并设铜铃杏叶,红犛牛尾拂,跋尘。每象,南越军一人跨其上,四人引,并花脚幞头、绯绣窄衣、银带。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两庄养象所奏,诏以象十于南郊引驾,开宝九年南郊时,其象止在六引前排列。诏卤簿使领其事。

旗,皆错采为之,漆竿、鑱首、纛头、锦带腰、火焰脚。白泽、摄提、金鸾、金凤、师子、苣文、天下太平、君王万岁、仙童、螣蛇、神龟,及在步甲前后队、后马队三队、六军仪仗内,并以赤。日、月及合璧、连珠、风、雨、雷、电、五星、二十八宿、祥云,并以青。北斗以黑。五岳、四渎、五方、四神、十二辰、五龙、五凤、龙虎君,并以方色。天王以赤、黄二色。排拦以黄、紫、赤三色。

元丰三年,详定郊庙奉祀礼文所言:"卤簿,前用二十八宿、五星、摄提旗,有司乃取方士之说,绘为人形,于礼无据。伏请改制,各著其象,以则天文。从之。元祐七年,太常寺言:"二十八宿旗,五星、摄提旗,按《卤簿图》画人形及牛虎头、妇人、小儿之类,于礼无据。元丰三年,礼文所上言乞改制,各著其象,以则天文。后有司循旧仪,未曾改正,今欲改造。"从之。

元符二年,徽宗即位,兵部侍郎黄裳言:"南郊大驾诸旗名物,除用典故制号外,余因时事取名。伏见近者玺授元符,茅山之上日有重轮,太上老君眉间发红光,武夷君庙有仙鹤,臣请制为旗号,曰宝符,曰重轮,曰祥光,曰瑞鹤。"从之。

政和四年,礼制局言:"卤簿,大黄龙负图旗画八卦,乞改画九、一、三、七、二、四、六、八、五之数。仙童、网子、大神三旗无所经见,乞除去。"从之。初,大观三年,西京颍阳县大庆观圣祖殿东,有嘉禾、芝草并生。其嘉禾一本四穗,芝草叶圆而重起。至是,诏制芝禾并秀旗。又以是年二月,日上生青、赤、黄戴气;后,日下生青、赤、黄承气,诏制日有戴承旗。又以元符二年武夷君庙有仙鹤迎诏,政和二年延福宫宴辅臣,有群鹤自西北来,盘旋于睿谟殿上,及奏大晟乐而翔鹤屡至,诏制瑞鹤旗。

八年,礼部侍郎张邦昌奏:"太祖时,甘露降于江陵者十日,瑞麦秀于濮阳者六歧,获金鹦鹉于陇坻,得三玉兔于郓封,驯象至而五岭平,琼管族而白鹿出,皆命制为旗章陈之。望诏有司取自崇、观至今,凡中外所上瑞应,悉掇其尤殊者,增制旗物,上以丕承天贶,下以耸动民瞻。"从之。

初,宋制旗物尢盛,中兴后惟务简约,虽参用旧制,然亦不无因革。其太常,青质夹罗,惟绣日、月、星而无龙,下有网须谓之茀,而竿头为龙首,衔青结绶,垂青旄緌十二,谓之旒。盖幅下无斿,而竿首垂旒,抑又取古者"注旄及羽于竿首"之遗制。竿用椆木,护以剖竹,胶以髹,饰以藻,玉辂建之。大旂,黄质九幅,每幅绣升龙一,侧幅二,下垂黄丝网緌九,金辂建之。太赤,朱质七幅,每幅绣鸟隼二,侧幅如之,下垂朱丝网緌七,象辂建之。大白,素质五幅,每幅绣熊一、虎一,侧幅如之,下垂浅黄丝网緌五,革辂建之。大麾,皂质四幅,每幅绣五采龟蛇一,侧幅绣龟二,下垂皂丝网緌四,木辂建之。

其黄龙负图旗,建隆初创为大制。有架,旗力重,以百九十人维之,今用七十人。其君王万岁、天下太平、日月、五星、北斗、招摇、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等十旗,皆以十七人维之。其祥瑞旗八,绍兴二十五年所制也。是岁,适当郊祀,而太庙生灵芝九茎,赣州进太平瑞木,道州连理木,遂宁府嘉禾,镇江府瑞瓜,南安军双莲花,严州兜率寺、信州玉山芝草,黎州甘露,礼部侍郎王珉等请绘之华旗,以纪盛美焉。

五牛旗,依方色,皆小舆上刻木为牛,背插旗。错采为牛,旗竿上有小盘,盘衣及舆衣,亦并绣牛形。舆士各四人,服绣五色牛衣。自太祖时诏用之。神宗熙宁七年,太常寺言:"大驾卤簿羊车,本前代宫中所乘;五牛旗,盖古之五时副车也,以木牛载旗,用人舆之,失其本制,宜省去。"从之。

牙门旗,古者,天子出建大牙。今制,赤质,错采为神人象,中道前后各一门,左右道五门,门二旗,盖取周制"树旗表门"及"天子五门"之制。

驾头,一名宝床,正衙法坐也。香木为之,四足瑑山,以龙卷之。坐面用藤织云龙,四围错采,绘走龙形,微曲。上加绯罗绣褥,裹以绯罗绣帕。每车驾出幸,则使老内臣马上拥之,为前驱焉。不设,则以朱匣韬之。

幡,本帜也,貌幡幡然。有告止、传教、信幡,皆绛帛,错采为字,上有朱绿小盖,四角垂罗文佩,系龙头竿上。其错采字下,告止为双凤,传教为双白虎,信幡为双龙。又有绛引幡,制颇同此,作五色间晕,无字,两角垂佩。中兴为六角盖,垂珠佩,下有横木板,作碾玉文。三幡,亦以错采篆书"告止"、"传教"、"信幡"。

幢,制如节而五层,韬以袋,绣四神,随方色,朱漆柄。取《曲礼》"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之义。王公所给幢,黑漆柄,紫绫袋。中兴,用生色袋。

皂纛,本后魏纛头之制。唐卫尉器用,纛居其一,盖旄头之遗象。制同旗,无文采,去鑱首六脚。《后志》云:"今制,皂边皂斿,斿为火焰之形。"金吾仗主之,每纛一人持,一人拓之。乘舆行,则陈于卤簿,左右各六。

绛麾,如幢,止三层,紫罗囊蒙之。王公麾,以紫绫袋。

黄麾,古有黄、朱、纁三色,所以指麾也。汉卤簿有前黄麾护驾御史。宋制,绛帛为之,如幡,错采成"黄麾'字,下绣交龙;朱漆竿,金龙首,上垂朱绿小盖。神宗元丰二年,详定朝会御殿仪注所言:

按《周礼》"木辂建大麾,以田",郑氏曰:"大麾不在九旗之中。以正色言之,则黑,夏后氏所建。"《礼记》曰:"有虞氏之旂,夏后氏緌。"郑氏曰:"緌,谓注旄牛尾于杠首。所谓大麾,《书》曰'王右秉白旄以麾'。"孔颍达曰:"虞世但注旄,夏世始加旒縿。"《西京杂记》,汉大驾有前黄麾。崔豹《古今注》:"麾,所以指麾,乘舆以黄,诸公以朱,刺史二千石以纁。"《开元礼义纂》曰:"唐太宗法夏后之前制,取中方之正色,故制大麾,色黄。"

今礼有黄麾,其制十二幅。《开宝通礼义纂》曰:"黄,中央之色。此仗最近车辂,故以应象,取其居中,导达四方,含光大也。"今卤簿黄麾,以夏制言之,则状不类旗;以汉制言之,则色又不黄。伏请制大麾一:注麾于竿首,则法夏后氏之制;其色正黄,则用汉制;以十二幅为旗,则取唐制;以一旒为之,则取今龙墀旗之制。当元会陈仗卫,建大黄麾一于当御厢之前,以为表识。其当御厢之后,则建黄麾幡二。

并上大黄麾、黄麾幡制度。神宗批曰:"黄麾制度,考详前志,终是可疑。今凿而为之,植于大庭中外共瞻之地,或为博闻多识者所讥。宜且阙之,更俟讨求,黄麾幡仍旧。"

氅,本缉鸟毛为之。唐有六色、孔雀、大小鹅毛、鸡毛之制。《后志》云:"今制有青、绯、皂、白、黄五色,上有朱盖,下垂带,带绣禽羽,末缀金铃。青则绣以孔雀,五角盖;绯则绣以凤,六角盖;皂则绣以鹅,六角盖;白亦以鹅,四角盖;黄则以鸡,四角盖。每角缀垂佩,揭以朱竿,上如戟,加横木龙首以系之。"

金节,隋制也。黑漆竿,上施圆盘,周缀红丝拂八层,黄绣龙袋笼之。王公以下皆有节,制同金节,韬以碧油。

伞,古张帛避雨之制。今有方伞、大伞,皆赤质,紫表朱里,四角铜螭首。六引内者,其制差小。哲宗元祐七年,太常寺言:《开元礼》大驾八角紫伞,王公已下四角青伞。今《卤簿图》但引紫伞,而无青伞之文。诏改用。绍兴十三年将郊,诏伞、扇如旧制,拂扇等不以珠饰。

盖,本黄帝时有云气为花蘤之象,因而作也。宋有花盖、导盖,皆赤质,如伞而圆,沥水绣花龙。又有曲盖,差小,惟乘舆用之。人臣则亲王或赐之,而以青缯绣瑞草焉。

睥睨,如华盖而小。

扇筤,绯罗绣扇二,绯罗绣曲盖一,并内臣马上执之。驾头在细仗前,扇筤在乘舆后。大驾、法驾、鸾驾,常出并用之。扇圆,径四尺二寸,柄长八尺三寸,黄茸绣团龙,仍用金涂铜饰。扇有朱团及雉尾四等。朱团绣云凤或杂花,黑漆柄,金铜饰。雉尾皆方,绣雉尾之状,有三等:大雉扇长五尺二寸,阔三尺七寸;中扇、小扇递减二寸。下方上杀,以绯罗绣雉尾之状,中有双孔雀杂花,下施黑漆横木长柄,以金涂铜饰。乘舆出入,必以前持鄣蔽。凡朔望朝贺、行册礼,皇帝升御坐,必合扇,坐定去扇,礼毕驾退,又索扇如初。盖谓天子升降俯仰,众人皆得见之,非肃穆之容,故必合扇以鄣焉。

罕、毕,象"毕、昴为天阶",故为前引,皆赤质,金铜饰,朱藤结网,金兽面。罕方,上有二螭首衔红丝拂;毕圆,如扇。

香镫,唐制也。朱漆案,绯绣花龙衣,上设金涂香炉、烛台。长竿二,舆士八人。金涂银火鐐、香匙副之。

大角,黑漆画龙,紫绣龙袋。

长鸣、次鸣、大小横吹,五色衣幡,绯掌画交龙。《乐令》,三品已上,绯掌画蹲豹。

犦槊。犦,击声也。一云象犦牛,善斗,字从牛。唐金吾将军执之。宋制,如节有袋,上加碧油。常置朝堂,车驾卤簿出,则八枚前导;又四枚夹大将军者,名卫司犦槊。

槊,长矛也。木刃,黑质,画云气。又有细槊,制同而差小。

戟,有枝兵也。木为刃,赤质,画云气,上垂交龙掌、五色带,带末缀铜铃。又鈒戟,无掌,而有小横木;鈒,插也,制本插车旁。又小戟与鈒戟同。

殳、叉,戟之类。殳,无刃而短,黑饰两末。叉,青饰两末,并中白,画云气,各缀朱丝拂。

枪,槊也。唐羽林所执,制同槊而铁刃,上缀朱丝拂。

仪锽,钺属也,秦、汉有之。唐用为仪仗,刻木如斧,涂以青,柄以黄,上缀小锦幡、五色带。

班剑,本汉朝服带剑。晋以木代之,亦曰"象剑",取装饰斑斓之义。鞘以黄质,紫斑文,金铜饰,紫丝绦帉錔。

御刀,晋、宋以来有之。黑鞘,金花银饰,靶轭,紫丝绦帉錔。又仪刀,制同此,悉以银饰,王公亦给之。

刀盾。刀,本容刀也;盾,旁排也。一人分持。刀以木为之,无鞘,有环,紫丝绦帉錔。盾,赤质,画异兽。又朱藤络盾,制悉同,唯绿藤绿质,皆持执之。

幰弩,汉京尹、司隶前驱,持弓以射窥者。宋制,每弩加箭二,有〈革义〉,画云气,仗内弩皆同。

弓箭,每弓加箭二,有〈革义〉,同幰弩。

车辐,棒也,形如车轮辐。宋制,朱漆八棱白干。

柯舒,黑漆棒也,制同车辐,以金铜钉饰。

镫杖,黑漆弩柄也。以金铜为镫及饰,其末紫丝绦系之。

鸣鞭,唐及五代有之。《周官》条狼氏执鞭趋辟之遗法也。内侍二人执之,鞭鞘用红丝而渍以蜡。行幸,则前骑而鸣之,大祀礼毕还宫,亦用焉;视朝、宴会,则用于殿庭。

诞马,散马也。加金涂银闹装鞍勒。乘舆以红绣鞯,六鞘,王公以下用紫绣及剜花鞯。哲宗元祐七年,太常寺言:"诞马,按《卤簿图》曰:旧并施鞍鞯。景祐五年去之。昨纳后,诞马犹施鞍鞯,今欲乞除去,仍依《卤簿图》。用缨、辔、绯屉。"

御马鞍勒之制,有金、玉、水晶、金涂四等闹装,〈革占〉鞢促结为坐龙,碾鈒镂尘沙面、平面、洼面、方团、寸节、卷荷校具,皆垂六鞘,金银裹鞍桥、衔镫,朱黄丝绦辔鞦,绯黄织绣或素园鞯,衤盖补用金银线织或绯黄絁,鞭用紫竹,红黄丝鞘,缨以红、黄犛牛尾,金为鈌。每日,马五匹供奉,鞍用玉及金涂,衤盖补皆素。行幸则十四匹,加真金、水晶之饰。太宗至道二年诏:"先是,御马以织成帊覆鞍勒,今后以广绢代之。"

马珂之制,铜面,雕翎鼻拂,攀胸,上缀铜杏叶、红丝拂。又胸前及腹下,皆有攀,缀铜铃;后有跋尘、锦包尾。独卤簿中金吾卫将军导驾者,皆有之。

甲骑具装,甲,人铠也;具装,马铠也。甲以布为里,黄絁表之,青绿画为甲文,红锦褖,青絁为下裙,绛韦为络,金铜鈌,长短至膝。前膺为人面二,自背连膺,缠以锦螣蛇。具装,如常马甲,加珂拂于前膺及后鞦。

球杖,金涂银裹,以供奉官骑执之,分左右前导。大礼,用百人,花脚幞头、紫绣衤癸袍袄。常出,三十人,公服,皆骑导。

鸡竿,附竿为鸡形,金饰,首衔绛幡,承以彩盘,维以绛索,揭以长竿。募卫士先登,争得鸡者,官给以缬袄子;或取绛幡而已。大礼毕,丽正门肆赦则设之。其义则鸡为巽神,巽主号令,故宣号令则象之。阳用事则鸡鸣,故布宣阳泽则象之。一曰"天鸡星动为有赦",故王者以天鸡为度。金鸡事,六朝已有之,或谓起于西京。南渡后,则自绍兴十三年始也。

大驾卤簿巾服之制:金吾上将军、将军、六统军、千牛、中郎将,服花脚幞头、抹额、紫绣袍,佩牙刀,珂马。诸卫大将军、将军、中郎将、折冲、果毅、散手翊卫,服平巾帻、紫绣袍、大口袴、锦螣蛇、银带,佩横刀,执弓箭。千牛将军,服平巾帻、紫绣袍、大口袴、银带、靴靿,佩横刀,执弓箭,珂马。千牛,服花脚幞头、绯绣袍、抹额、大口袴、银带、靴靿。前马队内折冲及执槊者,服锦帽、绯绣袍、银带。监门校尉、六军押仗,服幞头、紫绣裲裆。队正,服平巾帻、绯绣袍、大口袴。诸卫主率都尉,引驾骑,持鈒队内校尉、旅帅,执卫司殳仗犦槊,金吾十六骑,班剑、仪刀队,亲勋翊卫,执大角人,并服平巾帻、绯绣裲裆、大口袴,佩横刀,执弓箭。金吾押牙,服金鹅帽、紫绣袍、银带,仪刀。金吾持纛者,服乌纱帽、皂衣、袴、鞵袜。金吾押纛,服幞头、皂绣衫、大口袴、银带、乌皮靴。执金吾犦槊,服锦袍帽、臂鞲、银带、乌皮靴。

清游队、佽飞、执副仗槊,服甲骑具装、锦臂韝,佩横刀,执弓箭,白袴。朱雀队执旗及执牙门旗,执绛引幡、黄麾幡者,并服绯绣衫、抹额、大口袴、银带。执殳仗,前后步队、真武队执旗,前后部黄麾,执日月合璧等旗,青龙白虎队、金吾细仗内执旗者,并服五色绣袍、抹额、行縢、银带;执白干棒人,加银褐捍腰。执龙旗及前马队内执旗人,服五色绣袍、银带、行縢、大口袴。执弓箭、执龙旗副竿人,服锦帽、五色绣袍、大口袴、银带。执弩、弓箭人,服锦帽、青绣袍、银带。前后步队人,服五色鍪甲、锦臂鞲、鞵袜、袴、银带。朱雀队内执弓箭、弩、槊,虞候佽飞,执长寿幢、宝舆法物人,并服平巾帻、绯绣袍、大口袴、银带。援宝,执绛麾、真武幢叉人,并服武弁、紫绣衫。持鈒队,殿中黄麾、伞、扇、腰舆、香镫、华盖,指南、进贤等车驾士,相风、钟漏等舆舆士,并服武弁、绯绣衫。驾羊车童子,服垂耳髻、青头{须巾}、青绣大袖衫、袴、勒帛、青耳履。执引驾龙墀旗、六军旗者,服锦帽、五色绣衫、锦臂鞲、银带。引夹旗及执柯舒、镫仗者,服帖金帽,余同上。执花凤、飞黄、吉利旗者,服银褐绣衣、抹额、银带。夹毂队,服五色质鍪铠、锦臂鞲、白行縢、紫带、鞵袜。骁卫翊卫三队,服平巾帻、绯绣袍、大口袴、锦螣蛇。五辂、副辂、耕根车驾士,服平巾帻、青绣衫、青履袜。教马官,服幞头、红绣抹额、紫绣衫、白袴、银带。掌辇、主辇,服武弁、黄绣衫、紫绣诞带。拢御马者,服帖金帽、紫绣大袖衫、银带。执真武幢者,服武弁、皂绣衫、紫绣诞带。五牛旗舆士,服武弁、五色绣衫、大口袴,银带。掩后队,服黑鍪甲、锦臂鞲、行縢。

鼓吹令、丞,服绿袴褶冠、银褐裙、金铜革带、绯白大带、履袜。太常寺府史、典事、司天令史,服幞头、绿衫、黄半臂。太常主帅掆鼓、金钲、节鼓人,服平巾帻、绯绣袍、大口袴,抹带、锦螣蛇;歌、拱宸管、箫、笳、笛、觱栗,无螣蛇。太常大鼓、长鸣、小鼓、中鸣,服黄雷花袍、袴、抹额、抹带。太常铙、大横吹,服绯苣文袍、袴、抹额、抹带。太常羽葆鼓、小横吹,服青苣文袍、袴、抹额、抹带。排列官、令史、府史,服黑介帻、绯衫、白袴、白勒帛。司辰、典事、漏刻生,服青袴褶冠、革带。殿中少监、奉御、供奉、排列官,引驾仗内排列承直官、大将、金吾引驾、押仗、押旗,服幞头、紫公服、乌皮靴。尚辇奉御、直长、乘黄令丞、千牛长史、进马四色官,服幞头、绿公服、白袴、金铜带、乌皮靴。殿中职掌执伞扇人,服幞头、碧襕、金铜带、乌皮靴。(旧衣黄,太平兴国六年,并内侍省并改服以碧。)

凡绣文:金吾卫以辟邪,左右卫以瑞马,骁卫以雕虎,屯卫以赤豹,武卫以瑞鹰,领军卫以白泽,监门卫以师子,千牛卫以犀牛,六军以孔雀,乐工以鸾,耕根车驾士以凤衔嘉禾,进贤车以瑞麟,明远车以对凤,羊车以瑞羊,指南车以孔雀,记里鼓、黄钺车以对鹅,白鹭车以翔鹭,鸾旗车以瑞鸾,崇德车以辟邪,皮轩车以虎,属车以云鹤,豹尾车以立豹,相风乌舆以乌,五牛旗以五色牛,余皆以宝相花。

六引内巾服之制:清道官,服武弁、绯绣衫、革带。持幰弩、车辐棒者,服平巾赤帻、绯绣衫、赤袴、银带。青衣,服平巾青帻、青袴褶。持戟、伞、扇、刀盾者,服黄绣衫、抹额、行縢、银带。持幡盖者,服绣衫、抹额、大口袴、银带。内告止幡、曲盖以绯,传教幡、信幡、绛引幡以黄。执诞马辔、仪刀、麾、幢、节、夹槊、大角者,服平巾帻、绯绣衫、大口袴、银带。大驾卤簿内,执辔,并锦络衫帽。持弓箭、槊者,服武弁、绯绣衫、白袴。驾士,服锦帽、绣戎服大袍、银带。弓箭以青,槊以紫。持掆鼓者,服平巾帻、绯绣对凤袍、大口袴、白抹带、银螣蛇。铙吹部内,服平巾帻、绯绣袍、白抹带、白袴,余悉同大驾前后部。

其绣衣文:清道以云鹤,幰弩以辟邪,车辐以白泽,驾士司徒以瑞马,牧以隼,御史大夫以獬豸,兵部尚书以虎,太常卿以凤,县令以雉,乐工以鸾,余悉以宝相花。

太祖建隆四年,范质议:按《开元礼》,武官陪立大仗,加螣蛇裲裆,如袖无身,以覆其膊胳,盖掖下缝也。从肩领覆臂膊,共一尺二寸。又按《释文》、《玉篇》相传云:其一当胸,其一当背,谓之"两当"。今详裲裆之制,其领连所覆膊胳,其一当左膊,其一当右膊,故谓之"起膊"。今请兼存两说择而用之,造裲裆,用当胸、当背之制。宣和元年,礼制局言:鼓吹令、丞冠,又名"袴褶冠。"今卤簿既除袴褶,冠名不当仍旧,请依旧记如《三礼图》"季貌冠"制。从之。

本纪
卷一 1
卷二 2
卷三 3
卷四 4
卷五 5
卷六 6
卷七 7
卷八 8
卷九 9
卷十 10
卷十一 11
卷十二 12
卷十三 13
卷十四 14
卷十五 15
卷十六 16
卷十七 17
卷十八 18
卷十九 19
卷二十 20
卷二十一 21
卷二十二 22
卷二十三 23
卷二十四 24
卷二十五 25
卷二十六 26
卷二十七 27
卷二十八 28
卷二十九 29
卷三十 30
卷三十一 31
卷三十二 32
卷三十三 33
卷三十四 34
卷三十五 35
卷三十六 36
卷三十七 37
卷三十八 38
卷三十九 39
卷四十 40
卷四十一 41
卷四十二 42
卷四十三 43
卷四十四 44
卷四十五 45
卷四十六 46
卷四十七 47
志
卷一 48
卷二 49
卷三 50
卷四 51
卷五 52
卷六 53
卷七 54
卷八 55
卷九 56
卷十 57
卷十一 58
卷十二 59
卷十三 60
卷十四 61
卷十五 62
卷十六 63
卷十七 64
卷十八 65
卷十九 66
卷二十 67
卷二十一 68
卷二十二 69
卷二十三 70
卷二十四 71
卷二十五 72
卷二十六 73
卷二十七 74
卷二十八 75
卷二十九 76
卷三十 77
卷三十一 78
卷三十二 79
卷三十三 80
卷三十四 81
卷三十五 82
卷三十六 83
卷三十七 84
卷三十八 85
卷三十九 86
卷四十 87
卷四十一 88
卷四十二 89
卷四十三 90
卷四十四 91
卷四十五 92
卷四十六 93
卷四十七 94
卷四十八 95
卷四十九 96
卷五十 97
卷五十一 98
卷五十二 99
卷五十三 100
卷五十四 101
卷五十五 102
卷五十六 103
卷五十七 104
卷五十八 105
卷五十九 106
卷六十 107
卷六十一 108
卷六十二 109
卷六十三 110
卷六十四 111
卷六十五 112
卷六十六 113
卷六十七 114
卷六十八 115
卷六十九 116
卷七十 117
卷七十一 118
卷七十二 119
卷七十三 120
卷七十四 121
卷七十五 122
卷七十六 123
卷七十七 124
卷七十八 125
卷七十九 126
卷八十 127
卷八十一 128
卷八十二 129
卷八十三 130
卷八十四 131
卷八十五 132
卷八十六 133
卷八十七 134
卷八十九 135
卷九十 136
卷九十一 137
卷九十二 138
卷九十三 139
卷九十四 140
卷九十五 141
卷九十六 142
卷九十七 143
卷九十八 144
卷九十九 145
卷一百 146
卷一百零一 147
卷一百零二 148
卷一百零三 149
卷一百零四 150
卷一百零五 151
卷一百零六 152
卷一百零七 153
卷一百零八 154
卷一百零九 155
卷一百一十 156
卷一百一十一 157
卷一百一十二 158
卷一百一十三 159
卷一百一十四 160
卷一百一十五 161
卷一百一十六 162
卷一百一十七 163
卷一百一十八 164
卷一百一十九 165
卷一百二十 166
卷一百二十一 167
卷一百二十二 168
卷一百二十三 169
卷一百二十四 170
卷一百二十五 171
卷一百二十六 172
卷一百二十七 173
卷一百二十八 174
卷一百二十九 175
卷一百三十 176
卷一百三十一 177
卷一百三十二 178
卷一百三十三 179
卷一百三十四 180
卷一百三十五 181
卷一百三十六 182
卷一百三十七 183
卷一百三十八 184
卷一百三十九 185
卷一百四十 186
卷一百四十一 187
卷一百四十二 188
卷一百四十三 189
卷一百四十四 190
卷一百四十五 191
卷一百四十六 192
卷一百四十七 193
卷一百四十八 194
卷一百四十九 195
卷一百五十 196
卷一百五十一 197
卷一百五十二 198
卷一百五十三 199
卷一百五十四 200
卷一百五十五 201
卷一百五十六 202
卷一百五十七 203
卷一百五十八 204
卷一百五十九 205
卷一百六十 206
卷一百六十一 207
卷一百六十二 208
卷八十八 209
表
卷一 210
卷二 211
卷三 212
卷四 213
卷五 214
卷六 215
卷七 216
卷八 217
卷九 218
卷十 219
卷十一 220
卷十二 221
卷十三 222
卷十四 223
卷十五 224
卷十六 225
卷十七 226
卷十八 227
卷十九 228
卷二十 229
卷二十一 230
卷二十二 231
卷二十三 232
卷二十四 233
卷二十五 234
卷二十六 235
卷二十七 236
卷二十八 237
卷二十九 238
卷三十 239
卷三十一 240
卷三十二 241
列传
卷一 242
卷二 243
卷三 244
卷四 245
卷五 246
卷六 247
卷七 248
卷八 249
卷九 250
卷十 251
卷十一 252
卷十二 253
卷十三 254
卷十四 255
卷十五 256
卷十六 257
卷十七 258
卷十八 259
卷十九 260
卷二十 261
卷二十一 262
卷二十二 263
卷二十三 264
卷二十四 265
卷二十五 266
卷二十六 267
卷二十七 268
卷二十八 269
卷二十九 270
卷三十 271
卷三十一 272
卷三十二 273
卷三十三 274
卷三十四 275
卷三十五 276
卷三十六 277
卷三十七 278
卷三十八 279
卷三十九 280
卷四十 281
卷四十一 282
卷四十二 283
卷四十三 284
卷四十四 285
卷四十五 286
卷四十六 287
卷四十七 288
卷四十八 289
卷四十九 290
卷五十 291
卷五十一 292
卷五十二 293
卷五十三 294
卷五十四 295
卷五十五 296
卷五十六 297
卷五十七 298
卷五十八 299
卷五十九 300
卷六十 301
卷六十一 302
卷六十二 303
卷六十三 304
卷六十四 305
卷六十五 306
卷六十六 307
卷六十七 308
卷六十八 309
卷六十九 310
卷七十 311
卷七十一 312
卷七十二 313
卷七十三 314
卷七十四 315
卷七十五 316
卷七十六 317
卷七十七 318
卷七十八 319
卷七十九 320
卷八十 321
卷八十一 322
卷八十二 323
卷八十三 324
卷八十四 325
卷八十五 326
卷八十六 327
卷八十七 328
卷八十八 329
卷八十九 330
卷九十 331
卷九十一 332
卷九十二 333
卷九十三 334
卷九十四 335
卷九十五 336
卷九十六 337
卷九十七 338
卷九十八 339
卷九十九 340
卷一百 341
卷一百零一 342
卷一百零二 343
卷一百零三 344
卷一百零四 345
卷一百零五 346
卷一百零六 347
卷一百零七 348
卷一百零八 349
卷一百零九 350
卷一百一十 351
卷一百一十一 352
卷一百一十二 353
卷一百一十三 354
卷一百一十四 355
卷一百一十五 356
卷一百一十六 357
卷一百一十七 358
卷一百一十八 359
卷一百一十九 360
卷一百二十 361
卷一百二十一 362
卷一百二十二 363
卷一百二十三 364
卷一百二十四 365
卷一百二十五 366
卷一百二十六 367
卷一百二十七 368
卷一百二十八 369
卷一百二十九 370
卷一百三十 371
卷一百三十一 372
卷一百三十二 373
卷一百三十三 374
卷一百三十四 375
卷一百三十五 376
卷一百三十六 377
卷一百三十七 378
卷一百三十八 379
卷一百三十九 380
卷一百四十 381
卷一百四十一 382
卷一百四十二 383
卷一百四十三 384
卷一百四十四 385
卷一百四十五 386
卷一百四十六 387
卷一百四十七 388
卷一百四十八 389
卷一百四十九 390
卷一百五十 391
卷一百五十一 392
卷一百五十二 393
卷一百五十三 394
卷一百五十四 395
卷一百五十五 396
卷一百五十六 397
卷一百五十七 398
卷一百五十八 399
卷一百五十九 400
卷一百六十 401
卷一百六十一 402
卷一百六十二 403
卷一百六十三 404
卷一百六十四 405
卷一百六十五 406
卷一百六十六 407
卷一百六十七 408
卷一百六十八 409
卷一百六十九 410
卷一百七十 411
卷一百七十一 412
卷一百七十二 413
卷一百七十三 414
卷一百七十四 415
卷一百七十五 416
卷一百七十六 417
卷一百七十七 418
卷一百七十八 419
卷一百七十九 420
卷一百八十 421
卷一百八十一 422
卷一百八十二 423
卷一百八十三 424
卷一百八十四 425
卷一百八十五 426
卷一百八十六 427
卷一百八十七 428
卷一百八十八 429
卷一百八十九 430
卷一百九十 431
卷一百九十一 432
卷一百九十二 433
卷一百九十三 434
卷一百九十四 435
卷一百九十五 436
卷一百九十六 437
卷一百九十七 438
卷一百九十八 439
卷一百九十九 440
卷二百 441
卷二百零一 442
卷二百零二 443
卷二百零三 444
卷二百零四 445
卷二百零五 446
卷二百零六 447
卷二百零七 448
卷二百零八 449
卷二百零九 450
卷二百一十 451
卷二百一十一 452
卷二百一十二 453
卷二百一十三 454
卷二百一十四 455
卷二百一十五 456
卷二百一十六 457
卷二百一十七 458
卷二百一十八 459
卷二百一十九 460
卷二百二十 461
卷二百二十一 462
卷二百二十二 463
卷二百二十三 464
卷二百二十四 465
卷二百二十五 466
卷二百二十六 467
卷二百二十七 468
卷二百二十八 469
卷二百二十九 470
卷二百三十 471
卷二百三十一 472
卷二百三十二 473
卷二百三十三 474
卷二百三十四 475
卷二百三十五 476
卷二百三十六 477
卷二百三十七 478
卷二百三十八 479
卷二百三十九 480
卷二百四十 481
卷二百四十一 482
卷二百四十二 483
卷二百四十三 484
卷二百四十四 485
卷二百四十五 486
卷二百四十六 487
卷二百四十七 488
卷二百四十八 489
卷二百四十九 490
卷二百五十 491
卷二百五十一 492
卷二百五十二 493
卷二百五十三 494
卷二百五十四 495
卷二百五十五 496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