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籍典藏

国学典籍

  • 首页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古籍
  3. 正史类
  4. 史部
  5. 《史记》

《史记》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第二

+ -

  2003-3-7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①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②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③管仲既用,任政于齐,④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注①索隐颍,水名。地理志颍水出阳城。汉有颍阳?临颍二县,今亦有颍上县。正义韦昭云:“夷吾,姬姓之后,管严之子敬仲也。”

  注②索隐吕氏春秋:“管仲与鲍叔同贾南阳,及分财利,而管仲尝欺鲍叔,多自取。鲍叔知其有母而贫,不以为贪也。”

  注③正义齐世家云:“鲍叔牙曰:‘君将治齐,则高?与叔牙足矣。君且欲霸王,

  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居国国重,不可失也。’于是桓公从之。”韦昭云:

  “鲍叔,齐大夫,姒姓之后,鲍叔之子叔牙也。”

  注④正义管子云:“相齐以九惠之教,一曰老,二曰慈,三曰孤,四曰疾,五曰独,六曰病,七曰通,八曰赈,九曰绝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①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注①正义音古。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①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注①索隐按:系本云“庄仲山产敬仲夷吾,夷吾产武子鸣,鸣产桓子启方,启方产成子孺,孺产庄子卢,卢产悼子其夷,其夷产襄子武,武产景子耐涉,耐涉产微,凡十代”。系谱同。

  管仲既任政相齐,①以区区之齐在海滨,②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④四维不张,国乃灭亡。⑤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

  ⑥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注①正义国语云:“齐桓公使鲍叔为相,辞曰:‘臣之不若夷吾者五:宽和惠民,不若也;治国家不失其柄,不若也;

  忠惠可结于百姓,不若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不若也;执?鼓立于军门,使百姓

  皆加勇,不若也。’”注②正义齐国东滨海也。

  注③索隐是夷吾著书所称管子者,其书有此言,故略举其要。

  注④正义上之服御物有制度,则六亲坚固也。六亲谓外祖父母一,父母二,姊妹三,妻兄弟之子四,从母之子五,女之子六也。王弼云“父?母?兄?弟?妻?子也”。

  注⑤集解管子曰:“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注⑥正义言为政令卑下鲜少,而百姓易作行也。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①慎权衡。②桓公实怒少姬,③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于柯之会,④桓公欲背曹沫之约,⑤管仲因而信之,⑥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⑦

  注①索隐轻重谓钱也。今管子有轻重篇。

  注②正义轻重谓耻辱也,权衡谓得失也。有耻辱甚贵重之,有得失甚戒慎之。

  注③索隐按:谓怒荡舟之姬,归而未绝,蔡人嫁之。

  注④正义今齐州东阿也。

  注⑤索隐沫音昧,亦音末。左传作“曹刿”。正义沫,莫葛反。

  注⑥正义以劫许之,归鲁侵地。

  注⑦索隐老子曰“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知此为政之所宝也。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①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②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后百余年而有晏子焉。

  注①正义三归,三姓女也。妇人谓嫁曰归。

  注②正义括地志云:“管仲?在青州临淄县南二十一里牛山之阿。说苑云‘齐桓公使管仲治国,管仲对曰:“贱不能临贵。”桓公以为上卿,而国不治,曰:

  “何故?”管仲对曰:“贫不能使富。”桓公赐之齐?租,而国不治。桓公曰:

  “何故?”对曰:“疏不能制近。”桓公立以为仲父,齐国大安,而遂霸天下。’孔子曰:‘管仲之贤而不得此三权者,亦不能使其君南面而称伯。’”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①事齐灵公?庄公?景公,②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③语不及之,即危行。④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⑤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注①集解刘向别录曰:“莱者,今东莱地也。”索隐名婴,平谥,仲字。父桓子名弱也。正义晏氏齐记云齐城三百里有夷安,即晏平仲之邑。汉为夷安县,属高密国。应劭云故莱夷维邑。

  注②索隐按:系家及系本灵公名环,庄公名光,景公名杵臼也。

  注③正义谓己谦让,非云功能。

  注④正义行,下孟反。谓君不知己,增修业行,畏责及也。

  注⑤正义衡,秤也。谓国无道制秤量之,可行即行。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①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然,②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何子求绝

  之速也?”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③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如在缧绁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注①正义缧音力追反。缧,黑索也。绁,系也。晏子春秋云:“晏子之晋,至中牟,??冠反裘负薪,息于途侧。晏子问曰:‘何者?’对曰:‘我石父也。

  苟免饥冻,为人臣仆。’晏子解左骖赎之,载与俱归。”按:与此文小异也。

  注②正义?,?缚反。

  注③索隐信读曰申,古周礼皆然也。申于知己谓以彼知我而我志获申。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①

  注①集解皇览曰:“晏子?在临?城南淄水南桓公?西北。”正义注皇览云:

  “晏子?在临淄城南?水南桓公?西北。”括地志云:“齐桓公墓在青州临淄县东南二十三里鼎足上。”又云:“齐晏婴?在齐子城北门外。晏子云‘吾生近市,死岂易吾志’。乃葬故宅后,人名曰清节里。”按:恐皇览误,乃管仲?也。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①及晏子春秋,②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③

  注①集解刘向别录曰:“九府书民闲无有。山高一名形势。”索隐皆管氏所着书篇名也。按:九府,盖钱之府藏,其书论铸钱之轻重,故云轻重九府。余如别录之说。正义七略云管子十八篇,在法家。

  注②索隐按:婴所著书名晏子春秋。今其书有七篇,故下云“其书世多有”也。正义七略云晏子春秋七篇,在儒家。

  注③正义轶音逸。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①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②岂管仲之谓乎?

  注①正义言管仲世所谓贤臣,孔子所以小之者,盖以为周道衰,桓公贤主,管仲何不劝勉辅弼至于帝王,乃自称霸主哉?故孔子小之云。盖为前疑夫子小管仲为此。

  注②正义言管仲相齐,顺百姓之美,匡救国家之恶,令君臣百姓相亲者,是管之能也。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①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②

  注①索隐按:左传崔杼?庄公,晏婴入,枕庄公尸股而哭之,成礼而出,崔杼欲杀之是也。

  注②索隐太史公之羡慕仰企平仲之行,假令晏生在世,己虽与之为仆隶,为之执鞭,亦所忻慕。其好贤乐善如此。贤哉良史,可以示人臣之炯戒也。

  【索隐述赞】夷吾成霸,平仲称贤。粟乃实廪,豆不掩肩。转祸为福,危言获全。孔赖左衽,史忻执鞭。成礼而去,人望存焉。

本纪
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 1
卷二 夏本纪 第二 2
卷三 殷本纪 第三 3
卷四 周本纪 第四 4
卷五 秦本纪 第五 5
卷六 秦始皇本纪 第六 6
卷七 项羽本纪 第七 7
卷八 高祖本纪 第八 8
卷九 吕太后本纪 第九 9
卷十 孝文本纪 第十 10
卷十一 孝景本纪 第十一 11
卷十二 孝武本纪 第十二 12
表
卷十三 三代世表 第一 13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第二 14
卷十五 六国年表 第三 15
卷十六 秦楚之际月表 第四 16
卷十七 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第五 17
卷十八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第六 18
卷十九 惠景闲侯者年表 第七 19
卷二十 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第八 20
卷二十一 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 第九 21
卷二十二 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 第十 22
书
卷二十三 礼书 第一 23
卷二十四 乐书 第二 24
卷二十五 律书 第三 25
卷二十六 历书 第四 26
卷二十七 天官书 第五 27
卷二十八 封禅书 第六 28
卷二十九 河渠书 第七 29
卷三十 平准书 第八 30
世家
卷三十一 吴太伯世家 第一 31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 第二 32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 第三 33
卷三十四 燕召公世家 第四 34
卷三十五 管蔡世家 第五 35
卷三十六 陈□世家 第六 36
卷三十七 ?康叔世家 第七 37
卷三十八 宋微子世家 第八 38
卷三十九 晋世家 第九 39
卷四十 楚世家 第十 40
卷四十一 越王勾践世家 第十一 41
卷四十二 郑世家 第十二 42
卷四十三 赵世家 第十三 43
卷四十四 魏世家 第十四 44
卷四十五 韩世家 第十五 45
卷四十六 田敬仲完世家 第十六 46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第十七 47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 第十八 48
卷四十九 外戚世家 第十九 49
卷五十 楚元王世家 第二十 50
卷五十一 荆燕世家 第二十一 51
卷五十二 齐悼惠王世家 第二十二 52
卷五十三 萧相国世家 第二十三 53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 第二十四 54
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 第二十五 55
卷五十六 陈丞相世家 第二十六 56
卷五十七 绛侯周勃世家 第二十七 57
卷五十八 梁孝王世家 第二十八 58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 第二十九 59
卷六十 王世家 第三十 60
列传
卷六十一 伯夷列传 第一 61
卷六十二 管晏列传 第二 62
卷六十三 老子韩非列传 第三 63
卷六十四 司马穰苴列传 第四 64
卷六十五 孙子吴起列传 第五 65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第六 66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 第七 67
卷六十八 商君列传 第八 68
卷六十九 苏秦列传 第九 69
卷七十 张仪列传 第十 70
卷七十一 樗里子甘茂列传 第十一 71
卷七十二 穰侯列传 第十二 72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第十三 73
卷七十四 孟子荀卿列传 第十四 74
卷七十五 孟尝君列传 第十五 75
卷七十六 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十六 76
卷七十七 魏公子列传 第十七 77
卷七十八 春申君列传 第十八 78
卷七十九 范睢蔡泽列传 第十九 79
卷八十 乐毅列传 第二十 80
卷八十一 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二十一 81
卷八十二 田单列传 第二十二 82
卷八十三 鲁仲连邹阳列传 第二十三 83
卷八十四 屈原贾生列传 第二十四 84
卷八十五 吕不韦列传 第二十五 85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 第二十六 86
卷八十七 李斯列传 第二十七 87
卷八十八 蒙恬列传 第二十八 88
卷八十九 张耳陈余列传 第二十九 89
卷九十 魏豹彭越列传 第三十 90
卷九十一 黥布列传 第三十一 91
卷九十二 淮阴侯列传 第三十二 92
卷九十三 韩信卢绾列传 第三十三 93
卷九十四 田儋列传 第三十四 94
卷九十五 樊郦滕灌列传 第三十五 95
卷九十六 张丞相列传 第三十六 96
卷九十七 郦生陆贾列传 第三十七 97
卷九十八 傅靳蒯成列传 第三十八 98
卷九十九 刘敬叔孙通列传 第三十九 99
卷一百 季布栾布列传 第四十 100
卷一百一 袁盎□错列传 第四十一 101
卷一百二 张释之冯唐列传 第四十二 102
卷一百三 万石张叔列传 第四十三 103
卷一百四 田叔列传 第四十四 104
卷一百五 扁鹊仓公列传 第四十五 105
卷一百六 吴王濞列传 第四十六 106
卷一百七 魏其武安侯 列传第四十七 107
卷一百八 韩长孺列传 第四十八 108
卷一百九 李将军列传 第四十九 109
卷一百十 匈奴列传 第五十 110
卷一百一十一 ?将军骠骑列传 第五十一 111
卷一百一十二 平津侯主父列传 第五十二 112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 第五十三 113
卷一百一十四 东越列传 第五十四 114
卷一百一十五 朝鲜列传 第五十五 115
卷一百一十六 西南夷列传 第五十六 116
卷一百一十七 司马相如列传 第五十七 117
卷一百一十八 淮南衡山列传 第五十八 118
卷一百一十九 循吏列传 第五十九 119
卷一百二十 汲郑列传 第六十 120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 第六十一 121
卷一百二十二 酷吏列传 第六十二 122
卷一百二十三 大宛列传 第六十三 123
卷一百二十四 游侠列传 第六十四集 124
卷一百二十五 佞幸列传 第六十五 125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 第六十六 126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 第六十七 127
卷一百二十八 龟策列传 第六十八 128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 第六十九 129
卷一百三十 太史公自序 第七十 130
  • 古籍
  • 诗文
  • 人物
  • 词牌
  • 朝代

扫一扫,用手机访问

Copyright ©国学书籍典藏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9008448号-1