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正史类
  4. 史部
  5. 《史记》

《史记》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 第二十七

+ -

  2003-3-7

  绛侯周勃者,沛人也。其先卷人,①徙沛。勃以织薄曲为生,②常为人吹箫给丧事,③材官引强。④

  注①集解徐广曰:“卷县在荥阳。”索隐韦昭云属河南,地理志亦然。然则后置荥阳郡,而卷隶焉。音丘玄反,字林音丘权反。正义括地志云:“故卷城在郑州原武县西北七里。”释例地名云:“卷县所理垣雍城也。”

  注②集解苏林曰:“薄,一名曲。月令曰‘具曲植’。”索隐谓勃本以织蚕薄为生业也。韦昭云“北方谓薄为曲”。许慎注淮南云“曲,苇薄也”。郭璞注方言云“植,悬曲柱也”。音直吏反。

  注③集解如淳曰:“以乐丧家,若俳优。”瓒曰:“吹箫以乐丧宾,若乐人也。”

  索隐左传“歌虞殡”,犹今挽歌类也。歌者或有箫管。

  注④集解汉书音义曰:“能引强弓官,如今挽强司马也。”索隐晋灼云“申屠嘉为材官蹶张”。

  高祖之为沛公初起,勃以中涓从攻胡陵,下方与。方与反,与战,却适。攻丰。

  击秦军砀东。还军留及萧。复攻砀,破之。下下邑,先登。赐爵五大夫。攻蒙?虞,①取之。击章邯车骑,殿。②定魏地。攻爰戚?东缗,③以往至栗,④取之。攻啮桑,⑤先登。击秦军阿下,⑥破之。追至濮阳,下甄城。攻都关?⑦定陶,袭取宛朐,⑧得单父⑨令。夜袭取临济,攻张,⑩以前至卷,破之。击李由军雍丘下。攻开封,先至城下为多。⑾后章邯破杀项梁,沛公与项羽引兵东如砀。自初起沛还至砀,一岁二月。⑿楚怀王封沛公号安武侯,为砀郡长。沛公拜勃为虎贲令,⒀以令从沛公定魏地。攻东郡尉于城武,破之。击王离军,破之。攻长社,先登。攻颍阳?缑氏,⒁绝河津。[一五]击赵贲军尸北。⒃南攻南阳守?,破武关??关。破秦军于蓝田,至咸阳,灭秦。

  注①索隐二县名。地理志属梁国。

  注②集解服虔曰:“略得殿兵也。”如淳曰:“殿,不进也。”瓒曰:“在军后曰殿。”孙检曰:“一说上功曰最,下功曰殿,战功曰多。周勃事中有此三品,与诸将俱计功则曰殿最,独捷则曰多。多义见周礼。故此云‘击章邯车骑,殿’,又云‘先至城下为多’,又云‘攻槐里?好?,最’是也。”索隐孙检说是。

  注③集解徐广曰:“属山阳。”索隐小颜音昏,非也。地理志山阳有东缗县,音?。然则户牖之为东缗,音昏是。属陈留者音昏,属山阳者音?也。正义缗,眉贫反。括地志云:“东缗故城,汉县也,在兖州金乡县界。”

  注④正义括地志云属沛郡也。

  注⑤索隐徐氏云在梁?彭城闲。

  注⑥索隐谓东阿之下也。

  注⑦索隐地理志县名,属山阳。

  注⑧正义冤劬二音,今曹州县,在州西四十七里。

  注⑨正义善甫二音,宋州县也。

  注⑩集解汉书音义曰:“攻寿张。”索隐地理志东郡寿良县,光武改曰寿张。

  注⑾集解文颖曰:“勃士卒至者多。”如淳曰:“周礼‘战功曰多’。”

  注⑿索隐谓初起沛及还至砀,得一岁又更二月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一云‘句盾令’。”索隐汉书云“襄贲令”。贲音肥,县名,属东海。徐广又云“句盾令”,所见本各别也。

  注⒁正义缑音勾。洛州县。

  注⒂正义即古平阴津,在洛州洛阳县东北五十里。

  注⒃索隐贲音肥,人姓名也。尸即尸乡,今偃师也。北谓尸乡之北。

  项羽至,以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勃爵为威武侯。①从入汉中,拜为将军。还定三秦,至秦,赐食邑怀德。②攻槐里?好?,③最。④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最。北攻漆。⑤击章平?姚?军。⑥西定?。⑦还下??频阳。⑧围章邯废丘。⑨破西丞。⑩击盗巴军,破之。⑾攻上?。[一二]东守?关。转击项籍。攻曲逆,最。还守敖仓,追项籍。籍已死,因东定楚地泗*(川)**[水]*?东海郡,凡得二十二县。还守雒阳?栎阳,赐与颍*(阳)**[阴]*侯共食钟离。⒀以将军从高帝反者燕王臧荼,破之易下。⒁所将卒当驰道⒂为多。赐爵列侯,剖符世世勿绝。食绛⒃八千一百八十户,号绛侯。

  注①索隐或是封号,未必县名也。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怀德故城在同州朝邑县西南四十三里。”

  注③索隐地理志二县属右扶风。

  注④集解如淳曰:“于将率之中功为最。”

  注⑤索隐地理志漆县在右扶风。正义今豳州新平县,古漆县也。

  注⑥索隐?音五郎反,平下将。

  注⑦正义口肩反。今陇州?源县,本汉?县地也。

  注⑧索隐地理志?属右扶风,频阳属左冯翊也。正义?音眉。括地志云:“?县故城在岐州?县东北十五里,频阳故城在宜州土门县南三里。”今土门县并入同官县,属雍州,宜州废也。

  注⑨索隐地理志“槐里,周曰犬丘,懿王都之,秦更名废丘,高祖三年更名槐里”。而此云槐里者,据后而书之。又云废丘者,以章邯本都废丘而亡,亦据旧书之。

  注⑩集解徐广曰:“天水有西县。”正义括地志云:“西县故城在秦州上?县西南九十里,本汉西县地。”破西县丞。

  注⑾集解如淳曰:“章邯将。”

  注⑿正义音圭。秦州县也。

  注⒀索隐地理志县名,属九江,古钟离子国。正义括地志云:“颍阴故城在陈州南顿县西北。钟离故城在濠州钟离县东北五里。”

  注⒁索隐荼,如字读。易,水名,因以为县,在涿郡。谓破荼军于易水之下,言近水也。正义括地志云:“易县故城在幽州归义县东南十五里,燕桓侯所徙都临易是也。”

  注⒂索隐小颜以当高祖所行之道。或以驰道为秦之驰道,故贾山传云“秦为驰道,东穷燕?齐”也。

  注⒃正义括地志云:“绛邑城,汉绛县,在绛州曲沃县南二里。或以为秦之旧驰道也。”

  以将军从高帝击反韩王信于代,降下霍人。①以前至武泉,②击胡骑,破之武泉北。转攻韩信军铜?,③破之。还,降太原六城。④击韩信胡骑晋阳下,破之,下晋阳。后击韩信军于?石,⑤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⑥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⑦所将卒当驰道为多。勃迁为太尉。

  注①索隐萧该云:“左传‘以?阳子归纳诸霍人’,杜预云晋邑也。字或作‘?’。”

  正义霍音琐,又音苏寡反。颜师古云:“音山寡反。”按:“霍”字当作“?”,地理志云?人,县,属太原郡。括地志云:“?人故城在代州繁?县界,汉?人县也。”按:樊哙列传作“?人”,其音亦同。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云中。”正义括地志云:“武泉故城在朔州北二百二十里。”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铜?故城在潞州铜?县东十五里,州西六十五里,在并州东南也。”

  注④正义并州县。从铜?还并,降六城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音沙。或曰地名。”索隐晋灼音赤座反。正义按:在楼烦县西北。

  注⑥正义地理志云在?门郡,括地志云在并州崞县界。

  注⑦正义地理志云在?门郡。括地志云:“朔州定襄,本汉平城县。”

  击陈?,屠马邑。所将卒斩?将军乘马?。①击韩信?陈??赵利军于楼烦,破之。得?将宋最??门守?。②因转攻得云中守??③丞相箕肆?将勋。

  ④定?门郡十七县,云中郡十二县。因复击?灵丘,⑤破之,斩?,得?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定代郡九县。

  注①集解徐广曰:“姓乘马。”索隐?,名也。乘音始证反。

  注②索隐?,守之名,音胡困反。

  注③索隐音速。正义括地志云:“云中故城在胜州榆林县东北四十里,秦云中郡。”

  注④集解徐广曰:“箕,一作‘?’。勋,一作‘专’,一作‘转’。”索隐刘氏肆音如字,包恺音以四反。汉书“勋”亦作“博”字,并误耳。

  注⑤索隐地理志县名,属代郡。正义括地志云:“灵丘故城在蔚州灵丘县东十里,汉县也。”

  燕王卢绾反,勃以相国代樊哙将,击下蓟,得绾大将抵?丞相偃?守陉?①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浑都。②破绾军上兰,③复击破绾军沮阳。④追至长城,⑤定上谷十二县,右北平十六县,辽西?辽东二十九县,渔阳二十二县。最从高帝⑥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别破军二,下城三,定郡五,县七十九,得丞相?大将各一人。

  注①集解张晏曰:“卢绾郡守,陉其名。”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上谷。”索隐施,名也。屠,灭之也。地理志浑都县属上谷。一云,御史大夫姓施屠,名浑都。正义括地志云:“幽州昌平县,本汉浑都县。”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妫州怀戎县东北有马兰溪水”,恐是也。

  注④集解徐广曰:“在上谷。”?案:服虔曰沮音阻。索隐按:地理志沮阳县属上谷。正义括地志云:“上谷郡故城在妫州怀戎县东北百二十里。燕上谷,秦因不改,汉为沮阳县。”

  注⑤正义即马邑长城,亦名燕长城,在妫州北,今是。

  注⑥索隐最,都凡也。谓总举其从高祖攻战克获之数也。

  勃为人木强敦厚,高帝以为可属大事。勃不好文学,每召诸生说士,东乡坐而责之:①“趣为我语。”其椎少文如此。②

  注①集解如淳曰:“勃自东乡坐,责诸生说士,不以宾主之礼。”

  注②集解瓒曰:“令直言,勿称经书也。”韦昭曰:“椎不桡曲,直至如椎。”

  索隐大颜云:“俗谓愚为钝椎,音直追反。”今按:椎如字读之。谓勃召说士东向而坐,责之云“趣为我语”,其质朴之性,以斯推之,其少文皆如此。

  勃既定燕而归,高祖已崩矣,以列侯事孝惠帝。孝惠帝六年,置太尉官,①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吕禄以赵王为汉上将军,吕产以吕王为汉相国,秉汉权,欲危刘氏。勃为太尉,不得入军门。陈平为丞相,不得任事。于是勃与平谋,卒诛诸吕而立孝文皇帝。其语在吕后?孝文事中。

  注①集解徐广曰:“功臣表及将相表皆高后四年始置太尉。”正义下云“以勃为太尉。十岁高后崩”。按:孝惠六年[至]高后八年崩,是十年耳。而功臣表及将相表云高后四年置太尉官,未详。

  文帝既立,以勃为右丞相,赐金五千斤,食邑万户。居月余,人或说勃曰:“君既诛诸吕,立代王,威震天下,而君受厚赏,处尊位,以宠,久之□祸及身矣。”

  勃惧,亦自危,乃谢请归相印。上许之。岁余,丞相平卒,上复以勃为丞相。

  十余月,上曰:“前日吾诏列侯就国,或未能行,丞相吾所重,其率先之。”乃免相就国。

  岁余,每河东守尉行县至绛,绛侯勃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之。

  其后人有上书告勃欲反,①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吏稍侵辱之。勃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②曰“以公主为证”。公主者,孝文帝女也,勃太子胜之尚之,③故狱吏教引为证。勃之益封受赐,尽以予薄昭。及系急,薄昭为言薄太后,太后亦以为无反事。文帝朝,太后以冒絮提文帝,④曰:“绛侯绾皇帝玺,⑤将兵于北军,不以此时反,今居一小县,顾欲反邪!”文帝既见绛侯狱辞,乃谢曰:“吏*(事)*方验而出之。”于是使使持节赦绛侯,复爵邑。绛侯既出,曰:“吾尝将百万军,然安知狱吏之贵乎!”

  注①集解徐广曰:“文帝四年时。”

  注②集解李奇曰:“吏所执簿。”韦昭曰:“牍版。”索隐簿□牍也。故魏志“秦宓以簿击颊”,则亦简牍之类也。

  注③集解韦昭曰:“尚,奉也。不敢言娶。”

  注④集解徐广曰:“提音弟。”?案:应劭曰“陌额絮也”。如淳曰“太后恚怒,遭得左右物提之也”。晋灼曰“巴蜀异物志谓头上巾为冒絮”。索隐服虔云“纶,絮也。提音弟,又音啼”,非也。萧该音底。提者,掷也,萧音为得。恚者,嗔也。遭者,逢也。谓太后嗔,乃逢冒絮,因以提帝。陌音“蛮貊”之“貊”。

  方言云“?巾,南楚之闲云‘陌额’”也。

  注⑤集解应劭曰:“言勃诛诸吕,废少帝,手贯玺时尚不反,况今更有异乎?”

  绛侯复就国。孝文帝十一年卒,谥为武侯。子胜之代侯。六岁,尚公主,不相中,①坐杀人,国除。绝一岁,文帝乃择绛侯勃子贤者河内守亚夫,封为条侯,②续绛侯后。

  注①集解如淳曰:“犹言不相合当。”

  注②集解徐广曰:“表皆作‘修’字。”?案:服虔曰“修音条”。索隐地理志条县属渤海郡。正义括地志云:“故莜城俗名南条城,在德州莜县南十二里,汉县。”

  条侯亚夫自未侯为河内守时,许负相之,①曰:“君后三岁而侯。侯八岁为将相,持国秉,②贵重矣,于人臣无两。其后九岁而君饿死。”亚夫笑曰:“臣之兄已代父侯矣,有如卒,子当代,亚夫何说侯乎?然既已贵如负言,又何说饿死?指示我。”许负指其口曰:“有从理入口,③此饿死法也。”居三岁,其兄绛侯胜之有罪,孝文帝择绛侯子贤者,皆推亚夫,乃封亚夫为条侯,续绛侯后。

  注①索隐应劭云:“负,河内温人,老妪也。”姚氏按:楚汉春秋高祖封负为鸣雌亭侯,是知妇人亦有封邑。

  注②索隐音柄。

  注③索隐从音子容反。从理,横理。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①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②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③以备胡。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④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⑤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之士不拜,

  请以军礼见。”⑥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臣皆惊。文帝曰:

  “嗟乎,此真将军矣!

  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称善者久之。月余,三军皆罢。乃拜亚夫为中尉。⑧

  注①正义庙记云:“霸陵□霸上。”按:霸陵城在雍州万年县东北二十五里。

  注②正义孟康云:“秦时宫也。”括地志云:“棘门在渭北十余里,秦王门名也。”

  注③正义括地志云:“细柳仓在雍州咸阳县西南二十里也。”

  注④索隐彀者,张也。

  注⑤索隐六韬云:“军中之事,不闻君命。”

  注⑥集解应劭曰:“礼‘介者不拜’。”索隐应劭云:“左传‘晋郄克三肃使者而退’,杜预注‘肃,若今□’。郑?注周礼‘肃拜’云‘但俯下手,今时□是’。”

  注⑦索隐轼者,车前横木。若上有敬,则俯身而凭之。

  注⑧正义汉书百官表云:“中尉,秦官,掌徼巡京师。武帝太初元年,更名执金吾。”应劭云:“吾者,御也。掌执金吾以御非常。”颜师古云:“金吾,鸟名,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职主先导,以备非常,故执此鸟之象,因以名官也。”

  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文帝崩,拜亚夫为车

  骑将军。

  孝景三年,吴楚反。亚夫以中尉为太尉,①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②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③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

  注①正义汉书百官表云:“太尉,秦官,掌武[事]。元狩四年置大将军大司马。”

  □今十二?大将军及兵部尚书也。

  注②索隐汉书亚夫至淮阳,问邓都尉,为画此计,亚夫从之。今此云“自请”者,盖此亦闻疑而传疑,汉史得其实也。剽音疋妙反。轻读从去声。

  注③索隐谓以梁委之于吴,使吴兵不得过也。亦有作?音,亦通。

  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急,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

  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弓高侯等①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饥,数欲挑战,终不出。夜,军中惊,内相攻击扰乱,至于太尉帐下。太尉终卧不起。顷之,复定。后吴奔壁东南陬,②太尉使备西北。已而其精兵果奔西北,不得入。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吴王濞□其军,而与壮士数千人亡走,保于江南丹徒。③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降其兵,购吴王千金。月余,越人斩吴王头以告。④凡相攻守三月,而吴楚破平。

  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却。

  注①索隐韩颓当也。正义弓高,沧州县也。

  注②集解如淳曰:“陬,隅也。”索隐音子侯反。

  注③索隐地理志县属会稽。正义括地志云:“丹徒故城在润州丹徒县东南十八里,汉丹徒县也。晋太康地志云‘吴王濞反,走丹徒,越人杀之于此城南’。徐州记云‘秦使赭衣凿其地,因谓之丹徒。凿处今在故县西北六里。丹徒岘东南连亘,盘纡屈曲,有象龙形,故秦凿绝顶,阔百余步,又夹坑龙首,以毁其形。

  坑之所在,□今龙?月二湖,悉成田也’。”

  注④正义越人□丹徒人。越灭吴,丹徒地属楚。秦灭楚后,置三十六郡,丹徒县属会稽郡,故以丹徒为越人也。

  归,复置太尉官。五岁,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不得。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景帝让曰:“始南皮?章武侯①先帝不侯,及臣□位乃侯之。信未得封也。”窦太后曰:“人主各以时行耳。②自窦长君在时,竟不得侯,死后乃*(封)*其子彭祖顾得侯。③吾甚恨之。帝趣侯信也!”

  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丞相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景帝默然而止。

  注①集解瓒曰:“南皮,窦彭祖,太后兄子。章武侯,太后弟广国。”

  注②索隐谓人主各当其时而行事,不必一一相法也。正义人主作“人生”。

  注③索隐许慎注淮南子云:“顾,反也。”

  其后匈奴王*[唯]*徐卢等五人降,景帝欲侯之以劝后。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

  乃悉封*[唯]*徐卢等为列侯。①亚夫因谢病。景帝中三年,以病免相。

  注①索隐功臣表唯徐卢封容城侯。

  顷之,景帝居禁中,召条侯,赐食。独置大?,①无切肉,又不置?。条侯心不平,

  顾谓尚席取?。②景帝视而笑曰:“此不足君所乎?”③条侯免冠谢。上起,条侯因趋

  出。景帝以目送之,曰:“此怏怏者非少主臣也!”

  注①集解韦昭曰:“?,大脔也。音侧吏反。”索隐脔音李转反。谓肉脔也。

  注②集解应劭曰:“尚席,主席者。”索隐顾氏按舆服杂事云“六尚,尚席,掌武帐帷幔也”。?音?。汉书作“箸”。箸者,食所用也。留侯云“借前箸以筹之”。礼曰“羹之有菜者用?”。?亦箸之类,故郑玄云“今人谓箸为?”是也。

  注③集解孟康曰:“设?无?者,此非不足满于君所乎?嫌恨之。”如淳曰:

  “非故不足君之餐具也,偶失之。”索隐言不设箸者,此盖非我意,于君有不足乎?故如淳云“非故不足君之餐具,偶失之耳”。盖当然也,所以帝视而笑也。

  若本不为足,当别有辞,未必为之笑也。孟康?晋灼虽探古人之情,亦未必能得其实。顾氏亦同孟氏之说,又引魏武赐荀?虚器,各记异说也。

  居无何,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①甲?五百被②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予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③怒而上变告子,事连污条侯。④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⑤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⑥召诣廷尉。⑦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器,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初,吏捕条侯,条侯欲自杀,夫人止之,以故不得死,遂入廷尉。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国除。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西’。”索隐工官□尚方之工,所作物属尚方,故云工官尚方。

  注②集解徐广曰:“音披。”?案:如淳曰“工官,官名也”。张晏曰“被,具也。五百具甲?”。

  注③索隐县官谓天子也。所以谓国家为县官者,夏*(家)**[官]*王畿内县□国都也。王者官天下,故曰县官也。

  注④索隐污音乌故反。

  注⑤集解如淳曰:“簿问责其情。”

  注⑥集解孟康曰:“不用汝对,欲杀之也。”如淳曰:“恐狱吏畏其复用事,不敢折辱。”索隐孟康?如淳已备两解,大颜以孟说为得。而姚察又别一解,云“帝责此吏不得亚夫直辞,以为不足任用,故召亚夫别诣廷尉,使责问”。

  注⑦正义景帝见条侯不对簿,因责骂之曰:“吾不任用汝也。”故召诣廷尉,使重推劾耳。余说皆非也。

  绝一岁,景帝乃更封绛侯勃他子坚为平曲侯,续绛侯后。十九年卒,谥为共侯。

  子建德代侯,十三年,为太子太傅。坐酎金不善,元鼎五年,有罪,国除。①

  注①集解徐广曰:“诸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皆在元鼎五年,但此辞句如有颠倒。”

  索隐既云“坐酎金不善”,复云“元鼎五年有罪国除”,似重有罪,故云颠倒。

  而汉书云“为太子太傅,坐酎金免官。后有罪,国除”,其文又错也。按:表坐免官,至元鼎五年坐酎金又失侯,所以二史记之各有不同也。

  条侯果饿死。死后,景帝乃封王信为盖侯。

  太史公曰:绛侯周勃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及从高祖定天下,在将相位,诸吕欲作乱,勃匡国家难,复之乎正。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

  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足己而不学,①守节不逊,②终以穷困。悲夫!

  注①索隐亚夫自以己之智谋足,而*[不]*虚己*(不)*学古人,所以不体权变,而动有违忤。

  注②索隐守节谓争栗太子,不封王信?[唯]徐卢等;不逊谓顾尚席取箸,不对制狱是也。

  【索隐述赞】绛侯佐汉,质厚敦笃。始击砀东,亦围尸北。所攻必取,所讨咸克。陈?伏诛,臧荼破国。事居送往,推功伏德。列侯还第,太尉下狱。继相条侯,绍封平曲。惜哉贤将,父子代辱!

本纪
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1
卷二 夏本纪 第二 2
卷三 殷本纪 第三 3
卷四 周本纪 第四 4
卷五 秦本纪 第五 5
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 6
卷七 项羽本纪 第七 7
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8
卷九 吕太后本纪 第九 9
卷十 孝文本纪 第十 10
卷十一 孝景本纪 第十一 11
卷十二 孝武本纪 第十二 12
表
卷十三 三代世表 第一 13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14
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15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16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17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18
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19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20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21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22
书
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 23
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24
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25
卷二十六 历书 第四 26
卷二十七 天官书 第五 27
卷二十八 封禅书 第六 28
卷二十九 河渠书 第七 29
卷三十 平准书 第八 30
世家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 第一 31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 第二 32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 第三 33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 第四 34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 第五 35
卷三十六 陈□世家 第六 36
卷三十七 ?康叔世家 第七 37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 第八 38
卷三十九 晋世家 第九 39
卷四十 楚世家 第十 40
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41
卷四十二 郑世家 第十二 42
卷四十三 赵世家 第十三 43
卷四十四 魏世家 第十四 44
卷四十五 韩世家 第十五 45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 46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47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 第十八 48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 第十九 49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 第二十 50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 第二十一 51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 第二十二 52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 第二十三 53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 第二十四 54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 第二十五 55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 第二十六 56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 第二十七 57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 第二十八 58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 第二十九 59
卷六十 王世家 第三十 60
列传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 第一 61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第二 62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63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64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65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第六 66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67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 第八 68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 第九 69
卷七十 张仪列传 第十 70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71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 第十二 72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73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 第十四 74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 第十五 75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十六 76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 第十七 77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 第十八 78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 第十九 79
卷八十 乐毅列传 第二十 80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81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 第二十二 82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 第二十三 83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 第二十四 84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 第二十五 85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 第二十六 86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 第二十七 87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 第二十八 88
卷八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 第二十九 89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 第三十 90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 第三十一 91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 第三十二 92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 第三十三 93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 第三十四 94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第三十五 95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 第三十六 96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第三十七 97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 第三十八 98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第三十九 99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 第四十 100
卷一百一 袁盎□错列传 第四十一 101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第四十二 102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 第四十三 103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 第四十四 104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 第四十五 105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 第四十六 106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 列传第四十七 107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 第四十八 108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十九 109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 第五十 110
卷一百一十一 ?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111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112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113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 第五十四 114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 第五十五 115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116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117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118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119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 第六十 120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121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 第六十二 122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 第六十三 123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 第六十四集 124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 第六十五 125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126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127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 第六十八 128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129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130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