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子部
  4. 小说家类
  5.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

+ -
  金下(水银附)

  张? 龚播 宜春郡民 张彦 康氏 豫章人 陈浚 建安村人 蔡彦卿

  水银

  吕生玉

  沈攸之 玉龙 江严 唐玄宗 五色玉 玉辟邪 软玉鞭 玉猪子金下张 ?咸通末年,张?自徐之长安,至圃田东,时于大树下。俄顷,有三书生继来,环坐。?因问之。一书生曰:“我,李特也。”一曰:“我,王象之也。”一曰:“我,黄真也。”皆曰:“我三人俱自汴水来,欲一游龙门山耳。”乃共闲论。其王象之曰:“我去年游龙门山,经于是。路北一二里,有一子,亦儒流也,命我于家再宿而回,可同一谒之。”?因亦同行。至路北一二里,果见一宅,甚荒毁。既叩门,有一子儒服,自内而出,见象之颇喜。问象之曰:“彼三人者何人哉。”象之曰:“张?秀才也,李特、黄真,即我同乡之书生也。”其儒服子乃并揖入,升堂设酒馔,其所设甚陈故。儒服子谓象之曰:“黄家弟兄将大也。”象之曰:“若皇上修德好生,守帝王之道,下念黎庶,虽诸黄齿长,又将若何?”黄真遽起曰:“今日良会,正可尽欢,诸君何至亟预(“预”原作“顶”,据明抄本改)人家事,波及我孙耶?”?性素刚决,因大疑其俱非人也,乃问之曰:“我偶与二三子会于一树下,又携我至此,适见高论,我实疑之,黄家弟兄,竟是谁也?且君辈人也?非人也?我平生性不畏惧,但实言之!”象之笑曰:“黄氏将乱东夏,弟兄三人也。我三人皆精也。儒服子即鬼也。”?乃问曰:“是何物之精也?是何鬼也?”象之曰:“我玉精也,黄真即金精也,李特即枯树精也,儒服子即是二十年前死者郑适秀才也。我昔自此自化精,又去年复遇郑适,今诣之。君是生人,当怯我辈;既君不怯,故聊得从容耳。”?又问曰:“郑秀才既与我同科,奚不语耶?”郑适曰:“某适思得(“某”适思得原作“乃命笔写”,据明抄本改)诗一首以赠。”诗曰:“昔为吟风啸月人,今是吟风啸月身;冢坏路边吟啸罢,安知今日又劳神!”?览诗怆然,叹曰:“人之死也,反不及物;物犹化精,人不复化。”象之辈三人,皆闻此叹,怒而出。适亦不留。?乃拂衣。及至门外回顾,已见一坏冢。因逐三精,以所佩剑击之。金玉(“玉”原作“杯”,据明抄本改)精皆中剑而踣,唯枯树精走疾。追击不及,遂回,反见一故玉带及一金杯在路傍。王廷拾得之,长安货之,了无别异焉矣。(出《潇湘录》)

  咸通末年,张?从徐地到长安去,走到一个菜园东边,当时他正在一棵大树下。不一会儿,有三个书生相继而来,围坐在一起,张?就问他们各叫什么名字。一个说:“我是李特。”一个说:“我是王象之。”第三个说:“我是黄真。”三个人都说:“我们三人都从汴水而来,想要游一游龙门山。”于是四人一起闲聊。那王象之说:“我去年游龙门山,从这经过,路北一二里的地方,有一个男青年,也是读书人,让我在他家住过两宿才回去。你们可以和我一块去谒见他。”张?就和他们一块去。走到路北一二里的地方,果然看到一处宅院,很荒凉。敲门之后,有一个穿书生衣服的男青年从里走出,他见了王象之很高兴,问王象之道:“那三人是谁?”王象之说:“这个是张?秀才,那两个是李特和黄真,是我同乡的书生。”那青年就把他们都请进屋,设酒宴招待。屋里的摆设都很破旧。那青年对王象之说:“黄家弟兄快长大了。”王象之说:“如果皇上有好生之德,恪守帝王之道,关心天下的百姓,即使那几个姓黄的长大了又能怎样呢?”黄真急忙站起来说:“今天这么好的相聚,正可尽欢,各位为什么多管别人家的闲事,波及到我的子孙呢?”张?的性情一向刚毅,于是就怀疑他们都不是人,就问道:“我偶然与你们几个在一树下相遇,你们又领我来到这里,刚才听到你们的高论,我实在是怀疑。黄家弟兄到底是谁?你们几个是不是人呢?我向来胆大不怕事,只管照实说吧!”王象之笑着说:“姓黄的他们弟兄三人将要作乱于东夏。我们三个都是精怪。穿书生衣服的青年是个鬼。”张?就问道:“是什么东西变成的精?是什么鬼?”王象之说:“我是玉精,黄真是金精,李特是枯树精,穿书生服的青年就是二十年前死的秀才郑适。我以前在这里自己变化成精,去年又遇见郑适,今天来拜访他。你是活着的人,应该怕我们。既然你不怕,所以我们暂且从容相处也就行了。”张?又问道:“郑秀才既然与我同是秀才科,为什么不说话呢?”郑适说:“我正好想好了一首诗,赠给你。”诗是这样写的:“昔为吟风啸月人,今是吟风啸月身。冢坏路边吟啸罢,安知今日又劳神!”张?读诗之后很是悲怆,叹道:“人死了之后,反而不如物体,物体还能化成精灵,而人不能再复化。”王象之等三人,都听到了这感叹,愤怒地走了出去。郑适也不再久留。张?也就拂袖而去。等他走到门外回头再看,看到的是一个残破的坟墓。于是他追赶那三个精怪,用他佩带的宝剑砍杀他们。金精玉精都中剑倒毙,只有枯树精跑得快。追杀不到,于是只好返回,回来后看见一条旧玉带和一个金杯在路边。张?拾得玉带和金杯,到长安去卖,与其它金玉没有丝毫不同。

  龚 播龚播者,峡中云安监盐贾也。其初甚穷,以贩鬻蔬果自业,结草庐于江边居之。忽遇风雨之夕,天地阴黑,见江南有炬火,复闻人呼船求济急。时已夜深,人皆息矣。播即独棹小艇,涉风而济之。至则执炬者仆地。视之即金人也,长四尺余。播即载之以归。于是遂富。经营贩鬻,动获厚利,不十余年间,积财巨万,竟为三蜀大贾。(出《河东记》)

  龚播是峡中云安监一带的大盐商。当初他很穷,以贩卖蔬菜瓜果为业,在江边上盖了两间草房居住。一天晚上风雨骤起,天地阴黑,他望见江南岸有火炬,又听到有人喊叫,急切地要找船过江。当时夜已深,人都睡下了。龚播就独自摆着小船,冒着风浪去摆渡那人。一到南岸,那个执火炬的就倒在地上。上前一看,原来是个金人,长四尺有余。龚播就把金人用船载回来。于是他就富了。他经营买卖,动辄就获大利,不到十多年,积累了上万的巨大财富,竟成了三蜀一带的大富商。

  宜春郡民宜春郡民章乙,其家以孝义闻,数世不分异,诸从同爨。所居别墅,有亭屋水竹。诸子弟皆好善积书,往来方士高僧儒生。宾客至者,皆延纳之。忽一日晚际,有一妇人,年少端丽,被服靓妆,与一小青衣,诣门求寄宿。章氏诸妇,忻然近接,设酒馔,至夜深而罢。有一小子弟,以文自业,年少而敏俊,见此妇人有色,遂嘱其乳妪,别洒扫一室,令其宿止。至深夜,章生潜身入室内,略不闻声息,遂升榻就之。其妇人身体如冰,生大惊,命烛照之,乃是银人两头,可重千百斤。一家惊喜,然恐其变化,即以炬炭燃之,乃真白金也。其家至今巨富,群从子弟妇女,共五百余口。每日三(“日三”原作“三日”,据明抄本改)就食,声鼓而升堂。江西郡内,富盛无比。(出《玉堂闲话》)

  宜春郡民章乙,他家以“孝”和“义”闻名遐迩,几辈子没分家,各堂房亲属都吃一个灶做出来的饭。他所居住的别墅,亭屋水竹什么都有。他的子弟们都喜欢收藏书籍,喜欢与方士、高僧、儒生结交往来。宾客到来,全都欢迎接纳。一天傍晚,忽有一位妇人,年轻貌美,打扮得很漂亮,与一位小婢女一起,上门来要求留宿。章家的妇人们,欣然上前迎接,摆酒宴招待,直到夜深才完。章家一个小子弟,以文为业,年轻而聪明俊秀,见这妇人有姿色,就嘱咐他的乳娘另打扫了一间屋子,让妇人和小婢睡下。到深夜,他偷偷潜入室内,一点声息也没听到,于是他就上床扑到妇人身上。那妇人的身体冰凉,章生大惊,点燃蜡烛一照,原来是两个银人,重量有千百来斤。一家人全都惊喜异常。但是怕有变化,就用火烧那两个银人,竟是真正的白银无疑。章家至今是巨富,各房子弟妇女共五百多人,每天三顿饭要击鼓升堂。在江西郡内,这一家的富足昌盛是无比的。

  张 彦巴巫间民,多积黄金。每有聚会,即于席上罗列三品,以夸尚之。云安民有李仁表者,施泽金台盘,以此相高。乱离之后,州将皆武人,竞于贪虐。蜀将张彦典忠州,暴恶尤甚。将校苦之,因而作叛,连及党与数千家。张攫其金银,莫知纪极。后于蜀中私第别构一堂,以贮其金。忽一旦,屋外有火烟频起,骇入验之,乃无延?之处。由是疑焉,及开箧视之,悉已空矣。即向时火烟,乃金化矣。(出《北梦琐言》)

  巴巫一带的百姓,多数都积有黄金。每当有聚会,就在席上罗列许多东西,来显示自己的富贵。云安有个叫李仁表的人,用大量的黄金做善事,以抬高自己的声望。发生离乱之后,州府里将官都是习武之人,一个比一个贪婪暴虐。蜀将张彦主管忠州,更厉害。他手下的将校怨恨他,因此叛变起义,株连到同伙数千家。张彦趁机将州中的金子攫为己有,也不知道数量有多少。后来他在蜀中家里专构一室,用来贮藏这些金子。忽然有一天,屋外火烟之光闪闪。他吃了一惊,跑到藏金子的屋里查看,却没有着火的地方。因此产生怀疑,就打开箱子查看,发现箱子全都空了。刚才他看到的烟和火,就是金子变的。康 氏伪吴杨行密,初定扬州,远坊居人稀少,烟火不接。有康氏者,以佣赁为业,僦一室于太平坊空宅中。康晨出未返,其妻生一子。方席藁,忽有一异人,赤面朱衣冠,据门而坐。妻惊怖,叱之乃走。如舍西,踣然有声。康适归,欲至家,路左忽有钱五千、羊半边、尊酒在焉。伺之久,无行人,因持之归。妻亦告其所见,即往舍西寻之,乃一金人,仆于草间,亦曳之归。因烹羊饮酒,得以周给。自是出必获利,日以富赡。而金人留为家宝。所生子名曰平。平长,遂为富人。有李浔者,为江都令,行县至新宁乡,见大宅,即平家也。其父老为李言如此。(出《稽神录》)

  伪吴的杨行密,当初定居在扬州。远离住宅区,人家稀少,烟火不接。有一个姓康的人,以出卖劳动力为生,在太平坊租了间空房子居住。有一天姓康的早晨出去没有回来,他的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孩子刚生下来,就有一个很奇怪的人,红脸红衣红帽,靠着门坐在那里。康妻又惊又怕,没好声地把他赶走。那人走到屋西侧,“咕咚”一声摔倒了。赶巧这时候姓康的回来了。将要到家的时候,忽见路边有五千钱、半边羊和一尊酒。他等了许久,也不见有人来,就把这些东西拿回家中。妻子也把她刚才看到听到的告诉了他,他就到屋西去找那个怪人,一看,原来是个金人倒在草中。他把金人也拉回家去,于是烹羊饮酒,吃喝全都有了。从此,他每次出门一定能得到好处,渐渐富足起来。他把金人留做传家之宝。其妻所生的那个孩子,取名叫康平。康平一长大就是个富人。有个叫李浔的人,是江都县的县令,他因事来到新宁乡,见到一所大宅院,就是康平家。这里的父老乡亲为李县令讲了上面这个故事。

  豫章人天复中,豫章有人治舍,掘地,得一木匮。发之,得金人十二头,各长数寸,皆古衣冠,首戴十二辰属,数款(明抄本数款作款刻)精丽,殆非人功。其家宝祠之,因以致福。时兵革未定,遂为戍将劫取之。后不知所终。(出《稽神录》)

  天复年间,豫章那里有人盖房子,挖地时挖出来一个小木匣。打开一看,里边有十二个金人,各都几寸长,全是古人的衣帽打扮,头戴十二生肖的属相,各种姿势,精妙美丽,简直不是人工能做的。这家把这些金人当宝贝供起来,因而得福。当时兵慌马乱,戍守当地的将领抢走了这些金人。以后就不知怎么样了。

  陈 浚江南陈浚尚书,自言其诸父在乡里,好为诗。里人谓之陈白舍,人比之乐天也。性疏简,喜宾客。尝有二道士,一黄衣,一白衣,诣其家求宿。舍之厅事。夜间,闻二客床坏,訇然有声。久之,若无人者。秉烛视之,见白衣卧于壁下,乃银人也;黄衣不复见矣。自是致富。(出《稽神录》)

  江南的陈浚尚书,自己说他的叔叔大爷们在乡间都喜欢作诗。同乡人都叫他陈白舍,拿他与白乐天相比。他性情豪爽,热情好客。曾经有两个道士,一个穿黄衣,一个穿白衣,到他家求宿。他家便让二位道士住在厅堂里。夜间,听到二位道士的床塌了,发出很大的响声。过了一会儿,又静得像没有人似的。拿着蜡烛进去查看,见穿白衣的躺在壁下,是一个银人;穿黄衣的不知哪里去了。从此他们家富了。

  建安村人建安有人村居者,常使一小奴。出入城市,经舍南大冢。冢傍恒有一黄衣儿,与之较力为戏。其主迟之,奴以实告。觇之信然。一日,挟挝而住,伏于草间。小奴至,黄衣儿复出。即起击之,应手而踣,乃金儿也。因持以归,家自是富。(出《稽神录》)

  建安年间有个住在乡村的人,平常使唤一个小孩为奴。小奴来来往往到城里买东西,要经过屋南的大坟墓。坟旁经常有一个穿黄衣服的小孩,和他比力气玩耍。小奴的主人问他为什么往往回来晚了,小奴便把实情告诉了主人。主人偷偷地去看了看,的确像小奴说的那样。有一天,主人带着武器前往,埋伏在草丛里。小奴来到,那黄衣小孩又跑出来。埋伏在草丛里的这位立即跳起来攻击黄衣小孩。黄衣小孩立即被打倒,原来是个金小孩。于是他就把金小孩拿回家中,从此便富了。

  蔡彦卿庐州军吏蔡彦卿,为拓皋镇将。暑夜,坐镇门外纳凉,忽见道南桑林中,有白衣妇人独舞,就视即灭。明夜,彦卿挟杖先往,伏于草间。久之,妇人复出。方舞,即击之堕地,乃白金一瓶。复掘地,获银千两。遂为富人云。(出《稽神录》)

  有一个叫蔡彦卿的庐州军吏,是拓皋的镇守将。一个闷热的夜晚,他坐在门外乘凉,忽然看到道南的桑树林中,有一个白衣女子独自起舞,近看就消逝不见了。次日晚上,蔡彦卿带着武器前往,埋伏在草丛里。过了一会儿,那白衣女子又出现了。她刚起舞,蔡彦卿就把她打倒在地。细一看,竟是一银瓶子。又挖地,挖出白银上千两。于是他成为富人。水银吕 生大历中,有吕生者,自会稽上虞尉调集于京师。既而侨居永崇里。尝一夕,与其友数辈会食于其室。食毕,将就寝,俄有一妪,容服洁白,长二尺许,出于室之北隅,缓步而来,其状极异。众视之,相目以笑。其妪渐迫其榻,且语曰:“君有会,不能一命耶,何待吾之薄欤?”吕生叱之。遂退去。至北隅,乃亡所见。且惊且异,莫知其来也。明日,(“日”原作“其”。据《宣室志》八改。)生独寤于室,又见其妪在北隅下,将前且退,惶然若有所惧。生又叱之,遂没。明日,生默念曰:“是必怪也,今夕将至,若不除之,必为吾患不朝夕矣。”即命一剑置其榻下。是夕,果是北隅徐步而来。颜色不惧。至榻前,生以剑挥之,其妪忽上榻以臂?生胸(“胸”原作“月”,据《宣室志》八改)。余又跃于左右,举袂而舞。久之,又有一妪忽上榻,复以臂?生。生遽觉一身尽凛然若霜被于体。生又以剑乱挥。俄有(“有”原作“为”,据《宣室志》八改)数妪,(妪原作状。据宣室志八改。)亦随而舞焉。生挥剑不已。又为十余妪,各长寸许。虽愈多而貌如一焉,皆不可辨。环走四垣,生惧甚,计不能出。中者一妪谓书生曰:“吾将合为一矣,君且观之。”言已,遂相望而来,俱至榻前,翕然而合,又为一妪,与始见者不异。生惧益甚,乃谓曰:“尔何怪?而敢如是挠生人耶!当疾去!不然,吾求方士,将以神术制汝,汝又安能为耶?”妪笑曰:“君言过矣。若有术士,吾愿见之。吾之来,戏君耳,非敢害也。幸君无惧,吾亦还其所矣。”言毕遂退于北隅而没。明日,生以事语于人。有田氏子者,善以符术除去怪魅,名闻长安中。见说喜跃曰:“是我事也,去之若爪一蚁耳。今夕愿往君舍,且伺焉。”至夜,生与田氏子俱坐于室。未几而妪果来,至榻前。田氏子叱曰:“魅疾去!”妪扬然其色不顾,左右徐步而来去者久之。谓田生曰:“非吾之所知也。”其妪忽挥其手,手堕于地,又为一妪甚小,跃而升榻,突入田生口中。田生惊曰:“吾死乎!”妪谓生曰:“吾比言不为君害,君不听;今田生之疾,果何如哉?然亦将成君之富耳。”言毕(“毕”字原阙,据《宣室志》八补),又去。明日,有谓吕生者,宜于北隅发之,可见矣。生喜而归,命家僮于其所没穷焉。果不至丈,得一瓶,可受斛许,贮水银甚多。生方怪其妪乃水银精也。田生竟以寒栗而卒。(出《宣室志》)

  大历年间,有个姓吕的书生,从会稽的上虞尉调集到京城。不久他便侨居永崇里。曾经有一个晚上,他与几个朋友在家中聚餐。吃完饭将要就寝的时候,顷刻之间出现了一个老女人,面容与衣服都很洁白,身高二尺左右。她是从屋子的北边旮旯里出现的,缓步走来,样子很怪异。众人见了,相视而笑。那老女人走近床榻,还说话道:“你们聚餐,就不能让我也参加?为什么待我这么不够意思?”吕生喝斥她,她便退去,退到北旮旯就看不见了。众人又惊又怪,不知她是怎么来的。第二天,吕生独自在屋里睡觉,又看见那老女人出现在北旮旯,要上前又不上前,惶惶然像是很害怕的样子。吕生又喝斥她。她就又消逝了。到了第三天,吕生暗想:“这一定是个妖怪,今晚上如果不除掉她,早晚是我的一大祸害。”于是他就把一把剑藏到床下。这天晚上,老女人果然又从北旮旯徐步走来。她的表情并无惧色。她走到床前,吕生急忙挥剑。那老女人忽然蹦到床上,伸手臂去抓挠吕生的前胸。以后又跃于左右,举袖而舞。过了些时候,又有一个老女人忽然蹦上床,又用手臂去抓挠吕生前胸。吕生突然觉得全身冰凉,像冰霜覆盖了身体。吕生又把剑乱挥一阵,顷刻间出现了好几个老女人,也跟着挥袖而舞起来。吕生不停地挥剑。她又变成十多个更小的老女人,每个只有一寸来长。这些小人儿虽然数量更多了,却都是一个模样,都不能分辨。她们在四壁下乱跑,吕生非常害怕,却想不出办法来。其中一个老女人对吕生说:“我要合成一个了,你要看清楚啊!”说完,那些小人儿向一起拢来,都来到床前,又合拢为一个老女人,和原先见到的那个一模一样。吕生更加惧怕,就对老女人说:“你是什么妖怪,敢抓挠活人?你应该赶快离去,不然,我请一个方士,将用神术制你,你又能怎样呢?”老女人笑着说:“你说严重了,如果有术士来,我愿意见他。我来,是和你闹着玩的,并不敢害你。希望你别害怕。我也该回去了。”说完,老女人退到北旮旯而消逝。第二天,吕生把这事告诉了别人。有一个姓田的人,善于用符术除去妖孽,在长安城中很有名气。他听说此事之后,高兴得连蹦带跳说:“这正是该我干的事,除去老女人就像弄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今晚我就到你家去,你在家等着吧!”到了夜间,吕生与姓田的一起坐在屋里,不大一会儿,老女人果然又来了。老女人来到床前,姓田的喝斥道:“大胆妖怪你赶快离开!”老女人神色从容不理睬他,在左右徐步来回走动了许久。她对姓田的说:“我并不了解你!”那老女人突然一挥手,手掉到地上,变成一个极小的老女人。这个老女人儿蹦到床上,突然蹦入姓田的口中。姓田的大惊失色道:“我能死吗?”老女人对吕生说:“我几次说过不害你,你不听,现在姓田的这样了,你信了吧?不过也好,这也让你致富了!”说完又离去。次日,有人对吕生说,应该把北旮旯挖开,就可以知道怎么回事了。吕生欣然而归,让家僮把北旮旯彻底挖开。果然,挖了不到一丈深,便挖到一个瓶子,可容纳一斤左右,里边装了不少水银。吕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老女人是个水银精。那位姓田的居然因此惊吓而死。

  玉沈攸之宋顺帝升明中,荆州刺史沈攸之,厩中群马,辄踯蹋惊嘶,如似见物。攸之令人伺之,见一白驹,又绿绳系腹,直从外来。圉者具言,攸之使人夜伏枥边候之。俄而见白驹来,忽然复去。视厩门犹闭,计其踪迹,直入阁内。时人见者,咸谓为怪。检内人,唯爱妾冯月华臂上一玉马,以绿丝绳穿之。至夜,辄脱置枕边,至夜有时失去,晓时则还。试取看之,见蹄下有泥。后攸之败。不知所在。(出《宣室志》)

  宋顺帝升明年间,荆州刺史沈攸之,马厩里养了一群好马,这些马总是踢蹄惊叫,好像看到了什么东西似的。沈攸之让人等候在马厩里观察,看到一个白色小马驹,用一根绿绳系着肚子,直接从厩外奔来。养马人详细地告诉了沈攸之,沈攸之派人夜间埋伏在马槽子旁边等着。不多时见白马驹到来,忽然又离去。去查看厩门,厩门还是关着的。查那白马驹的踪迹,竟直入刺史所居的小楼里。当时见到的人,都认为这是精怪。查检阁内之人,只有沈攸之的爱妾冯月华臂上佩有一匹玉马,用绿丝绳穿着。到了晚上,她总是把玉马摘下来放在枕头边,夜间有时候丢失,到天明就又回来了。沈攸之把玉马取来一看,见马蹄下有泥。后来沈攸之败了,不知那玉马哪里去了。

  玉 龙梁大同八年,戍主杨光欣,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镂精妙,不似人作。腹中容斗余,颈亦空曲。置水中,令水满,倒之,水从口出,出声如琴瑟,水尽乃止。(出《酉阳杂俎》)

  梁大同八年,戍主杨光欣,得到一枚玉雕的龙。龙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刻得十分精妙,不像人工做的。玉龙肚子里可装一斗多东西,脖子也是空而弯曲的。把它放到水中装满水,再往外倒水,水从龙口流出来,会发出琴瑟奏鸣一样的声音,水流尽才停止。江 严江严于富春县清泉山,遥见一美女,紫衣而歌。严就之,数十步,女遂隐,唯见所据石。如此数四,乃得一紫玉,广一尺。又邴浪于九田山见鸟,状如鸡,色赤,鸣如吹笙。射之中,即入穴。浪遂凿石,得一赤玉,如鸟形状也。(出《列异传》)

  江严在富春县清泉山上,远远望见一位美女,穿着紫色衣服在那里唱歌。江严走近她,还离她几十步,她就隐去不见了,只见到她所依靠的那块石头。如此经历了几次,于是就得到一块紫色的玉,长宽一尺。另外,邴浪在九田山见到一只鸟,形状像鸡,红色,叫起来像吹笙。邴浪射中它,它就钻进一个洞穴中。邴浪就凿开那石洞,凿出一块赤色玉,像鸟的形状。

  唐玄宗唐天后尝召诸皇孙,坐于殿上,观其嬉戏。因出西国所贡玉环钏杯盘,列于前后,纵令争取,以观其志。莫不奔竞,厚有所获。独玄宗端坐,略不为动。后大奇之,抚其背曰:“此儿当为太平天子。”因命取玉龙子以赐。玉龙子,太宗于晋阳宫得之,文德皇后常置之衣箱中。及大帝载诞之三日,后以珠络衣褓并玉龙子赐焉。其后常藏之内府。虽其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及玄宗即位,每京师?雨,必虔诚祈祷。将有霖注,逼而视之,若奋鳞鬣。开元中,三辅大旱,玄宗复祈祷,而涉旬无雨。帝密投南内之龙池,俄而云物暴起,风雨随作。及幸西蜀,车驾次渭水,将渡,驻跸于水滨,左右侍御,或有临流濯弄者,於沙中得之。上闻惊喜,视之泫然流泣曰:“此吾昔时所宝玉龙子也。”自后每夜中,光彩辉烛一室。上既还京,为小黄门攘窃,以遗李辅国。李辅国常置于柜中。辅国将败,夜闻柜中有声,开视之,已亡其所。(出《明皇杂录》)

  唐天后曾经召见各位皇孙。她坐在殿上,看孩子们嬉闹玩耍。于是将西方国家所贡的玉环、钏、杯、盘等拿出来,摆放在前前后后,让孩子们随便争夺拿取,以观察他们各自的志向。孩子们没有不争抢奔夺的,都有很大收获,只有唐玄宗端坐在那里,根本没动。皇后认为他很不一般,抚摸着他的背说:“这个孩子应该成为一个太平天子。”于是让人取来玉龙子赐给他。玉龙子,是唐太宗从晋阳宫得到的。文德皇后平日把玉龙子放在衣箱里保存,等到大帝诞生第三天,她把珠络衣褓和玉龙子等物全都赐给他。以后便一直放在内府珍藏。玉龙子虽然长宽不过几寸,却温润精巧,人间不可多得。等到唐玄宗即位,每当京城久旱不雨,他必定虔诚地向玉龙子祈祷。要下雨的时候,近看玉龙子,龙鳞及鬃毛都像在动。开元年间,三辅大旱,唐玄宗又向玉龙子祈祷,但十多天以后也没下雨。他把玉龙子悄悄地扔到南内的龙池中,顷刻之间,云状的东西骤然而起,紧接着风雨大作。等到他游幸西蜀,车驾来到渭水,将要渡河,车马停在水边,左右侍卫,有的在河中洗弄身子,无意中从沙中拾到了玉龙子。唐玄宗听说之后十分惊喜。他看过玉龙子之后流着泪说:“这是我从前极宝贵的玉龙子啊!”从此以后,每天夜里,玉龙子都把屋里照得通亮。唐玄宗回京以后,玉龙子被一个小黄门偷去,送给了李辅国。李辅国平常把它放在柜子里。李辅国将败落的时候,夜里听到柜子里有声音,打开一看,柜中没有玉龙子了。

  五色玉天宝初,安思顺进五色玉带。又于左藏库中得五色玉。上怪近日西贡无五色玉,令责安西诸蕃。蕃言此常进,皆为小勃律所劫,不达。上怒,欲征之。群臣多谏,独李林甫赞成上意,且言武臣王天运,谋勇可将。乃命王天运将四万人,兼统诸蕃兵伐之。及逼勃律城下,勃律君长,恐惧请罪,悉出宝玉,愿岁贡献。天运不许,即屠城,虏二千人及其珠玑而还。勃律中有术者,言将军无义不祥,天将大风矣。行数百里,忽惊风四起,雪花如翼,风激小海水成冰柱,起而复摧。经半日,小海涨涌,四万人一时冻死。唯蕃汉各一得还,具奏。玄宗大惊异,即命中使随二人验之。至小海侧,冰犹峥嵘如山,隔水见兵士尸,立者坐者,莹彻可数。中使将返,冰忽消释,众尸亦不复见。(出《酉阳杂俎》)

  天宝初年,安思顺献给皇上一条五色玉带,又从左藏库中得到了五色玉。于是皇上就怪怨西蕃各国的贡品中没有五色玉。他派人向西蕃各国问罪。西蕃回答说这种东西经常向皇上进贡,都被小勃律国打劫抢去了,运不到。皇上大怒,要征讨小勃律。群臣大多数劝皇上不要征伐,只有李林甫赞成皇上的主意,并且说武臣王天运有勇有谋可以领兵打仗。于是皇上就让王天运领兵四万人,又统领西蕃各国之兵讨伐小勃律。等到大军逼近勃律城下,勃律的君长很害怕,出来请罪,愿意把宝玉全都献出来,年年岁岁向大唐进贡。王天运不答应,就攻城屠杀,俘虏两千人及其珠宝而还。勃律国中有一位术士,说王天运如此无义是不祥之兆,天要刮大风啦!王天运指挥军队走了数百里,忽然间大风四起,雪花大如鸟雀翅翼。大风激起小海水冻成冰柱,然后又被大风吹折。经过半日,小海波涛涨涌,四万人一时间全都冻死,只有一个汉人和一个蕃人跑了回来,详细地向皇上禀报。唐玄宗听了非常惊异,马上就派中使随二人回去查验真假。来到小海之侧,冰还像小山一样峥嵘而立。隔冰就可望见兵士的尸体,有站着的,有坐着的,晶莹明彻,看得很清楚。中使要返回的时候,冰柱忽然消释,兵士们的尸体也不见了。

  玉辟邪肃宗赐李辅国香玉辟邪二,各高一尺五寸。工巧殆非人工。其玉之香,可闻数百步,虽锁之于金函石柜中,不能掩其气。或以衣裾误拂,芬馥经年,纵瀚濯数四,亦不消歇。辅国常置之坐侧。一日,方巾栉,而辟邪一则大笑,一则悲号。辅国惊愕失据。而冁然者不已,悲号者更涕泣交下。辅国恶其怪,遂碎之为粉,没于厕中。自后常闻冤痛之声。其辅国所居安邑里,芬馥弥月犹在。盖舂之为粉,愈香故也。不周岁而辅国死焉,始碎辟邪。辅国嬖奴慕容宫,知异常物,隐屑二合。鱼朝恩不恶辅国之祸,以钱三十万买之。而朝恩将伏诛,其香化为白蝶,冲天而去。当时议者,以奇香异宝,非人臣之所蓄也。辅国家藏珍玩,皆非世人所识。夏即于堂中设迎凉草,其色类碧,而干似苦竹,叶细于杉(“杉”原作“山”,据《杜阳杂编》改)。虽若乾枯,未尝凋落。盛暑?(?原作刺,据《杜阳杂编》上改)之窗户间,凉自至。凤首木高一尺,而凋刻如鸾凤之形,其木颇似枯槁,故毛羽秃落不甚尽。虽严凝之时,置于高堂大厦中,而和煦之气如二三月,故别名曰常春木。纵以烈火焚之,终不焦黑。凉草凤木,或出于薛王宅。《十洲记》云:火林国出也。(出《杜阳杂编》)

  唐肃宗赐给李辅国两枚能散发香味的玉辟邪,各高一尺五寸。玉辟邪做工之巧几乎不是人工所能达到的。那玉的香气,数百步之外就可以闻到。即使锁在铁匣子石柜子当中,也不能掩盖它的香气。有的人不小心用衣服搽抹了玉辟邪,香味经年不退,即使把衣服放水里冲洗多次,也不能把香味洗掉。李辅国常把玉辟邪放在座位旁边。有一天,他正在梳洗,而两个玉辟邪一个发出大笑,一个发出悲号。李辅国惊得不知如何是好。而那个笑的笑个不停,那个哭的哭得涕泪交加。李辅国对两个玉辟邪的怪异表现十分讨厌,就把它们砸得粉碎,扔到厕所里。从此以后常听到厕所里有冤痛之声。李辅国所居住的安邑里,一个多月之后还有香味。大概是把它碾成粉末,香味就更浓的缘故。不到一年李辅国就死了。当初把玉辟邪弄碎的时候,李辅国宠爱的奴婢慕容宫,知道这不是平常之物,偷偷地保存了些碎屑。鱼朝恩不忌讳李辅国的灾祸,用三十万钱把零碎的玉辟邪买去。鱼朝恩将被杀的时候,那些散发香气的玉屑,化成白蝴蝶,冲天而去。当时人们议论,认为这样的奇香异宝,不是做臣子的所能保存的。李辅国家里所藏的珍宝古玩,都不是世人所能认识的。夏季就在堂中设迎凉草,草色接近碧绿,基干像苦竹,叶比杉叶还细,虽然像是干枯,却不曾凋落。将这种草扎在窗户之间,凉气自来。凤首木高一尺,而雕刻成像鸾凤那样的形状,木头很像已经枯干了,所以就像鸾凤的羽毛没有落尽。即使是严寒之日,把凤首木放在高堂大厦中,和煦之气就像二三月份。所以凤首木又叫常春木。即使用烈火焚烧它,也不能把它烧焦烧黑。凉草和凤木,或许是从薛王的宅里弄到的。《十洲记》说,它出自火林国。

  软玉鞭德宗尝幸兴庆(“庆”原作“废”,据明抄本改)宫,于复壁间得宝匣,中获玉鞭。其末有文,曰“软玉鞭”。即天宝中异国所献也。瑞妍节文,光明可鉴,虽蓝田之美,不能过也。屈之则首尾相就,舒之则径直如绳。虽以斧?锻斫(“斫”原作“研”,据《杜阳杂编》改),终不伤缺。德宗叹为神物,遂命联蝉绣为囊,碧蚕丝为鞘。碧蚕丝,即永泰元年东海弥罗国所贡也。云其国有桑,枝干盘屈,覆地而生。大者亦连延十数里,小者亦荫百亩。其上有蚕,可长四寸。其色金,其丝碧,亦谓之金蚕丝。纵之一尺,引之一丈。反?为鞘,表里通莹如贯瑟,虽并十夫之力,挽之不断。为琴弦,鬼神愁,为弩弦,则箭出一千步,为弓弦,则箭出五百步。上令藏于内府。至朱?犯禁阙,其鞭不知所在。(出《杜阳杂编》)

  唐德宗曾经幸兴庆宫,在夹壁墙里发现一个宝匣,从匣中得到一把玉鞭。鞭的末端刻有文字:“软玉鞭”。这是天宝年间外国进贡献来的。软玉鞭的玉质好花纹美,亮得可以当镜子使用,即使是蓝田产的美玉,也不能超过它。使它弯曲,头和尾可以靠近;使它展开,那么它直得像用过绳墨。即使是用刀斧砍它,也始终不能使它残缺。德宗赞叹它是神物。于是命人用薄如蝉翼的绸子绣成装鞭的口袋,用碧蚕丝做成鞭梢。碧蚕丝,就是永泰元年东海弥罗国进贡献来的。说他们国中有桑树,枝干盘曲,遮天盖地地生长。大的连绵十几里,小的也能遮一百亩地的荫凉。树上面有蚕,有四寸来长。它的身体是金黄色的,它的丝是碧绿的,也叫做金蚕丝。再说那软玉鞭,松开时是一尺长,拉直就是一丈长。把它捻成鞭梢,表里通莹象琴弦,即使合并十个人的力气,也拉不断它。用它做琴弦,奏出的声音极美,鬼神听了都发愁;用它做弩弦,那么箭就能射出去一千步远;用它做弓弦,那么箭就可以射出去五百步远。皇上下令把它珍藏在内府。到朱?作乱于京师的时候,那鞭不知哪里去了。玉猪子执金吾陆大钧,从子某,其妻常夜寝中,闻有物啁啾斗声。既觉,於枕下揽之,得二物,遽以火照,皆白玉猪子也。大数寸,状甚精妙。置之枕中而宝(“宝”原作“实”,据《小说大观》本改,)之。自此财货日增,家转蕃衍,有求必遂,名位(“位”原作“仙”,据明抄本改)迁腾。如此二十年。一夕忽失所在,而陆氏亦不昌矣。(出《纪闻列异》)

  官职为执金吾的陆大钧有个侄子陆某,他的妻子常常于夜间听到有两件东西打斗的声音。一天早晨醒来,在枕边摸到两个东西,急忙点灯一照,原来是两只玉雕的小猪。小猪的大小有几寸长,形状特别精妙。她把它们当成宝贝放在枕头里珍藏。从此,这一家的钱财一天比一天增多,家境繁盛起来,做什么事都成功,名誉地位日见显赫。这样过了二十年。有天夜里忽然不见了玉雕小猪,陆家也就渐渐不如从前昌盛了。
序 1
表 2
引用书目 3
卷第一 神仙一 4
卷第二 神仙二 5
卷第三 神仙三 6
卷第四 神仙四 7
卷第五 神仙五 8
卷第六 神仙六 9
卷第七 神仙七 10
卷第八 神仙八 11
太平广记卷九神仙九 12
卷第十 神仙十 13
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 14
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 15
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 16
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 17
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 18
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 19
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 20
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 21
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 22
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 23
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 24
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 25
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 26
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 27
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 28
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 29
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 30
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 31
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 32
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 33
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 34
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 35
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 36
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 37
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 38
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 39
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 40
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 41
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 42
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 43
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 44
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 45
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 46
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 47
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 48
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 49
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 50
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 51
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 52
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 53
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 54
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 55
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 56
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 57
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 58
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 59
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 60
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 61
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 62
卷第六十 女仙五 63
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 64
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 65
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 66
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 67
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 68
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 69
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 70
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 71
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 72
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 73
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 74
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 75
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 76
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 77
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 78
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 79
太平广记卷七十七 方士二 80
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 81
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 82
卷第八十 方士五 83
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 84
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 85
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 86
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 87
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 88
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 89
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 90
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 91
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 92
卷第九十 异僧四 93
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 94
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 95
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 96
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 97
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 98
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 99
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 100
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 101
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 102
卷第一百 释证二 103
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 104
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 105
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 106
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 107
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 108
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 109
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 110
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 111
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 112
卷第一百一十 报应九(观音经) 113
卷第一百一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 114
卷第一百一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 115
卷第一百一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 116
卷第一百一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 117
卷第一百一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 118
卷第一百一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 119
卷第一百一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 120
卷第一百一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 121
卷第一百一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 122
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 123
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 124
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 125
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 126
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 127
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 128
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 129
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 130
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 131
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 132
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 133
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 134
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 135
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 136
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 137
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 138
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 139
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 140
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 141
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 142
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 143
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 144
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 145
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 146
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 147
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 148
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 149
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 150
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 151
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 152
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 153
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 154
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 155
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 156
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 157
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 158
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 159
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 160
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 161
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 162
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 163
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 164
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 165
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 166
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 167
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 168
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 169
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 170
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 171
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 172
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 173
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 174
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 175
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 176
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 177
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 178
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 179
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 180
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 181
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 182
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 183
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 184
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 185
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 186
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 187
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 188
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 189
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 190
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 191
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 192
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 193
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 194
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 195
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 196
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 197
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 198
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 199
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 200
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 201
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 202
卷第二百 文章三 203
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 204
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 205
卷第二百三 乐一 206
卷第二百四 乐二 207
卷第二百五 乐三 208
卷第二百六 书一 209
卷第二百七 书二 210
卷第二百八 书三 211
卷第二百九 书四 212
卷第二百一十 画一 213
卷第二百第一十一 画二 214
卷第二百一十二 画三 215
卷第二百一十三 画四 216
卷第二百一十四 画五 217
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术 218
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 219
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 220
卷第二百一十八 医一 221
卷第二百一十九 医二 222
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 223
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 224
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 225
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 226
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 227
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 228
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 229
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 230
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 231
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 232
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 233
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 234
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 235
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 236
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 237
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 238
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 239
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 240
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 241
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 242
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 243
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 244
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 245
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 246
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 247
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 248
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 249
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 250
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 251
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 252
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 253
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 254
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 255
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 256
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 257
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 258
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 259
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 260
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 261
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 262
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 263
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 264
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 265
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 266
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 267
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 268
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 269
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 270
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 271
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 272
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 273
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 274
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 275
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 276
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 277
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 278
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 279
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 280
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 281
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 282
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 283
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 284
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 285
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 286
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 287
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 288
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 289
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 290
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 291
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 292
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 293
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 294
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 295
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 296
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 297
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 298
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 299
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 300
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 301
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 302
卷第三百 神十 303
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 304
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 305
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 306
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 307
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 308
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 309
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 310
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 311
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 312
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 313
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 314
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 315
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 316
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四 神二十四 317
卷第三百一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 318
卷第三百一十六 鬼一 319
卷第三百一十七 鬼二 320
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 321
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九 鬼四 322
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 323
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 324
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二 鬼七 325
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 326
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 327
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 328
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 329
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 330
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 331
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 332
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 333
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 334
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 335
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 336
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 337
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 338
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 339
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 340
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 341
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 342
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 343
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 344
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 345
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 346
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 347
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 348
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 349
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 350
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 351
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 352
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 353
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 354
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 355
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 356
卷第三百五十四鬼三十九 357
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 358
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 359
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 360
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 361
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 362
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 363
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 364
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 365
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 366
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 367
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 368
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 369
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 370
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 371
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 372
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 373
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 374
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 375
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 376
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 377
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 378
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 379
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 380
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 381
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 382
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 383
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 384
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 385
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 386
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 387
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 388
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 389
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 390
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 391
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 392
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 393
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 394
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 395
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 396
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 397
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 398
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 399
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 400
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 401
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 402
卷第四百 宝一 403
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 404
卷第四百二 宝三 405
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 406
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 407
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 408
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 409
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 410
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 411
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 412
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 413
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 414
卷第四百一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附) 415
卷第四百一十三 草木八 416
卷第四百一十四 草木九 417
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 418
卷第四百一十六 草木十一 419
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 420
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 421
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 422
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 423
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 424
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 425
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 426
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 427
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 428
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 429
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 430
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 431
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 432
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 433
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 434
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 435
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 436
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 437
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 438
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 439
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 440
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 441
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 442
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 443
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 444
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 445
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 446
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 447
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 448
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 449
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 450
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 451
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 452
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 453
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 454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 455
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 456
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 457
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 458
卷第四百七十 族七 459
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 460
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 461
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 462
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 463
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 464
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 465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