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子部
  4. 小说家类
  5. 《太平广记》

《太平广记》

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

+ -
  李惟燕 孙明 三刀师 宋参军刘鸿渐 张嘉猷 魏恂 杜思讷

  龙兴寺主 陈哲 丰州烽子 张镒崔宁李惟燕建德县令李惟燕,少持金刚经。唐天宝末,惟燕为余姚郡参军。秩满北归,过五丈店,属上虞江埭塘破,水竭。时中夜晦暝,四回无人,此路旧多劫盗。惟燕舟中有吴绫数百匹,惧为贼所取,因持一剑,至船前诵经。三更后,见堤上两炬火,自远而至。惟燕疑是村人卫己,火去船百步,便却复回,心颇异之。愈益厉声诵经,亦窃自思云:火之所为,得非金刚经力乎!时塘水竭而塘外水满,惟燕便心念:塘破当得水助。半夕之后,忽闻船头有流水声,惊云:“塘阔数丈,何由得破?”久之,稍觉船浮,及明,河水已满。对船所一孔,大数尺,乃知诵金刚经之助云。惟燕弟惟玉见任虔州别驾,见其兄诵经有功,因效之。后泛舟出峡,水急橹折,船将欲败,乃力念经。忽见一橹随流而下,遂获济。其族人亦常诵金刚经。遇安禄山之乱,伏于荒草,贼将至,思得一鞋以走,俄有物落其背,惊视。乃新鞋也。(出《广异记》)

  建德县县令李惟燕,年少读金刚经。唐朝天宝末年,惟燕做余姚郡的参军。满了十年而回,过五丈店,到了上虞江,坝塘损坏,水流干了。当时正是半夜,天色昏暗,四处无人。这条路过去多有盗贼。惟燕的船上有吴地的绫几百匹,害怕被贼抢走,于是就拿着一短剑,到船的前面吟诵真经,三更以后,看见堤坝上有两支火炬,从远处来。惟燕疑心是村里自卫的人,火炬离船有百步远,便退了回去。惟燕心里很疑惑,更加大声地诵经。也私下里暗想:火的出现,难道是金刚经的威力吗?当时坝塘中的水已流尽而塘外的水满,惟燕便在心里盼着坝塘破了,应当得到水来救助。半夜之后,忽然听到船头有流水声,他惊讶地说:“坝塘宽有几丈,从什么地方破的呢?”过了很久,觉得船稍微浮起来了。等到天亮,河水已经满了。正对着停船处地方有一个大孔,有几尺之大。才知道是金刚经的帮助。惟燕的弟弟惟玉任虔州别驾。看见他的哥哥吟诵经书有功,于是也效法他。以后他乘船出峡,水急而橹断,船将要遇难。于是全力念经。忽然看见一橹随水而来。于是船得救了。他的亲人也常常诵读金刚经。结果遇到安禄山的叛乱,躲到荒草中。贼寇将要到了,他想得到一双鞋好逃走,不一会就有一个东西落在他的背上,他惊讶地看,原来是一双新鞋子。孙 明唐孙明者,郑州阳武人也,世贫贱,为卢氏庄客,善持金刚经,日诵二十遍,经二十年。自初持经,便绝荤血。后正念诵次,忽见二吏来追,明意将是县吏,便县去。行可五六里,至一府门,门人云:“王已出巡。”吏因闭明于空室中,其室从广五六十间,盖若阴云。经七日,王方至,吏引明入府。王问:“汝有何福?答云:“持金刚经已二十年。”王言此大福也,顾谓左右曰:“昨得只洹家牒,论功也。”令吏送还舍。其家殡明已毕,神虽复体,家人不之知也。会猎者从殡宫过,闻号呼之声。投其家人,因尔得活矣。天宝末,明活已六七年,甚无恙也。(出《广异记》)

  唐代孙明是郑州阳武县人。世代贫贱,做了卢氏的庄客,善学金刚经,每天吟诵二十遍,过了二十年。从开始念经,就断绝荤肉。后来,正念诵经书时,忽然看见两个官吏来拘捕。孙明认为是县吏,便跟着去了。走了有五六里路,到了一个府门。门人说:“王已经出巡去了。”官吏于是把孙明关在一个空屋子里。那个屋子宽敞足有五六十间。大概象阴云一样。又过了七天。王才回来,官吏领孙明入府见王,王问:“你有什么福事?”回答到:“念金刚经已经二十年了。”王说这是大福事。回头告诉左右的人说:“昨天得到只洹家的帖子,说孙明念诵经书勤恳,请求延长寿命二十年,才知道修道是不可思议的,延长的寿命二十年,以此来补偿你的功德。”就叫官吏把他送回家去。他家人已把孙明出殡完了。神魂虽然又归复他的身体,可家人不知道这件事。正赶上打猎的人从他的坟前过,听见哭喊的声音,报告了他的家人,因而才得活。天宝末年,孙明已活了六七年了,一点病也没有。三刀师唐三刀师者,俗姓张,名伯英,乾元中,为寿州健儿。性至孝,以其父在颍州,乃盗官马往以迎省。至淮阴,为守遏者所得,刺史崔昭令出城腰斩。时屠刽号“能行刀”,再斩,初不伤损;乃换利刀,罄力砍,不损如故。刽者惊曰:“我用刀砍,至其身则手懦,不知何也?”遽白之,昭问所以,答曰:“昔年十五,曾绝荤血,诵金刚经十余年。自胡乱以来,身在军中,不复念诵。昨因被不测罪,唯志心念经尔。”昭叹息舍之,遂削发出家,着大铁铃乞食,修千人斋供,一日便辨。时人呼为三刀师,谓是起敬菩萨。(出《广异记》)

  唐朝的三刀师,俗姓张,名叫伯英。乾元年中,是寿州的强壮少年,本性是非常孝顺,因他的父亲在颍州,于是他偷了官马去探望父亲。到了淮阴,被守门人阻止抓到了他,刺史崔昭令推出城斩首。当时行刑的人称“能行刀”。开斩,起初三刀师没有损伤。又用尽力量砍,还是象先前那样没有损伤。行刑的人惊讶地说:“我用刀砍,刀落到他的身上就感到手没有劲,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便急忙告诉崔昭,崔昭问他原因。三刀师回答:“过去十五岁时,我曾断绝荤肉,诵读了十多年的金刚经。从胡人作乱以来,我在军中,不再诵读。昨天因遭到不幸的罪过,所以只一心念经罢了。”崔昭叹息,放了他。于是三刀师就削发为僧,摇大铁铃化斋,募化一千人的斋供,一日之内就变了,当时的人就称他为三刀师,说这是起敬菩萨。

  宋参军唐坊州宋参军少持金刚经,及之官,权于司士宅住。旧知宅凶,每夕恒诵经。忽见妇人立于户外,良久,宋问:“汝非鬼耶?”曰:“然。”又问:“幽明理殊,当不宜见,得非有枉屈之事乎?”妇人便悲泣曰:“然。”言身是前司士之妇,司士奉使,其弟见逼,拒而不从,因此被杀,以毡裹尸,投于堂西北角溷厕中,不胜秽积。人来多欲陈诉,俗人怯懦,见形必惧,所以幽愤不达。凶恶骤闻,执事以持念为功,当亦大庇含识,眷言枉秽,岂不悯之。”宋云:“己初官位卑,不能独救,翌日,必为上白府君。”其鬼乃去。及明具白,掘地及溷,不获其尸。宋诵经,妇人又至,问何以不获,答云:“西北只校一尺,明当求之,以终惠也。”依言及获之,毡内但余骨在,再为洗濯,移于别所。其夕又来拜谢,欢喜诣曰:“垂庇过深,难以上答,虽在冥昧,亦有所通。君有二子,大者难养,小者必能有后,且有荣位。”兼言宋后数改(明抄本改作“政”。)官禄,又云:“大愧使君,不知何以报答。,”宋见府君,具叙所记。府君令问,己更何官。至夕,妇人又至,因传使君意,云:“一月改官,然不称意,当迁桂州别驾。”宋具白,其事皆有验。初,宋问身既为人所杀,何以不报。云:“前人今尚为官,命未合死,所以未复云也。”(出《广异记》)

  唐代坊州宋参军年少读金刚经,等到做了官,暂且住在司士的房子里。先前就知道房子出凶事。每天晚上总是诵读金刚经。忽然看见一个妇人站在门外,很久,宋问她:“你不是鬼吗?”回答到:“是鬼。”又问:“阴间阳间的理是不同的,你不应当来看我,难道你有冤枉的事吗?”妇人便悲痛地说:“是的。”说她的前身是司士的妻子,司士奉命出差,他的弟弟想奸污她,她拒绝而不从,所以才被杀死,用毡子裹着尸体,投到堂西北角的厕所里,说不尽的肮脏。我对世人诉说,大家都胆小软弱。看见我一定害怕,这就是我幽怨愤懑不能上达的原因。突然知道了这凶恶的事,希你为我念经立功,应当保护弱小。眷属都说冤枉了,难道我不可怜吗?”宋说:“我初为官位低不能独自救你,明天我一定为你上奏府君。”那个鬼才走了。等到宋把事情都上奏于府君后,就挖地到厕所,不见那里的尸体。宋又诵经,妇人又到了,问她为什么找不到尸体,妇人答到:“往西北方向只进一尺,就应当找到了,这是你对我的大恩惠。”宋按她的话做。于是找到了她的尸体。毡内只有余骨,又为她清洗,移葬别的地方。那天晚上妇人又来拜谢,高兴地对他说:“你的护爱太深,难以报答,即使是在冥昧处,也有所相通。你有两个儿子,大的难以养活,小的一定能有后代,并且有地位。”又说到宋以后几年的执政官禄。又说:“实在对不起使君,不知道用什么来报答他。”宋见府君,把她所说的都告诉了府君,府君让问,自己能换什么官职。到了晚上,妇人又到了。宋又传达使君的意思。妇人说:“一月改官,然而不如意,应当迁做桂州别驾。”宋都告诉了府君,那些事也都有验证。当初,宋问他被人所杀之后,为什么不报仇,她说:“他现在还做官,命还不当死,所以没有去报复他。”

  刘鸿渐刘鸿渐者,御史大夫展之族子。唐乾元初,遇乱南徙,有僧令诵金刚经,鸿渐日诵经。至上元年,客于寿春。一日出门,忽见二吏云:“奉太尉牒令追。”鸿渐云:“初不识太尉,何以见命?”意欲抗拒。二吏忽尔直前拖曳,鸿渐请著衫,吏不肯放,牵行未久,倏过淮,至一村。须臾,持大麻衫及腰带令鸿渐著,笑云:“真醋大衫也”。因而向北行,路渐梗涩。前至大城,入城有府舍,甚严丽。忽见向劝读经之僧从署中出,僧后童子识鸿渐,经至其所,问十六郎何以至此,因走白和尚云:“刘十六郎适为吏追,以诵经功德,岂不往彼救之。”鸿渐寻至僧所,虔礼求救,僧曰:“弟子行无苦。”须臾,吏引鸿渐入诣厅事。案后有五色浮图,高三四尺,回旋转动。未及考问,僧已入门,浮图变成美丈夫,年三十许,云是中丞,降阶接僧。问和尚何以复来,僧云:“刘鸿渐是己弟子,持金刚经,功力甚至,其算又未尽,宜见释也。王曰:“若持金刚经,当愿闻耳。”因令跪诵,鸿渐诵两纸讫,忽然遗忘。厅西有人,手持金钩龙头幡,幡上碧字,书金刚经,布于鸿渐前,令分明诵经毕,都不见人,但余堂宇阒寂。因尔出门,唯见追吏,忽有物状如两日,来击鸿渐。鸿渐惶惧奔走,忽见道傍有水,鸿渐欲止而饮之。追吏云:“此是人膏,澄久上清耳,其下悉是余皮烂肉,饮之不得还矣。”须臾至舍,见骸形卧在床上,心颇惆怅。鬼自后推之,冥然如入房户,遂活。鬼得钱乃去也。(出《广异记》)

  刘鸿渐,是御史大夫展氏家族的儿子。唐朝乾元年初,遇战乱而南迁。有个和尚让他念金刚经。鸿渐每天念诵经书。到了上元年间,客居于寿春。一天出门,忽然看见两个官吏说:“奉太尉的命令,缉拿你!”鸿渐说:“当初我不认识太尉,凭什么有这样的命令?”想要抗拒,两个官吏忽然一直上前去拽他,鸿渐请求去穿衣衫,官吏不肯放他,拉着他走了不久,很快地过了淮河,到了一个村子。不一会,拿了一件大麻衫和腰带让鸿渐穿。并笑着说:“真是措大的衣衫。”于是就向北走。路渐渐堵塞,前面到了一座大城,进入城内有府衙,很庄严美丽。忽然看见先前劝他读经的和尚从里面走出来。和尚后面的童子认识鸿渐。一直到了刘的住处。问十六郎为什么到了这里,于是跑去告诉和尚说:“刘十六郎正在被官吏追拿,他诵读经书有功德,难道你不去救他吗?”鸿渐找到了和尚的住处,虔诚地以礼求救。和尚说:“弟子走吧,没有什么痛苦。”不一会,官吏领着鸿渐进到厅事,几案后五颜六色的浮图,高三四尺,回环转动。还没来得及拷问刘,和尚已经入门了。浮图就变成了美男子,年龄三十左右说是中丞。走下台阶迎接和尚。问和尚为什么又回来了,和尚说:“刘鸿渐是自己的弟子,念金刚经,功力很大。他的寿命又没尽,应当被释放。”王说:“如果读金刚经,愿意听一听。”于是就叫他跪诵。鸿渐才诵读完两页,忽然遗忘了。厅西有人,手拿金钩龙头幡,幡上写着碧绿色的字,写的是金刚经,放在鸿渐前面,让他分别当众诵读完,再没有看见人,只留下寂静的堂宇。于是就出门去。只看见追拿的官吏,忽然有个东西形状象两个太阳,来打鸿渐,鸿渐惊慌奔走。忽然看见道傍有水,鸿渐想要停下来喝水。追拿的官吏说:“这是人膏。沉淀久了上面很清罢了,那下面都是沤烂的肉和皮,饮了就不能回去了。”一会刘便到了家,看见他的形体躺在床上,心里感到很惆怅。鬼从后面推他,忽然象进入房门一样,于是就复活了。鬼得到了钱就走了。

  张嘉猷广陵张嘉猷者,唐宝应初为明州司马,遇疾卒,载丧还家,葬于广陵南郭门外。永泰初,其故人有劳氏者,行至郭南,坐浮图下,忽见猷乘白马自南来。见劳下马,相尉如平生,然不脱席帽,低头而语。劳问冥中有何罪福,猷云:“罪福昭然,莫不随所为而得。但我素持金刚经,今得无累,亦当别有所适,在旬月间耳。卿还,为白家兄,令为转金刚经一千遍,何故将我香炉盛诸恶物?卿家亦有两卷经,幸为转诵,增己之福。”言讫,遂诀而去。劳昏昧,久之方寤云。(出《广异记》)

  广陵的张嘉猷,唐朝宝应年初做明州司马,得病死了。运他的尸体回家,葬在广陵南城门外。永泰年初,他的老朋友有一个叫劳氏的走到城南,坐在和尚旁边,忽然看张嘉猷乘着白马从南面来。看见劳氏便下马,象平常那样互相慰问,然而不脱席帽,低着头说话。劳氏问在冥间有什么罪福。猷说:“罪福是很明显的,没有不随着你的所做所为而得到的,只是我一向念金刚经,才能没有被牵累,今天将另有所去,只是在十天到一月间罢了。你回去,替我告诉哥哥,让他为我写金刚经一千遍。为什么将我的香炉里盛上许多的脏物?你家也有两卷经书。望能习诵,增加自己的福事。”说完,就诀别而去。劳氏昏迷,很久才醒过来。魏 恂唐魏恂,左庶子尚德之子,持金刚经。神功初,为监门卫大将军。时京有蔡策者,暴亡,数日方苏。自云:“初至冥司,怪以追人不得,将挞其使者。使者云:‘将军魏恂持金刚经,善神拥护,追之不得。’即别遣使复追,须臾还报并同。冥官曰:‘且罢追。’”恂闻,尤加精进。(出《广异记》)

  唐代的魏恂,是左虚子尚德的儿子,念金刚经。神功初年,做了监门卫大将军。当时京城有个蔡策,突然死了,几天才苏醒过来。自己说:“刚到冥司,责怪因追拿不到人,要打鬼使。”使者说:‘将军魏恂念金刚经,善神保护着他,就抓不到他。’就又派另一个使者再去追拿,不一会回来报告的和前一个相同。冥官说:‘暂且停止追拿。’”恂听说之后,更加精心念经。

  杜思讷唐潞州铜?县人杜思讷,以持金刚经力,疾病得愈。每至持经之日,必觌神光。(出《广异记》)

  唐朝潞州铜?县人杜思讷,凭念金刚经的神力,病重也能痊愈,每当到了念经的日子,就一定看见神光。

  龙兴寺主唐原州龙兴寺,因大斋会,寺主会僧。夏腊既高,是为宿德,坐丽宾头下。有小僧者,自外后至,以无坐所。唯寺主下旷一位,小僧欲坐,寺主辄叱之,如是数次。小僧恐斋失时,竟来就坐。寺主怒甚,倚柱而坐,以掌掴之。方欲举手,大袖为柱所压,不得下,合掌惊骇。小僧惭沮,不斋而还房。众议恐是小僧道德所致,寺主遂与寺众同往礼敬。小僧惶惧,自言初无道行,不敢滥受大德礼数,逡巡走去。因问平生作何行业,云:“二十年唯持金刚经。”众皆赞叹,谓是金刚护持之力,便于柱所焚香顶礼,咒云:“若是金刚神力,当还此衣。”于是随手而出也。(出《广异记》)

  唐朝原州龙兴寺,因为斋戒大会,寺主会集众僧。年高德劭。最有功德,坐在丽宾座下。有一个小和尚,从外面来迟了因为没有坐的地方,只有寺主下面空了一个位。小和尚欲坐,寺主总是呵叱他。象这样几次叱责他。小和尚怕误了斋戒的时辰,一直走过来坐下。寺主很生气,倚着柱子而坐,用手掌去打他。正要举手,大袖子却被柱子压住,拿不下来,合掌惊讶。小和尚渐愧沮丧,不斋戒而回房去了。大家议论,恐怕是小和尚的道德造成,寺主就和寺僧们一同去礼拜。小和尚惊慌害怕,自己说起初没有行什么道,不敢滥受这么多的大礼,徘徊地走了。于是就问他一生作了什么事?他说:“二十年来只念金刚经。”大家都赞叹说这是金刚经护卫的力量。就在柱子上焚香礼拜。念咒语:“如果是金刚经的神力,应当送还这件衣服。”于是随手就扯出压在柱下的衣服。

  陈 哲唐临安陈哲者,家住余杭,精一练行,持金刚经。广德初,武康草贼朱潭寇余杭,哲富于财,将搬移产避之。寻而贼至,哲谓是官军,问贼今近远。群贼大怒曰:“何物老狗,敢辱我!”争以剑刺之。每下一剑,则有五色圆光经五六尺以蔽哲身,刺不能中。贼惊叹,谓是圣人,莫不惭悔,舍之而去。(出《广异记》)

  唐代临安的陈哲,家住余杭,精通一种行业,念金刚经。广德初年,武康的草贼入侵余杭,哲富而有财产,将要搬走财产躲避草贼。正在寻找藏处而草贼就到了。哲认为是官军,就问贼现在离的远近。群贼大怒说:“你这老狗是什么东西,竟敢侮辱我?!”争着用剑刺他,每当刺下一剑,就有五色的圆光直径有五六尺来遮蔽陈哲的身子,不能刺中。群贼惊叹,说他是圣人,没有不惭愧后悔的,就放了他而走了。

  丰州烽子唐永泰初,丰州烽子暮出,为党项缚入西蕃养马。蕃王令穴肩骨,贯以皮索,以马数万蹄配之。经半岁,马息一倍,蕃王赏以羊革数百。因转近牙帐,赞普子爱其了事,遂令执纛左右,有剩肉余酪与之。又居半年,因与酪肉,悲泣不食。赞普问之,云有老母,频夜梦见。赞普颇仁,闻之怅然,夜召帐中语云:“蕃法严,无放还例。我与尔马有力者两匹,于某道纵尔归,无言我也。”烽子得马极骋,俱乏死,遂昼潜夜走。数日后,为刺伤足,倒碛中,忽风吹物??过其前,因揽之裹足。有顷,不复痛,试起,步走如故,经宿方及丰州界。归家,其母尚存,悲喜曰:“自失尔,我唯念刚经,寝食不废,以祈见尔,今果其誓。”因取经,缝断,亡数幅,不知其由。子因道碛中伤足事,母令解足视之,裹疮乃数幅经也,其疮亦愈。(出《酉阳杂俎》)

  唐永泰初年,丰州烽子晚上出去,被党项人抓到西蕃养马。蕃王叫人在他的肩骨里穿上皮绳,并把几百匹马归他喂养,结果半年后,马繁殖了一倍,蕃王就赏给他几百羊皮。于是他又转到近边的牙帐来,赞普的儿子看他做事勤快,就命他在左右执旗,有剩肉余酪就给他吃。又过了半年,又给他剩肉和余酪,他悲伤不吃。赞普问他,他说家有老母,几夜梦见她。赞普很仁义,听他说了之后也很惆怅。夜里把他叫到帐中说:“蕃王的法严,没有放回去的先例,我给你两匹有力的马,你从某某道走放你回去。不要说是我给的。”烽子得了马就急速奔驰逃走。马都疲乏累死。于是昼夜潜逃。几天后,被刺伤了脚,倒在沙漠中。忽然风吹一个东西??的响着掠过他的面前,他抓到后裹上了脚。过了一会。他不再感到疼痛,试着起来,走路又象先前一样。经过了一宿才到丰州界,回到家里。他的母亲还在,悲喜地说:“自从失掉你后,我只念金刚经。白天黑夜的都不停来祈求见到你,现在果然应验了。”于是就拿出经书,书线断了,少了数幅经,不知道什么原因。他的儿子把在沙漠中伤了脚的事说一遍后,母亲让他解开脚看,原来包着脚的是数页经。他的伤也好了。张 镒唐丞相张镒,父齐丘,酷信释氏。每旦更新衣,执经于像前,念金刚经十五遍,积数十年不懈。永泰初,为朔方节度使。衙内有小将负罪,惧事露,乃扇动军人数百,定谋反叛。齐丘因衙退,于小广闲行,忽有兵数十,露刃走入。齐丘左右唯奴仆,遽奔宅门,过小厅数步,回顾,又无人,疑是鬼物。将及宅,其妻女奴婢复叫呼出门,云:“有两甲士,身出厅屋上。”时衙队军健闻变,持兵乱入,至小厅前,见十余人,仡然庭中,垂手张口,投兵于地,众遂擒缚。五六人喑不能言,余者具首云:“欲上厅,忽见二甲士长数丈,?目叱之,初如中恶。”齐丘闻之,因断酒肉。(出《酉阳杂俎》)

  唐代丞相张镒,父亲叫齐丘,特别信奉释氏。每天早晨穿上新衣服,拿着经书在像前,念金刚经十五遍,坚持不懈几十年。永泰年初,做了北方的节度使。衙门内有一个小将犯了罪,怕事情败露。于是就煽动几百个军人,商定要谋反。齐丘退出衙门,在小厅里闲走,忽然有几十个兵士,亮出兵刃走进去。齐丘的左右只有奴仆,急忙奔向房门,走过小厅几步,回头看,又没有人,疑心是鬼,等到了房里,他的妻子女儿、奴婢又叫喊着冲出门来,说:“有两个甲士,从厅屋上出来。”当时衙内的军健听说兵变,带兵器闯入,走到小厅前,看见十几个人,站在院子里,垂手而张口,把兵器扔在地下,大家就把他们擒住了。有五六个人不能说出话来。其余的人都自首说:“欲要上厅,忽然看见两个甲士几丈高,瞪着眼睛叱责。起初就象中毒一样。”齐丘听说之后,于是断绝了酒肉。

  崔 宁唐崔宁,大历初镇西蜀。时会杨林反,健儿张国英与战,射中腹,镞没不出。医曰:“一夕必死。”家人将备葬具,与同伍泣别。国英常持金刚经。至夜。梦胡僧与一丸药。至旦,泻箭镞出。疮便合瘥。(出《报应记》)

  唐朝的崔宁,大历年初镇守西蜀。当时正赶上杨林谋反。健儿张国英和他交战,射中了腹部。箭头射进去拿不出来,医生说:“一晚之后必定死。”家人将准备棺材,他和他同伍的人诀别。国英常常念金刚经,到了夜里,梦见胡僧给他一丸药。到了早晨,箭头就泻出来,伤口便愈合了。
序 1
表 2
引用书目 3
卷第一 神仙一 4
卷第二 神仙二 5
卷第三 神仙三 6
卷第四 神仙四 7
卷第五 神仙五 8
卷第六 神仙六 9
卷第七 神仙七 10
卷第八 神仙八 11
太平广记卷九神仙九 12
卷第十 神仙十 13
卷第十一 神仙十一 14
卷第十二 神仙十二 15
卷第十三 神仙十三 16
卷第十四 神仙十四 17
卷第十五 神仙十五 18
卷第十六 神仙十六 19
卷第十七 神仙十七 20
卷第十八 神仙十八 21
卷第十九 神仙十九 22
卷第二十 神仙二十 23
卷第二十一 神仙二十一 24
卷第二十二 神仙二十二 25
卷第二十三 神仙二十三 26
卷第二十四 神仙二十四 27
卷第二十五 神仙二十五 28
卷第二十六 神仙二十六 29
卷第二十七 神仙二十七 30
卷第二十八 神仙二十八 31
卷第二十九 神仙二十九 32
卷第三十 神仙三十 33
卷第三十一 神仙三十一 34
卷第三十二 神仙三十二 35
卷第三十三 神仙三十三 36
卷第三十四 神仙三十四 37
卷第三十五 神仙三十五 38
卷第三十六 神仙三十六 39
卷第三十七 神仙三十七 40
卷第三十八 神仙三十八 41
卷第三十九 神仙三十九 42
卷第四十 神仙四十 43
卷第四十一 神仙四十一 44
卷第四十二 神仙四十二 45
卷第四十三 神仙四十三 46
卷第四十四 神仙四十四 47
卷第四十五 神仙四十五 48
卷第四十六 神仙四十六 49
卷第四十七 神仙四十七 50
卷第四十八 神仙四十八 51
卷第四十九 神仙四十九 52
卷第五十 神仙五十 53
卷第五十一 神仙五十一 54
卷第五十二 神仙五十二 55
卷第五十三 神仙五十三 56
卷第五十四 神仙五十四 57
卷第五十五 神仙五十五 58
卷第五十六 女仙一 59
卷第五十七 女仙二 60
卷第五十八 女仙三 61
卷第五十九 女仙四 62
卷第六十 女仙五 63
卷第六十一 女仙六 64
卷第六十二 女仙七 65
卷第六十三 女仙八 66
卷第六十四 女仙九 67
卷第六十五 女仙十 68
卷第六十六 女仙十一 69
卷第六十七 女仙十二 70
卷第六十八 女仙十三 71
卷第六十九 女仙十四 72
卷第七十 女仙十五 73
卷第七十一 道术一 74
卷第七十二 道术二 75
卷第七十三 道术三 76
卷第七十四 道术四 77
卷第七十五 道术五 78
卷第七十六 方士一 79
太平广记卷七十七 方士二 80
卷第七十八 方士三 81
卷第七十九 方士四 82
卷第八十 方士五 83
卷第八十一 异人一 84
卷第八十二 异人二 85
卷第八十三 异人三 86
卷第八十四 异人四 87
卷第八十五 异人五 88
卷第八十六 异人六 89
卷第八十七 异僧一 90
卷第八十八 异僧二 91
卷第八十九 异僧三 92
卷第九十 异僧四 93
卷第九十一 异僧五 94
卷第九十二 异僧六 95
卷第九十三 异僧七 96
卷第九十四 异僧八 97
卷第九十五 异僧九 98
卷第九十六 异僧十 99
卷第九十七 异僧十一 100
卷第九十八 异僧十二 101
卷第九十九 释证一 102
卷第一百 释证二 103
卷第一百一 释证三 104
卷第一百二 报应一(金刚经) 105
卷第一百三 报应二(金刚经) 106
卷第一百四 报应三(金刚经) 107
卷第一百五 报应四(金刚经) 108
卷第一百六 报应五(金刚经) 109
卷第一百七 报应六(金刚经) 110
卷第一百八 报应七(金刚经) 111
卷第一百九 报应八(法华经) 112
卷第一百一十 报应九(观音经) 113
卷第一百一十一 报应十(观音经) 114
卷第一百一十二 报应十一(崇经像) 115
卷第一百一十三 报应十二(崇经像) 116
卷第一百一十四 报应十三(崇经像) 117
卷第一百一十五 报应十四(崇经像) 118
卷第一百一十六 报应十五(崇经像) 119
卷第一百一十七 报应十六(阴德) 120
卷第一百一十八 报应十七(异类) 121
卷第一百一十九 报应十八(冤报) 122
卷第一百二十 报应十九(冤报) 123
卷第一百二十一 报应二十(冤报) 124
卷第一百二十二 报应二十一(冤报) 125
卷第一百二十三 报应二十二(冤报) 126
卷第一百二十四 报应二十三(冤报) 127
卷第一百二十五 报应二十四(冤报) 128
卷第一百二十六 报应二十五 129
卷第一百二十七 报应二十六 130
卷第一百二十八 报应二十七 131
卷第一百二十九 报应二十八(婢妾) 132
卷第一百三十 报应二十九(婢妾) 133
卷第一百三十一 报应三十(杀生) 134
卷第一百三十二 报应三十一(杀生) 135
卷第一百三十三 报应三十二(杀生) 136
卷第一百三十四 报应三十三(宿业畜生) 137
卷第一百三十五 征应一(帝王休征) 138
卷第一百三十六 征应二(帝王休征) 139
卷第一百三十七 征应三(人臣休征) 140
卷第一百三十八 征应四(人臣休征) 141
卷第一百三十九 征应五(邦国咎征) 142
卷第一百四十 征应六(邦国咎征) 143
卷第一百四十一 征应七(人臣咎征) 144
卷第一百四十二 征应八(人臣咎征) 145
卷第一百四十三 征应九(人臣咎征) 146
卷第一百四十四 征应十(人臣咎征) 147
卷第一百四十五 征应十一(人臣咎征) 148
卷第一百四十六 定数一 149
卷第一百四十七 定数二 150
卷第一百四十八 定数三 151
卷第一百四十九 定数四 152
卷第一百五十 定数五 153
卷第一百五十一 定数六 154
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 155
卷第一百五十三 定数八 156
卷第一百五十四 定数九 157
卷第一百五十五 定数十 158
卷第一百五十六 定数十一 159
卷第一百五十七 定数十二 160
卷第一百五十八 定数十三 161
卷第一百五十九 定数十四(婚姻) 162
卷第一百六十 定数十五(婚姻) 163
卷第一百六十一 感应一 164
卷第一百六十二 感应二 165
卷第一百六十三 谶应 166
卷第一百六十四 名贤(讽谏附) 167
卷第一百六十五 廉俭(吝啬附) 168
卷第一百六十六 气义一 169
卷第一百六十七 气义二 170
卷第一百六十八 气义三 171
卷第一百六十九 知人一 172
卷第一百七十 知人二 173
卷第一百七十一 精察一 174
卷第一百七十二 精察二 175
卷第一百七十三 俊辩一 176
卷第一百七十四 俊辩二(幼敏附) 177
卷第一百七十五 幼敏 178
卷第一百七十六 器量一 179
卷第一百七十七 器量二 180
卷第一百七十八 贡举一 181
卷第一百七十九 贡举二 182
卷第一百八十 贡举三 183
卷第一百八十一 贡举四 184
卷第一百八十二 贡举五 185
卷第一百八十三 贡举六 186
卷第一百八十四 贡举七(代族附) 187
卷第一百八十五 铨选一 188
卷第一百八十六 铨选二 189
卷第一百八十七 职官 190
卷第一百八十八 权? 191
卷第一百八十九 将帅一 192
卷第一百九十 将帅二(杂谲智附) 193
卷第一百九十一 骁勇一 194
卷第一百九十二 骁勇二 195
卷第一百九十三 豪侠一 196
卷第一百九十四 豪侠二 197
卷第一百九十五 豪侠三 198
卷第一百九十六 豪侠四 199
卷第一百九十七 博物 200
卷第一百九十八 文章一 201
卷第一百九十九 文章二 202
卷第二百 文章三 203
卷第二百一 才名(好尚附) 204
卷第二百二 儒行(怜才 高逸) 205
卷第二百三 乐一 206
卷第二百四 乐二 207
卷第二百五 乐三 208
卷第二百六 书一 209
卷第二百七 书二 210
卷第二百八 书三 211
卷第二百九 书四 212
卷第二百一十 画一 213
卷第二百第一十一 画二 214
卷第二百一十二 画三 215
卷第二百一十三 画四 216
卷第二百一十四 画五 217
卷第二百一十五 算术 218
卷第二百一十六 卜筮一 219
卷第二百一十七 卜筮二 220
卷第二百一十八 医一 221
卷第二百一十九 医二 222
卷第二百二十 医三 223
卷第二百二十一 相一 224
卷第二百二十二 相二 225
卷第二百二十三 相三 226
卷第二百二十四 相四 227
卷第二百二十五 伎巧一 228
卷第二百二十六 伎巧二 229
卷第二百二十七 伎巧三(绝艺附) 230
卷第二百二十八 博戏 231
卷第二百二十九 器玩一 232
卷第二百三十 器玩二 233
卷第二百三十一 器玩三 234
卷第二百三十二 器玩四 235
卷第二百三十三 酒(酒量、嗜酒附) 236
卷第二百三十四 食(能食、菲食附) 237
卷第二百三十五 交友 238
卷第二百三十六 奢侈一 239
卷第二百三十七 奢侈二 240
卷第二百三十八 诡诈 241
卷第二百三十九 谄佞一 242
卷第二百四十 谄佞二 243
卷第二百四十一 谄佞三 244
卷第二百四十二 谬误(遗忘附) 245
卷第二百四十三 治生(贪附) 246
卷第二百四十四 褊急 247
卷第二百四十五 诙谐一 248
卷第二百四十六 诙谐二 249
卷第二百四十七 诙谐三 250
卷第二百四十八 诙谐四 251
卷第二百四十九 诙谐五 252
卷第二百五十 诙谐六 253
卷第二百五十一 诙谐七 254
卷第二百五十二 诙谐八 255
卷第二百五十三 嘲诮一 256
卷第二百五十四 嘲诮二 257
卷第二百五十五 嘲诮三 258
卷第二百五十六 嘲诮四 259
卷第二百五十七 嘲诮五 260
卷第二百五十八 嗤鄙一 261
卷第二百五十九 嗤鄙二 262
卷第二百六十 嗤鄙三 263
卷第二百六十一 嗤鄙四 264
卷第二百六十二 嗤鄙五 265
卷第二百六十三 无赖一 266
卷第二百六十四 无赖二 267
卷第二百六十五 轻薄一 268
卷第二百六十六 轻薄二 269
卷第二百六十七 酷暴一 270
卷第二百六十八 酷暴二 271
卷第二百六十九 酷暴三 272
卷第二百七十 妇人一 273
卷第二百七十一 妇人二 274
卷第二百七十二 妇人三 275
卷第二百七十三 妇人四(附妓女) 276
卷第二百七十四 情感 277
卷第二百七十五 童仆(奴婢附) 278
卷第二百七十六 梦一 279
卷第二百七十七 梦二 280
卷第二百七十八 梦三 281
卷第二百七十九 梦四 282
卷第二百八十 梦五(鬼神上) 283
卷第二百八十一 梦六 284
卷第二百八十二 梦七 285
卷第二百八十三 巫(附厌咒) 286
卷第二百八十四 幻术一 287
卷第二百八十五 幻术二 288
卷第二百八十六 幻术三 289
卷第二百八十七 幻术四 290
卷第二百八十八 妖妄一 291
卷第二百八十九 妖妄二 292
卷第二百九十 妖妄三 293
卷第二百九十一 神一 294
卷第二百九十二 神二 295
卷第二百九十三 神三 296
卷第二百九十四 神四 297
卷第二百九十五 神五 298
卷第二百九十六 神六 299
卷第二百九十七 神七 300
卷第二百九十八 神八 301
卷第二百九十九 神九 302
卷第三百 神十 303
卷第三百一 神十一 304
卷第三百二 神十二 305
卷第三百三 神十三 306
卷第三百四 神十四 307
卷第三百五 神十五 308
卷第三百六 神十六 309
卷第三百七 神十七 310
卷第三百八 神十八 311
卷第三百九 神十九 312
卷第三百一十 神二十 313
卷第三百一十一 神二十一 314
卷第三百一十二 神二十二 315
卷第三百一十三 神二十三 316
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四 神二十四 317
卷第三百一十五 神二十五(淫祠附) 318
卷第三百一十六 鬼一 319
卷第三百一十七 鬼二 320
卷第三百一十八 鬼三 321
太平广记卷三百一十九 鬼四 322
卷第三百二十 鬼五 323
卷第三百二十一 鬼六 324
太平广记卷三百二十二 鬼七 325
卷第三百二十三 鬼八 326
卷第三百二十四 鬼九 327
卷第三百二十五 鬼十 328
卷第三百二十六 鬼十一 329
卷第三百二十七 鬼十二 330
卷第三百二十八 鬼十三 331
卷第三百二十九 鬼十四 332
卷第三百三十 鬼十五 333
卷第三百三十一 鬼十六 334
卷第三百三十二 鬼十七 335
卷第三百三十三 鬼十八 336
卷第三百三十四 鬼十九 337
卷第三百三十五 鬼二十 338
卷第三百三十六 鬼二十一 339
卷第三百三十七 鬼二十二 340
卷第三百三十八 鬼二十三 341
卷第三百三十九 鬼二十四 342
卷第三百四十 鬼二十五 343
卷第三百四十一 鬼二十六 344
卷第三百四十二 鬼二十七 345
卷第三百四十三 鬼二十八 346
卷第三百四十四 鬼二十九 347
卷第三百四十五 鬼三十 348
卷第三百四十六 鬼三十一 349
卷第三百四十七 鬼三十二 350
卷第三百四十八 鬼三十三 351
卷第三百四十九 鬼三十四 352
卷第三百五十 鬼三十五 353
卷第三百五十一 鬼三十六 354
卷第三百五十二 鬼三十七 355
卷第三百五十三 鬼三十八 356
卷第三百五十四鬼三十九 357
卷第三百五十五 鬼四十 358
卷第三百五十六 夜叉一 359
卷第三百五十七 夜叉二 360
卷第三百五十八 神魂一 361
卷第三百五十九 妖怪一 362
卷第三百六十 妖怪二 363
卷第三百六十一 妖怪三 364
卷第三百六十二 妖怪四 365
卷第三百六十三 妖怪五 366
卷第三百六十四 妖怪六 367
卷第三百六十五 妖怪七 368
卷第三百六十六 妖怪八 369
卷第三百六十七 妖怪九(人妖附) 370
卷第三百六十八 精怪一 371
卷第三百六十九 精怪二 372
卷第三百七十 精怪三 373
卷第三百七十一 精怪四 374
卷第三百七十二 精怪五 375
卷第三百七十三 精怪六 376
卷第三百七十四 灵异 377
卷第三百七十五 再生一 378
卷第三百七十六 再生二 379
卷第三百七十七 再生三 380
卷第三百七十八 再生四 381
卷第三百七十九 再生五 382
卷第三百八十 再生六 383
卷第三百八十一 再生七 384
卷第三百八十二 再生八 385
卷第三百八十三 再生九 386
卷第三百八十四 再生十 387
卷第三百八十五 再生十一 388
卷第三百八十六 再生十二 389
卷第三百八十七 悟前生一 390
卷第三百八十八 悟前生二 391
卷第三百八十九 冢墓一 392
卷第三百九十 冢墓二 393
卷第三百九十一 铭记一 394
卷第三百九十二 铭记二 395
卷第三百九十三 雷一 396
卷第三百九十四 雷二 397
卷第三百九十五 雷三 398
卷第三百九十六 雨(风虹附) 399
卷第三百九十七 山(溪附) 400
卷第三百九十八 石(坡沙附) 401
卷第三百九十九 水(井附) 402
卷第四百 宝一 403
卷第四百一 宝二(金玉附) 404
卷第四百二 宝三 405
卷第四百三 宝四(杂宝上) 406
卷第四百四 宝五(杂宝下) 407
卷第四百五 宝六(钱、奇物附) 408
卷第四百六 草木一(文理木附) 409
卷第四百七 草木二 410
卷第四百八 草木三 411
卷第四百九 草木四 412
卷第四百一十 草木五 413
卷第四百一十一 草木六 414
卷第四百一十二 草木七(五谷、茶、?附) 415
卷第四百一十三 草木八 416
卷第四百一十四 草木九 417
卷第四百一十五 草木十 418
卷第四百一十六 草木十一 419
卷第四百一十七 草木十二 420
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 421
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 422
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 423
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 424
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 425
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 426
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 427
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 428
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 429
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 430
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 431
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 432
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 433
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 434
卷第四百四十六 畜兽十三 435
卷第四百四十七 狐一 436
卷第四百四十八 狐二 437
卷第四百四十九 狐三 438
卷第四百五十 狐四 439
卷第四百五十一 狐五 440
卷第四百五十二 狐六 441
卷第四百五十三 狐七 442
卷第四百五十四 狐八 443
卷第四百五十五 狐九 444
卷第四百五十六 蛇一 445
卷第四百五十七 蛇二 446
卷第四百五十八 蛇三 447
卷第四百五十九 蛇四 448
卷第四百六十 禽鸟一 449
卷第四百六十一 禽鸟二 450
卷第四百六十二 禽鸟三 451
卷第四百六十三 禽鸟四 452
卷第四百六十四 水族一 453
卷第四百六十五 水族二 454
太平广记卷四百六十六 水族三 455
卷第四百六十七 水族四 456
卷第四百六十八 水族五 457
卷第四百六十九 水族六 458
卷第四百七十 族七 459
卷第四百七十一 水族八 460
卷第四百七十二 水族九(龟) 461
卷第四百七十三 昆虫一 462
卷第四百七十四 昆虫二 463
卷第四百七十五 昆虫三 464
卷第四百七十六 昆虫四 465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